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使用心电图进行诊断的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7例心绞痛患者,均进行了心电图检查以及临床确诊,对其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在发病机制、心电图表现、发病年龄以及临床特点等方面都有差异。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以及临床特点进行鉴别,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心绞痛;诊断;临床特点;心电图
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冠心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1]。心绞痛主要包括变异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及稳定性心绞痛,对不同类型的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以及临床特点进行鉴别,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7例心绞痛患者,均进行了心电图检查以及临床确诊,对其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大致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7例心绞痛患者,年龄在34-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8.2)岁,其中变异性心绞痛的患者21例,诱因不明显,大部分为睡眠或者休息时发作,患者持续时间的差异比较大,短的为几十秒,长的达到20分钟,且在发作后服用硝酸甘油的作用不明显;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46例,由情绪激动诱发的患者12例,因重体力劳动引发的患者28例,其他原因诱发的患者6例,使用硝酸甘油或者休息数分钟后症状就有所缓解。患者的资料显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年龄36-67岁之间,偏于年轻化,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比例为4.3:1,男性的患病率明显较高;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发病年龄在50-78岁之间,发病年龄偏高,其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2 临床鉴别
2.1 变异性心绞痛 变异性的心绞痛并不多见,一般为自发性,没有明显的诱因,常在休息或者睡眠时发作,有的患者会定期发作,一般在凌晨或者午夜,且疼痛的程度较大,发作持续的时间较长。这些患者一般都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有的患者在发作时希望可以通过活动来减轻疼痛的程度[3]。变异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和心肌的耗氧量没有直接的联系,主要是冠状动脉发生暂时性的收缩和痉挛,导致心肌缺血。这种类型的心绞痛在发作时,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不一样,一般有关导联的ST段都有所抬高,而相对应导联中的ST段则有所压低。
2.2 稳定性心绞痛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发作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的负荷过大,情绪激动、寒冷、沐浴、饱食等刺激以及体力活动的增加都可能过引发心前区或胸骨后发生压榨样的疼痛,有时甚至向左肩放射,并持续数分钟。由于稳定性的心绞痛患者一般冠状动脉都有一定的阻塞病变,因此绞痛发作的疼痛程度、诱发疼痛时的负荷强度都基本相同,且心电图的表现可能没有明显的变化[4]。稳定性的心绞痛一般都有比较规律的发作模式,因此诱发的因素、持续的时间、发作的频率以及疼痛的程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可以保持不变,所以患者可以自己掌握其中的规律,预测发作的时间,并做好相关的准备。这种类型的心绞痛,一种在使用硝酸甘油或者休息数分钟之后,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
3 心电图的特点
3.1 变异性心绞痛 有1/3的患者在不发作的时候心电图处于正常的状态,在发作的时候几乎都会出现异常。这种类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为:①T波发生改变,常见T波增高,而且比ST段的抬高更加敏感,在发作程度较轻就可以看到T波的高尖;②ST段发生改变,呈弓背向下型的抬高,且对应导联的ST段出现压低;③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左侧U波的倒置,这个特征可以作为患者轻微发作时的表现。
3.2 稳定性心绞痛 患者静息时的心电图:有50%左右的患者心电图正常,或者ST-T段有轻微的改变;患者发作时的心电图:①T波发生改变,以R为主导联的T波出现高耸或者T波出现地平、尖锐或双相倒置;②ST段发生改变,以R为主导联的ST段出现缺血性下移;③还可能伴有U波的倒置。若患者在静息时ST-T段已经有所改变,那在发作时改变可能变得更加明显。
4 討 论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变异性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电图表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两种类型的患者在临床表现和用药方面都不同。由于ST-T段的改变不仅对于冠心病,对于不同病因的心肌病或者心肌炎以及其他器质性的心脏病都有可能出现相同的改变。所以在对患者做出诊断时,应该对其心电图的特征、临床特点以及其他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同时也应该重视在进行心电图诊断时运动试验的重要性。静息时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在冠状动脉发生病变时也可能比较严重。所以,对于临床症状上有心绞痛,但是心电图表现正常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冠状动脉的造影检查,以利于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耿新,薛兆利,孟春,等.临床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38.
