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向上的文化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镇安寨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当地文化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使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齐头并进,最终将本村建设成了一个文化强村、经济强村。在该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镇安寨村先后采取建设乡镇文化站,兴办文化大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重视教育、树立文明新风等措施不断地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培育了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关键词:镇安寨;新农村建设;文化强村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在20世纪60年代,镇安寨大队是当时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他们以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为榜样,战天斗地学大寨,拉沙改碱造良田,当时人们劳动热情、斗志昂扬,每天都在为如何建设好自己的家乡出谋划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安寨村村民趁着改革的春风,兴办了数家锻造企业,工业发展的如火如荼。村民们也干劲十足,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新事物充满了热情。当地经济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各种因素,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恶化而且在当地低俗文化盛行,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20字方针,描述了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时任镇安寨领导班子成员深刻意识到改变镇安寨村面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改变村容村貌、让村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成为了当地村干部的首要任务。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镇安寨村干部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全力发展当地3大产业,并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取得了重大成就。从2009~2011年,镇安寨村先后被授予“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文明和谐村”、“依法治理示范村”、“山西省农村固定调查点先进单位”、“先进观察点”、“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山西省文化示范村”、“三农服务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成功案例。
1 镇安寨村简介
镇安寨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在忻定盆地的腹部。滹沱河环绕在村的东南岸,属大陆性气候。全村现有人口2551人。耕地425.33hm2(其中水浇地186.67hm2,河滩地238.67hm2)。集体留机动地46.67hm2,企业占地10hm2,养殖占地6.67hm2。农业上,镇安寨村90%的耕地用于种植玉米。工业上,全村拥有数家锻造企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许多劳动岗位。总体来说,镇安寨村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县上游水平,人均年收入能达到10000元左右。相比经济的发展,镇安寨村文化发展就显得比较滞后。在当地,最为普遍的文化生活就是打麻将、看电视、串门。农村的集体活动更是少之又少,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像二人台、书法等等由于缺少演出和竞赛的机会也逐渐脱离了大众的视野。先进的文化进入不到人们的生活中,低俗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于是,在当地出现了求佛拜神、地下赌博等低俗活动,严重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的健康发展,也给农村发展添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1]。对此,在认识到当地文化贫乏带来的不利影响后,村干部开始采取一些措施解决农村文化缺失的问题,并极力地塑造文化强村的形象。希望能够通过先进的文化引导村民树立积极向上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2 鎮安寨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2.1 建设乡镇文化站,兴办文化大院
在县乡政府和村干部的努力下,由山西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和镇安寨村联手共建的神山乡综合文化站在2009年9月完工建成。同时,镇安寨村在文化站的外围又先后投资55万元,把一个过去杂草丛生占地6600m2的两委大院和剧场改造成了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活动、体育健身、图书阅览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大院。文化站和文化大院的建立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早上老年人健身打球、下午和晚上村民们聚集在大院唱歌看书跳舞。此外,村干部还每隔一段时间在文化大院举办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滑板比赛等体育竞技比赛活动。各式各样的活动竞赛也吸引了周边村镇文化爱好者、体育爱好者前来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也凝聚了人心、弘扬了正气、冲击了不良习气,改善了当地村民文化生活单调匮乏的现象,同时将全乡的文化事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2 开展丰富多彩、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镇安寨村与时俱进,策划和开展了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当地村民增长了见识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2009年2月,由定襄本土人士自行创作的,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第1部电影《正月里来是新春》的开机仪式在镇安寨村隆重举行。这部电影以镇安寨这个小村庄作为影视外景拍摄基地,让村民们欢欣鼓舞大开眼界。2009年7月,定襄县首届“二人台”表演大赛在镇安寨举行,来自各乡的选手激烈角逐,真正让百姓们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彩。2010年6月,镇安寨村举行了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来自全省各地的文化站长和各界名人参加了开幕式,随后又举办了跤王争霸赛。高手云集场面热烈,吸引了全县的人民前来观看。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镇安寨村培养和选拔了当地40多名文艺骨干参加当地的文艺演出并取得了骄人成绩,这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当地农村的乡土文化散发了活力,它以巨大的反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解决了农村生活单调匮乏的问题。培育了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2.3 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学校教育上,镇安寨村村干部一直秉承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点,对当地学校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先后投资50多万元改善教学条件,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设立了专项教育基金,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师生的教与学的热情,孩子们每次考试成绩在乡里都名列前茅。此外,村委会还会发动党员群众为那些由于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大学生捐款,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针对当地农民技能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普偏低的情况,村委会每年都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逐步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2.4 树立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镇安寨村村干部为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传统美德教育,扎实推进“美在农家”创建活动,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儿媳、少生快富示范户、庭院经济示范户”等星级文明户。这一系列评选活动使人们之间关系更加和睦,也净化了社会风气。对于当地盛行的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甚至出现攀比之风的不良风气。村统一组建了红白理事会,从简操办婚丧嫁娶,树立了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3 镇安寨村文化建设道路的思考
