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伟大父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tiedaoxue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人间喜剧》中,“高老头”几乎成为了父爱的代名词,纵观全文,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出这种“父爱”是生存在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原则的夹缝之中的一种带有悲剧性质的爱。郁达夫曾说:“每个作家的作品都是他的自序传”,因此,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形象,亦必然与其自身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
  关键词:高老头;思想经历;封建宗法思想;金钱至上;夹缝中的悲剧
  作者简介:季雯静,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2班汉语言文学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2
  享誉世界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名作《高老头》,可谓是其卷帙浩繁的《人间喜剧》的序幕。读罢这本书,人们一定会对“高老头”这一跃然纸上的形象记忆犹新。在这本书中,作者极力塑造了一个十分伟大的父爱形象的代表——高里奥先生,并一步步地为我们展示出这个原本十分精明能干、富有体面的“高里奥先生”是如何逐渐地沦为令人嫌恶与唾弃的“高老头”的。高老头对女儿们倾其所有,到最后自己却落得一文不名,甚至差点暴尸街头。究其原因,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父爱本就是苟活于资产阶级的金钱与封建宗法制度之间的、一种畸形的爱。不可忽视的是,作者对这种“父爱”的极力塑造的同时也杂糅了自身的思想与生活的经历。
  一、思想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不久的1799年,虽然作为一个中小资产阶级作家,但其本身仍然具有浓厚的封建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由于做生意的屡次失败,即便他作为一个十分高产而又勤奋的作家,但却还是一直出于债台高筑的状态。于是,为了还清大量的债款,金钱迫不得已地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动力。在封建意识的影响下,他重视金钱,却又更重视感情,对资产阶级的金钱原则深恶痛绝的同时,却又陷入其中不得脱身。“他倾向贵族,企图‘恢复那些过去存在的道德原则’”。[1]这正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观念所衍生的产物。
  “感情被利益关系破坏,被这个机械轮子的转劫所辗碎,美德被诽谤,天真被出卖,激情让位给使人倾家荡产的趣味和罪恶。”[2]这就是当时社会普遍情况的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世间一切至高无上的感情都要拜倒在金钱那无法撼动的地位之下,人们为了获得金钱甚至可以出卖一切。针对这种现象,巴尔扎克曾在1834年给韩斯卡夫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要在这部作品(即《高老头》)里把具有千钧之重的感情描写出来。没有一种东西,不管它是灾难,是痛苦,还是不义,都破坏不了这种感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父亲,他简直是一个神圣的基督教的殉道者。”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是想通过对高老头的这种极度无私的胜似基督的父爱的描写来对抗资产阶级那普遍冷漠涼薄的世情,以便重新唤起人们心中的宗法之爱。他的内心一直坚持认为,只要人人心中都有这种“千钧之爱”,那么欲望横生的社会现象就必然不堪一击。
  巴尔扎克高度赞扬高老头身上的“父爱”。书中鲍赛昂子爵夫人曾称赞他说:“高老头真是伟大,欧也纳从没有见过他表现那种慈父的热情。最优美的感情不就是意志之诗吗?”[2]除去他人的赞美,高老头自己也说过:“最美的天性,最优秀的灵魂,都免不了溺爱儿女。”后来在他弥留之际,拉斯蒂涅又说出了这样一句:“美好的灵魂不能在这个世界上待久的。伟大的感情怎么能跟一个猥琐的、狭小的、浅薄的社会沆瀣一气呢?”[2]即便如此,巴尔扎克的想法依旧有失偏颇,带有一种空想的色彩。
