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岁的乐乐一年前因肚子痛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肠痉挛”。一年来,乐乐的“肚子痛”时常发作,有时还伴呕吐,服用解痉药无效。一个月前,乐乐妈妈咬牙让乐乐做了一次胃镜,结果发现他患有胃窦炎。接受针对性治疗后,乐乐的“肚子痛”渐渐消失了。
儿童慢性胃炎以胃窦炎多见,萎缩性胃炎比较少见。
胃窦炎的病灶主要在胃窦部,其原因与幽门螺旋杆菌侵袭有一定关系,可以说它是形成胃窦炎的“罪魁祸首”。其他诱因还有贪食冷饮、饮食无节律、挑食、爱吃油煎食品等。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长期无节制进食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使胃黏膜水肿和糜烂,而过量冷饮可以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黏膜层变薄,久而久之形成慢性胃炎。
小儿发生胃炎后,往往会出现食欲不佳、不规则的上腹部,或脐部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睡眠和活动。患儿常主诉上腹部不适,有饱胀感,食后更为明显,有时可有口臭,偶有呕吐,吃刺激性食物或难消化食品时,常可引起上述症状加重。上腹部压痛可有可无,常有轻度及中度的腹部胀气。呕血及黑便很少见。部分病儿可有贫血消瘦。个别严重病例可以发生胃及十二指肠出血及穿孔。
儿童腹痛是儿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慢性胃病是成人病,小儿没有此类疾病,很少将小儿腹痛与慢性胃病联系起来。同时,由于大多患儿对腹痛部位表达不清,常泛指肚脐周围,以至于许多父母甚至医生将孩子的腹痛定性为“肠虫症”或“肠痉挛”,给孩子服用驱虫药或解痉药。
小儿慢性胃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胃镜,二是胃肠X线摄片。由于小儿慢性胃病的病变多局限在黏膜层,胃肠X线摄片较难发现病灶。而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胃内有无糜烂、溃疡、炎症等情况,且能在病变部位取少许黏膜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诊断慢性胃病的首选方法。
小儿胃镜的检查过程与成人相似,但由于小儿胃镜的管径比成人胃镜细很多,故在插管过程中,小儿的不适反应要比成人轻,绝大数患儿都能忍耐。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的紧张情绪常会影响到患儿,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孩子。因此,家长自己首先要克服紧张心理,并积极鼓励患儿配合医生操作,以保证检查的顺利实施。
小儿患胃炎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小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在家庭中特别要注意小儿的饮食治疗。具体来说,每次的食入量不宜过多,食物应选酥、软、烂,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蛋类制品、清蒸鱼肉,煮烂的鸡鸭及牛羊猪的瘦肉、软饭、粥、面条、松软的面包、馒头及纤维含量较少的蔬菜等,不宜吃过多的糖和甜食,不要吃肥、腻、煎炸的食品。注意食物的湿度,不喝冷饮,不吃冷食或太烫的食物,不用过酸或太辣的调味品,尽量不喝或少喝甜性饮料,注意维生素与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的摄入。
五岁的冬冬常爱啃指甲,妈妈说过很多次也不改。前些日子,冬冬肚子疼、腹泻,妈妈以为冬冬是着凉或吃坏了东西,没太在意。想不到,没过几天,冬冬又开始肚子疼,而且这次冬冬既没有吃不卫生的东西,也没有着凉,妈妈这才意识到:冬冬是不是长虫子了?
