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民族最早的文学表现形式是诗、乐、舞一体的,诗歌既是一种文学作品,又是可以吟唱的音乐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元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两首流传甚广的作品,两人虽生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却通过作品中都蕴含的乡愁表达跨越几百年的时空进行无声的交流。本文以《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中的乡愁为主题,探析两位诗人乡愁表达的异同。
一、作品中乡愁表达的不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一语。用于区分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乡愁的表达十分契合。王湾诗中表达的乡愁是淡淡的,是离家旅客的突然念家,是随意洒脱的,而马致远曲中的乡愁是深沉的,是漂泊游子的思乡,是凄凉苦闷的。如果说王湾诗中表达的是羁旅之思,那么马致远曲中表达的就是漂泊之苦了。
1.《次北固山下》的乡愁——羁旅之思
明代胡应麟将王湾此诗作为盛唐诗歌的代表作,并且认为“视初唐格调如一,而神韵超玄,气概闲逸,时或过之”,评价很高,其中“闲逸”二字正与王国维的“洒脱”相呼应。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开门见山,表明身份和地点。“客”在这里不是“客人”,而是“旅客”,诗人是离家的旅客,来到一个青山绿水之地,“山”就是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了。颔联写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这江南绿水青山之地,映入诗人眼帘的正是明麗开阔的南国之景,只见宽阔的江面上,江潮滚滚,两岸似乎在同一条线上,一叶扁舟翩翩而至,观此景,似乎诗人也跟着心胸开阔,轻松愉悦起来。颈联依旧写景,但是逐渐向情转移,同时点出时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序交替,冬去春来,诗人从北方一路往南,看到黑夜将去,海日初生,不禁想到旧岁已过,此时已经是又一年的初春时节了。此句对仗工整,情感细腻丰富,既富哲理,又使得感情的转折自然,同时为尾联的乡愁表达做铺垫。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为全诗的情感表达定下基调,是啊,这江南的春天,一片青山绿水,山高水阔,但我毕竟是离家的游子,风景再好,也不是我的家啊。那么写一封思念家乡的书信吧,这书信要送到哪里呢?还是让北归的大雁帮我送到洛阳的边上吧,那里就是我的家乡啊!至此,诗人思乡的愁绪表达出来。但是通读全诗,我们很容易的就会发现诗人虽然思念家乡,但是他的心情一直是愉悦的,他享受南方的美景,好像思乡的愁绪是“顺带”的,只不过是在欣赏美景的时候,看到时序交替,冬去春来,才突然想起自己羁旅客的身份,顺带着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诗人的乡愁是淡淡的,是离家的旅客普普通通的思想之情。
2.《天净沙·秋思》的乡愁——漂泊之苦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小令《天净沙·秋思》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也评此曲“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可见此曲情感之丰,意境之妙。我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情怀,屈原《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是“悲秋”的名句,但在周德清、王国维看来,都比不过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此曲,一定要仔细把握马致远的景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之声。纵观此曲,马致远似乎在刻意营造一个孤寂荒凉的深秋景色,以此来表达内心沦落天涯、漂泊不定的凄苦之情。全曲28字,选取11个意象。“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桥”是“小桥”,“水”是“流水”,“家”是“人家”,“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阳”是“夕阳”,“人”是“断肠人”,可以看出,这11个意象的定语都是带有消极色彩的,连“家”都是“别人的”。组合起来,就是一幅荒凉凄清之景。夕阳映照下的破败古道中,作者骑着瘦骨嶙峋的老马,西风吹面,枯死的藤蔓,光秃秃的树枝上一只昏昏欲睡的乌鸦盯着那踽踽独行的一人一马,不远处有小桥流水,那是别人的家。作者一生不入仕途,孤独漂泊,是否此时的情景真的就如作者所描绘的“无一不悲”呢?我看未必。只是作者此时心如“断肠”,感觉孤苦无依,了无希望,所以所有的景物都变成了黑暗的色彩。至于“小桥流水人家”则更加凸显作者的凄凉悲苦,或许作者眼中真有“小桥流水”的景象,但那是别人家的,又或者作者眼中依旧一片荒凉,那美好的“人家”只是作者心中的“家”呢?诗人的思乡之情在这个秋天里是多么的浓稠啊,心中的苦闷又与何人说呢?真是“思之断人肠”啊!
