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丰富作文素材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东西可写。因此,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作素材缺乏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必须得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很明显,这源头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小学生的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可是由于学生缺乏观察力,没有良好的观察习惯,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谈不到作文素材的积累。因此,提起作文叫苦不迭,就在所难免。如何引导学生丰富作文素材,乐于作文,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的学生首为重要。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重视阅读,关注生活,在阅读教学中丰富作文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同样如此。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大脑这个“仓库”里必须有充足的“米”。“米”从何而来,“米”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文化积累,对生活没有独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想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所以作文重点并不是讲授作文的写法,而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丰富作文素材。在以往的作文训练中,实际上老师已注意到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也多次强调学生观察生活,学生也已从道理上知道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但仍对很多的生活现象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熟视无睹,可在平时的交流中却能说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绘声绘色,这是为什么呢?追根求源,这与学生认识水平有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使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独到见解而产生写作的冲动。方法之一就是加强阅读。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阅读摘录本,每周检查落实,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引导学生从阅读去感受、體味、思考;形象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去积累文化底蕴,教会学生正确地去和思考生活,我认为,明白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曲折性,那一篇篇文章实际上就是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使学生会有很多收益,共鸣多了,认识就会不断地提高,认识提高了,对自己的经历的诸多生活现象就会有许多感悟。如有一个学生第一次坐火车,他就详细地记叙了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他说,第一次坐火车感受到了新鲜,但同时也感受到紧张和不安,他觉得比较起来,还是在汽车上踏实一些,他忽然对一个词有了深刻的体会,那就是脚踏实地。这就说明提高了思想认识才会对生活关注。“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即作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引导阅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关注生活,也才真正地解决了作文源头的问题。
  阅读教学在学生学习语文,学习作文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的内容要和所学课文相结合,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有机地阅读,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实际上,大量的阅读也同样充实着学生的生活。如果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脑、动手,作作文素材也就 地创造出来了。我班的一个女同学陆卉,她很喜欢阅读《小龙人报》中的作文。一次,她在读一个同学的“我的课余生活”,边读边想,深受启发,同时回想自己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把自己在暑假摘枸杞的过程有详有略地记叙下来写成一篇非常具体、真实的《我爱家乡的红枸杞》。这篇作文的素材,并不是老师布置的,而是她在阅读中动脑、动手,自己创造出来的。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作文素材。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从而锻炼才干,丰富作文材料。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里提到,“人类的文艺创作活动是从游戏开始的”。如果教师能将一系列活动,包括少先队活动、小制作、小发明、观察自然景物活动、参观游览活动、公益活动、自我服务劳动等与作文结合起来,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展学生的生活面,又能促使学生在愉快中开启心扉,获取素材。或引导学生开展体育、文艺、科技、编演课本剧等活动。这当中科学试验活动更受欢迎,学生头脑中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然后指导学生练习写实验经过。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比较、认识事物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做的小实验写出的《一次有趣的实验》、《盆栽蒜》、《飞机上天》、《乒乓球浮上来了》、《水仙花开了》等作文,反映了学生大胆实验,勇于实践的可贵精神,而这些文章的素材,完全出于他们自己的创造。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既“玩”得开心,谈起来往往津津乐道,又积累了素材,写出的文章内容自然就具体,比较有条理,语言比较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教师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迎合学生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在大胆的想象中获取写作材料。
  在培养爱好特长中丰富作文素材。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全面发展,而且从小应具有一定的爱好和特长。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而且道德情操,也可以受到陶冶。实际上,在培养爱好特长,学习某种技艺的过程中,同时也创造出许多作文素材。我提倡学生多才多艺,从小要有自己的爱好,要学有专长,表现自己的爱好,并在班级中给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给他们以鼓励,给他们以进步提高的机会。有了这样的丰富活动做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愉快的写出了《我参加了朗读比赛》、《今天的晨会真有趣》、《我爱说笑话》、《我爱活动课》……没有各种各样的爱好特长,也不会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自然也就写不出许多生动、真实的作文。
  在学科相互渗透之间丰富作文素材。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对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达。因此,作文训练除了可以直接培养学生审题、立意、布局的写作能力和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的认识能力之外,实际上写作的过程也是将原有的知识应用、巩固、改造和系统化的过程。因此,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知识、发展创造能力的手段。反之,各科学习中学生所经历的鲜活的实践事例,都将为他们的作文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从整体来看,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现有学习资源的内在联系,共同承担作文训练的义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素材。
  比如在上信息技术课中,我教会了学生怎样制作幻灯片,要求他们每个小组制作四张幻灯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和自己,并且通过添加文字来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特征,还可以插入图片、声音对幻灯片进行编辑,使幻灯片美观。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文字、声音,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和观察,让思维和情感共同参与,学得活泼,学得生动,学得有趣。如果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学习笔记,我想他们是不会无话可说的。由此看来,电脑教学也能成为作文的素材,从而丰富了作文的素材。而且作文的写作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当这样的一篇学习笔记写完,不就是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复习吗?再比如,在自然课学习“环境保护”之后,教师可以出一组题目:本镇的水质污染情况怎样?污染的水资源对鱼类、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污染源有哪些?怎样制止水资源污染?然后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搜集资料,接着指导学生个别或集体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最后撰写小论文或考察报告。这样的文章尽管不是在作文课上写的,没有推敲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但恰恰是真正的作文。实际上差不多每一堂自然课都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题目供学生讨论研究。   除了信息技术、自然之外,科学、美术、音乐……只要我们留心挖掘,也都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写作的源泉是无限丰富的。我们应该为学生打开那一道阀门。
