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什么?是草原上的狮子,是丛林中的老虎,是山巅上的苍鹰,是泥沼中的鳄鱼?也许他们可以举出许许多多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杀手,但有些看似渺小而不起眼的生物,却也隐藏在很危险的因素……
蚂蚁噩梦
也许,你可以轻易碾死一只蚂蚁,但是,100万只蚂蚁呢?
在墨西哥科斯塔尼加热带雨林中,不难看到下列一幕:体积如家居老鼠的大蟑螂、奇毒无比的蝎子、全身披毛的塔兰图拉毒蛛,以及龟、蛇、蜥蜴等大批动物四散逃亡。随着一阵阵酸臭气味,一支至少宽至15米的黑压压的军蚁团,声势骇人,速度奇疾,眨眼间便已经抵至。
军蚁是种嗜杀动物,为方便大杀四方,它们不筑固定巢穴。平日列队在雨林区横行杀戮,浩浩荡荡的大军所到之处,一切昆虫和无脊椎动物鲜能偷生。当先头部队抓住比它们体积大上几千倍的猎物时,主力大军第一时间赶到,猎物随即被淹没在茫茫蚁海中,能活下来的机率是零。
在数十品种的军蚁中,大部分没有眼睛,个别具有两只单眼,辨别力不强,只能察觉光线的转变。但军蚁拥有一支粗螫针,同时军蚁还会喷出有毒蚁酸,其成分跟蜘蛛毒液相同,除了能令猎物动弹不得外,还能把它们溶为半液态,方便吞食。
而矛蚁凶悍嗜血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军蚁,它们同样活跃于热带雨林,是最棒的狙击手。尽管没有眼睛,也没有螫针,但它们的上下颚比军蚁更为有力。
军蚁不能杀害体形大的有脊椎动物,但矛蚁可以。一头被拴在树旁的牛常常成为矛蚁的目标。矛蚁会成群地从牛的眼、耳、口、鼻钻进牛体内,割食其内脏。不出数周,一头牛就只剩下一副白骨。而一只鸡,仅仅可以充当矛蚁两天的食物。
杀人蜂
在人们心目中,蜜蜂总是和春天、花朵、阳光、欢乐联系在一起的。可是,谁能想到,正是这些小精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竟把南美洲大陆闹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早在1956年,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人员为了培育一种产蜜多的蜜蜂,从非洲塞内加尔引进了35只蜜蜂,以便与当地的蜂种进行杂交从而改进蜂种。这种非洲蜜蜂的特点是工作勤勉、产量高,但是脾气狂暴。一遇挑战,便会群起而攻之,即使伤亡惨重,也不罢休。
第二年,由于管理疏忽,有26只蜜蜂逃走了,从此埋下了祸根。这批逃出的蜜蜂在荒野中找到了与故乡非洲极其相似的环境,不仅在那里安营扎寨,还与它们的近亲——欧洲蜂相恋交配,产生一种繁殖力很强、毒性又大的杂种蜂——巴西“杀人蜂”。从此,巴西蜂害开始上演,而且愈演愈烈。
只要遇到可攻击的对象,无论是动物还是人,“杀人蜂”都要袭击。仅1978年统计,已有200多人因蜂群袭击而死于非命,至于被围攻致死的牲畜更是不计其数。不仅如此,巴西“杀人蜂”每年还以上百公里的半径,向周围展开攻势,并于1974年越出巴西国境。“杀人蜂”所到之处,尸横遍野,许多生灵被蜇死,已致使部分种类消失。
据统计,自1957年以来,共有约1000人死于“杀人蜂”叮咬,但“杀人蜂”的伤害能力显然经过了过度的夸张。一般来说,“杀人蜂”的叮咬并不足以致命,被“杀人蜂”蜇死的人一般是因为某种原因无法逃避而遭受了极大数量的叮咬,最终致死。但是,在美洲人眼里,“杀人蜂”仍然无异于洪水猛兽。
人类,也许是万物之灵,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顶端的那个统治者,但不要忘记,这个世界是大家的,无论强大抑或弱小,我们都应该心存敬畏。
蚂蚁噩梦
也许,你可以轻易碾死一只蚂蚁,但是,100万只蚂蚁呢?
