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一再扩大,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备受关注。[1]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都从各个方面来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中王初明提出的外语“写长法”[2] 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在许多高校的实验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大部分的实验都是针对英语专业层次较高的学习者进行的,中级学习者却有着不同于高级学习者的特点,因此利用写作的方式提高语言输出量,改善教学方法应和高水平群体有显著的不同。“小说连载”式的写作就是针对中级学习者的一个新尝试。
一、研究背景
“写长法”立足于二语习得理论。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1985)的“语言输入假说”在英语教学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把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连接起来,认为可理解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随后语言学家们不断完善和补充这一理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给学生提供有效输入和设置有效输出是英语教师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能提供足够的输入,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难以保证学生有有效的输出。除此以外,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生和教师的素质等原因,形成了制约学生进步的情感因素,而情感因素是一切语言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基础。
21世纪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老师们曾在学生中进行了“写长法”的试验,提供输入的同时,以写长作文的方式促进输出,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写长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输出理论,同时解决了情感因素,符合中国的国情,它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崭新途径”(秦秀白,2004)。虽然“写长法”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也有成功的实验[3],但于中级的学习者而言写长作文有一定的困难,英语等级测试作文要求一般也仅为100~150字。中级学习者采用这种输出方法能效较为低下,因此以写促学的方法不宜完全照搬“写长法”。
二、“小说连载”法说明
“小说连载”法针对获得英语输入相对少的中级学习者,如高职高专院校或非重点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这个层次的学习者有以下共同点:①完成了在初中或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学生掌握了英语的基础知识;②中学学习的词汇量和习惯用语有限,学生大约有6000~10000的词汇量;③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定型,缺乏深度,视野不够开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他们写上千字的文章,偶然为之学生尚可应付,如果变成经常性行为,则有可能导致他们的反感,适得其反。“小说连载”法是在“写长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尝试。“小说连载”法与“写长法”的要求和批改大致相同,根据字数、文笔等打分,画出优美的词句,以表扬鼓励为主(“写长法”详情请参照王初明的有关论著);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小说连载”要求一个班集体里同学的共同努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避免大量的写作任务导致他们厌烦而产生的消极情感,同时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去看别人写的英语文章和主动运用英语写作,促使输出和输入都获得增长。
三、实验过程和分析
为了检验“小说连载”法在教学实践中对中级学习者的效用,采用了分组教学、对比的实验方法。实验实施过程的概要如下,数据通过测试和问卷的方式获取。
1.实验对象
受试者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英语专业五年制一年级三个班同学共87人,是刚刚初中毕业参加统考入学的学生。他们入学前英语学习经历相同,学习英语约有5年,入学后由同一位英语教师授课。以第一学期精读期末考试作为前测,以之为根据确定了实验班和对比班,部分成绩悬殊的数据为避免影响实验予以排除。各班考试具体情况如下:
全年级共18个班;期末考试为集体改卷。各班之间经过t检验,各比较值p均大于临界值0.05,即参与测试的三个班没有显著差异。各班的教学方法完全相同,但实验班会加入“小说连载”法的课外写作任务。
2. 实验过程
在实验前期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认识写作的作用和重要性,吸引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写作任务;在开始写作任务时确定“小说连载”法的题目和第一段。
具体的实验操作如下:①对比班不参与实验,只是作为实验的参照;实验1班和2班参加实验。②根据给出的题目,要求学生按照学号每天一位同学进行续写,字数要求不少于150,不设上限,把字数写在文章右下角;并要求使用至少一个课文中新学的词汇,作为输入与输出的联系。③教师每星期查阅一次。教师批改不以改错为目的,而以鼓励为手段,因此要用不同的符号,把错误和写作优秀的部分圈出来,并在课堂上朗读写作出色部分。作文评分由四个部分组成:字数40%,达到字数要求的可得满分,每超过50字可额外加一分;文章组织、文章内容或主题、语言表达各占20%,满分100。
实验时间约为19周,期中考试将得到初步结论,进行调试后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实验结果的基础。整个过程预计每个学生有大约三次写作机会,而“连载”放置在班级公共地方,每个同学都可以自由阅览。
3.实验结果
