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小学音乐教材中出现了诸多具有民族特色或带有中国传统戏曲风格的歌曲。这些歌曲的声腔旋律和通俗易唱的儿童歌曲差异较大,学生兴趣盎然却难以掌握。苏少版五下的《梨园英秀》就是这样一首歌曲,由著名作曲家孟庆华创作的戏歌,歌曲融合了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戏曲元素。怎样化难为易让学生唱好这首戏歌呢?
【关键词】《梨园英秀》;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情境表演,说出所唱剧种
音乐是情境表演灵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念尤其适用于小学音乐教学,音乐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地表演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老师是音乐的传播者,没有任何一种渠道比老师的亲身情境示范更显直观,更能吸引小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利用自身特长进行戏歌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歌曲新授作好了铺垫。演唱完戏歌《梨花颂》后即兴提问,同学们,老师演唱的歌曲中融合了我国哪种传统艺术?学生一下子就完全被吸引住,给我拍手叫好,学生谈了自己对京剧的了解。这就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国粹的自豪之情,水到渠成地导入课题。
二、节奏体验,充分感受戏曲特色
节奏在音乐中有重要的地位,节奏是音乐和谐的必要条件,是音乐的骨架,节奏能强烈的控制人们的感官,如果没有节奏音乐会乱为一团。节奏还是音乐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是音乐的纯粹,人们把旋律定性为音乐的灵魂,而节奏就是灵魂的载体,没有节奏,旋律就会失去它的地位。在《梨园英秀》中,數板和锣鼓经部分就采用了丰富的节奏,让人听起来精神振奋。
(一)熟悉节奏,数板传韵
教授歌曲中的数板时,教师先打板念诵歌词。师:老师想用一段数板来夸一夸我们的中国戏曲。你们竖起耳朵仔细倾听数板里都说了些什么?教师打板,学生默读。请学生随打板节奏默念歌词。学生齐读,教师打板为学生伴奏。打板是京剧伴奏的特色之一,学生兴趣高涨的同时教师再拿出板鼓,用打板击拍伴奏的方式贯穿始终,通过听打板、读节奏、读歌词,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充分熟悉节奏的基础上情绪饱满地朗读歌词。
(二)问题思考,品锣鼓经
上面这段来自作曲家孟庆华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戏歌《梨园英秀》伊始部分,我发问学生,你们知道梨园是什么地方吗?开头歌词是什么意思呢?引入并了解锣鼓经,播放锣鼓经的演奏片段,带着思考去观察。视频里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学生了解到它们的音色和这段歌词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京剧艺术的特色之一。教师敲打几种打击乐器,请学生选一选,它们的音色能分别对应歌词中的哪些字?锣鼓经是戏曲伴奏乐器所用的节奏谱,模拟其声音的词乍看不知其意,但听起来十分有趣。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观看视频、亲身实践,引导学生逐步揭开象声词的面纱。通过接口唱的方式充分感受该段的戏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亲身实践,念打结合
我带来了京剧的伴奏打击乐器,首先我用板鼓击拍伴奏,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新奇,他们也跃跃欲试,想念一念数板。我先请他们随着板鼓的节奏默念,在熟悉了两遍的基础上再将声音读出来。大部分节奏学生都读得准确,在难点节奏“丑呀”“个个棒”处学生跟着惯性误读成了八分音符。我采取了对比聆听的方式,以情感体验为出发点,问学生“怎样读更能体现自豪与赞美之情”,学生在感受后一致认为切分音和后附点的读法更能体现心中的自豪和对中国戏曲的赞美,并在老师的示范下读准确以上节奏,学生将数板部分读得准确且有精气神。
锣鼓经部分的歌词十分有趣,学生不知其义,充满好奇心。歌词的含义老师虽知道,但是如何有趣而化难为易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它的涵义。我充当了一个领路人,首先让他们欣赏一段锣鼓经演奏视频,只告诉学生,每件打击乐器的音色接近歌词里的一些字,将打击乐器逐一演奏,让学生自己去找对应什么字。他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歌词是模仿打击乐器声音的象声词,成就感满满。
三、分段引学,凸显音乐教学根本
音乐教学犹如语文教学,也应该有规律分段而行。音乐教学的根本就是要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掌握所学音乐常识,这一课的根本之一就是唱好《梨园英秀》的旋律部分。
(一)多遍聆听,体会旋律
多遍聆听能让学生能充分熟悉旋律,老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专注聆听,在听中思考,引导他们一步步走进音乐的意境。《梨园英秀》演唱部分根据旋律的特点将它分成两个小部分。第一部分节奏行进中多用休止符,有抑扬顿挫之感。第二部分旋律上扬结束在高音上给人回味无穷之感。
(二)师生合作,动作亮相
