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主席说:"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见教师不仅是振兴教育的关键,也是振兴国家的关键。为了强国、兴国,十多年来,我们的专家一直在探讨教育改革的出路;教育的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但我们却忽略了近八成的农村教育,其中又有近四成的农村是经济落后,地处较偏,生活极为贫乏。这部分教育至今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
这里,我以良井镇农村教育作为例子,就农村学校师资问题作了以下探讨:目前良井镇小学教师200多人,平均年龄40多岁,而这200多教师,95%都是当地人,甚至是本村的人,他们当中多数人又是在80年代的代课教师,然后取得公办教师资格的教师。这些老师成了农村教育的支柱力量,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不离不弃。这些教师年龄普遍偏大,而多年来,由教育局分配到良井镇农村小学的年轻教师屈指可数,能留守岗位的更是寥寥无几。十年后,这些始终坚持在一线的农村教师基本上退休殆尽。到时,谁是农村教育的接班人呢?
没了师资的保障谈教育、谈发展只能是空谈。虽然组织会统筹调配,但农村现实的情况,留不住雄心勃勃的年青教师(外籍),要改变现状,我认为我国教育可作如下改革:
1 把教师公务员化,增强吸引力
近年来,我国农村一线的教师,也沾上了改革开放成果,教师的工资、地位略有提升。但与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员工比,仍然是望尘莫及。因此,教师行业仍然不是首选,无法吸纳优秀人才,到农村当教师的人才就更加难寻。如果国家把教师公务员化,那么,竞选教师的人就如现在考公务员一样火暴,自然就能招入优秀人才。同时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老大难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农村学校也就不愁留不住教师,留不住人才了。
2 恢复初中起点的师范类学校
自2000年国家教育部发文,取消初中起点的师范类学校,小学教师学历也要达到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这似乎是一厢情愿的事,之后的几年几乎没有师范类的年轻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一级的学校。我通过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岗位都是相当优秀的。我认为恢复初中起点的师范类学校有以下的好处:
2.1 供初中毕业生多项选择
农村仍然处于较贫困状态,许多农民子弟读不起昂贵的高中、大学,那就选择"割早禾"读师范学校。这样一来给农民的子弟多了一条出路,而且能挑选到一批优秀生源,保证了优秀师资。
2.2 定向录取、定向分配
由初中起点师范学校录取是面向农村初级中学,既可以吸纳部分优秀生,又可以定向录取,这部分学生原则上是哪里来,毕业就回到哪里去。由于他们都是本地生源,他们不像大学生那样,把目标定得很高,自然也就比较乐于农村安教,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村学校的师资。
2.3 专业知识过硬,完全胜任小学教育
初中起点师范学校,除了可以从农村中学吸纳部分优秀生外,通过专门的专业学习。他们走上岗位,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3 完善农村教师生活配套设施
农村不比城镇,除了交通不便,吃的、用的也极不方便。为了要巩固农村教师队伍,让教师安心工作,应该做好两项工作:
3.1 以镇为中心,建设教师福利住房,解决农村教师家
庭生活所需。
农村乡镇不比城市,有经济适用房,小区商品房。农村教师去向如何,跑到城市购房,自建房都不实际,也承担不起消费。如果能够以镇为中心,镇政府规划,进一步筹建给教师村,解决教师住房所需,让广大教师安居了,才能让他们乐业,才能稳定教师队伍。农村教师工作日留在学校,而周末或假期可以回到镇上教师村居住生活,这样即可以稳定教师,留住人才,又可使农村教师无后顾之忧。
3.2 农村学校要配备厨工,解决教师吃住问题
学校办学经费极其有限,加上一些农村小学人数少,普遍100多人,学校根本没有经费请厨工给教师做饭。而农村跟城里不同,那里没有市场;没有超市;没有人送快餐;没有公共汽车可早出晚归上下班;老师们是周日下午到校直到周五下午放学,才会走出校门。没有厨工,教师想自行做饭,也是困难重重,教师连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没有解决(尤其是年轻教师),有谁愿意或安心教书呢?
所以,我认为政府再困难,也应该给学校加一项经费--厨工费。让学校请得起厨工,让老师不用为两餐费心。落实保障好教师在校的吃、住问题,满足教师的基本生活需要,才能谈工作。不要像现在农村老师一边愁工作,一边愁吃饭。这不就难为了教师了吗?
