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农业正按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1]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现存问题,如市场主体矛盾复杂化,社会服务与监管滞后化,农民素质较低,意识保守,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问题;解决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产业或者是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对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各个经营环节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把产供销、贸工农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2]。农业产业化就实质而言所要解决的是农村、农业、农民如何步入市场,与市场经济接轨,也就是通过体制转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产量的市场化农业,使农业由分散的互不联系的个别生产过程转变为社会生产的过程[3]。在这个体系中,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紧密联系,互相配合,相互依赖,共同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参与主体,共同产于市场竞争。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问题
(一)市场主体矛盾复杂化
1.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发育肤浅化
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不合理,虽然已有部分农户与产业化经营组织签订有合同,但由于合同缺乏有效地实质性条款,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地合理分配利益,没有真正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利于提高农民这个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2.产业化链条短小化,产业化加工浅浮化
农业的产业化特别是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缺乏科技支撑,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力度不够,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数以初级加工为主,农产品增值力度不明显,深度潜力开发力度不够,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辐射功能弱、规模小、发展农业带动作用的地位不突出。
3.品牌意识薄弱化
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参与主体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品牌竞争的认识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不能形成高效的竞争力。品牌是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生命力,品牌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可能远超商品价值本身,在实际中产业化组织或者农民为眼前的利益所吸引,存在以次充好,诚信不足等现象。
同时产业化经营组织在宣传引导方面不到位,力度不够,不能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自己产品的存在,不能占领广大的消费市场,树立自己的无形资产。
(二)社会化服务与市场监管严重滞后化
1.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与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化
农业水利建设滞后,排灌沟渠、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新时代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求,投入资金不足,能源、电力、信息等体系建设不完善,娱乐休闲场所较少,精神文化体系建设滞后。
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农民有后顾之忧,顾虑以后的生产与生活问题,不能有效地配合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不利于农业的长远性发展。
2.管理服务功能不健全,机构设置松散化
政府管理与服务缺位现象突出,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力量薄弱,引导服务不到位,不能为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有效地供求信息与矛盾调解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部分地方政府部门职能不清晰,任务不明确,对产业化经营的前途与严峻形势认识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3.土地流转滞后化
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农田承包到户,土地严重分散化、细碎化,很难形成连片经营,加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的小农意识浓厚,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思维的过程较长,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土地流转,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加了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成本,这对于新时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冒险意识保守化
1.农民素质偏低化
根据我们在河南郑州、开封、周口、信阳等四市的调研,初中及以下人员占91.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8.4%。稍微有点文化的青年大都脱农离村,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缺乏基本科学,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难度较大,应用新技术能力较差,市场前景分析能力与市场价值判断能力较低,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差,进入市场能力受限,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小农意识,一家一户经营,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化
自古以来,我国的小农思想、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自给自足、分散经营,不愿意购买别人的生产产品,宁愿在自家的自留分散地总一小片水果、蔬菜,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以及农产品的商品化水平。
3.思想意识保守化
农民思想保守,心理承受能力差,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很难改变,做事不愿意冒险。在我们的调研中,有79%的人愿意从别人手中租赁耕地,只有8%的农户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别人,自己从事他事业,部分农民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在从事农牧业的农民中,只有8%的农民愿意扩大自己的规模,而90%愿意保持原先的规模,86%的农民不愿意采用新的技术。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解决对策
(一)服务体系衔接建设
1.强化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正确决策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合作组织应从制度、机制、规范市场入手,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4]。
2.积极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快资金资源整合力度,改善融资渠道,建立新型信贷联合体,增加信贷额度,为多渠道筹集资金,降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税,推动各级财政逐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规模。
二是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体制,加快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引导与相关制度建设,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以出租、转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有偿的流转于其他农户或产业化组织,加快土地流转,解决农业经营细碎化、分散化的状况,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3.加快社会保障与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农田水利、农村电网、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区域内的资源调配,构建完善、多元、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完善配套设施。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确保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有保障,积极加大新农建设合的扶持力度,提高大病报销的幅度,确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积极建设农业保险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向农村推广,包括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加快农村的农业财产由于恶劣天气等自然原因造成农业财产收入减少等方面的保险商业化力度。
(二)产业化主体自身体系建设
1.产业化组织建设
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培育扶持生产龙头企业或产业化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组织,发展农业专业协会,增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与能力,同时要加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诚信意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要鼓励与支持产业化经营组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元经济,促进农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2.品牌战略建设
重点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争创自己的品牌,举行大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品展览交易会,进行成果展示,新产品的开发展示,新研究成果的宣传,寻求产品代言人,扩大的无形资产,提高竞争力,争创自己的品牌。
3.企业要加大科技对自身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链条建设
对于企业,要提高产业化经营企业的科技文化创新能力与水平,提高企业的加工与深加工能力,增强企业深加工能力与延长企业的附加增链条,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推动新型农民培养体系的建设
对于农民,要建立和完善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更新农民的价值观念,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性与决策能力、参与能力。
同时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就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农民脱农离村,使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充分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对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作用,并充分发挥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引导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建立在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要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力度、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模式,同时由于我国长时期受的小农经济思想与小农意识的影响,加之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较底,守旧意识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土地流转市场化水平较低,要发挥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带动与扶持力度,加快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
(二)重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品牌效应等软实力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现今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参与主体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观念普遍保守,冒险精神不足,对科技文化给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识不足,坑蒙拐骗现象时有发生,对品牌竞争认识滞后,而这种思想观念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中意义非凡,是产业化经营制胜法宝,要充分提高软实力对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化经营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R].新华网,2006-12-31
[2]韩苗苗,杨洁:唐山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徐仁茂.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推广改革[J].现代农业,2010(10)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R].新华网,2007-12-31