怎样的音乐课堂学生才喜爱?我认为师生合作的环节必不可少。师生合作,有助于交流和沟通,缩小师生感情距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完善歌曲的学习。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前半段后,教师在歌曲后半段旋律中加上亮相的动作并说道:“老师忍不住想参与进来,老师来唱最后四句,请同学看一看,老师在歌曲的哪些地方加入了戏曲中的亮相动作。”此时,播放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学做亮相动作。学生演唱,加上亮相动作,完整演唱歌曲后半段。身段动作有机结合,学生参与其中,尝试了解了戏曲中常用的身段动作的表演,知晓其名称。学生在唱旋律 、念歌词的同时,更是结合了与本课相关的戏曲元素,将身段表演和演唱打击有机结合,演唱更加到位。
(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一个音乐教师真正的教学机智在于发现了学生学唱时出现了问题和困惑,能及时有效地纠正。在教唱环节结束,学生自己第一遍完整演唱歌曲时,我发现学生的音准不够清晰,音高位置比较模糊。在演唱第二处“说一说”时,学生又将音符唱成了之前的音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课上唱谱较少。为了赶进度而视而不见的教学是脱离本源的,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因此我及时刹车,再次通过接唱旋律的方式进行示范,提出要领。学生注意到,并解决了这个难点。
(四)寻本求源,紧扣识谱
众所周知,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根本。《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中运用乐谱”。真正能让学生有音高概念的还是要唱谱,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根本。识谱教学无论对于教师的音乐知识传达,还是学生更好感受和掌握音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魅力、掌握音乐技能和更好的创作音乐作品。
四、拓展延伸,再唱升华民族自豪感
课的结尾部分,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当戏曲邂逅古风,欣赏王泓翔《墨梅》;当戏曲走向国际,欣赏美国总统来华,与习主席夫妇一起在故宫欣赏戏曲的视频;再次演唱,升华情。让学生欣赏不同情绪的戏歌,感受戏歌的多元魅力;欣赏国家元首邀请外宾观看戏曲的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最后再带着这样的情绪完整表现歌曲,将课堂推向高潮,让情感得到升华,课堂在热烈的气氛中划上圆满的句号。
根据学情寻觅合适教法,学生耳濡目染了中华民族的国粹之美并且陶醉在其中,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在素质教育和新音乐教学体系推进的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必须凸显抓住音乐根本,抓好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充分设计好正确有效教法,发挥好指导作用,以情染人。
【关键词】《梨园英秀》;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情境表演,说出所唱剧种
音乐是情境表演灵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念尤其适用于小学音乐教学,音乐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地表演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老师是音乐的传播者,没有任何一种渠道比老师的亲身情境示范更显直观,更能吸引小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利用自身特长进行戏歌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歌曲新授作好了铺垫。演唱完戏歌《梨花颂》后即兴提问,同学们,老师演唱的歌曲中融合了我国哪种传统艺术?学生一下子就完全被吸引住,给我拍手叫好,学生谈了自己对京剧的了解。这就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国粹的自豪之情,水到渠成地导入课题。
二、节奏体验,充分感受戏曲特色
节奏在音乐中有重要的地位,节奏是音乐和谐的必要条件,是音乐的骨架,节奏能强烈的控制人们的感官,如果没有节奏音乐会乱为一团。节奏还是音乐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是音乐的纯粹,人们把旋律定性为音乐的灵魂,而节奏就是灵魂的载体,没有节奏,旋律就会失去它的地位。在《梨园英秀》中,數板和锣鼓经部分就采用了丰富的节奏,让人听起来精神振奋。
(一)熟悉节奏,数板传韵
教授歌曲中的数板时,教师先打板念诵歌词。师:老师想用一段数板来夸一夸我们的中国戏曲。你们竖起耳朵仔细倾听数板里都说了些什么?教师打板,学生默读。请学生随打板节奏默念歌词。学生齐读,教师打板为学生伴奏。打板是京剧伴奏的特色之一,学生兴趣高涨的同时教师再拿出板鼓,用打板击拍伴奏的方式贯穿始终,通过听打板、读节奏、读歌词,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充分熟悉节奏的基础上情绪饱满地朗读歌词。
(二)问题思考,品锣鼓经