二、二者乡愁表达不同的内在原因
王湾生活在盛唐初期,马致远生活在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朝,二人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以及艺术特点都是影响作品情感表达的重要因素。
1.盛唐诗风与元朝“悲剧”文学的影响
社会环境特别是文学环境是奠定王湾和马致远作品风格的最根本原因。王湾大约生活在唐朝开元年间,此时正是由初唐转向盛唐的时候,受国家统一的影响,此时的文坛出现豪迈雄壮的气韵,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学作品,唐人的诗歌显现出盛唐气象。此时的诗歌也有悲春伤秋、抒发离愁别恨的内容,但是就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抒悲而大气磅礴,悲伤之中见雄壮,富有磅礴的生命力。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正是受盛唐诗风影响,思乡之中见平淡。而马致远生活的元朝处于蒙古族的统治之下,从政治到文化,汉民族都处于蒙古族之下,悲观、自悲的情绪深入的影响到汉人的方方面面。在文学创作领域,汉人的作品或反抗异族统治或从侧面抨击统治者或表达失望之情,“悲剧”成为元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思想表达。元代的“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是这一时代十分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汉宫秋》正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因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悲苦凄凉的乡愁表达正是与当时“悲剧”风气盛行的文学环境有关。
2.安稳富足与漂泊零落的生活影响
王湾和马致远作品中乡愁表达的不同还受到两人生活境遇的影响。王湾大约生活在唐开元年间,开元元年(712年)中进士,曾任荥阳主薄,洛阳慰等官,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积极入仕为官,生活安稳富足。唐朝初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学繁荣,思想开容并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从王湾保留下来的十余首诗歌作品来看,他的诗歌也都展现出盛唐风气,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现状十分满意。因此,偶尔离家的王湾,从北方的洛阳来到南方的镇江,更多的是欣赏眼前的美景,对家乡的思念倒显得淡了。而马致远生活在元朝初年,经历了朝代更迭,见证了汉人政权的易帜,思想中有着深深的故国眷念和强烈的民族意识。然而在元朝统治者实行的严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下,汉人的境遇十分不堪。马致远在中年时也曾短暂出仕做官,担任过几年省务官,但很快就退出官场,过着漂泊隐居生活。马致远是大都人,但是在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远离,离开政治统治的中心,因此大部分时间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有家不能归,所以《天净沙·秋思》中的乡愁为什么是悲苦的,未尝没有作者对故国的眷念之情。
3.“写境”与“造境”的不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可以说,在艺术手法上,王湾对环境的描写就是“写境”,是对周边绿水青山环境的自然描写,而马致远词中的环境则完全是“造境”了,属于作家心中理想的、服务于情感的环境创作。一个偶然属于偶然,无数个偶然重合则就未必了。《天净沙·秋思》中数十个凄凉的意向叠加,更加凸显了乡愁的悲苦。前者自然而然,后者刻意为之,情感表达的程度自然是不一样的。
境界有高低,不以是而分优劣。尽管《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中所表达乡愁情感有所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二者都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
[作者通联:甘肃天水市第一中学]
一、作品中乡愁表达的不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一语。用于区分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乡愁的表达十分契合。王湾诗中表达的乡愁是淡淡的,是离家旅客的突然念家,是随意洒脱的,而马致远曲中的乡愁是深沉的,是漂泊游子的思乡,是凄凉苦闷的。如果说王湾诗中表达的是羁旅之思,那么马致远曲中表达的就是漂泊之苦了。
1.《次北固山下》的乡愁——羁旅之思
明代胡应麟将王湾此诗作为盛唐诗歌的代表作,并且认为“视初唐格调如一,而神韵超玄,气概闲逸,时或过之”,评价很高,其中“闲逸”二字正与王国维的“洒脱”相呼应。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开门见山,表明身份和地点。“客”在这里不是“客人”,而是“旅客”,诗人是离家的旅客,来到一个青山绿水之地,“山”就是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了。颔联写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这江南绿水青山之地,映入诗人眼帘的正是明麗开阔的南国之景,只见宽阔的江面上,江潮滚滚,两岸似乎在同一条线上,一叶扁舟翩翩而至,观此景,似乎诗人也跟着心胸开阔,轻松愉悦起来。颈联依旧写景,但是逐渐向情转移,同时点出时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序交替,冬去春来,诗人从北方一路往南,看到黑夜将去,海日初生,不禁想到旧岁已过,此时已经是又一年的初春时节了。此句对仗工整,情感细腻丰富,既富哲理,又使得感情的转折自然,同时为尾联的乡愁表达做铺垫。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为全诗的情感表达定下基调,是啊,这江南的春天,一片青山绿水,山高水阔,但我毕竟是离家的游子,风景再好,也不是我的家啊。那么写一封思念家乡的书信吧,这书信要送到哪里呢?还是让北归的大雁帮我送到洛阳的边上吧,那里就是我的家乡啊!至此,诗人思乡的愁绪表达出来。但是通读全诗,我们很容易的就会发现诗人虽然思念家乡,但是他的心情一直是愉悦的,他享受南方的美景,好像思乡的愁绪是“顺带”的,只不过是在欣赏美景的时候,看到时序交替,冬去春来,才突然想起自己羁旅客的身份,顺带着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诗人的乡愁是淡淡的,是离家的旅客普普通通的思想之情。