考试批改与前测相同,全年级共18个班,考试为集体改卷。其中考试后对实验1班进行了写作重要性和作用的强调,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当中。由于测试难度等因素的影响,不能通过对前测和后测的得分数据来比较和判断受试者的进步程度,因此通过比较三者在年级中成绩的分布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可以看到,实验班2有明显的进步,不仅缩小了与对比班的差距,甚至在平均分和最高分的比较上都超过了原来排在年级首位的比较班;实验班1虽然和其他两个班有明显差异,但也可以看到他的成绩也有明显提高,缩小了和其他班的差异(从年级的第17位上升到第12位)。由此可以得出推论,“小说连载”法对于中级学习者有效,这种输出能促使学习者主动地把知识吸收和运用于实际。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两个实验班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同的方法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说明采用这种方法还要考虑许多的变量,如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氛围等。
在测试以外,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学习情况调查,使用Likert的5级量表评分,调查学生在学习兴趣、能力、信心等方面的变化,前测有15题,后测在前测基础上增加了6题有关“小说连载”法的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并认同写作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多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表示不满。大部分同学同意“小说连载”方式能帮助提高学习,增强信心,认为这种方式比较有趣,能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和分享成果,甚至出现“抢着写”的现象——当他们觉得自己有很好的续写内容的时候,就会要求代替轮到的同学先写;只有个别同学认为对他们没有效果,仅仅是被动地完成任务。
四、结语
“小说连载”法是“写长法”的变体,是以写促学的新的尝试。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小说连载”法能帮助中级学习者提高语言能力,增强他们的信心,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提高学习兴趣,是很好的输出方法。在学习之余,实验还有意外的收获,就是通过续写的方式,学生认为能促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同时看似天马行空的写作内容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阔思路。
诚然,“小说连载”主要针对输出,未能紧密联系输入,这是实验的一个遗憾,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实验难免受到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样本空间稍显不足,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如实验1班的学习气氛不浓,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实验1、2班均女生居多等,都会导致实验的误差。因此,作为“写长法”的扩展和延伸,“小说连载”实验作为一个尝试性的开始,需要不断完善。期望该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探索出更多适合中级学习者的以写促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笔谈之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378.
[2] 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07-212.
[3] 王天发.非英语专业应用“写长法”的可行性研究[J].澳门理工学报,2007(1): 106-116.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一、研究背景
“写长法”立足于二语习得理论。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1985)的“语言输入假说”在英语教学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把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连接起来,认为可理解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随后语言学家们不断完善和补充这一理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给学生提供有效输入和设置有效输出是英语教师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能提供足够的输入,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难以保证学生有有效的输出。除此以外,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生和教师的素质等原因,形成了制约学生进步的情感因素,而情感因素是一切语言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基础。
21世纪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老师们曾在学生中进行了“写长法”的试验,提供输入的同时,以写长作文的方式促进输出,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写长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输出理论,同时解决了情感因素,符合中国的国情,它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崭新途径”(秦秀白,2004)。虽然“写长法”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也有成功的实验[3],但于中级的学习者而言写长作文有一定的困难,英语等级测试作文要求一般也仅为100~150字。中级学习者采用这种输出方法能效较为低下,因此以写促学的方法不宜完全照搬“写长法”。
二、“小说连载”法说明
“小说连载”法针对获得英语输入相对少的中级学习者,如高职高专院校或非重点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这个层次的学习者有以下共同点:①完成了在初中或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学生掌握了英语的基础知识;②中学学习的词汇量和习惯用语有限,学生大约有6000~10000的词汇量;③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定型,缺乏深度,视野不够开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他们写上千字的文章,偶然为之学生尚可应付,如果变成经常性行为,则有可能导致他们的反感,适得其反。“小说连载”法是在“写长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尝试。“小说连载”法与“写长法”的要求和批改大致相同,根据字数、文笔等打分,画出优美的词句,以表扬鼓励为主(“写长法”详情请参照王初明的有关论著);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小说连载”要求一个班集体里同学的共同努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避免大量的写作任务导致他们厌烦而产生的消极情感,同时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去看别人写的英语文章和主动运用英语写作,促使输出和输入都获得增长。