上面这段来自作曲家孟庆华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戏歌《梨园英秀》伊始部分,我发问学生,你们知道梨园是什么地方吗?开头歌词是什么意思呢?引入并了解锣鼓经,播放锣鼓经的演奏片段,带着思考去观察。视频里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学生了解到它们的音色和这段歌词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京剧艺术的特色之一。教师敲打几种打击乐器,请学生选一选,它们的音色能分别对应歌词中的哪些字?锣鼓经是戏曲伴奏乐器所用的节奏谱,模拟其声音的词乍看不知其意,但听起来十分有趣。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观看视频、亲身实践,引导学生逐步揭开象声词的面纱。通过接口唱的方式充分感受该段的戏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亲身实践,念打结合
我带来了京剧的伴奏打击乐器,首先我用板鼓击拍伴奏,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新奇,他们也跃跃欲试,想念一念数板。我先请他们随着板鼓的节奏默念,在熟悉了两遍的基础上再将声音读出来。大部分节奏学生都读得准确,在难点节奏“丑呀”“个个棒”处学生跟着惯性误读成了八分音符。我采取了对比聆听的方式,以情感体验为出发点,问学生“怎样读更能体现自豪与赞美之情”,学生在感受后一致认为切分音和后附点的读法更能体现心中的自豪和对中国戏曲的赞美,并在老师的示范下读准确以上节奏,学生将数板部分读得准确且有精气神。
锣鼓经部分的歌词十分有趣,学生不知其义,充满好奇心。歌词的含义老师虽知道,但是如何有趣而化难为易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它的涵义。我充当了一个领路人,首先让他们欣赏一段锣鼓经演奏视频,只告诉学生,每件打击乐器的音色接近歌词里的一些字,将打击乐器逐一演奏,让学生自己去找对应什么字。他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歌词是模仿打击乐器声音的象声词,成就感满满。
三、分段引学,凸显音乐教学根本
音乐教学犹如语文教学,也应该有规律分段而行。音乐教学的根本就是要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掌握所学音乐常识,这一课的根本之一就是唱好《梨园英秀》的旋律部分。
(一)多遍聆听,体会旋律
多遍聆听能让学生能充分熟悉旋律,老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专注聆听,在听中思考,引导他们一步步走进音乐的意境。《梨园英秀》演唱部分根据旋律的特点将它分成两个小部分。第一部分节奏行进中多用休止符,有抑扬顿挫之感。第二部分旋律上扬结束在高音上给人回味无穷之感。
(二)师生合作,动作亮相
怎样的音乐课堂学生才喜爱?我认为师生合作的环节必不可少。师生合作,有助于交流和沟通,缩小师生感情距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完善歌曲的学习。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前半段后,教师在歌曲后半段旋律中加上亮相的动作并说道:“老师忍不住想参与进来,老师来唱最后四句,请同学看一看,老师在歌曲的哪些地方加入了戏曲中的亮相动作。”此时,播放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学做亮相动作。学生演唱,加上亮相动作,完整演唱歌曲后半段。身段动作有机结合,学生参与其中,尝试了解了戏曲中常用的身段动作的表演,知晓其名称。学生在唱旋律 、念歌词的同时,更是结合了与本课相关的戏曲元素,将身段表演和演唱打击有机结合,演唱更加到位。
(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一个音乐教师真正的教学机智在于发现了学生学唱时出现了问题和困惑,能及时有效地纠正。在教唱环节结束,学生自己第一遍完整演唱歌曲时,我发现学生的音准不够清晰,音高位置比较模糊。在演唱第二处“说一说”时,学生又将音符唱成了之前的音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课上唱谱较少。为了赶进度而视而不见的教学是脱离本源的,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因此我及时刹车,再次通过接唱旋律的方式进行示范,提出要领。学生注意到,并解决了这个难点。
(四)寻本求源,紧扣识谱
众所周知,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根本。《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中运用乐谱”。真正能让学生有音高概念的还是要唱谱,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根本。识谱教学无论对于教师的音乐知识传达,还是学生更好感受和掌握音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魅力、掌握音乐技能和更好的创作音乐作品。
四、拓展延伸,再唱升华民族自豪感
课的结尾部分,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当戏曲邂逅古风,欣赏王泓翔《墨梅》;当戏曲走向国际,欣赏美国总统来华,与习主席夫妇一起在故宫欣赏戏曲的视频;再次演唱,升华情。让学生欣赏不同情绪的戏歌,感受戏歌的多元魅力;欣赏国家元首邀请外宾观看戏曲的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最后再带着这样的情绪完整表现歌曲,将课堂推向高潮,让情感得到升华,课堂在热烈的气氛中划上圆满的句号。
根据学情寻觅合适教法,学生耳濡目染了中华民族的国粹之美并且陶醉在其中,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在素质教育和新音乐教学体系推进的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必须凸显抓住音乐根本,抓好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充分设计好正确有效教法,发挥好指导作用,以情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