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5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实行导师制,全世界的导师制发源于牛津。今天,牛津大学凭借强大的灵活性在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特质的同时又融合了现代因素,其本科生导师制依然被众多莘莘学子认为是最值得向往的学习经历。我国许多著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进行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意义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许多高校认为实行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如已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试行,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下面就可能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应对策略展开分析。
  
  “双向选择”可以尝试动态优化调整
  
  从某些高校的实践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有许多学生希望能定期更换导师,以便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并适合的科研方向。学生在刚开始选择导师时,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因为他们对所学的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缺乏对各个研究方向的感性认识。很多学生非常希望能对本专业每位导师所从事的具体研究方向、研究课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再去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由于学生对所开展的研究课题有着高涨的热情,便会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动手实践,所以导师在选择了有研究兴趣的学生后,当布置各项科研工作任务时,会很顺利,不会出现“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会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培养提高。
  因此,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可以尝试动态优化调整的“双向选择”模式,即实行全程分组分阶段导师制。具体地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一学年,可以在学生进校的时候随机分成若干组,由各导师组来带,除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外,学生开始接触科研训练。与高年级同学的交流会对明确兴趣和科研方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导师组可以由不同层次老师组成,发挥不同年龄、资历等导师的作用。第二阶段包括大二和大三两个学年。可以进行人员在不同导师组间流动的过程,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然后再次稳定下来。进入第二阶段,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进入科研,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课题、学术交流等活动,熟悉自己所选择方向与领域的研究情况。第三阶段为大四学年。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在前两阶段的科研体验,并在考虑将来去向的前提下,确定下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可以尽早地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开展科研工作。
  
  建立科学的导师教学评价、考核与监督机制
  
  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评价监督机制充分体现出大学对师生学术自由权利的尊重,在我国建立科学的本科导师制评价监督机制显得非常重要。在学分制基础上,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完善导师制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本科生导师制不是终身制,对不能顺利完成职责要求的应中止其导师资格。
  学校首先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导师管理条例,制度化本科生导师工作,既要为本科生专业导师创造工作条件,又要加强对其工作考核,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办法以及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导师指导本科生的成效,并与年度考核、聘岗等挂钩。其次要成立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完善管理,加强监督。需要注意的是,考核与评价机制应以激发热情为主导,通过制度管理加以保障,做到按章执教,按规从学。采用多元评价的手段是必需的,如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都应是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应包括学生评价、导师自评、导师互评等几方面,评价内容应包括导师的工作态度与履行职责的情况、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式方法以及具体工作的效果等。评价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总结法等。
  
  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形成明确的责、权、利管理机制
  
  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以及导师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是本科生导师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导师是按照一定要求和程序从教师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大都肩负着教学、科研和指导学生的重任,其劳动应该受到承认。为了让导师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可以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如在报酬方面给导师的指导计算一定工作量,导师指导下学生取得各项成果应给予导师和学生奖励等等。此外,要注意协调好导师与辅导员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导师的设置并不是重复当前高校普遍设置的辅导员制职能,而是形成互补的关系。辅导员主要负责对学生的思想、活动、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导师则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制定、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科研实践等进行个别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其运作方式是互动的。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使学生从以“管”为主到以“导”为主,可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在广泛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对教学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将能更好地保障这一制度顺畅、有效地实施,进而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达到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的目的。
其他文献
提出了基于分立元件电气参数建模的50GHz宽带采样示波器采样电路的SPICE仿真模型,根据电路结构、分解的采样头的电气细微测量以及器件的多维测量构建了模型的电气参数.由于电气
介绍了一种由概念设计结构方案选择的多目标决策方法.该方法根据多目标Pareto最优原理,将sPareto边界定义为一种设计方案集的Pareto边界,直接反映了各方案间的折衷,从而可剔除支
为了有效地进行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二阶段损伤探测方法.首先利用基于频率的多损伤定位准则和基于位移模态的多损伤定位准则分别计算出有关损伤的初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日趋活跃,并取得了令人瞩日的进展,本文就中药单方抗肝纤维化研究现况和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的综述。
基于对压气机转子顶部间隙泄漏流的深刻认识,针对某跨音速轴流压气机转子,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处理机匣结构,并对带处理机匣的压气机转子内部流动进行了全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数值计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新观念的引入,以强调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各高校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研究,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电子专业,如何打破
本文首先对4G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次是对4G系统可能的网络架构、关键技术、技术支撑、标准化工作以及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4G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
目的:研究MIP对葛根素的吸附机理并进行Scatchard分析。方法:以葛根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为交联剂,制备了葛根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结果:表明MIP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已存的血管(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通过出芽或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血管,目前抑制肿瘤血管生长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与研究热点。Albaconol是从云
速效止泻分散片由拳参和盐酸小檗碱组成,原为速效止泻胶囊,临床用于治疗赤痢、热泻、肠炎等病疗效确切。由于赤痢、热泻、肠炎等均为急性病,为了更适合临床用药的要求,故将速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