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村是浙江省平阳县凤巢乡西北部的一个偏僻山区村,由贡凤、油坑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412户1478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民看病难、上学难,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贫困状况难以改善,村民要么迁移下山居住,要么长期外出打工,2001年留住山上的住户仅有170户3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少。2002年,联合村开始了下山脱贫之旅。
建设新村 移民下山
2002年,凤巢乡历史上第一个移民扶贫新村破土动工,新村选址在具有百年粉干加工历史的专业村——山边村,征用溪滩杂地35亩,安排地基151间,资金总投入500万元。一年后,151间房屋拔地而起,水泥道路、排污、供水、供电、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移民新村先后安置联合村70户移民计280人,这些下山脱贫的农户,打破原来行政村的格局,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就业安民 产业富民
“移民”下山,能否留得下、过得好,增加收入是关键。安顿好移民后,该乡主动帮助移民安排就业。一是满足下山农户生产用地需要,帮助从就近农户或村集体中承包或租用田地。二是加快凤口工业专区建设,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起来,扩大就业门路,就地吸纳下山群众。三是通过培训提高下山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增强农民外出务工致富能力。2005年,该村外出务工人数达285人,实现务工收入1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0元。
就业安民是基础,产业富民是关键。五年来,该乡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联合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核心,着力构建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一是发展效益产业。原贡凤村土地肥沃,特别适合种植马蹄笋,而且成本低、效益长远。联合村村委会通过无偿提供种苗、收益归农户所得的优惠政策,鼓励村民发展马蹄笋种植,使特色产业成为该村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联合村现有马蹄笋基地500余亩,每亩产值超6300元,很多人家去年仅此一项就增加了2000多元的收入。二是发展工业经济。引进两家印刷厂,年产值均达150多万元;一家拉丝厂,年产值达138万元,使在家农民能够就地就业。
退宅造田 修路通车
在实现下山搬迁之后,联合村民原来的旧房便成了废弃房,不但浪费大量土地,还影响生态环境。为了使这些闲置土地得到综合开发,有效利用,从2003年开始,该乡出资鼓励联合村村民退宅还耕,开展宅基地复垦整理工作。现已拆除山区危旧房屋525多间,新增耕地130多亩,既有效保护山区资源,盘活土地存量,又杜绝移民群众返山现象。
有田才能丰衣足食,有路才能运输物资。宅基地复垦为联合村民增加了耕地,村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但是没有机耕路,山里的农产品运不出来,农用物资运不进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4年联合村紧紧抓住“康庄工程”建设的这一有利时机,启动硐桥头至联合村(油坑)的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总造价70万元,全长3.19公里,有效地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山区效益农业得到更好发展。
事业发展 文明进步
按照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同步改善,精神文明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的思路;该乡对联合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社会事业等建设内容进行规划设计,科学谋划新农村的发展前景。投入4万多元进行农村改厕,改变了环境卫生条件;投入1万多元兴建引水工程,解决油坑自然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完善社会帮扶救助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户参保率达到60%以上,防止了部分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贯彻执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民政及时发放救济物资;落实求助救济资金,农村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五年来,联合村探索出了一条“下山移民建新村,整村推进促脱贫’的扶贫开发道路,取得了明显成效。从长远来看,扶贫新村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使300来人下了山,脱了贫,更重要的是它起着一个鲜活的示范作用,将引导更多的山区贫困户搬出大山走异地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 徐永祥〕
建设新村 移民下山
2002年,凤巢乡历史上第一个移民扶贫新村破土动工,新村选址在具有百年粉干加工历史的专业村——山边村,征用溪滩杂地35亩,安排地基151间,资金总投入500万元。一年后,151间房屋拔地而起,水泥道路、排污、供水、供电、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移民新村先后安置联合村70户移民计280人,这些下山脱贫的农户,打破原来行政村的格局,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就业安民 产业富民
“移民”下山,能否留得下、过得好,增加收入是关键。安顿好移民后,该乡主动帮助移民安排就业。一是满足下山农户生产用地需要,帮助从就近农户或村集体中承包或租用田地。二是加快凤口工业专区建设,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起来,扩大就业门路,就地吸纳下山群众。三是通过培训提高下山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增强农民外出务工致富能力。2005年,该村外出务工人数达285人,实现务工收入1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0元。
就业安民是基础,产业富民是关键。五年来,该乡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联合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核心,着力构建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一是发展效益产业。原贡凤村土地肥沃,特别适合种植马蹄笋,而且成本低、效益长远。联合村村委会通过无偿提供种苗、收益归农户所得的优惠政策,鼓励村民发展马蹄笋种植,使特色产业成为该村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联合村现有马蹄笋基地500余亩,每亩产值超6300元,很多人家去年仅此一项就增加了2000多元的收入。二是发展工业经济。引进两家印刷厂,年产值均达150多万元;一家拉丝厂,年产值达138万元,使在家农民能够就地就业。
退宅造田 修路通车
在实现下山搬迁之后,联合村民原来的旧房便成了废弃房,不但浪费大量土地,还影响生态环境。为了使这些闲置土地得到综合开发,有效利用,从2003年开始,该乡出资鼓励联合村村民退宅还耕,开展宅基地复垦整理工作。现已拆除山区危旧房屋525多间,新增耕地130多亩,既有效保护山区资源,盘活土地存量,又杜绝移民群众返山现象。
有田才能丰衣足食,有路才能运输物资。宅基地复垦为联合村民增加了耕地,村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但是没有机耕路,山里的农产品运不出来,农用物资运不进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4年联合村紧紧抓住“康庄工程”建设的这一有利时机,启动硐桥头至联合村(油坑)的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总造价70万元,全长3.19公里,有效地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山区效益农业得到更好发展。
事业发展 文明进步
按照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同步改善,精神文明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的思路;该乡对联合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社会事业等建设内容进行规划设计,科学谋划新农村的发展前景。投入4万多元进行农村改厕,改变了环境卫生条件;投入1万多元兴建引水工程,解决油坑自然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完善社会帮扶救助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户参保率达到60%以上,防止了部分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贯彻执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民政及时发放救济物资;落实求助救济资金,农村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五年来,联合村探索出了一条“下山移民建新村,整村推进促脱贫’的扶贫开发道路,取得了明显成效。从长远来看,扶贫新村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使300来人下了山,脱了贫,更重要的是它起着一个鲜活的示范作用,将引导更多的山区贫困户搬出大山走异地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 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