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对于现在的我们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但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语文老师,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开发课程资源,把自己的校本课程特色化、系统化,使目前的教育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这些对于广大的基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确实还存在着一些困惑。我们在几年来一直在客观上进行着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教学实践,现在有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我们会更加明确改革的目的,进一步使语文课程资源得到开发。
一、合理利用来自教师特长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的老师队伍中,不乏多才多艺的人才。有的善于绘画,有的善于书法,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言善辩。这些才能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应该充分利用。我们把这些课程同兴趣小组的活动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爱好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举例1:合理开发书法学习课程。根据情况可以分为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的学习。这个课程的开发很有针对性,因为现在的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已经呈滑坡现象,虽然我们教研室近几年通过改革试题把学生的书写列入考评范围,但是由于提高学生书写水平难度大、耗时长,再加之教师书写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的书写水平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现在我们学校把书法学习已经引入校本学习课程,选派学校书法好的、有责任心的老师兼任这个学校的指导教师,使之形成纵向学习系统,因此我们学校学生总体的书写水平有了全面的提高。
举例2:合理开发写作学习课程。农村的中小学学生,他们生活接触面窄,信息闭塞,所谓的写作无非是为了应试的需要而在老师的指导下东拆西抄,七拼八凑,很难见到写真意、抒真情的好文章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取消那种以应付教材内容和应试要求的指导观念,代之以引导学生写为表达的需要而写的文章。好多老师善于写作,学校发挥他们的特长,组成有本校特色的写作兴趣小组,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里提炼出素材而写作,此乃一举多得的好事。为此我们学校近年来坚持用“校报”扶持学生的写作热情,效果非常好,目前已经在国家级、市级报纸上发表学生的作品多篇。
二、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语文课程资源
我们的教育对象归根结底要走向社会,要让他们关心社会的进步,参与社会的发展。所以有必要把我们的学生引入社会这个大课堂去掌握生存、发展的本领。
举例3:根据我们赤峰地区的方言特点,比较其和普通话的差别,进行调查统计和比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平时观察和积累做出比较、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学术研究的热情,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总结他们自己的收获。
举例4:收集、积累外界信息的活动。坚持看电视或报纸的新闻内容,每天把重要的或感人的新闻进行记录并积累,时间长了,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教师定期组织进行评比和鼓励。
举例5:开展家务劳动学习竞赛。作为地方劳动课程的补充课程,结合地方实际培养当代“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学习中逐渐受到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的教育,如鼓励学生经常参加洗衣服、整理房间、做饭菜等家务劳动。
举例6:了解自己的周围生活环境。可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采访工厂、矿山、农村、医院等单位,实际了解一些生产、资源、技术等情况,或者调查当地农业资源、种植结构、农作物产量等情况,让学生对社会的生产生活多一些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主动认识和了解,这种方法胜于教师平时呆板的说教。
三、挖掘、整理地域文化方面的课程资源
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人存在,就有文化的发展。作为文化人,就应该研究文化,特别是本地区的乡土文化更值得去研究,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去研究和发现,养成对事物主动探究的习惯。
举例7:地方风俗文化调查研究。组织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记录、调查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民间习俗,通过观察了解本地区民间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风俗习惯、挖掘整理民间故事等等,使学生对自己生长的家乡多一分了解、增一些热爱。
举例8:对当地文物古迹的调查研究。我们敖汉旗虽然地处塞外,但文化历史悠久。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各种文化遗迹遍布全境。我曾经带领学生对城子山遗址进行了考察,搜集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文物,然后组织学生写“考察报告”,许多学生确实写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活动点燃了他们的探究未知事物的火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探究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语文课程资源
生活有多丰富,我们的教育资源就有多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资源也就在不断发展。作为语文教师,特别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思考怎样教育学生。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就应该关注社会的前进,关注人类的发展。
举例9: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关注自己身边环境的习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身边的生存状况尚且视而不见,将来何以关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在2007年春,在一个沙尘暴肆虐的天气,笔者带着学生来到我们家乡的三十二道山,和学生共同观察沙尘暴,推想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探讨治理沙尘暴的方法。在山巅俯视老哈河,只见黄沙滚滚,狂风顺着山谷、田地、河道扬起漫天沙尘,绵绵不绝。回来后,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表达能力用语言和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我选择比较优秀的作品进行投稿,结果有十几名学生的作品在省、市级的报刊上发表,同时,学生的探究兴趣也激发起来了。
举例10:调查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情况。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们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去进行调查研究。要注意让学生必须用准确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养成敢于说真话、做实事的好习惯。
举例11:挖掘、整理革命传统资料,弘扬时代主旋律,可以结合自己地方的实际情况,发动学生走访当地的军人、劳动模范,帮助他们整理回忆录,挖掘、记录英雄和模范们的事迹,编成自己班级或学校的访问记。