镇安寨村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地进步。现在的镇安寨村在经济上3大產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积极向上、村容村貌整洁、在文化上更是形成尊师重教、崇文尚礼,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良好风尚。唱歌跳舞、读书看报、锻炼身体这些文化活动代替了以前打麻将、封建迷信等等低俗文化。村中一片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村民互相关爱的祥和氛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
3.1 农村干部要从思想上重视文化建设
长久以来,经济发展的好坏成为评价一个干部能力高低的标准。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干部关注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当地文化的发展,对文化工作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比较少。农村文化工作常常面临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的尴尬境地。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滞后,消极落后的精神文化生活严重影响农民的行为和心态,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劳作方式。因此,农村干部要转变思想,认识到文化是引导人们奋斗的航标,能够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鼓舞斗志 [3]。它和经济建设具有同等的地位。2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3.2 充分发挥好乡镇文化站的基层堡垒作用[4]
先进的思想能够指引农村的稳定、繁荣、发展,乡镇文化站是与百姓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基层文化宣传阵地,它能够及时地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并依据当地的文化习俗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保障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乡镇文化站向农民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文化知识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应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最有效的学习平台和交流平台。
3.3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
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也需要有资金的投入。乡镇工作人员素质的培训、农民技能培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有许多干部因为看不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效果,片面地认为文化建设的投资是不必要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文化软实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劳作方式产生影响。
3.4 开展丰富多彩、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使群众增长见识、享受乐趣,并且可以促使他们远离牌桌、封建迷信等低级庸俗的活动。因此,应积极引导民间艺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意义,让百姓参与到其中、乐在其中,引导他们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束体民.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困境及发展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080-8392.
[2]平红.浅谈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支撑力[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5):96-98.
[3]孙照彰.浅谈农村文化建设之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1-112.
[4]徐步达.浅议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阵地作用[J].商情,2010(16):145.
[5]冯玉超.实施文化农村发展战略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J].世纪桥,2011,(15):131-133.
[6]于江,张君,钟玉海.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32(4):19-22.
作者简介:赵培芳(1989-),女,山西忻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村区域与发展;李玉萍(1960-),女,山西阳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关键词:镇安寨;新农村建设;文化强村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在20世纪60年代,镇安寨大队是当时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他们以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为榜样,战天斗地学大寨,拉沙改碱造良田,当时人们劳动热情、斗志昂扬,每天都在为如何建设好自己的家乡出谋划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安寨村村民趁着改革的春风,兴办了数家锻造企业,工业发展的如火如荼。村民们也干劲十足,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新事物充满了热情。当地经济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各种因素,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恶化而且在当地低俗文化盛行,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20字方针,描述了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时任镇安寨领导班子成员深刻意识到改变镇安寨村面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改变村容村貌、让村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成为了当地村干部的首要任务。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镇安寨村干部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全力发展当地3大产业,并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取得了重大成就。从2009~2011年,镇安寨村先后被授予“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文明和谐村”、“依法治理示范村”、“山西省农村固定调查点先进单位”、“先进观察点”、“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山西省文化示范村”、“三农服务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成功案例。
1 镇安寨村简介
镇安寨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在忻定盆地的腹部。滹沱河环绕在村的东南岸,属大陆性气候。全村现有人口2551人。耕地425.33hm2(其中水浇地186.67hm2,河滩地238.67hm2)。集体留机动地46.67hm2,企业占地10hm2,养殖占地6.67hm2。农业上,镇安寨村90%的耕地用于种植玉米。工业上,全村拥有数家锻造企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许多劳动岗位。总体来说,镇安寨村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县上游水平,人均年收入能达到10000元左右。相比经济的发展,镇安寨村文化发展就显得比较滞后。在当地,最为普遍的文化生活就是打麻将、看电视、串门。农村的集体活动更是少之又少,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像二人台、书法等等由于缺少演出和竞赛的机会也逐渐脱离了大众的视野。先进的文化进入不到人们的生活中,低俗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于是,在当地出现了求佛拜神、地下赌博等低俗活动,严重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的健康发展,也给农村发展添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1]。对此,在认识到当地文化贫乏带来的不利影响后,村干部开始采取一些措施解决农村文化缺失的问题,并极力地塑造文化强村的形象。希望能够通过先进的文化引导村民树立积极向上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2 鎮安寨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2.1 建设乡镇文化站,兴办文化大院
