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内蒙古西部地方院校——河套学院为例分析多民族、重方言地区高校双言现象,认为双言现象在该地区普遍存在,语言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语言使用的范围和频率,早期家庭环境对于后期大学生语言能力及自我认知和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语码选择与交际场合、交际对象和心理因素等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双言 特点 转码 建议
一、多民族、重方言地区高校大学生语言生活特点
(一)双言现象普遍存在 河套学院学生100%都具有双言能力,都能够熟练地使用方言和普通话,能够熟练地进行方言和普通话进行转码而沟通无障碍。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当代大学生可以自由转码,说明学生对于“双言”掌握都非常熟练,应用自如,方言和普通话交流都很流畅。产生这一普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这个特殊的场合。在当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双言人,都会方言和普通话。但是,很多人也仅仅是会而已,能够熟练使用的人却比较少。尤其是内蒙古位于祖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混杂,同时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跨越较大,语言情况比较特殊。在没有上大学之前,普通话可能仅仅是课堂用语,甚至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某些偏远地区,在课堂中使用的也是民族语言或方言。到了大学之后,使用方言已经没有办法达到交际的目的,再加上学校对于普通话的大力提倡,所以有部分同学在某些场合就会自觉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但是脱离这个特殊的场合,这些同学又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方言。所以,即便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也都具有双言能力。
(二)语言情感影响语言使用 方言作为学生的第一语言,从牙牙学语开始学习并使用,有的父母虽然会教给孩子普通话,但在内蒙古地区,父母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父母的普通话中夹杂着大量的方言语音和词汇因素,所以孩子受到方言因素的影响很深。在大学之前,方言对他们交际和生活影响很深,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方言的认同感较强,62%的学生认为方言表达更加自然、流畅和亲切,语言也更生动和形象。优势语言普通话并没有让他们因为校园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或放弃自己的地方话,这说明普通话交际无法让方言区的同学感到亲切和自然。所以,老乡之间见面交谈、与父母通话他们会选择方言。另一方面,从喜欢程度来看,63%的学生更加喜欢普通话,认为方言比较土。这说明,普通话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追求,普通话的全民常用性使得它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位置比较高,更具有权威性,所以在公众场合,大学生都会自觉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潜意识中方言在向普通话靠近。
(三)家庭环境影响语言选择 重视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对于语言面貌的形成和改善有益,成长的语言环境对于后期语言自我评价和信息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经笔者调查显示:如果父母不会讲普通话,只会讲方言,那么孩子上大学后对自己普通话不满意占到37%,而父母讲普通话的学生对自己普通话不满意度仅仅为1%。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家庭环境中语言的使用,增加普通话使用的意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
二、语码选择因素分析
双言使用者并不是任何交际都使用双言,而是因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语码。
(一)交际场合 从双言使用的场合来看,我院学生在教室、大会发言等公共场合能够积极、主动且较为流利地使用普通话,98%的同学都避免使用方言。大学生如果走出校园与其他社会人员交流时,东北地区同学使用普通话,西部地区同学则使用方言。谈话者面对正式场合时,倾向于使用标准语;面对非正式场合时,倾向于使用方言。
(二)交际对象 同学之间,如果讨论学习问题,95%的同学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如果讨论生活问题,74%的同学使用普通话,其中一部分晋语区的同学也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同学如果和在家乡的父母或亲戚、同学进行交流,东北方言区的同学与在校没有差异,而晋语区的同学则倾向于使用方言,只有5%的学生与远在其他地区的同学交流时选择使用普通话。
(三)心理因素 笔者认为,校园内方言和普通話共存的现象是和当前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因素分不开的。