[基金项目:本文是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课题的重要性成果,(项目编号:ZKNUDXS2010017)]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问题;解决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产业或者是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对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各个经营环节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把产供销、贸工农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2]。农业产业化就实质而言所要解决的是农村、农业、农民如何步入市场,与市场经济接轨,也就是通过体制转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产量的市场化农业,使农业由分散的互不联系的个别生产过程转变为社会生产的过程[3]。在这个体系中,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紧密联系,互相配合,相互依赖,共同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参与主体,共同产于市场竞争。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问题
(一)市场主体矛盾复杂化
1.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发育肤浅化
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不合理,虽然已有部分农户与产业化经营组织签订有合同,但由于合同缺乏有效地实质性条款,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地合理分配利益,没有真正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利于提高农民这个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2.产业化链条短小化,产业化加工浅浮化
农业的产业化特别是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缺乏科技支撑,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力度不够,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数以初级加工为主,农产品增值力度不明显,深度潜力开发力度不够,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辐射功能弱、规模小、发展农业带动作用的地位不突出。
3.品牌意识薄弱化
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参与主体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品牌竞争的认识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不能形成高效的竞争力。品牌是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生命力,品牌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可能远超商品价值本身,在实际中产业化组织或者农民为眼前的利益所吸引,存在以次充好,诚信不足等现象。
同时产业化经营组织在宣传引导方面不到位,力度不够,不能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自己产品的存在,不能占领广大的消费市场,树立自己的无形资产。
(二)社会化服务与市场监管严重滞后化
1.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与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化
农业水利建设滞后,排灌沟渠、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新时代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求,投入资金不足,能源、电力、信息等体系建设不完善,娱乐休闲场所较少,精神文化体系建设滞后。
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农民有后顾之忧,顾虑以后的生产与生活问题,不能有效地配合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不利于农业的长远性发展。
2.管理服务功能不健全,机构设置松散化
政府管理与服务缺位现象突出,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力量薄弱,引导服务不到位,不能为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有效地供求信息与矛盾调解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部分地方政府部门职能不清晰,任务不明确,对产业化经营的前途与严峻形势认识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3.土地流转滞后化
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农田承包到户,土地严重分散化、细碎化,很难形成连片经营,加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的小农意识浓厚,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思维的过程较长,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土地流转,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加了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成本,这对于新时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冒险意识保守化
1.农民素质偏低化
根据我们在河南郑州、开封、周口、信阳等四市的调研,初中及以下人员占91.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8.4%。稍微有点文化的青年大都脱农离村,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缺乏基本科学,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难度较大,应用新技术能力较差,市场前景分析能力与市场价值判断能力较低,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差,进入市场能力受限,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小农意识,一家一户经营,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化
自古以来,我国的小农思想、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自给自足、分散经营,不愿意购买别人的生产产品,宁愿在自家的自留分散地总一小片水果、蔬菜,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以及农产品的商品化水平。
3.思想意识保守化
农民思想保守,心理承受能力差,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很难改变,做事不愿意冒险。在我们的调研中,有79%的人愿意从别人手中租赁耕地,只有8%的农户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别人,自己从事他事业,部分农民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在从事农牧业的农民中,只有8%的农民愿意扩大自己的规模,而90%愿意保持原先的规模,86%的农民不愿意采用新的技术。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解决对策
(一)服务体系衔接建设
1.强化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正确决策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合作组织应从制度、机制、规范市场入手,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4]。
2.积极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快资金资源整合力度,改善融资渠道,建立新型信贷联合体,增加信贷额度,为多渠道筹集资金,降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税,推动各级财政逐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规模。
二是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体制,加快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引导与相关制度建设,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以出租、转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有偿的流转于其他农户或产业化组织,加快土地流转,解决农业经营细碎化、分散化的状况,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3.加快社会保障与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农田水利、农村电网、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区域内的资源调配,构建完善、多元、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完善配套设施。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确保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有保障,积极加大新农建设合的扶持力度,提高大病报销的幅度,确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积极建设农业保险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向农村推广,包括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加快农村的农业财产由于恶劣天气等自然原因造成农业财产收入减少等方面的保险商业化力度。
(二)产业化主体自身体系建设
1.产业化组织建设
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培育扶持生产龙头企业或产业化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组织,发展农业专业协会,增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与能力,同时要加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诚信意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要鼓励与支持产业化经营组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元经济,促进农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2.品牌战略建设
重点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争创自己的品牌,举行大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品展览交易会,进行成果展示,新产品的开发展示,新研究成果的宣传,寻求产品代言人,扩大的无形资产,提高竞争力,争创自己的品牌。
3.企业要加大科技对自身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链条建设
对于企业,要提高产业化经营企业的科技文化创新能力与水平,提高企业的加工与深加工能力,增强企业深加工能力与延长企业的附加增链条,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推动新型农民培养体系的建设
对于农民,要建立和完善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更新农民的价值观念,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性与决策能力、参与能力。
同时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就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农民脱农离村,使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充分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对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作用,并充分发挥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引导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建立在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要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力度、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模式,同时由于我国长时期受的小农经济思想与小农意识的影响,加之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较底,守旧意识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土地流转市场化水平较低,要发挥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带动与扶持力度,加快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
(二)重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品牌效应等软实力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现今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参与主体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观念普遍保守,冒险精神不足,对科技文化给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识不足,坑蒙拐骗现象时有发生,对品牌竞争认识滞后,而这种思想观念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中意义非凡,是产业化经营制胜法宝,要充分提高软实力对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化经营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R].新华网,2006-12-31
[2]韩苗苗,杨洁:唐山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徐仁茂.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推广改革[J].现代农业,2010(10)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R].新华网,2007-12-31
[基金项目:本文是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课题的重要性成果,(项目编号:ZKNUDXS20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