由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可以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以校园,自然、社会为大课堂,发挥学生的实践热情,珍惜学生的实践体会。当然,只要教师能够为孩子们的明天生存着想,一定会开动脑筋,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观念,开发适合自己地方实际的课程资源,为新课程的实施更好地服务。
(作者联通:024300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中心校)
一、合理利用来自教师特长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的老师队伍中,不乏多才多艺的人才。有的善于绘画,有的善于书法,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言善辩。这些才能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应该充分利用。我们把这些课程同兴趣小组的活动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爱好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举例1:合理开发书法学习课程。根据情况可以分为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的学习。这个课程的开发很有针对性,因为现在的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已经呈滑坡现象,虽然我们教研室近几年通过改革试题把学生的书写列入考评范围,但是由于提高学生书写水平难度大、耗时长,再加之教师书写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的书写水平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现在我们学校把书法学习已经引入校本学习课程,选派学校书法好的、有责任心的老师兼任这个学校的指导教师,使之形成纵向学习系统,因此我们学校学生总体的书写水平有了全面的提高。
举例2:合理开发写作学习课程。农村的中小学学生,他们生活接触面窄,信息闭塞,所谓的写作无非是为了应试的需要而在老师的指导下东拆西抄,七拼八凑,很难见到写真意、抒真情的好文章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取消那种以应付教材内容和应试要求的指导观念,代之以引导学生写为表达的需要而写的文章。好多老师善于写作,学校发挥他们的特长,组成有本校特色的写作兴趣小组,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里提炼出素材而写作,此乃一举多得的好事。为此我们学校近年来坚持用“校报”扶持学生的写作热情,效果非常好,目前已经在国家级、市级报纸上发表学生的作品多篇。
二、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语文课程资源
我们的教育对象归根结底要走向社会,要让他们关心社会的进步,参与社会的发展。所以有必要把我们的学生引入社会这个大课堂去掌握生存、发展的本领。
举例3:根据我们赤峰地区的方言特点,比较其和普通话的差别,进行调查统计和比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平时观察和积累做出比较、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学术研究的热情,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总结他们自己的收获。
举例4:收集、积累外界信息的活动。坚持看电视或报纸的新闻内容,每天把重要的或感人的新闻进行记录并积累,时间长了,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教师定期组织进行评比和鼓励。
举例5:开展家务劳动学习竞赛。作为地方劳动课程的补充课程,结合地方实际培养当代“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学习中逐渐受到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的教育,如鼓励学生经常参加洗衣服、整理房间、做饭菜等家务劳动。
举例6:了解自己的周围生活环境。可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采访工厂、矿山、农村、医院等单位,实际了解一些生产、资源、技术等情况,或者调查当地农业资源、种植结构、农作物产量等情况,让学生对社会的生产生活多一些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主动认识和了解,这种方法胜于教师平时呆板的说教。
三、挖掘、整理地域文化方面的课程资源
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人存在,就有文化的发展。作为文化人,就应该研究文化,特别是本地区的乡土文化更值得去研究,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去研究和发现,养成对事物主动探究的习惯。
举例7:地方风俗文化调查研究。组织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记录、调查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民间习俗,通过观察了解本地区民间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风俗习惯、挖掘整理民间故事等等,使学生对自己生长的家乡多一分了解、增一些热爱。
举例8:对当地文物古迹的调查研究。我们敖汉旗虽然地处塞外,但文化历史悠久。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各种文化遗迹遍布全境。我曾经带领学生对城子山遗址进行了考察,搜集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文物,然后组织学生写“考察报告”,许多学生确实写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活动点燃了他们的探究未知事物的火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探究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语文课程资源
生活有多丰富,我们的教育资源就有多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资源也就在不断发展。作为语文教师,特别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思考怎样教育学生。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就应该关注社会的前进,关注人类的发展。
举例9: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关注自己身边环境的习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身边的生存状况尚且视而不见,将来何以关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在2007年春,在一个沙尘暴肆虐的天气,笔者带着学生来到我们家乡的三十二道山,和学生共同观察沙尘暴,推想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探讨治理沙尘暴的方法。在山巅俯视老哈河,只见黄沙滚滚,狂风顺着山谷、田地、河道扬起漫天沙尘,绵绵不绝。回来后,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表达能力用语言和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我选择比较优秀的作品进行投稿,结果有十几名学生的作品在省、市级的报刊上发表,同时,学生的探究兴趣也激发起来了。
举例10:调查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情况。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们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去进行调查研究。要注意让学生必须用准确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养成敢于说真话、做实事的好习惯。
举例11:挖掘、整理革命传统资料,弘扬时代主旋律,可以结合自己地方的实际情况,发动学生走访当地的军人、劳动模范,帮助他们整理回忆录,挖掘、记录英雄和模范们的事迹,编成自己班级或学校的访问记。
由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可以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以校园,自然、社会为大课堂,发挥学生的实践热情,珍惜学生的实践体会。当然,只要教师能够为孩子们的明天生存着想,一定会开动脑筋,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观念,开发适合自己地方实际的课程资源,为新课程的实施更好地服务。
(作者联通:024300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