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王”周毅:用“古典美人”蛋糕惊艳世界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c_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爱上食雕和面塑


  来自苏州的80后周毅有着多重身份:食品雕刻大师、拉糖大师、翻糖蛋糕大师……毕业于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周毅学了全国各大菜系,让他体会到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
  大学期间,周毅的成绩是最优秀的,曾获得一等奖学金。作为学霸的周毅曾师从雕刻大师肖强,学习食品雕刻。刚开始学食品雕刻时,周毅总找不到感觉,不是构图比例有偏差,就是雕成“四不像”,他把自己关在房里苦练刀法,每天用去食材几十斤。
  食品雕刻的主刀细长而锋利,周毅的手指常常被戳流血,既使这样,都无法令周毅放下手中的雕刻刀,他要和食雕死磕到底。在老师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练习下,周毅渐渐掌握了掏、挖、旋、刻、镂、凿、对接等多种技法与技巧,周毅对食材的性质都烂熟于心,什么果蔬可以雕成什么动植物他是了然于胸,像用胡萝卜雕牡丹花,花蕊则在黄色的南瓜上取材,先用V形刀雕出一排须状,然后用主刀片下来,卷起来便做成了花蕊。水仙花则用芋头,因为芋头是白色的,正好对应水仙花的白。
  做食品雕刻要耐得住性子,食材很脆,而有些作品细节都是几毫米呈现,最考验雕刻者的技艺和耐心。除了花鸟虫鱼,周毅雕得最多的就是古典人物。古典名著《红楼梦》有一个“踏雪寻梅”的情节,周毅想用芋头雕刻体现出白皑皑的景象。然而用芋头雕小件的花朵可以,雕大型人物能行吗?一向喜欢挑战自己的周毅决定试试,周毅采用“零雕组装”的办法,先雕出人物头部,再雕刻人物躯干,最后是手臂。周毅先用雕刻专用笔画初稿,然后用主刀削出人物轮廓,最后用了许多工具,U形刀、O形掏刀等等来细刻,完了还要打磨。一位白瓷般漂亮的薛宝钗跃然于眼前,她手折一枝梅站在一树梅花旁边,人与梅花相映衬,让人玩味。
  
  除了食品雕刻,周毅还拜面塑大师王龙为师,学习面塑。一位真正的烹饪大师,不会面塑可不行。面塑又称之为“捏面人”,是一门老手艺。精通食品雕刻的周毅对造型非常精通,这对他学面塑有着很大帮助。一块面团拿到周毅手中,经过捏、搓、揉、掀,再借助面塑刀灵巧地点、切、刻、划,顷刻之间,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便脱手而成。以前面塑只是在街头看见面塑艺人表演,不能登大雅之堂,如今面塑走进厨房,备受人们喜爱,把美食艺术作为奋斗目标的周毅自然对面塑喜爱有加。

2.从面塑到翻糖


  2010年,周毅在一次西点比赛中接触到翻糖蛋糕,被这门手艺吸引住了,用翻糖膏拉出来的花竟能以假乱真,让人开了眼界。周毅向人家询问翻糖的事情,得知翻糖比起软软的面团可塑性更强,而且只要不受潮就能够长时间保存,一向喜欢挑战自己的周毅决定学翻糖技艺。
  翻糖蛋糕起源于英国,有100多年历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蛋糕,目前这项技艺在国内刚刚兴起。由于对食品雕刻和面塑精通,周毅学起翻糖人偶蛋糕来十分上手,每天周毅在高达200度的拉糖灯前持续工作几小时,常常是热汗淋漓,全身没有一件干衣服,周毅把一条毛巾搭在肩头,累得一身汗时擦一下继续工作。正是这样吃苦耐劳,周毅的翻糖技艺日臻成熟。为了博采众长,周毅远赴法国拜访世界第一糖王SK,虚心向他求教。
  平时看周毅有点大大咧咧,但他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因为这种手工艺做起来就是要细致认真,做拉糖花卉,那小小的花蕊、薄如纸的花瓣都是用有颜色的糖体拉出来的。要拉一朵花,先拉出它的花蕊,然后拉花瓣,花瓣的颜色下深上浅慢慢过渡,这就要在配色的时候注意颜色的调配,一片花瓣的诞生从揉碾、修剪、上色等等,每一步都精心打磨,仿佛历经一场修行。
  做翻糖人偶蛋糕最难的就是手工开脸,眉、眼、鼻、嘴、耳的造型从“混沌初开”到精美呈现,要不断地去修饰、调整,直到无懈可击。服装的设计也是关键,因为要匹配人物的身份,特别是做古代仕女,要对古典服装有所了解,周毅笑言做翻糖人偶蛋糕不但要懂人体绘图、五官整形,还要懂美容美发乃至服装剪裁。
  2013年10月,周毅成立“我是主厨学院”,设立食雕、面塑、翻糖等课程。有着深厚文字功底的周毅自己写书,详细讲解食雕、面塑、翻糖的技艺。他所著的《周毅食品雕刻》系列和《跟着大师学翻糖》等书籍在网上一直很畅销,受到广大学员好评。
  周毅做的翻糖人偶蛋糕取材偏重于古典人物,尤其是古代仕女是他最喜欢做的。曾刷爆荧屏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的白浅让观众喜爱,周毅想何不用翻糖蛋糕的形式把白浅表现出来,于是周毅便反复观看电视剧,看白浅的扮演者杨幂的剧照。找到感觉后他做了一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翻糖人偶蛋糕,只见白浅手臂轻扬,水袖翩跹,眼神充满柔情,片片桃花瓣飘落她的脚下,美得不可言传。周毅把翻糖人偶白浅发到微博上受到七万粉丝点赞,大家强烈要求开课教授手艺,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周毅在2017年4月和5月推出了两期课程,上线不到半小时就被抢订一空。

