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寿县古城墙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寿县,北依八公山,四面环水,2001年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17日,在国家文物局公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里,出现了寿县古城墙的身影,此后寿县与南京、西安、荆州、兴城等几处古城墙开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路。申遗之路道阻且长,作者对如何做好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寿县;古城墙;申报;文化遗产
1 寿县古城墙的基本情况
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宋朝,毁于宋元之际,现存的古城墙主要为明朝初年重建,历经明清两代不断修正加固。古城墙轮廓基本呈方形,面积3.65平方千米。明、清《寿州志、城郭》记载:“周十三里有奇,高二丈五尺,阔二丈。”经实测,古城墙周长约7147米,墙高8.33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古城墙的外壁下用石条砌基,上部分用城砖包砌,内部全部为夯土筑成,夯筑时层层内收,形成“土坡战城”的形态。这可能是夯土城墙向包砖城墙过渡的一种形态,在中国现存的古城墙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城墙于东、南、西、北四面各开一门,东门称宾阳门(图1),南门称通淝门,西门称定湖门,北门称靖淮门(图2)。四门原来各有瓮城,现存只有东门和北门仍保留原有形制(图3),西门依据历史老照片进行了复建,南门已并非原有形制。古城墙上修建有雉堞、敌台、楼、塔等设施,城墙外有马面。古城墙上的东南角修建有文峰塔,其底边为八角形,现仅存遗址,西北角有画凉亭,现已在原址进行复建。
明清以来,按照战争防御和防水防洪的需要,对寿县古城墙不断地进行整修。城内,在东北角和西北角修筑两个疏导城内积水的涵洞,在涵洞上又修筑了月坝(图4),增强排泄内涝的能力。东涵洞和西涵洞的涵额分别镌有“崇墉障流”“金汤巩固”的题名。城外,于古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护城泊岸(图5),保护古城墙本体、防止洪水侵蚀。这样古城墙既拥有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也具备了防水防洪功能,使寿县古城有“铁打寿州城”的美誉。
2 寿县古城墙在申遗体系中的价值体现
作为当今屈指可数的、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在时间的长河里,古城墙本体由后人不断修补、加强、增固、再完整,城池不断反复修建,无声地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变革,记录着我们先人的智慧和创造,传承着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寿县古城墙的总体规模、古城墙尺度、用砖规格、城门结构均与当时寿县城市行政地位、军事地位、城市生活需求相适应,而且其平面布局规整具有北方淮河流域“州城”古城墙模式特征。它以“州城”古城墙的遗存形态完善了中国明清时期带有礼制差序格局特征的古城墙建制体系架构。其所反映的宽大的外砖内土坡古城墙、特殊的古城墙内外排水设施、完善的城门和瓮城结构、马面(图6)等古城墙营建技术是对中国历代南北方古城墙营造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中国筑城技术史上杰出范例。
目前全国范围内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墙有100多座,寿县古城墙因遗存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最终胜出,跻身申遗队伍。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的南京、西安、荆州、襄阳、临海和兴城古城墙,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的都城、二级王都、府城和卫所等古城墙体制,而寿县古城墙作为“州”一级的古城墙遗产,在体量、规模、形制等方面的证据,弥补了原申报体系中“州”一级古城墙建制的空白,其古城墙遗迹在联合申报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此次古城墙联合申遗,可以更好地体现中国古城墙的普遍特征,展现古城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突出价值,也是申遗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
3 对申遗工作的思考
在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期,如何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既保证历史文明的继承和延续,又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实现多元价值,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申遗成功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对遗产的长期保护才是此次联合申遗的价值所在,为了申遗工作更好地开展,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①需要建立高规格、有效力的领导机构和责任明晰的管理机构。古城墙的申遗工作不仅仅是遗产本体,涉及文物、住建、旅游、市政,环保、人防、交通等方方面面,不是一个文物单位或者几个部门就能统筹协调的,工作中需要树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思想,加快建立政府层面的领导机构,多部门联动合作才能对申遗工作的具体工作安排、任务进度、人员调度、工作经费等一一落实到位,才能确保申遗工作有时有序的顺利展开。同时,对古城墙本体的管理,需要有一个责任明晰的管理机构,目前古城墙开发由旅游部门负责,古城墙的保护由文物部门负责,开发单位考虑较多的是经济效益,而对文物保护关注度不够,长期来看对古城墙本体的保护不利。
②强化保护机制、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墙的存在与城市发展密切联系,城市环境是古城墙的重要依托,城市的总体格局、街巷、水系、建筑风格及市民的活动都对古城墙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申遗工作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经有序展开,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古城墙及对周边环境开展整治工作,以利于更好的合理开发利用。2013年依据考古发掘和一張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开启了西门复建之路。城墙西门(定湖门)是寿县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门复建是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的重点工程,也是对文化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具体体现。同时政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近4亿元,对城墙及老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拆除了文保范围和控建区内部分现代建筑和违规建筑约500多户,先后修缮了城墙及三个门楼,分别是北门靖淮城楼、东门宾阳城楼、南门通淝城楼,修缮了古城区的报恩寺、清真寺、孔庙等古建筑群。下一步需要继续加大工作强度和力度,根据古城区历史建筑现状、历史信息与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有规划、有计划地对80多处各类、各级历史建筑进行抢险加固和修缮,对护城石堤泊岸进行修复和整治,对古城墙—文峰塔遗址进行展示,进一步推进对古城墙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为申遗工作铺开道路。 ③加大申遗宣传、提高公众认知。由于城墙申遗的宣传和城墙保护的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很多市民对城墙文化价值认识不足,不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对保护古城墙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熟知,甚至认为城墙保护仅仅是一种政府行为。保护意识的淡薄,导致损毁城墙和破坏城墙周边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曾发生过有居民在城墙取土,在护城河倾倒生活垃圾,在城墙护坡草坪上滑草,节假日期间游客众,曾有游客将车辆开上城墙护坡等破坏城墙及周边环境的行为。为了使城墙保护工作顺利开展,为了使申遺工作走近民众,迫切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一个完善的价值共识机制。首先借助各类媒体、网络宣传古城墙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展示古城墙的现状、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物价值等。通过宣传让广大市民知道古城墙受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对城墙保护工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寿县明清城墙的历史价值以及申遗工作的重要性,达到“人人了解申遗、人人支持申遗、人人参与申遗”的公众氛围。其次保护古城墙的法律法规必须落实到位,当城墙、城墙附属设施及周边环境遭到人为破坏时,执法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对破坏行为及时制止,对明知故犯、影响恶劣的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罚,绝不姑息。民众认识度的提高和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相信会对古城墙的保护工作以及申遗工作带来良性循环。
④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寿县古城墙能够与南京、西安等几处明清城墙一起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对其价值和地位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申遗之路漫漫,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更需要我们加强与联合申遗办和其他参与申遗的明清城墙城市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学习其申遗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查找分析自身工作的差距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理清日后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调整思路,细化目标任务,力求将明清城墙申遗工作做好、做更好、做最好,相信我们能够抓住这次契机,迎来自身工作的一次质的飞跃。
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说到底就是为了保留一点生动的历史。历史都被保留下来不太可能,我们只有选取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把它们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就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世界遗产。不管寿县明清城墙申遗成功与否,我们都要拿这个最高的标杆去衡量,重新认识我们司空见惯的家乡,重新认识它在人类文明进程史上、在城市的建造史上、在城墙这种建筑结构的发展史上,占了怎样的地位,进而重新认识城墙的价值。我们必定积极配合联合申遗办,扎实开展和完善各项申遗工作,发动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为城墙申遗服务。
关键词:寿县;古城墙;申报;文化遗产
1 寿县古城墙的基本情况
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宋朝,毁于宋元之际,现存的古城墙主要为明朝初年重建,历经明清两代不断修正加固。古城墙轮廓基本呈方形,面积3.65平方千米。明、清《寿州志、城郭》记载:“周十三里有奇,高二丈五尺,阔二丈。”经实测,古城墙周长约7147米,墙高8.33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古城墙的外壁下用石条砌基,上部分用城砖包砌,内部全部为夯土筑成,夯筑时层层内收,形成“土坡战城”的形态。这可能是夯土城墙向包砖城墙过渡的一种形态,在中国现存的古城墙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城墙于东、南、西、北四面各开一门,东门称宾阳门(图1),南门称通淝门,西门称定湖门,北门称靖淮门(图2)。四门原来各有瓮城,现存只有东门和北门仍保留原有形制(图3),西门依据历史老照片进行了复建,南门已并非原有形制。古城墙上修建有雉堞、敌台、楼、塔等设施,城墙外有马面。古城墙上的东南角修建有文峰塔,其底边为八角形,现仅存遗址,西北角有画凉亭,现已在原址进行复建。
明清以来,按照战争防御和防水防洪的需要,对寿县古城墙不断地进行整修。城内,在东北角和西北角修筑两个疏导城内积水的涵洞,在涵洞上又修筑了月坝(图4),增强排泄内涝的能力。东涵洞和西涵洞的涵额分别镌有“崇墉障流”“金汤巩固”的题名。城外,于古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护城泊岸(图5),保护古城墙本体、防止洪水侵蚀。这样古城墙既拥有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也具备了防水防洪功能,使寿县古城有“铁打寿州城”的美誉。
2 寿县古城墙在申遗体系中的价值体现
作为当今屈指可数的、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在时间的长河里,古城墙本体由后人不断修补、加强、增固、再完整,城池不断反复修建,无声地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变革,记录着我们先人的智慧和创造,传承着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寿县古城墙的总体规模、古城墙尺度、用砖规格、城门结构均与当时寿县城市行政地位、军事地位、城市生活需求相适应,而且其平面布局规整具有北方淮河流域“州城”古城墙模式特征。它以“州城”古城墙的遗存形态完善了中国明清时期带有礼制差序格局特征的古城墙建制体系架构。其所反映的宽大的外砖内土坡古城墙、特殊的古城墙内外排水设施、完善的城门和瓮城结构、马面(图6)等古城墙营建技术是对中国历代南北方古城墙营造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中国筑城技术史上杰出范例。
目前全国范围内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墙有100多座,寿县古城墙因遗存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最终胜出,跻身申遗队伍。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的南京、西安、荆州、襄阳、临海和兴城古城墙,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的都城、二级王都、府城和卫所等古城墙体制,而寿县古城墙作为“州”一级的古城墙遗产,在体量、规模、形制等方面的证据,弥补了原申报体系中“州”一级古城墙建制的空白,其古城墙遗迹在联合申报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此次古城墙联合申遗,可以更好地体现中国古城墙的普遍特征,展现古城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突出价值,也是申遗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