蛔虫是一种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蛔虫的成虫多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其虫卵通过大便排出。食物或手被虫卵污染后,即可经口感染。儿童经常在土地上玩耍,到处乱摸,进食前又不洗手,甚至边玩边吃,所以儿童感染蛔虫卵的机会更大。虫卵在肠道内发育成成虫,便会引起孩子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腹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等。其中腹部疼痛的程度大多不太严重,常为阵发性的脐周或脐上方部位隐痛,可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在饥饿状态下,孩子腹痛较为明显。此外,部分患有肠道蛔虫症的孩子,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佳、磨牙、易惊等等。这是由于虫体的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至血液中所造成的。孩子虽然食量大,但不长肉,严重的肠道蛔虫症患儿还可继发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以及智力发育欠佳等情况。
蛔虫幼虫周游入全身时,可引起一系列症状。移行至肝脏可引起肿大、压痛及肝功异常,甚至引起肝脓肿;移行至肺可引起轻微咳嗽,常不被人注意,少数可引起过敏性肺炎;移动至其他器官还可引起脑膜炎、癫痫、视网膜炎。蛔虫毒素可导致荨麻疹、皮肤搔痒及急性结膜炎。蛔虫在肠道内集结成团,可堵塞小肠造成蛔虫性肠梗阻,表现为剧烈腹痛,腹部阵阵起包,呕吐,无大便。蛔虫有钻孔特性,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症;钻入阑尾,表现如同急性阑尾炎。如发生胆道及阑尾穿孔还可诱发腹膜炎。蛔虫还可上窜从口腔或鼻孔钻出,再从咽部钻入气管,严重时发生窒息。
治疗蛔虫的有效方法是药物驱虫。驱虫时间最好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小儿,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构橼酸哌嗪(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经过驱虫治疗后,如不注意卫生,2个月后仍可重复感染,所以只治不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应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防止再感染。
要预防孩子发生肠蛔虫症,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手的清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不吸吮手指头。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生吃蔬菜和瓜果时,要洗净后用开水烫一下再吃。
“妈妈,我肚子又疼了!”6岁的莹莹面带痛苦地对妈妈说,说着就手捂肚子趴在了床上。近来,莹莹总喊肚子痛,疼痛时满头大汗、面色苍白,大声哭叫。一般妈妈给他按摩一会儿就好了,好了以后嬉笑如常。妈妈以为莹莹肚子里有蛔虫,就给他吃了点驱虫药,可服药后莹莹仍然肚子痛。妈妈带莹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这是儿童“肠痉挛”。
肠痉挛在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主要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从婴儿至儿童均可出现肠痉挛,但在5~6岁小儿最常见。
小儿的肠痉挛大多数病因不清,可能与体质有关。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暴饮暴食、婴儿奶中糖分含量高、咽下大量冷空气等情况下,可以诱发肠道的植物神经系统失衡,引起一过性肠壁肌肉痉挛,暂时阻断肠道内容物的通过,近端肠蠕动增强而发生腹痛。经过一定时间后,肠壁肌肉自然松弛,腹痛消失,以后又可复发。但也有少数小儿肠痉挛是由于其他疾病继发引起的肠痉挛症状,如肠回转不良、肠重复畸形、肠套叠、阑尾炎、肠炎等。
发生肠痉挛时,小儿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阵发性腹痛,每次腹痛的时间长短不等,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常常反复发作,多数能自行缓解。在小婴儿,肠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可伴有呕吐、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发作可因排气或排便而终止。发作时,腹痛的程度有轻有重。轻者,小儿可以忍受,严重时小儿会出现哭闹、翻滚、出冷汗、面色苍白,有时可以伴发呕吐。发作间歇小儿一切正常,不影响食欲。但如果腹痛严重,发作频繁,也会影响小儿的食欲。如果小儿自生后就经常出现发作性腹痛,或者腹痛持续不缓解,并进行性加重,或者腹痛伴有明显腹泻则应进一步到医院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腹痛的可能。