3.翻糖人偶蛋糕惊艳世界


  2017年11月英国举行世界翻糖蛋糕大赛,周毅接到参赛通知后,离比赛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周毅想:做一件什么样的作品参赛呢?既然是代表中国去国际参加比赛,那么就要做一组具有“中国风”的蛋糕去参赛。
  周毅刚开始想做一个中国皇帝,但又要表现出东方女性的柔媚,于是很自然地想到了武则天,这是一名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女性,周毅做的是媚娘时期的武则天,绿鬓如云,肌肤胜雪,武媚娘一袭衫裙端坐在屏风前,真正是美若天仙。屏风上的花鸟画尽显中国元素,椅子旁边有一个青花瓷缸,里面放了许多画轴。蛋糕的底座是一个类似于佛坛的平台,上面有精美的莲花花纹,最令人叫绝的是周毅用中国传统手艺吹糖人的方法吹出来的宫灯竟然能点亮。
  武媚娘的服装用翻糖膏做好后,周毅借助于镊子一件一件给人物穿上去,做这道工序真正是耐心细致,有人说这样太繁复,其实只要把看到的衣服做出来就可以,但周毅为了人物的逼真不怕麻烦。这样对细节死磕到底的做法,是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面对薄如纸的漂亮服装,评委们质疑是否是用可食用原料做成的,尝了一点,甜的,外国评委们连连说:“太吃惊了,太吃惊了!”
  周毅的这件作品,评委们看得非常仔细,站着看,跪着看,转着圈看,360度无死角,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最后外国评委摇摇头,双手一摊,这让周毅顿时紧张起来,他心想:这下没戏了。当宣布金奖得主时,主持人喊“周毅”的名字,周毅惊讶得合不拢嘴。太意外了,后来周毅问那位外国评委他当时为什么摇摇头?评委说实在找不到缺点,所以摇了摇头啊。
  另一件作品,周毅取材于他自己喜欢看的仙侠类小说。一位妩媚的古风美女,乌黑的云鬓插着鲜花发簪,脸泛红晕,娇态可人,她似醉非醉地俯卧在石台之上,周毅把这件作品取名为《醉卧忘忧境》,这件作品夺得铜奖。
  在世界翻糖蛋糕大赛摘得桂冠的周毅无愧于他“糖王”的称号,获得大奖后的周毅并没有闲下来,他仍然在苏州、北京两地跑,收徒、講课、写书、做蛋糕。周毅说,“要让翻糖蛋糕做到家喻户晓。”
  (编辑·蔡博)
其他文献
第一堂课,她就狂放地坐到了讲桌上,悠闲地荡着两条长腿,高高举着篮子里的土豆或者黄瓜,或者豆角,问我们这用英语怎么说。她还带来了自己三岁时用过的一条天蓝色的毛毯,又深情地伏在上面,说,好想念妈妈,我的眼泪要掉出来了呀!果然,她的湖蓝色的单纯的眼睛里,很快就蓄了一汪水,那水连长长的睫毛也给浸湿了,那睫毛就一根一根的,楚楚动人,好像湖边妖娆的水草。  这还不算,她还将课堂搬到了学校东门的热闹集市上。那里
艺术无论是观念还是形式,所要求的并不是一致而是差异,差异正是艺术的活力,这种活力在本质上实在不是工业社会中生产流水线的感觉所能达到的,也不是视觉教条所能限制的。    王瑶的《后911》组照,其拍摄手法与其说是镜头感不如说是铺撒在生活里流连忘返的目光。看似随意,却又给予情怀。在摄影中人们的注意力常常是不同的,跟着事件本身的思路去寻找,直截了当地给与答案和怀揣大悟、拾捡小枝显然有不小的差距,然而对于
“人类总是向外追寻原本就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奥秘。其实,我们每个人体内都蕴藏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为此,我一次又一次地踏入非洲的大地。    在我的眼里,那里更像一片人类向往的伊甸园,由于没有过多的工业污染,大地更加葱绿,海天更加蔚蓝。撒哈拉沙漠南北,奔向天际的地平线,牵引着人们探索远古浩瀚而神秘的灵感;广阔的热带雨林、壮阔的大瀑布和千百万已经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家园。还有那众多曾经
你一定没有看过暴风雪来临时的景象,因为我也有很多年没有看见过了。   那时正是少年,我和表弟一边走,一边咒骂着这鬼天气。大平原的旷野里,暴风雪毫无征兆地来了。起初只是猛烈的西北风,在空空旷旷的天地间恣意咆哮着奔涌,脸上开始是刀割般的锐痛,然后就麻木得失去了知觉。渐渐地,风里就夹杂着细细的雪,沙粒一般攒射在脸上,使得麻木的脸有了重新的刺痛感。很快,雪花渐密渐大,在狂风里翻涌,瞬间将我们淹没。  