1.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大学是一个语言混杂的环境,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操着不同的口音。河套学院虽然学生来源比较集中,但是内蒙古东西部语言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东部区的同学听不懂西部区同学的话语。西部区同学虽然守家在地,与老师、外界沟通都没有障碍,但是来到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同学,尤其是东部区同学的语言更接近普通话,所以为了能够更加顺畅地与东部区同学交流,他们在与东部区同学交流时自动放弃方言而选择使用普通话。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会促使人在认识和行为上在潜意识中放弃自己的独特,而选择和大多数人一致。在校园中,大部分同学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那么,即使平时不使用普通话的同学也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放弃方言而使用普通话,如果不这样,就会显得自己格格不入。即使在同一语境中,一个正在和舍友用普通话交谈的同学如果接到父母的电话也会很自然地将语码转换为方言,因为父母的方言已经将他从普通话中牵引过来。
3.缩小与交际对象的距离 在普通话的大环境中,部分同学还是会在部分场合进行方言交际,因为用方言交际能够更加亲切和自然,能够拉近老乡之间的感情,使双方都有亲切感。如果老乡之间一个讲普通话一个讲方言,则没有办法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比较大。
三、双言现象在校园内的未来趋势
河套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双言现象在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普通话的普及以及城镇化水平加快,方言与普通话能够长期共存,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那么,处于方言区,又在积极进行普通话实践的学生又有什么看法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两道问题:
1.你认为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A.方言 B.普通话)
2.你认为我们所说的方言会消失吗?(A.会B.不会)为什么?(主观题) 调查结果显示:5%的人认为自己需要加强学习方言,52%的人认为自己的普通话需要加强,43%的人认为两者都需要加强。48%的同学认为方言需要进一步学习,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不仅能够意识到方言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放弃或“嫌弃”方言,反而已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他们看到了方言的宝贵之处。
78%的同学认为我们所说的方言(晋语)不会消失,原因中除了提到了国家的政策之外,85%的同学提到方言在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认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方言区的人都会自觉使用方言,说普通话是在特殊的场合面对特殊的人群。有些孩子小时候说普通话,等长大之后受到周围方言的影响也会将普通话改为方言;一个家庭背景是方言的孩子如果一直生长在方言区,不大会放弃方言而使用普通话。通过前面的调查也会发现,普通话和方言是有明显的分工的,各自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式场合、陌生人及普通话使用者面前一般使用普通话,而在随意场合和家庭成员或老乡之间则选择方言。作为大学生,他们能够很好、很自然地进行语码转换。
但是在访谈中,有两位同学也提到,虽然方言不会消失,但是方言中的特色词可能会越来越萎靡,因为父母口中的一些方言词虽然他们都能听懂,但同辈交流却很少使用。这说明,方言虽然在未来不会消失,但是方言词汇需要得到保护。
四、思考及建议
(一)严格师范类专业普通话考核机制 对于重方言、多民族地区,依靠家庭环境熏陶学生普通话水平,目前还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还有一些农村牧区的家长根本就不会说汉语或普通话,让他们的下一代有良好的普通话学习基础就必须依靠幼儿园、小学老师。所以,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用符合规范的普通话教育下一代。
(二)处理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强调家庭环境对于普通话的重要影响,并不是要淡化方言或消灭方言。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二者必须择一,而是可以共同存在,互相补充。河套学院的学生都来自于方言区,他们从小就被浓郁的方言包裹着,即使不在家庭中使用方言,在社会中也难免不会接触到方言,所以方言并不会因为不在家庭中使用而消亡。相反,如果没有从小接受普通话的影响,后期通过普通话教学学习标准的普通话会因为早期的方言而受到严重的负迁移,学习效果往往不佳,而且会给学生心理蒙上一层“不会说普通话”的阴影。
参考文献:
[1] 常月华.大學生普通话方言双言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3).
[2] 常月华.关于河南省非师范类高等学校普通话使用情况的研究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2000(8).
[3]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
[4] 于根元.推广普通话60年[J].语言文字应用,2009(4).