  在引导学生“积累情感”中丰富作文素材。积累情感要求学生要勤于写作,勤于积累,大胆抒写自己的心声,真实地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或阅读文章时,常常会因一件事或者一篇(段)文章激起自己情感的涟漪,若能够及时地捕捉到他们自己心灵闪烁的火花,把自己的情感真实地记载下来,久而久之,就会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就会逐渐进入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境界。到了这种境界,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触动自己的情感。面对一处美丽的景色,会涌动起热爱、赞叹之情;见到某种社会现象,会引发出分析、思考的情思……积累的多了,内心就会涌动起表达的激情,不吐不快。这种情境下写出的文章,就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自己生命轨迹的记载,再也不是拼凑编造出来的虚假的东西。所以,有“情”,是一个人感悟生活的前提;有“情”,才会使作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个性飞扬。因此,我觉得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虽然是刚刚向写作迈进,还是要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培养他们每天写作的意识,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从而积累情感,丰富作文素材。
  在完成作业中丰富作文素材。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多种多样,但一般多指读、写、背算的学习作业,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学会生存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便在生活中有所作业,在“减负”的基础上,我每周向学生布置“生活作业”。每次布置一项,难易适度,主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了这样直接的生活实践之后,再指导学生练习描述自己的生活,把自己通过实践积累起来的素材写成作文。于是,在学生笔下,《洗袜子》、《扫地》、《学炒菜》、《今天我当家》、《妈妈,爸爸辛苦了》、《我的课余生活》等一篇篇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由“做”到“作”表达小作者真情实感的作文诞生了。
  作文教学,特别是刚进入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只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丰富作文素材,消除怕作文的心里障碍,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勵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善于发现学生训练中的闪光点和取得的进步,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从而保持学生作文训练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素材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平时注意积累,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
期刊
阅读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也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实践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一、要高度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和书面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  二、要增大
期刊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的方式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便捷的协同交流、友好的互动等独特的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如何充分体现在线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人格影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渗透的优势,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大背景下,Blending Lear
期刊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学生在校5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故此课堂改革方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我校“本真课堂”便是建构在课堂变革主阵地的教育改革主形式,我们认为:关注人的生命完整、自由成长与自然发展的教学才是本真的教学和有活力的教学。因此,我们努力追寻课堂之本真:返朴归真、率性、有活力的教学,努力让课堂适应儿童,让儿童喜欢课堂。  在实践活力课堂的过程中,
期刊
摘要:数学思想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形成数学模型思想,学会从数学感观到思维的跨越,是数学新课标的一个内涵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模型思想的价值,尝试探索数学模型的原型,实现数学模型的建立,发展数学模型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数学模型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
期刊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一、练好“内功”  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务必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一样于上下级之间构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潜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
期刊
数学阅读则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 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数学信息、汲取数学 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让阅读走进数学 课堂,让学生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的 问题。  一、课前读,初步感知教材  课前读,是对课本的预习,这一阶段是让学生通过感知教材,从 而對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预习前,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不
期刊
构建课堂模式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那些模式成熟的学校来说,正享受着模式这一强大推力带来的成果,而对于那些没有勇气建立模式学校来说,有很多人还是以一己偏见否定模式。像杜郎口中学、精英中学这样认准一个模式学校层面全面推行而产生效果的还不多。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学校推进教改的点滴做法对学校推进课堂模式再思考。  一、当前情况:课堂教学情况表现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有模式没认可。学校模式没有得到所有老师或
期刊
2016年9月13号教育部基础教育提出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要求不同学科老师根据学生不同学段教学中渗透六大素养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这些正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蕴和本色。下面我谈谈政治组在教育
期刊
微信因为具有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快捷、便利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和青睐。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现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巧借微信,促进家校共育方面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运用微信与家长成为朋友,快捷平等合作交流  开学之初,我就建立了班级微信群,邀请全班三十多个家长都加入进来。利用微信开始了与家长之间进行朋友式的聊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微信不仅把我从传统的家访、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