为贯彻落实全国项目办关于做好西部计划工作的有关要求,扎实组织好、开展好、保障好2020年西部计划项目,团黑龙江省委经过深入调研、精心设计、总体把握,举办了2020年黑龙江省西部计划志愿者培训班。结合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培训班采用线上网络教学方式。7月30日至 8月3日,服务我省的新招募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志愿者和地方项目(黑龙江省青年志愿者助力兴边富民计划大学生支教团)志愿者,共138人参加了培训。  
从前,在人们的心目中,著书立说是一件相当神圣的事,凡夫俗子想也不敢想能做这等流芳百世的圣贤之事。因此,但凡有人被誉“著作等身”,则此人不仅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定还洞悉世事,阅尽人生。  如今,文化普及、科学进步、社会昌明,人的视野更加开阔与深入、人的精神更加独立与自由,著书立说在许多时候成为人们关注社会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而这些不同的表达与述说,不同的视点与方式,极大地丰富着、留存着人类的精神文
游离在梦幻与现实之间  文/赵和震         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和各类讯息的传播,摄影圈里悄然兴起着一种看似新奇,其实久远的摄影文化或者说是技巧,那就是针孔摄影。当浏览全球针孔摄影日网站(www.pinholeday.org)上那些如梦如诗的针孔摄影作品的时候,很容易就为之吸引而不能自拔,其魅力究竟何在?恐怕真的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得清楚。  摄影:孙巍   孔径:0.2mm 
“收到,消毒酒精发放到位。”  “收到,防疫宣传单发放到位。”  “收到,今天检测人员体温正常。”  “收到,电话走访排查人员一切正常。”  疫情发生以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的号召下,学校团委积极动员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志愿者队伍加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成为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志愿者们响应学校号召,主动联系所在辖区政府,在乡镇、街道团组织中成立青年志愿者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2006年,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开局年,如何运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来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上的种种新风貌成了文艺界工作中的新内容。中国摄影家协会作为文艺界的生力军,结合自己行业的特色,同中宣部文艺局联合举办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摄影艺术展览》,呼吁摄影人用手中的相机,关注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化,为历史留下了一份新的影像图志。  作为承办方的《大众
五十华诞,对于一个生命来说,已经承受跌宕之人间悲喜;半个世纪,对于一个品牌而言,足够凝聚丰厚之历史演替。中国摄影家协会自1956年成立,历经几代摄影人的共同努力,走过了整整50年的历程。其间创建之兴旺,成长之曲折,复兴之强盛,改革之蓬勃,发展之壮阔……,章章回回,可以说令人伏案长思、掩面长叹、仰天长歌。    一代伟人毛泽东,为初创的学会题写会名,为新办的《中国摄影》《大众摄影》题写刊名。这金字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