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小组合作模式教学的尝试,在这种模式下导学提纲的运用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东西。一直以来对导学提纲的编写与运用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发挥这份导学提纲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至关重要。本文以《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为例,对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导学提纲的编写和运用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导学提纲
何为导学提纲,它是课堂上教師为学生掌握知识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流程的设计。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上关键的一步就是编写一份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导学提纲,因为导学提纲是整个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最重要载体,起到整节课的导向作用。那么本文试以人教版统编教材的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为例,探讨导学提纲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编写的原则和运用的方法。
一、编写好导学提纲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历史课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的教育作用,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可以汲取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智慧,并提升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新课改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内容上除了基础性的历史知识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相关内容也要关注,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当下,要改变过去的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保证占主体地位的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就需要一份好的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学习的目标。
二、如何编写和运用导学提纲
(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初,就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在上课前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利用导学提纲自学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利于发挥学生思考的主体性。制定导学提纲的目标时,要求教师对整个历史课程的过程要有全面而宏观的把握,再设立明确的目标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的导学提纲中,明确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难点: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导学提纲明确好这个重难点,把知识点内容具体化,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有更清晰的知识体系和脉络,才能更好的进行探讨。
(二)精彩导入,引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一个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成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并调整到与本节课相关的情绪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在《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这课中,艺术和科技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单纯去让学生记忆或理解什么是艺术、科技的内容,整节课都会变得很深沉,无法引导学习进一步的思考。因此,借助影视等内容进行讲课,效果会更好。
(三)立足教材,优化问题。
1.设置问题的主体性
在涉及导学提纲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情为基础,精心设计导学提纲的每个问题,那就要求设计者设计的问题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因材制纲,确保提纲使用时的有效性。
2.设置问题的层次性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立足于教材,先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善于根据教材重点以及教学任务进行问题设计。然后再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这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出来,最后在抛几个具有诱惑性的设问,让学生情不自禁的探讨,提高做题的能力。因此,导学提纲上的问题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指向性要强。
3.设置问题的探究性
导学提纲的问题设置上,需要有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的兴趣的问题,能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效升华,从表面的理解上升到深入的把握,二来对学习新的知识起到了激发起求知欲的作用,在探究过程中尝到学习乐趣的同学一定会继续学习,或者扩展其史学知识,或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四)突出主体,引导合作。
在运用导学提纲进行教学时,导学提纲的问题有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有的需要小组讨论、探究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小组内部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步骤和开展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必须对班级所有同学进行深入了解,使到每个小组都具有班级优、中、差等次,确保每个小组在讨论和展示的时候,能很好的进行参与。
三、编写和运用导学提纲的注意事项
1.注意学生的全体性。由于导学提纲要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因此编写的时候要顾及全体的主动发展。
2.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进去。
3.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在课堂上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的作用。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要切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导学提纲进行优化设计,使之切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在实行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中,编写好导学提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郝绪兵.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与教学实践[J].兰州教学学院学报,2014.4
[2]王颜凯.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15
[3]郑艺红.论生成性教学[J]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12
【注: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着力点的“蒙养历史”教学建构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ZC2019023】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导学提纲
何为导学提纲,它是课堂上教師为学生掌握知识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流程的设计。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上关键的一步就是编写一份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导学提纲,因为导学提纲是整个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最重要载体,起到整节课的导向作用。那么本文试以人教版统编教材的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为例,探讨导学提纲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编写的原则和运用的方法。
一、编写好导学提纲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历史课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的教育作用,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可以汲取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智慧,并提升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新课改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内容上除了基础性的历史知识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相关内容也要关注,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当下,要改变过去的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保证占主体地位的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就需要一份好的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学习的目标。
二、如何编写和运用导学提纲
(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初,就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在上课前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利用导学提纲自学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利于发挥学生思考的主体性。制定导学提纲的目标时,要求教师对整个历史课程的过程要有全面而宏观的把握,再设立明确的目标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的导学提纲中,明确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难点: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导学提纲明确好这个重难点,把知识点内容具体化,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有更清晰的知识体系和脉络,才能更好的进行探讨。
(二)精彩导入,引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一个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成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并调整到与本节课相关的情绪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在《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这课中,艺术和科技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单纯去让学生记忆或理解什么是艺术、科技的内容,整节课都会变得很深沉,无法引导学习进一步的思考。因此,借助影视等内容进行讲课,效果会更好。
(三)立足教材,优化问题。
1.设置问题的主体性
在涉及导学提纲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情为基础,精心设计导学提纲的每个问题,那就要求设计者设计的问题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因材制纲,确保提纲使用时的有效性。
2.设置问题的层次性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立足于教材,先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善于根据教材重点以及教学任务进行问题设计。然后再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这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出来,最后在抛几个具有诱惑性的设问,让学生情不自禁的探讨,提高做题的能力。因此,导学提纲上的问题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指向性要强。
3.设置问题的探究性
导学提纲的问题设置上,需要有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的兴趣的问题,能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效升华,从表面的理解上升到深入的把握,二来对学习新的知识起到了激发起求知欲的作用,在探究过程中尝到学习乐趣的同学一定会继续学习,或者扩展其史学知识,或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四)突出主体,引导合作。
在运用导学提纲进行教学时,导学提纲的问题有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有的需要小组讨论、探究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小组内部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步骤和开展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必须对班级所有同学进行深入了解,使到每个小组都具有班级优、中、差等次,确保每个小组在讨论和展示的时候,能很好的进行参与。
三、编写和运用导学提纲的注意事项
1.注意学生的全体性。由于导学提纲要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因此编写的时候要顾及全体的主动发展。
2.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进去。
3.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在课堂上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的作用。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要切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导学提纲进行优化设计,使之切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在实行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中,编写好导学提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郝绪兵.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与教学实践[J].兰州教学学院学报,2014.4
[2]王颜凯.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15
[3]郑艺红.论生成性教学[J]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12
【注: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着力点的“蒙养历史”教学建构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ZC201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