  作者如此看重情感的力量,除去与其所提倡的封建意识有着必然联系的同时,其年少时期的自身遭遇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巴尔扎克来说,父母之爱的缺失贯穿他的一生。巴尔扎克出生后仅三十三天就被寄养在一个农家,不得父母宠爱的他从小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被同学嘲笑为“可怜的巴尔扎克”。[3]这些心灵的阴黯直至他成人都没有释怀。加之巴尔扎克的母亲本出身于巴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与其父亲结合后,由于年龄的差距等诸多因素,对他的关心甚少。每当年幼的巴尔扎克想与母亲亲近时,她总是不耐烦地呵斥他,从来不肯施舍他一丁点儿的母爱。到了后来,巴尔扎克负债累累的时候,母亲极不情愿地借给他一部分钱,但又时时地上门催促还款,母子之间形同陌路。他曾写道:“我从来就没有过母亲。”[3]“童年的不幸与成年后的畸形恋给巴尔扎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巴尔扎克自身父母之爱的缺失在作品中达到了极端的补偿,高老头的溺爱非比寻常,无边的纵容和迁就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悲剧。”[4]不得不说,他对高老头倾注在女儿身上的父爱是十分羡慕的,在他的内心深处同样渴望着有一个这样怀有无私之爱的亲人的出现,来温暖他的生命。
  二、夹缝中的悲剧
  关于在高老头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父爱的性质,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那就是单纯的、极度宠溺的父爱,有人认为那是封建宗法制观念的畸形产物,还有人认为是资产阶级金钱中衍生的父爱,当然这些说法都有其各自的道理,但本文认为,高老头身上所体现的父爱,绝不仅仅只是其中一种那么简单,而是在多种意识形态的杂糅之下所产生的悲剧。其中表现出来的,是身处于资产阶级的金钱意识和封建宗法观念的夹缝之中的高老头所衍生的悲剧。
  (一)资产阶级的金钱之爱
  高老头出身于一个资产阶级的面粉商人。本来只是学徒的他靠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大发横财,在投机倒把之中积累了很多财富,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的“暴发户”,虽然出身于传统的封建社会,但经过几十年的经商历练,他的头脑必然早已被资产阶级思想所浸染。虽然对女儿无私的爱占据了他的绝大部分性格,但自私、冷漠、金钱至上的原则仍然在他身上表露无遗。由于妻子的早逝,他理所应当地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两个女儿的身上,只要女儿想要的,哪怕是月亮,他都会摘给她们。两个女儿十五岁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马车,这在当时即使是身处上流社会也是少见的。   他把女儿当成天使,以致偶然听到人们对女儿的颂扬声,便会顿时轻飘起来,说什么“那不是我的亲骨肉吗?我喜欢替他们拉车,我愿意做她们膝上的小狗”。[2]这种爱简直超出了他自己的生命,只要女儿想要的,就算让他立即去死,他也愿意。“对两个女儿从小就灌输资产阶级吃喝玩乐的腐朽的人生观,千方百计满足他们‘最奢侈的欲望’。”[1]即使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他仍旧一如既往地尽力支持女儿婚外的淫乱生活,以致使她们成了一对典型的资产阶级荡妇。为了满足两个女儿的情欲,他一点儿也不顾及自己的尊严,殷情地为她们忙碌操劳。为了让大女儿的“偷情之路”走得顺畅,他不惜一切想办法为她还债。同样为了让小女儿能和拉斯蒂涅在一起,他不顾颜面地跟拉斯蒂涅说:“要是有一个男人使我的但斐纳高兴,把真正的爱情给她,我可以给那个男人擦皮鞋、送信、跑腿。”[2]这种盲目的、不顾尊严的、甚至用金钱堆砌的宠溺,直接造就了他的两个女儿性格中的自私及冷漠。当别人的给予成为理所应当的时候,就再也不值得去珍惜了。她们肆意地挥霍高老头给予的父爱,就如同挥霍他给她们的金钱一般轻而易举、毫不吝惜。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他们的意识是随着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社会关系,他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的。”[5]“高老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暴发户,他的思想感情必然刻上明显的资产阶级的印记,体现出本阶级的特点。”