三、实验过程和分析
为了检验“小说连载”法在教学实践中对中级学习者的效用,采用了分组教学、对比的实验方法。实验实施过程的概要如下,数据通过测试和问卷的方式获取。
1.实验对象
受试者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英语专业五年制一年级三个班同学共87人,是刚刚初中毕业参加统考入学的学生。他们入学前英语学习经历相同,学习英语约有5年,入学后由同一位英语教师授课。以第一学期精读期末考试作为前测,以之为根据确定了实验班和对比班,部分成绩悬殊的数据为避免影响实验予以排除。各班考试具体情况如下:
全年级共18个班;期末考试为集体改卷。各班之间经过t检验,各比较值p均大于临界值0.05,即参与测试的三个班没有显著差异。各班的教学方法完全相同,但实验班会加入“小说连载”法的课外写作任务。
2. 实验过程
在实验前期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认识写作的作用和重要性,吸引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写作任务;在开始写作任务时确定“小说连载”法的题目和第一段。
具体的实验操作如下:①对比班不参与实验,只是作为实验的参照;实验1班和2班参加实验。②根据给出的题目,要求学生按照学号每天一位同学进行续写,字数要求不少于150,不设上限,把字数写在文章右下角;并要求使用至少一个课文中新学的词汇,作为输入与输出的联系。③教师每星期查阅一次。教师批改不以改错为目的,而以鼓励为手段,因此要用不同的符号,把错误和写作优秀的部分圈出来,并在课堂上朗读写作出色部分。作文评分由四个部分组成:字数40%,达到字数要求的可得满分,每超过50字可额外加一分;文章组织、文章内容或主题、语言表达各占20%,满分100。
实验时间约为19周,期中考试将得到初步结论,进行调试后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实验结果的基础。整个过程预计每个学生有大约三次写作机会,而“连载”放置在班级公共地方,每个同学都可以自由阅览。
3.实验结果
考试批改与前测相同,全年级共18个班,考试为集体改卷。其中考试后对实验1班进行了写作重要性和作用的强调,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当中。由于测试难度等因素的影响,不能通过对前测和后测的得分数据来比较和判断受试者的进步程度,因此通过比较三者在年级中成绩的分布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可以看到,实验班2有明显的进步,不仅缩小了与对比班的差距,甚至在平均分和最高分的比较上都超过了原来排在年级首位的比较班;实验班1虽然和其他两个班有明显差异,但也可以看到他的成绩也有明显提高,缩小了和其他班的差异(从年级的第17位上升到第12位)。由此可以得出推论,“小说连载”法对于中级学习者有效,这种输出能促使学习者主动地把知识吸收和运用于实际。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两个实验班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同的方法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说明采用这种方法还要考虑许多的变量,如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氛围等。
在测试以外,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学习情况调查,使用Likert的5级量表评分,调查学生在学习兴趣、能力、信心等方面的变化,前测有15题,后测在前测基础上增加了6题有关“小说连载”法的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并认同写作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多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表示不满。大部分同学同意“小说连载”方式能帮助提高学习,增强信心,认为这种方式比较有趣,能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和分享成果,甚至出现“抢着写”的现象——当他们觉得自己有很好的续写内容的时候,就会要求代替轮到的同学先写;只有个别同学认为对他们没有效果,仅仅是被动地完成任务。
四、结语
“小说连载”法是“写长法”的变体,是以写促学的新的尝试。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小说连载”法能帮助中级学习者提高语言能力,增强他们的信心,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提高学习兴趣,是很好的输出方法。在学习之余,实验还有意外的收获,就是通过续写的方式,学生认为能促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同时看似天马行空的写作内容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阔思路。
诚然,“小说连载”主要针对输出,未能紧密联系输入,这是实验的一个遗憾,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实验难免受到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样本空间稍显不足,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如实验1班的学习气氛不浓,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实验1、2班均女生居多等,都会导致实验的误差。因此,作为“写长法”的扩展和延伸,“小说连载”实验作为一个尝试性的开始,需要不断完善。期望该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探索出更多适合中级学习者的以写促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笔谈之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378.
[2] 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07-212.
[3] 王天发.非英语专业应用“写长法”的可行性研究[J].澳门理工学报,2007(1): 106-116.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