[5] 王敏.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双言生活及态度调查分析——以河套学院为例[J].名作欣赏,2018(1).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汉语言文字科研课题“地方院校大学生双言生活及态度调查研究——兼谈多民族、重方言的地方高校普通话推广策略”(项目编号NHY1603022);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巴彦淖尔方言词汇研究”(项目编号NJSY16326)
作 者:王敏,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讲师。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关键词:双言 特点 转码 建议
一、多民族、重方言地区高校大学生语言生活特点
(一)双言现象普遍存在 河套学院学生100%都具有双言能力,都能够熟练地使用方言和普通话,能够熟练地进行方言和普通话进行转码而沟通无障碍。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当代大学生可以自由转码,说明学生对于“双言”掌握都非常熟练,应用自如,方言和普通话交流都很流畅。产生这一普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这个特殊的场合。在当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双言人,都会方言和普通话。但是,很多人也仅仅是会而已,能够熟练使用的人却比较少。尤其是内蒙古位于祖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混杂,同时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跨越较大,语言情况比较特殊。在没有上大学之前,普通话可能仅仅是课堂用语,甚至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某些偏远地区,在课堂中使用的也是民族语言或方言。到了大学之后,使用方言已经没有办法达到交际的目的,再加上学校对于普通话的大力提倡,所以有部分同学在某些场合就会自觉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但是脱离这个特殊的场合,这些同学又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方言。所以,即便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也都具有双言能力。
(二)语言情感影响语言使用 方言作为学生的第一语言,从牙牙学语开始学习并使用,有的父母虽然会教给孩子普通话,但在内蒙古地区,父母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父母的普通话中夹杂着大量的方言语音和词汇因素,所以孩子受到方言因素的影响很深。在大学之前,方言对他们交际和生活影响很深,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方言的认同感较强,62%的学生认为方言表达更加自然、流畅和亲切,语言也更生动和形象。优势语言普通话并没有让他们因为校园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或放弃自己的地方话,这说明普通话交际无法让方言区的同学感到亲切和自然。所以,老乡之间见面交谈、与父母通话他们会选择方言。另一方面,从喜欢程度来看,63%的学生更加喜欢普通话,认为方言比较土。这说明,普通话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追求,普通话的全民常用性使得它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位置比较高,更具有权威性,所以在公众场合,大学生都会自觉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潜意识中方言在向普通话靠近。
(三)家庭环境影响语言选择 重视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对于语言面貌的形成和改善有益,成长的语言环境对于后期语言自我评价和信息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经笔者调查显示:如果父母不会讲普通话,只会讲方言,那么孩子上大学后对自己普通话不满意占到37%,而父母讲普通话的学生对自己普通话不满意度仅仅为1%。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家庭环境中语言的使用,增加普通话使用的意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
二、语码选择因素分析
双言使用者并不是任何交际都使用双言,而是因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语码。
(一)交际场合 从双言使用的场合来看,我院学生在教室、大会发言等公共场合能够积极、主动且较为流利地使用普通话,98%的同学都避免使用方言。大学生如果走出校园与其他社会人员交流时,东北地区同学使用普通话,西部地区同学则使用方言。谈话者面对正式场合时,倾向于使用标准语;面对非正式场合时,倾向于使用方言。
(二)交际对象 同学之间,如果讨论学习问题,95%的同学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如果讨论生活问题,74%的同学使用普通话,其中一部分晋语区的同学也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同学如果和在家乡的父母或亲戚、同学进行交流,东北方言区的同学与在校没有差异,而晋语区的同学则倾向于使用方言,只有5%的学生与远在其他地区的同学交流时选择使用普通话。
(三)心理因素 笔者认为,校园内方言和普通話共存的现象是和当前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因素分不开的。