在墨西哥科斯塔尼加热带雨林中,不难看到下列一幕:体积如家居老鼠的大蟑螂、奇毒无比的蝎子、全身披毛的塔兰图拉毒蛛,以及龟、蛇、蜥蜴等大批动物四散逃亡。随着一阵阵酸臭气味,一支至少宽至15米的黑压压的军蚁团,声势骇人,速度奇疾,眨眼间便已经抵至。
军蚁是种嗜杀动物,为方便大杀四方,它们不筑固定巢穴。平日列队在雨林区横行杀戮,浩浩荡荡的大军所到之处,一切昆虫和无脊椎动物鲜能偷生。当先头部队抓住比它们体积大上几千倍的猎物时,主力大军第一时间赶到,猎物随即被淹没在茫茫蚁海中,能活下来的机率是零。
在数十品种的军蚁中,大部分没有眼睛,个别具有两只单眼,辨别力不强,只能察觉光线的转变。但军蚁拥有一支粗螫针,同时军蚁还会喷出有毒蚁酸,其成分跟蜘蛛毒液相同,除了能令猎物动弹不得外,还能把它们溶为半液态,方便吞食。
而矛蚁凶悍嗜血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军蚁,它们同样活跃于热带雨林,是最棒的狙击手。尽管没有眼睛,也没有螫针,但它们的上下颚比军蚁更为有力。
军蚁不能杀害体形大的有脊椎动物,但矛蚁可以。一头被拴在树旁的牛常常成为矛蚁的目标。矛蚁会成群地从牛的眼、耳、口、鼻钻进牛体内,割食其内脏。不出数周,一头牛就只剩下一副白骨。而一只鸡,仅仅可以充当矛蚁两天的食物。
杀人蜂
在人们心目中,蜜蜂总是和春天、花朵、阳光、欢乐联系在一起的。可是,谁能想到,正是这些小精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竟把南美洲大陆闹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早在1956年,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人员为了培育一种产蜜多的蜜蜂,从非洲塞内加尔引进了35只蜜蜂,以便与当地的蜂种进行杂交从而改进蜂种。这种非洲蜜蜂的特点是工作勤勉、产量高,但是脾气狂暴。一遇挑战,便会群起而攻之,即使伤亡惨重,也不罢休。
第二年,由于管理疏忽,有26只蜜蜂逃走了,从此埋下了祸根。这批逃出的蜜蜂在荒野中找到了与故乡非洲极其相似的环境,不仅在那里安营扎寨,还与它们的近亲——欧洲蜂相恋交配,产生一种繁殖力很强、毒性又大的杂种蜂——巴西“杀人蜂”。从此,巴西蜂害开始上演,而且愈演愈烈。
只要遇到可攻击的对象,无论是动物还是人,“杀人蜂”都要袭击。仅1978年统计,已有200多人因蜂群袭击而死于非命,至于被围攻致死的牲畜更是不计其数。不仅如此,巴西“杀人蜂”每年还以上百公里的半径,向周围展开攻势,并于1974年越出巴西国境。“杀人蜂”所到之处,尸横遍野,许多生灵被蜇死,已致使部分种类消失。
据统计,自1957年以来,共有约1000人死于“杀人蜂”叮咬,但“杀人蜂”的伤害能力显然经过了过度的夸张。一般来说,“杀人蜂”的叮咬并不足以致命,被“杀人蜂”蜇死的人一般是因为某种原因无法逃避而遭受了极大数量的叮咬,最终致死。但是,在美洲人眼里,“杀人蜂”仍然无异于洪水猛兽。
人类,也许是万物之灵,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顶端的那个统治者,但不要忘记,这个世界是大家的,无论强大抑或弱小,我们都应该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