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活动经验 数学能力
积累 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40-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对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涉及较少。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呢?笔者认为,要想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在操作活动中积累
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放手让学生亲自感知、亲自触摸,亲历学习过程,这样通过外显型的行为操作,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得关于数学材料、操作顺序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而学生是具有感性的,由此积累而来的数学感官、知觉等方面的经验,学生的印象自然更为深刻。
如在教学《间隔排列》这一知识时,教学的难点是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教师在教学时如果把间隔、间距等知识通过公式化的模式硬塞给学生,由于缺少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与体验,学生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因此,笔者在教学时主要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来完成。首先,笔者让学生拿出学具盒里的小棒,以10根小棒为标准,以固定距离为例子,让学生分别摆出两端都摆、一端摆和两端都不摆时的小棒根数与中间间隔的关系,并用一定的等式来说明。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关于小棒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就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可供学生操作实践的空间,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探究活动中积累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并不是轻易而举的,假如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那么,学生对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体验又怎么能深刻呢?因此,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实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与获取。教学时,教师可以抛出某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思考、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将会获得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一体的数学活动经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极大提升。
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张村准备新修一条公路。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18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在教学时,笔者没有马上就这道习题展开解决问题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探究:面对这样的习题应该如何解决?在教师充分放手后,学生经过猜想,决定用假设的方法来试试。首先,学生把公路全长设为“单位1”,那么,一队单独修每天就完成了,二队单独修的每天完成,这样就可以求出一队二队每天一共修路多少。有了总工作量,有了工作效率,也就很容易求出所需要的工作时间了。因此,对于这样的习题,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大胆让学生亲自探究,在自主探究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在反思活动中积累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活动,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明白自己在所学数学知识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边反思边对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思考,进而深刻理解所学数学知识,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后,为了使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有更加深刻地了解与认识,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了梯形的面积后,你有什么收获?由于这个问题既有开放性,又有反思性,学生不得不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来思考问题。经过反思后,有学生说:“从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知道了数学知识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依據这种相关联性,在梯形面积的推导时,我们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有学生说:“对于梯形面积的公式我已掌握,但是,在运用方面还存在问题,希望老师就运用方面能多举几个例子,这样,我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更加熟悉,轻松。”……在反思活动中,学生就自己已经掌握的或者理解不够透彻的方面进行自我反省,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新课标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落后的观念,根据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责编 林 剑)
积累 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40-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对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涉及较少。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呢?笔者认为,要想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在操作活动中积累
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放手让学生亲自感知、亲自触摸,亲历学习过程,这样通过外显型的行为操作,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得关于数学材料、操作顺序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而学生是具有感性的,由此积累而来的数学感官、知觉等方面的经验,学生的印象自然更为深刻。
如在教学《间隔排列》这一知识时,教学的难点是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教师在教学时如果把间隔、间距等知识通过公式化的模式硬塞给学生,由于缺少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与体验,学生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因此,笔者在教学时主要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来完成。首先,笔者让学生拿出学具盒里的小棒,以10根小棒为标准,以固定距离为例子,让学生分别摆出两端都摆、一端摆和两端都不摆时的小棒根数与中间间隔的关系,并用一定的等式来说明。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关于小棒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就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可供学生操作实践的空间,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探究活动中积累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并不是轻易而举的,假如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那么,学生对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体验又怎么能深刻呢?因此,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实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与获取。教学时,教师可以抛出某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思考、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将会获得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一体的数学活动经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极大提升。
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张村准备新修一条公路。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18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在教学时,笔者没有马上就这道习题展开解决问题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探究:面对这样的习题应该如何解决?在教师充分放手后,学生经过猜想,决定用假设的方法来试试。首先,学生把公路全长设为“单位1”,那么,一队单独修每天就完成了,二队单独修的每天完成,这样就可以求出一队二队每天一共修路多少。有了总工作量,有了工作效率,也就很容易求出所需要的工作时间了。因此,对于这样的习题,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大胆让学生亲自探究,在自主探究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在反思活动中积累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活动,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明白自己在所学数学知识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边反思边对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思考,进而深刻理解所学数学知识,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后,为了使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有更加深刻地了解与认识,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了梯形的面积后,你有什么收获?由于这个问题既有开放性,又有反思性,学生不得不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来思考问题。经过反思后,有学生说:“从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知道了数学知识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依據这种相关联性,在梯形面积的推导时,我们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有学生说:“对于梯形面积的公式我已掌握,但是,在运用方面还存在问题,希望老师就运用方面能多举几个例子,这样,我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更加熟悉,轻松。”……在反思活动中,学生就自己已经掌握的或者理解不够透彻的方面进行自我反省,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新课标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落后的观念,根据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