在县乡政府和村干部的努力下,由山西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和镇安寨村联手共建的神山乡综合文化站在2009年9月完工建成。同时,镇安寨村在文化站的外围又先后投资55万元,把一个过去杂草丛生占地6600m2的两委大院和剧场改造成了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活动、体育健身、图书阅览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大院。文化站和文化大院的建立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早上老年人健身打球、下午和晚上村民们聚集在大院唱歌看书跳舞。此外,村干部还每隔一段时间在文化大院举办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滑板比赛等体育竞技比赛活动。各式各样的活动竞赛也吸引了周边村镇文化爱好者、体育爱好者前来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也凝聚了人心、弘扬了正气、冲击了不良习气,改善了当地村民文化生活单调匮乏的现象,同时将全乡的文化事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2 开展丰富多彩、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镇安寨村与时俱进,策划和开展了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当地村民增长了见识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2009年2月,由定襄本土人士自行创作的,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第1部电影《正月里来是新春》的开机仪式在镇安寨村隆重举行。这部电影以镇安寨这个小村庄作为影视外景拍摄基地,让村民们欢欣鼓舞大开眼界。2009年7月,定襄县首届“二人台”表演大赛在镇安寨举行,来自各乡的选手激烈角逐,真正让百姓们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彩。2010年6月,镇安寨村举行了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来自全省各地的文化站长和各界名人参加了开幕式,随后又举办了跤王争霸赛。高手云集场面热烈,吸引了全县的人民前来观看。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镇安寨村培养和选拔了当地40多名文艺骨干参加当地的文艺演出并取得了骄人成绩,这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当地农村的乡土文化散发了活力,它以巨大的反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解决了农村生活单调匮乏的问题。培育了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2.3 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学校教育上,镇安寨村村干部一直秉承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点,对当地学校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先后投资50多万元改善教学条件,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设立了专项教育基金,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师生的教与学的热情,孩子们每次考试成绩在乡里都名列前茅。此外,村委会还会发动党员群众为那些由于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大学生捐款,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针对当地农民技能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普偏低的情况,村委会每年都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逐步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2.4 树立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镇安寨村村干部为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传统美德教育,扎实推进“美在农家”创建活动,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儿媳、少生快富示范户、庭院经济示范户”等星级文明户。这一系列评选活动使人们之间关系更加和睦,也净化了社会风气。对于当地盛行的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甚至出现攀比之风的不良风气。村统一组建了红白理事会,从简操办婚丧嫁娶,树立了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3 镇安寨村文化建设道路的思考
镇安寨村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地进步。现在的镇安寨村在经济上3大產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积极向上、村容村貌整洁、在文化上更是形成尊师重教、崇文尚礼,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良好风尚。唱歌跳舞、读书看报、锻炼身体这些文化活动代替了以前打麻将、封建迷信等等低俗文化。村中一片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村民互相关爱的祥和氛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
3.1 农村干部要从思想上重视文化建设
长久以来,经济发展的好坏成为评价一个干部能力高低的标准。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干部关注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当地文化的发展,对文化工作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比较少。农村文化工作常常面临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的尴尬境地。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滞后,消极落后的精神文化生活严重影响农民的行为和心态,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劳作方式。因此,农村干部要转变思想,认识到文化是引导人们奋斗的航标,能够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鼓舞斗志 [3]。它和经济建设具有同等的地位。2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3.2 充分发挥好乡镇文化站的基层堡垒作用[4]
先进的思想能够指引农村的稳定、繁荣、发展,乡镇文化站是与百姓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基层文化宣传阵地,它能够及时地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并依据当地的文化习俗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保障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乡镇文化站向农民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文化知识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应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最有效的学习平台和交流平台。
3.3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
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也需要有资金的投入。乡镇工作人员素质的培训、农民技能培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有许多干部因为看不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效果,片面地认为文化建设的投资是不必要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文化软实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劳作方式产生影响。
3.4 开展丰富多彩、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使群众增长见识、享受乐趣,并且可以促使他们远离牌桌、封建迷信等低级庸俗的活动。因此,应积极引导民间艺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意义,让百姓参与到其中、乐在其中,引导他们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束体民.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困境及发展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080-8392.
[2]平红.浅谈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支撑力[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5):96-98.
[3]孙照彰.浅谈农村文化建设之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1-112.
[4]徐步达.浅议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阵地作用[J].商情,2010(16):145.
[5]冯玉超.实施文化农村发展战略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J].世纪桥,2011,(15):131-133.
[6]于江,张君,钟玉海.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32(4):19-22.
作者简介:赵培芳(1989-),女,山西忻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村区域与发展;李玉萍(1960-),女,山西阳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