[2]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5-97.
[3] 陈金书,马景林,智光,等.心电图诊断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49-50.
[4] 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11.
【关键词】 心绞痛;诊断;临床特点;心电图
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冠心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1]。心绞痛主要包括变异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及稳定性心绞痛,对不同类型的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以及临床特点进行鉴别,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7例心绞痛患者,均进行了心电图检查以及临床确诊,对其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大致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7例心绞痛患者,年龄在34-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8.2)岁,其中变异性心绞痛的患者21例,诱因不明显,大部分为睡眠或者休息时发作,患者持续时间的差异比较大,短的为几十秒,长的达到20分钟,且在发作后服用硝酸甘油的作用不明显;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46例,由情绪激动诱发的患者12例,因重体力劳动引发的患者28例,其他原因诱发的患者6例,使用硝酸甘油或者休息数分钟后症状就有所缓解。患者的资料显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年龄36-67岁之间,偏于年轻化,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比例为4.3:1,男性的患病率明显较高;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发病年龄在50-78岁之间,发病年龄偏高,其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2 临床鉴别
2.1 变异性心绞痛 变异性的心绞痛并不多见,一般为自发性,没有明显的诱因,常在休息或者睡眠时发作,有的患者会定期发作,一般在凌晨或者午夜,且疼痛的程度较大,发作持续的时间较长。这些患者一般都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有的患者在发作时希望可以通过活动来减轻疼痛的程度[3]。变异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和心肌的耗氧量没有直接的联系,主要是冠状动脉发生暂时性的收缩和痉挛,导致心肌缺血。这种类型的心绞痛在发作时,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不一样,一般有关导联的ST段都有所抬高,而相对应导联中的ST段则有所压低。
2.2 稳定性心绞痛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发作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的负荷过大,情绪激动、寒冷、沐浴、饱食等刺激以及体力活动的增加都可能过引发心前区或胸骨后发生压榨样的疼痛,有时甚至向左肩放射,并持续数分钟。由于稳定性的心绞痛患者一般冠状动脉都有一定的阻塞病变,因此绞痛发作的疼痛程度、诱发疼痛时的负荷强度都基本相同,且心电图的表现可能没有明显的变化[4]。稳定性的心绞痛一般都有比较规律的发作模式,因此诱发的因素、持续的时间、发作的频率以及疼痛的程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可以保持不变,所以患者可以自己掌握其中的规律,预测发作的时间,并做好相关的准备。这种类型的心绞痛,一种在使用硝酸甘油或者休息数分钟之后,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
3 心电图的特点
3.1 变异性心绞痛 有1/3的患者在不发作的时候心电图处于正常的状态,在发作的时候几乎都会出现异常。这种类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为:①T波发生改变,常见T波增高,而且比ST段的抬高更加敏感,在发作程度较轻就可以看到T波的高尖;②ST段发生改变,呈弓背向下型的抬高,且对应导联的ST段出现压低;③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左侧U波的倒置,这个特征可以作为患者轻微发作时的表现。
3.2 稳定性心绞痛 患者静息时的心电图:有50%左右的患者心电图正常,或者ST-T段有轻微的改变;患者发作时的心电图:①T波发生改变,以R为主导联的T波出现高耸或者T波出现地平、尖锐或双相倒置;②ST段发生改变,以R为主导联的ST段出现缺血性下移;③还可能伴有U波的倒置。若患者在静息时ST-T段已经有所改变,那在发作时改变可能变得更加明显。
4 討 论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变异性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电图表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两种类型的患者在临床表现和用药方面都不同。由于ST-T段的改变不仅对于冠心病,对于不同病因的心肌病或者心肌炎以及其他器质性的心脏病都有可能出现相同的改变。所以在对患者做出诊断时,应该对其心电图的特征、临床特点以及其他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同时也应该重视在进行心电图诊断时运动试验的重要性。静息时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在冠状动脉发生病变时也可能比较严重。所以,对于临床症状上有心绞痛,但是心电图表现正常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冠状动脉的造影检查,以利于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耿新,薛兆利,孟春,等.临床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38.
[2]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5-97.
[3] 陈金书,马景林,智光,等.心电图诊断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49-50.
[4] 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