3 对申遗工作的思考
在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期,如何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既保证历史文明的继承和延续,又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实现多元价值,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申遗成功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对遗产的长期保护才是此次联合申遗的价值所在,为了申遗工作更好地开展,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①需要建立高规格、有效力的领导机构和责任明晰的管理机构。古城墙的申遗工作不仅仅是遗产本体,涉及文物、住建、旅游、市政,环保、人防、交通等方方面面,不是一个文物单位或者几个部门就能统筹协调的,工作中需要树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思想,加快建立政府层面的领导机构,多部门联动合作才能对申遗工作的具体工作安排、任务进度、人员调度、工作经费等一一落实到位,才能确保申遗工作有时有序的顺利展开。同时,对古城墙本体的管理,需要有一个责任明晰的管理机构,目前古城墙开发由旅游部门负责,古城墙的保护由文物部门负责,开发单位考虑较多的是经济效益,而对文物保护关注度不够,长期来看对古城墙本体的保护不利。
②强化保护机制、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墙的存在与城市发展密切联系,城市环境是古城墙的重要依托,城市的总体格局、街巷、水系、建筑风格及市民的活动都对古城墙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申遗工作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经有序展开,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古城墙及对周边环境开展整治工作,以利于更好的合理开发利用。2013年依据考古发掘和一張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开启了西门复建之路。城墙西门(定湖门)是寿县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门复建是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的重点工程,也是对文化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具体体现。同时政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近4亿元,对城墙及老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拆除了文保范围和控建区内部分现代建筑和违规建筑约500多户,先后修缮了城墙及三个门楼,分别是北门靖淮城楼、东门宾阳城楼、南门通淝城楼,修缮了古城区的报恩寺、清真寺、孔庙等古建筑群。下一步需要继续加大工作强度和力度,根据古城区历史建筑现状、历史信息与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有规划、有计划地对80多处各类、各级历史建筑进行抢险加固和修缮,对护城石堤泊岸进行修复和整治,对古城墙—文峰塔遗址进行展示,进一步推进对古城墙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为申遗工作铺开道路。 ③加大申遗宣传、提高公众认知。由于城墙申遗的宣传和城墙保护的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很多市民对城墙文化价值认识不足,不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对保护古城墙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熟知,甚至认为城墙保护仅仅是一种政府行为。保护意识的淡薄,导致损毁城墙和破坏城墙周边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曾发生过有居民在城墙取土,在护城河倾倒生活垃圾,在城墙护坡草坪上滑草,节假日期间游客众,曾有游客将车辆开上城墙护坡等破坏城墙及周边环境的行为。为了使城墙保护工作顺利开展,为了使申遺工作走近民众,迫切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一个完善的价值共识机制。首先借助各类媒体、网络宣传古城墙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展示古城墙的现状、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物价值等。通过宣传让广大市民知道古城墙受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对城墙保护工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寿县明清城墙的历史价值以及申遗工作的重要性,达到“人人了解申遗、人人支持申遗、人人参与申遗”的公众氛围。其次保护古城墙的法律法规必须落实到位,当城墙、城墙附属设施及周边环境遭到人为破坏时,执法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对破坏行为及时制止,对明知故犯、影响恶劣的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罚,绝不姑息。民众认识度的提高和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相信会对古城墙的保护工作以及申遗工作带来良性循环。
④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寿县古城墙能够与南京、西安等几处明清城墙一起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对其价值和地位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申遗之路漫漫,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更需要我们加强与联合申遗办和其他参与申遗的明清城墙城市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学习其申遗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查找分析自身工作的差距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理清日后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调整思路,细化目标任务,力求将明清城墙申遗工作做好、做更好、做最好,相信我们能够抓住这次契机,迎来自身工作的一次质的飞跃。
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说到底就是为了保留一点生动的历史。历史都被保留下来不太可能,我们只有选取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把它们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就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世界遗产。不管寿县明清城墙申遗成功与否,我们都要拿这个最高的标杆去衡量,重新认识我们司空见惯的家乡,重新认识它在人类文明进程史上、在城市的建造史上、在城墙这种建筑结构的发展史上,占了怎样的地位,进而重新认识城墙的价值。我们必定积极配合联合申遗办,扎实开展和完善各项申遗工作,发动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为城墙申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