1.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大学是一个语言混杂的环境,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操着不同的口音。河套学院虽然学生来源比较集中,但是内蒙古东西部语言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东部区的同学听不懂西部区同学的话语。西部区同学虽然守家在地,与老师、外界沟通都没有障碍,但是来到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同学,尤其是东部区同学的语言更接近普通话,所以为了能够更加顺畅地与东部区同学交流,他们在与东部区同学交流时自动放弃方言而选择使用普通话。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会促使人在认识和行为上在潜意识中放弃自己的独特,而选择和大多数人一致。在校园中,大部分同学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那么,即使平时不使用普通话的同学也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放弃方言而使用普通话,如果不这样,就会显得自己格格不入。即使在同一语境中,一个正在和舍友用普通话交谈的同学如果接到父母的电话也会很自然地将语码转换为方言,因为父母的方言已经将他从普通话中牵引过来。
3.缩小与交际对象的距离 在普通话的大环境中,部分同学还是会在部分场合进行方言交际,因为用方言交际能够更加亲切和自然,能够拉近老乡之间的感情,使双方都有亲切感。如果老乡之间一个讲普通话一个讲方言,则没有办法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比较大。
三、双言现象在校园内的未来趋势
河套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双言现象在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普通话的普及以及城镇化水平加快,方言与普通话能够长期共存,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那么,处于方言区,又在积极进行普通话实践的学生又有什么看法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两道问题:
1.你认为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A.方言 B.普通话)
2.你认为我们所说的方言会消失吗?(A.会B.不会)为什么?(主观题) 调查结果显示:5%的人认为自己需要加强学习方言,52%的人认为自己的普通话需要加强,43%的人认为两者都需要加强。48%的同学认为方言需要进一步学习,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不仅能够意识到方言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放弃或“嫌弃”方言,反而已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他们看到了方言的宝贵之处。
78%的同学认为我们所说的方言(晋语)不会消失,原因中除了提到了国家的政策之外,85%的同学提到方言在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认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方言区的人都会自觉使用方言,说普通话是在特殊的场合面对特殊的人群。有些孩子小时候说普通话,等长大之后受到周围方言的影响也会将普通话改为方言;一个家庭背景是方言的孩子如果一直生长在方言区,不大会放弃方言而使用普通话。通过前面的调查也会发现,普通话和方言是有明显的分工的,各自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式场合、陌生人及普通话使用者面前一般使用普通话,而在随意场合和家庭成员或老乡之间则选择方言。作为大学生,他们能够很好、很自然地进行语码转换。
但是在访谈中,有两位同学也提到,虽然方言不会消失,但是方言中的特色词可能会越来越萎靡,因为父母口中的一些方言词虽然他们都能听懂,但同辈交流却很少使用。这说明,方言虽然在未来不会消失,但是方言词汇需要得到保护。
四、思考及建议
(一)严格师范类专业普通话考核机制 对于重方言、多民族地区,依靠家庭环境熏陶学生普通话水平,目前还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还有一些农村牧区的家长根本就不会说汉语或普通话,让他们的下一代有良好的普通话学习基础就必须依靠幼儿园、小学老师。所以,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用符合规范的普通话教育下一代。
(二)处理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强调家庭环境对于普通话的重要影响,并不是要淡化方言或消灭方言。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二者必须择一,而是可以共同存在,互相补充。河套学院的学生都来自于方言区,他们从小就被浓郁的方言包裹着,即使不在家庭中使用方言,在社会中也难免不会接触到方言,所以方言并不会因为不在家庭中使用而消亡。相反,如果没有从小接受普通话的影响,后期通过普通话教学学习标准的普通话会因为早期的方言而受到严重的负迁移,学习效果往往不佳,而且会给学生心理蒙上一层“不会说普通话”的阴影。
参考文献:
[1] 常月华.大學生普通话方言双言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3).
[2] 常月华.关于河南省非师范类高等学校普通话使用情况的研究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2000(8).
[3]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
[4] 于根元.推广普通话60年[J].语言文字应用,2009(4).
[5] 王敏.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双言生活及态度调查分析——以河套学院为例[J].名作欣赏,2018(1).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汉语言文字科研课题“地方院校大学生双言生活及态度调查研究——兼谈多民族、重方言的地方高校普通话推广策略”(项目编号NHY1603022);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巴彦淖尔方言词汇研究”(项目编号NJSY16326)
作 者:王敏,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讲师。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