[1]从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老头的“父爱”本质上是以金钱为基础的、以自我为轴心的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在自身的经历中,他总结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钱是生命。有了钱就有了一切。”[2]因此,在两个女儿出嫁的时候,他分别给了她们八十万法郎的巨额陪嫁。在资产阶级社会中,婚姻逐渐演变为一种金钱上的交易。高老头知道,两个女儿若想嫁得金龟婿,就必须准备丰厚的嫁妆。同时他认为,只要女儿嫁得好,自己便能受到敬重,到了晚年的时候就更是风光无限了。这也体现了一种金钱下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爱。
  在两个女儿婚后,高老頭却没有得到他想象中应得的待遇,接连被两个女儿、女婿赶出家门。但是两个女儿却仍然不顾廉耻地对他进行压榨,到了最后,他的钱被榨干了,临终的时候她们却一个都不肯来看他一眼。这就把金钱与父爱画上了等号,没有了金钱的父爱就像被挤干了的柠檬,任人丢弃。父女之情、骨肉之爱,完全消融在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洪流中。金钱腐蚀着她们的灵魂,使她们永远不知满足。
  书中在表现高老头对女儿们的爱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资产者的自私和无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5]当得知泰伊番老头的儿子在伏脱冷的设计下将要遇害的时候,高老头却置若罔闻,毫不在乎别人的死活,只是自私地想着自己的女儿。金钱驱使下的冷漠与自私,使他成为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也让我们在感叹伟大的父爱的同时,看到了他作为资产阶级中的一员的冷酷本质。金钱加冷漠,是导致高老头身上悲剧的原因之一。
  (二)封建社会的宗法之爱
  在成为资产阶级暴发户之前,高老头身处于封建的宗法社会,作为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定人物,他的身体已经迈入资本主义社会,以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生活信条行事;但在思想感情上却并未能与封建意识完全隔断关系,封建思想的残余在他脑中依旧是根深蒂固的。他说:“是我把她们生下来的!她们是我的!”“我的生活都在两个女儿身上。”[2]他认为,父母应该爱护女儿,女儿应该“孝顺”父母,使他们享受“天伦之乐”。所以,当女儿们不来看他时他便暴跳如雷。在死前他依旧认为:“法律应该帮我的,天性、民法,一切都应该帮我的。我要抗议。做父亲的给踩在脚下,国家不是亡了吗?这是很明白的。社会、世界,都靠父亲做轴心;女儿不爱父亲,不是天翻地覆了吗?”[2]正是这种封建宗法的道德观念成为高老头“父爱”的基石,永远摆脱不了的封建社会宗法之爱是导致这个悲剧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夹缝中的悲剧
  伟大而崇高的“父爱”不但没有给高老头带来幸福,却给他带来了浓重的悲剧。
  出身于封建社会的高老头,经历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进入了资产阶级社会,而后随着封建王朝的复辟又再一次踏入了封建社会,这个人始终在封建社会和资产社会的夹缝中摇摆着,这样的现实就必然导致了他的“父爱”同样是生长于夹缝中的。他不知该如何以一个封建的头脑进入一个资产阶级的社会中,因此他始终生存在二者的中间,不伦不类。在他的身上既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宗法制观念,又体现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的金钱至上的冷漠原则。特殊的时代必然造就了特殊的一代,高老头根本无法取舍,所以他的“父爱”一直在夹缝之中苟延残喘。高老头的悲剧,即是这个时代、这个畸形的社会的悲剧。
  参考文献:
  [1]叶成青:关于高老头的“父爱”的在认识,外国文学研究,1993.03.
  [2]巴尔扎克著、傅雷译:《高老头》,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安德烈·莫洛亚著、艾珉、俞止倩译:巴尔扎克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4]薛莉莎:高老头父爱探源,文学教育(下),2014.05.