总之,我国要办强教育,就要办强农村教育;要办强农村教育,就要保障农村学校的师资,要完善农村学校的生活配套设施,提高教师的社会优越性,强化教育职能,才是改革教育的根本。
这里,我以良井镇农村教育作为例子,就农村学校师资问题作了以下探讨:目前良井镇小学教师200多人,平均年龄40多岁,而这200多教师,95%都是当地人,甚至是本村的人,他们当中多数人又是在80年代的代课教师,然后取得公办教师资格的教师。这些老师成了农村教育的支柱力量,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不离不弃。这些教师年龄普遍偏大,而多年来,由教育局分配到良井镇农村小学的年轻教师屈指可数,能留守岗位的更是寥寥无几。十年后,这些始终坚持在一线的农村教师基本上退休殆尽。到时,谁是农村教育的接班人呢?
没了师资的保障谈教育、谈发展只能是空谈。虽然组织会统筹调配,但农村现实的情况,留不住雄心勃勃的年青教师(外籍),要改变现状,我认为我国教育可作如下改革:
1 把教师公务员化,增强吸引力
近年来,我国农村一线的教师,也沾上了改革开放成果,教师的工资、地位略有提升。但与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员工比,仍然是望尘莫及。因此,教师行业仍然不是首选,无法吸纳优秀人才,到农村当教师的人才就更加难寻。如果国家把教师公务员化,那么,竞选教师的人就如现在考公务员一样火暴,自然就能招入优秀人才。同时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老大难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农村学校也就不愁留不住教师,留不住人才了。
2 恢复初中起点的师范类学校
自2000年国家教育部发文,取消初中起点的师范类学校,小学教师学历也要达到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这似乎是一厢情愿的事,之后的几年几乎没有师范类的年轻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一级的学校。我通过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岗位都是相当优秀的。我认为恢复初中起点的师范类学校有以下的好处:
2.1 供初中毕业生多项选择
农村仍然处于较贫困状态,许多农民子弟读不起昂贵的高中、大学,那就选择"割早禾"读师范学校。这样一来给农民的子弟多了一条出路,而且能挑选到一批优秀生源,保证了优秀师资。
2.2 定向录取、定向分配
由初中起点师范学校录取是面向农村初级中学,既可以吸纳部分优秀生,又可以定向录取,这部分学生原则上是哪里来,毕业就回到哪里去。由于他们都是本地生源,他们不像大学生那样,把目标定得很高,自然也就比较乐于农村安教,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村学校的师资。
2.3 专业知识过硬,完全胜任小学教育
初中起点师范学校,除了可以从农村中学吸纳部分优秀生外,通过专门的专业学习。他们走上岗位,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3 完善农村教师生活配套设施
农村不比城镇,除了交通不便,吃的、用的也极不方便。为了要巩固农村教师队伍,让教师安心工作,应该做好两项工作:
3.1 以镇为中心,建设教师福利住房,解决农村教师家
庭生活所需。
农村乡镇不比城市,有经济适用房,小区商品房。农村教师去向如何,跑到城市购房,自建房都不实际,也承担不起消费。如果能够以镇为中心,镇政府规划,进一步筹建给教师村,解决教师住房所需,让广大教师安居了,才能让他们乐业,才能稳定教师队伍。农村教师工作日留在学校,而周末或假期可以回到镇上教师村居住生活,这样即可以稳定教师,留住人才,又可使农村教师无后顾之忧。
3.2 农村学校要配备厨工,解决教师吃住问题
学校办学经费极其有限,加上一些农村小学人数少,普遍100多人,学校根本没有经费请厨工给教师做饭。而农村跟城里不同,那里没有市场;没有超市;没有人送快餐;没有公共汽车可早出晚归上下班;老师们是周日下午到校直到周五下午放学,才会走出校门。没有厨工,教师想自行做饭,也是困难重重,教师连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没有解决(尤其是年轻教师),有谁愿意或安心教书呢?
所以,我认为政府再困难,也应该给学校加一项经费--厨工费。让学校请得起厨工,让老师不用为两餐费心。落实保障好教师在校的吃、住问题,满足教师的基本生活需要,才能谈工作。不要像现在农村老师一边愁工作,一边愁吃饭。这不就难为了教师了吗?
总之,我国要办强教育,就要办强农村教育;要办强农村教育,就要保障农村学校的师资,要完善农村学校的生活配套设施,提高教师的社会优越性,强化教育职能,才是改革教育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