如果小儿腹痛没有明确的原因,不伴有器质性病变,这种肠痉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增强,症状逐渐消失。小儿每次发作时可卧床休息,保暖;哭闹的时候可以用热水袋热敷,不过要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也可以双手摩擦后按在宝宝肚子上热敷;或服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如果小儿发作时间较长且无缓解,应该去医院检查,以排除急腹症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痛。
要预防肠痉挛,家长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避免孩子吃过量的冷饮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尽量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哭闹,因为哭闹时会吸入较多空气引起胀气;喂母乳的妈妈要少吃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小婴儿吃完奶要多拍拍后背,让宝宝吐出吞咽进去的空气;没有特别需要尽量不要给宝宝吃安抚奶嘴;平常要多给宝宝顺时针按摩肚子。
儿童慢性胃炎以胃窦炎多见,萎缩性胃炎比较少见。
胃窦炎的病灶主要在胃窦部,其原因与幽门螺旋杆菌侵袭有一定关系,可以说它是形成胃窦炎的“罪魁祸首”。其他诱因还有贪食冷饮、饮食无节律、挑食、爱吃油煎食品等。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长期无节制进食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使胃黏膜水肿和糜烂,而过量冷饮可以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黏膜层变薄,久而久之形成慢性胃炎。
小儿发生胃炎后,往往会出现食欲不佳、不规则的上腹部,或脐部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睡眠和活动。患儿常主诉上腹部不适,有饱胀感,食后更为明显,有时可有口臭,偶有呕吐,吃刺激性食物或难消化食品时,常可引起上述症状加重。上腹部压痛可有可无,常有轻度及中度的腹部胀气。呕血及黑便很少见。部分病儿可有贫血消瘦。个别严重病例可以发生胃及十二指肠出血及穿孔。
儿童腹痛是儿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慢性胃病是成人病,小儿没有此类疾病,很少将小儿腹痛与慢性胃病联系起来。同时,由于大多患儿对腹痛部位表达不清,常泛指肚脐周围,以至于许多父母甚至医生将孩子的腹痛定性为“肠虫症”或“肠痉挛”,给孩子服用驱虫药或解痉药。
小儿慢性胃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胃镜,二是胃肠X线摄片。由于小儿慢性胃病的病变多局限在黏膜层,胃肠X线摄片较难发现病灶。而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胃内有无糜烂、溃疡、炎症等情况,且能在病变部位取少许黏膜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诊断慢性胃病的首选方法。
小儿胃镜的检查过程与成人相似,但由于小儿胃镜的管径比成人胃镜细很多,故在插管过程中,小儿的不适反应要比成人轻,绝大数患儿都能忍耐。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的紧张情绪常会影响到患儿,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孩子。因此,家长自己首先要克服紧张心理,并积极鼓励患儿配合医生操作,以保证检查的顺利实施。
小儿患胃炎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小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在家庭中特别要注意小儿的饮食治疗。具体来说,每次的食入量不宜过多,食物应选酥、软、烂,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蛋类制品、清蒸鱼肉,煮烂的鸡鸭及牛羊猪的瘦肉、软饭、粥、面条、松软的面包、馒头及纤维含量较少的蔬菜等,不宜吃过多的糖和甜食,不要吃肥、腻、煎炸的食品。注意食物的湿度,不喝冷饮,不吃冷食或太烫的食物,不用过酸或太辣的调味品,尽量不喝或少喝甜性饮料,注意维生素与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的摄入。
五岁的冬冬常爱啃指甲,妈妈说过很多次也不改。前些日子,冬冬肚子疼、腹泻,妈妈以为冬冬是着凉或吃坏了东西,没太在意。想不到,没过几天,冬冬又开始肚子疼,而且这次冬冬既没有吃不卫生的东西,也没有着凉,妈妈这才意识到:冬冬是不是长虫子了?