  [5]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主要对沉樱的婚恋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沉樱婚恋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和男性形象,挖掘沉樱婚恋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其对女性自身成长的肯定。  关键词:沉樱;婚恋小说;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2  二十世纪30年代,沉樱用理性、冷静的目光为我们揭示了当时女性应该思考的问题以及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女性在“五
乌裕尔河缓缓流淌  顾盼之间  脚下汪起一片湿地  我藏在湿地的怀里  像躲在母亲的子宫  一呼一吸之间  谛听湿地的心跳  感受温润的旖旎  湿地阵痛的时候  我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呼唤  挺了挺腰身钻出土地  好美的湿地呀  广袤,不足以形容她的壮阔  漂亮,概括不了她的神奇  我沉醉在浩荡的绿风中  忘了摇曳的韵律  我行走在多情的水岸  湿地就眉峰蜿蜒  明眸溢出春意  湿地,是风姿绰约的母亲
慢慢的,我品出花茶不好,都是用比较差的茶叶,全靠茉莉花押阵。但那时,喝很酽的花茶,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一种文化象征。  谢老端起他办公桌上的磁杯,揭开盖,一股浓重的茉莉花茶味扑面而来。  他喝了一口,继续和我聊。  我站在他的办公室,表达我的意见。  我不同意他刚才的看法才来的。  他刚才在课堂上讲平仄音律,说,诗以律诗为佳,新诗没什么难度,没诗味。我当场就表达了不同意见,才讲几句,下课铃就响了。谢
当你被身边的“圣母心”所打扰的时候,大可宽容对待,我们谁又曾经没当过圣母呢?  有段时间,我每天早晨睡醒后点开微信,都能收到A君的微信红包,数目不大,但寓意都很吉祥,还配上类似“龙马精神,元气满满”之类的祝福语。我说无功不受禄,问他为何如此客气,他只是回了个笑脸,说他对很多人都这样。  我和A君相识于朋友的喜宴上,喜宴过后就没怎么见过面,天天受他这般馈赠让我很是不好意思,所以约他出来喝咖啡看电影,
我曾经认为  爱是吻你在唇  爱是蜜语甜言  爱是永不放手  爱是整个世界里只有你我  然而我走不出这方迷雾  喜歡用最恶毒的言语  蛰伤你的心  切割你的自由  捣碎你的梦幻  践踏你的追求  而我却没有获得一丝快感  因为爱你  我反复的咀嚼爱的滋味  在欲火的苦涩里锤炼自己的考量  你不是我床头的玩偶  不是我手中的那束玫瑰  不是我任意撥打的号码  不是我任意涂抹的那方天空  因为深爱你 
摘 要:鲁迅在小说中创造出独特的“看与被看”的模式,形成视角交错的“聚焦网”,尤其是对第一人称内聚焦的运用,将读者、作者、文本紧密联系,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余华的《活着》继承这种“聚焦网”,设置两个第一人称叙述者,发展聚焦的先锋性,方方的《风景》创新这种“聚焦网”,以亡灵视角担当第一人称叙述者,设计“叙述者已死”的聚焦创新。这两个文本对阐释“鲁迅式聚焦网”在当代小说中的沿革具有
摘 要:废名是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小说名家,他在内在诗意的挖掘和外在审美的表现上既体现了自身卓尔不群的创作气质,同时也契合了京派的文化心理,成为京派代表性作家。因此在京派视域下观照废名的小说创作,从而探讨出废名在京派中产生的“呼应”和“共鸣”对于研究废名与京派之间的创作联系则显得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废名;京派;诗化小说;距离的审美;出世与入世  作者简介:李晶晶(1991-),女,汉,安徽池州人
作者简介:郭道荣(1981.3-),男,汉族,笔名:步缘,广东湛江人,硕士、博士生,三级作家(中级职称),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诗歌创作、地域文学、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1  兰语是个感性的女子。在她的博客上,有一句话“我的诗歌,只书写生命中,美好的部分。”我将这句话理解为诗人的写作定位
我不知怎样称呼您  我只比您仙逝的娟子大一岁  您只比我故去的父亲小一岁  我们是痛失亲人的父女吗  我是不是该叫您父亲  您一辈子都没离开过一个叫扎龙的村子  您一辈子就在这片大湿地上养鹤  身上沾满泥土头上落满芦花  身子与大地紧紧贴近  近得只有丹顶鹤一样高  近成了丹顶鹤的同类  我是不是该叫你鹤父  您一生都和鹤有关  一辈子与鹤共舞为鹤而歌  您的身上一定长满仙气  但也没有将您优雅成
摘 要: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类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翻译工作者来说,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借助信息化工具辅助翻译,提高翻译质量与效率,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合格翻译工作者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在翻译《张马丁的第八天》过程中使用的辅助翻译工具,对互联网辅助文学翻译方法举例说明。  关键词:互联网;文学翻译;辅助工具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