2.《天净沙·秋思》的乡愁——漂泊之苦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小令《天净沙·秋思》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也评此曲“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可见此曲情感之丰,意境之妙。我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情怀,屈原《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是“悲秋”的名句,但在周德清、王国维看来,都比不过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此曲,一定要仔细把握马致远的景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之声。纵观此曲,马致远似乎在刻意营造一个孤寂荒凉的深秋景色,以此来表达内心沦落天涯、漂泊不定的凄苦之情。全曲28字,选取11个意象。“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桥”是“小桥”,“水”是“流水”,“家”是“人家”,“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阳”是“夕阳”,“人”是“断肠人”,可以看出,这11个意象的定语都是带有消极色彩的,连“家”都是“别人的”。组合起来,就是一幅荒凉凄清之景。夕阳映照下的破败古道中,作者骑着瘦骨嶙峋的老马,西风吹面,枯死的藤蔓,光秃秃的树枝上一只昏昏欲睡的乌鸦盯着那踽踽独行的一人一马,不远处有小桥流水,那是别人的家。作者一生不入仕途,孤独漂泊,是否此时的情景真的就如作者所描绘的“无一不悲”呢?我看未必。只是作者此时心如“断肠”,感觉孤苦无依,了无希望,所以所有的景物都变成了黑暗的色彩。至于“小桥流水人家”则更加凸显作者的凄凉悲苦,或许作者眼中真有“小桥流水”的景象,但那是别人家的,又或者作者眼中依旧一片荒凉,那美好的“人家”只是作者心中的“家”呢?诗人的思乡之情在这个秋天里是多么的浓稠啊,心中的苦闷又与何人说呢?真是“思之断人肠”啊!
二、二者乡愁表达不同的内在原因
王湾生活在盛唐初期,马致远生活在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朝,二人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以及艺术特点都是影响作品情感表达的重要因素。
1.盛唐诗风与元朝“悲剧”文学的影响
社会环境特别是文学环境是奠定王湾和马致远作品风格的最根本原因。王湾大约生活在唐朝开元年间,此时正是由初唐转向盛唐的时候,受国家统一的影响,此时的文坛出现豪迈雄壮的气韵,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学作品,唐人的诗歌显现出盛唐气象。此时的诗歌也有悲春伤秋、抒发离愁别恨的内容,但是就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抒悲而大气磅礴,悲伤之中见雄壮,富有磅礴的生命力。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正是受盛唐诗风影响,思乡之中见平淡。而马致远生活的元朝处于蒙古族的统治之下,从政治到文化,汉民族都处于蒙古族之下,悲观、自悲的情绪深入的影响到汉人的方方面面。在文学创作领域,汉人的作品或反抗异族统治或从侧面抨击统治者或表达失望之情,“悲剧”成为元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思想表达。元代的“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是这一时代十分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汉宫秋》正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因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悲苦凄凉的乡愁表达正是与当时“悲剧”风气盛行的文学环境有关。
2.安稳富足与漂泊零落的生活影响
王湾和马致远作品中乡愁表达的不同还受到两人生活境遇的影响。王湾大约生活在唐开元年间,开元元年(712年)中进士,曾任荥阳主薄,洛阳慰等官,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积极入仕为官,生活安稳富足。唐朝初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学繁荣,思想开容并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从王湾保留下来的十余首诗歌作品来看,他的诗歌也都展现出盛唐风气,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现状十分满意。因此,偶尔离家的王湾,从北方的洛阳来到南方的镇江,更多的是欣赏眼前的美景,对家乡的思念倒显得淡了。而马致远生活在元朝初年,经历了朝代更迭,见证了汉人政权的易帜,思想中有着深深的故国眷念和强烈的民族意识。然而在元朝统治者实行的严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下,汉人的境遇十分不堪。马致远在中年时也曾短暂出仕做官,担任过几年省务官,但很快就退出官场,过着漂泊隐居生活。马致远是大都人,但是在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远离,离开政治统治的中心,因此大部分时间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有家不能归,所以《天净沙·秋思》中的乡愁为什么是悲苦的,未尝没有作者对故国的眷念之情。
3.“写境”与“造境”的不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可以说,在艺术手法上,王湾对环境的描写就是“写境”,是对周边绿水青山环境的自然描写,而马致远词中的环境则完全是“造境”了,属于作家心中理想的、服务于情感的环境创作。一个偶然属于偶然,无数个偶然重合则就未必了。《天净沙·秋思》中数十个凄凉的意向叠加,更加凸显了乡愁的悲苦。前者自然而然,后者刻意为之,情感表达的程度自然是不一样的。
境界有高低,不以是而分优劣。尽管《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中所表达乡愁情感有所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二者都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
[作者通联:甘肃天水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