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资料目录(四)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510167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征主义现代新浪漫派之戏曲赵英若1 91 9年 9月 1 5日《新中国》第1卷第 5期表象主义的戏曲雁 冰1 92 0年 1月 5日、 6日、 7日《时事新报·学灯》我们现在可以提倡表象主义的文学么 ?雁 冰1 92 0年 2月 1 0日《小说月报》第 1卷第 2号诗人梅德林易家钺1 92 0年 4月 1 5日《 Symbolism Modern New Romanticist Drama Zhao Yingruo 1 September 9, 1991 New China, Volume 1, No. 5 Phenomenal drama Yan Bing 1 January 5, 6, 7, 7 “Current affairs Newspaper and Study Lamp ”Can We Advocate Representationalism Now?“ Yan Bing 1 February 0 0 0 0 Monthly Fiction Volume 1 Volume 2 Poet Dmitry Medlin Yi Jiabao 1 92 0 4 January 15 ”
其他文献
善意,如烛火同微光,尽管微弱渺小,但若成片成片绽放,也能连缀成灿烂的银河星汉。这个世界对你对我,都充满了无常和定数。我们无法左右它的喧闹和倾轧,却可以将自己的心,时时浸润在善意的甘泉里,开出热情的花,结出温软的果。所以,请别吝惜你的善意。  蔡康永先生因其特殊的经历,将善意和恶意混合交织在一起,或许这些善意与恶意曾像阳光与霜花落满他的肩头,他已经习惯甚至已然麻木,所以按比例交付自己的回应和态度,这
自然冷热,演春夏秋冬,历花开花谢。人情冷热,朝推杯换盏,暮灯火阑珊。百年人生,亦是冷热交织而成,只有知晓冷热,遇冷不沮丧、遇热不张狂的人,才能温和幸福过此生。  冷是无人问津、心灰失意的寂寞境地。这种冷像一根藤蔓,从贫乏的物质层面进而缠绕住我们的精神世界。它如一把锋利冷峻的镰刀,毫不留情地斩去热情与希望的麦苗。对于这种境地,诚如周国平所言,有三种境地:一是终日惶惶,百事无心,一心只想逃离;二是被动
40年代话剧创作的辉煌是从质疑政治国家,重返市民社会开始的。1941年是个转折点。皖南事变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国内外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后方,一方面是国民党的政治威
自然世界有冷热交替,社会生活亦有人情冷暖。寂寂无名的庸人自然无人问津,而声名显赫之人总是受到众星捧月的优待。面对这样的“冷”与“热”的对比,我们不必一味指责世态炎凉,倒不妨泰然处之。  春雨杏花,冬雪肃然,这是自然普遍现象。唯这一暖一冷的变化,方有春夏秋冬的差异。芸芸众生中最出挑的人才惹人关注,也是正常不过的。比起嫉妒愤恨,将这人情冷暖当作驱使自我前进的动力,促进自己由沙子历练成为珍珠显得更有价值
期刊
傲雪凌霜的孤梅于枝头绽放,是冰雪之寒道尽了其冷艳之势;头顶烈日的绿荷于池中含蕾,是日光之热抒发了其热烈之姿。冷热之变,本就自然之道,两者之合,才成就春华秋实、冬雪夏雷。人生亦是如此,冷热之幻,便若低沉或高昂之曲萦绕于心头,无从把握,却应有云白山青自在心头。  冷热之殊,便若庄子口中的暖寒之辨,其存在于自然之中,才使得世间种种皆成气象。冬雪寒冷之下是新生的孕育,夏雷炎热之中是生命的蓬勃。冬雪寂美,夏
优秀著作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修订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7月版。刘 纳《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
期刊
亚当在永生与智慧之间选择了智慧,也孕育了人类使命与意义所在。爱默生有言:“有两件事我最憎恶,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理性思想便是在这二者之中寻求一种平衡。思想之于我们,有如基督教中赞扬的无花果,虽开不出绚丽夺目的花朵,却可结出丰硕的果实。  思想者,视精神财富的价值重于物质财富,他们拒绝鲜花,选择硕果。捷克作家赫拉巴尔所著《过于喧嚣的孤独》中,整理废旧书籍的老汉嘉十分贫穷,地位卑
《青春咖啡馆》中的露姬最终选择从阳台上纵身一跃,而罗兰也在与其“穿越奥特伊的漫步”中走向永恒。莫迪亚诺这样概括他笔下人物悲剧结局的原因:身处大时代的无可奈何、信仰的走失以及思想的沉沦。  若说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生理机能,那么思想便是构筑于意识之上的对整个人生及世界的哲学思辨。思想之于人的意义自然毋须赘述,熊培云曾提出“自由在高处”,而我要说,思想在高处。  启蒙运动用理性的光辉映照出了一个科学、民主
遥想苏格拉底当年一句“认识你自己”唤起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理性的觉醒,人类在世代文明的延续之中越发意识到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自身是有思想的苇草。  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我想是不能称之为人的。如《摩登时代》流水线上的工人,那只是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零件,而逃离了这个大机器,只能是一堆废铁。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是被社会体系化与制度化的可悲产物,这令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自缢的老师,在没有自己理性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