蛔虫是一种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蛔虫的成虫多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其虫卵通过大便排出。食物或手被虫卵污染后,即可经口感染。儿童经常在土地上玩耍,到处乱摸,进食前又不洗手,甚至边玩边吃,所以儿童感染蛔虫卵的机会更大。虫卵在肠道内发育成成虫,便会引起孩子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腹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等。其中腹部疼痛的程度大多不太严重,常为阵发性的脐周或脐上方部位隐痛,可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在饥饿状态下,孩子腹痛较为明显。此外,部分患有肠道蛔虫症的孩子,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佳、磨牙、易惊等等。这是由于虫体的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至血液中所造成的。孩子虽然食量大,但不长肉,严重的肠道蛔虫症患儿还可继发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以及智力发育欠佳等情况。
蛔虫幼虫周游入全身时,可引起一系列症状。移行至肝脏可引起肿大、压痛及肝功异常,甚至引起肝脓肿;移行至肺可引起轻微咳嗽,常不被人注意,少数可引起过敏性肺炎;移动至其他器官还可引起脑膜炎、癫痫、视网膜炎。蛔虫毒素可导致荨麻疹、皮肤搔痒及急性结膜炎。蛔虫在肠道内集结成团,可堵塞小肠造成蛔虫性肠梗阻,表现为剧烈腹痛,腹部阵阵起包,呕吐,无大便。蛔虫有钻孔特性,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症;钻入阑尾,表现如同急性阑尾炎。如发生胆道及阑尾穿孔还可诱发腹膜炎。蛔虫还可上窜从口腔或鼻孔钻出,再从咽部钻入气管,严重时发生窒息。
治疗蛔虫的有效方法是药物驱虫。驱虫时间最好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小儿,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构橼酸哌嗪(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经过驱虫治疗后,如不注意卫生,2个月后仍可重复感染,所以只治不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应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防止再感染。
要预防孩子发生肠蛔虫症,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手的清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不吸吮手指头。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生吃蔬菜和瓜果时,要洗净后用开水烫一下再吃。
“妈妈,我肚子又疼了!”6岁的莹莹面带痛苦地对妈妈说,说着就手捂肚子趴在了床上。近来,莹莹总喊肚子痛,疼痛时满头大汗、面色苍白,大声哭叫。一般妈妈给他按摩一会儿就好了,好了以后嬉笑如常。妈妈以为莹莹肚子里有蛔虫,就给他吃了点驱虫药,可服药后莹莹仍然肚子痛。妈妈带莹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这是儿童“肠痉挛”。
肠痉挛在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主要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从婴儿至儿童均可出现肠痉挛,但在5~6岁小儿最常见。
小儿的肠痉挛大多数病因不清,可能与体质有关。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暴饮暴食、婴儿奶中糖分含量高、咽下大量冷空气等情况下,可以诱发肠道的植物神经系统失衡,引起一过性肠壁肌肉痉挛,暂时阻断肠道内容物的通过,近端肠蠕动增强而发生腹痛。经过一定时间后,肠壁肌肉自然松弛,腹痛消失,以后又可复发。但也有少数小儿肠痉挛是由于其他疾病继发引起的肠痉挛症状,如肠回转不良、肠重复畸形、肠套叠、阑尾炎、肠炎等。
发生肠痉挛时,小儿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阵发性腹痛,每次腹痛的时间长短不等,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常常反复发作,多数能自行缓解。在小婴儿,肠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可伴有呕吐、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发作可因排气或排便而终止。发作时,腹痛的程度有轻有重。轻者,小儿可以忍受,严重时小儿会出现哭闹、翻滚、出冷汗、面色苍白,有时可以伴发呕吐。发作间歇小儿一切正常,不影响食欲。但如果腹痛严重,发作频繁,也会影响小儿的食欲。如果小儿自生后就经常出现发作性腹痛,或者腹痛持续不缓解,并进行性加重,或者腹痛伴有明显腹泻则应进一步到医院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腹痛的可能。
如果小儿腹痛没有明确的原因,不伴有器质性病变,这种肠痉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增强,症状逐渐消失。小儿每次发作时可卧床休息,保暖;哭闹的时候可以用热水袋热敷,不过要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也可以双手摩擦后按在宝宝肚子上热敷;或服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如果小儿发作时间较长且无缓解,应该去医院检查,以排除急腹症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痛。
要预防肠痉挛,家长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避免孩子吃过量的冷饮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尽量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哭闹,因为哭闹时会吸入较多空气引起胀气;喂母乳的妈妈要少吃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小婴儿吃完奶要多拍拍后背,让宝宝吐出吞咽进去的空气;没有特别需要尽量不要给宝宝吃安抚奶嘴;平常要多给宝宝顺时针按摩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