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课程教育的深入发展,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信息科技技术视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就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结合新课标下的要求与原则,论述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一、引言
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最本质要求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席卷全球的信息文化业已形成,并推动着全社会的“文化重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21世纪科技革命的基础,针对高中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与学过程中,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发展要求。传统的信息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片面的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副课程”,不应该花精力和时间。此外,教师的教学过程常常是照本宣科的教条主义,缺乏对课程教学的有效拓展和模式转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课程的教学与评价相对单一,往往通过简单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忽视了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考察。
三、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思考
1.转变学生认识,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展一项课程教学的基础,更是课程教与学成效的保障。很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来说,往往相对“被动”,面对高考这个现实的“压力”,很多学生往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兴趣不足、自信缺乏,而致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效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认识,切实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前,可以与学生组织一场“课程学习推荐会”,帮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學习对于自身未来更高层次学习的重要性。此外,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就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做好教学介绍,让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做好心理准备。
2.实行“生本原则”,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标实行以来,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过去的课程教学模式,过多的依赖教师的主体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常常表现为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学生在讲台下“呐喊助威”,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双主原则”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3.以微课、新媒体等,打造趣味课堂
微课和新媒体等新一代教学工具,是信息技术时代下的“产物”,对于教师的教学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新媒体、微课等新型的教学模式,进一步转变了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发展的模式,通过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内容等,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理论等转化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图片内容,其在教学的过程中生动形象,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知识和内容,对于课程教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讲解到因特网的发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把整个因特网的发展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在视频导学中通过详细的向学生介绍因特网的起源等,让学生对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认识,并且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又比如,教师在文字编辑和文件夹的管理这一节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微课的模式进行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认知,并且让学生进行自我对照和反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4.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科学的考核与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过去,我们在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其考核标准和体系相对单一和粗犷,以相关考试成绩作为其唯一评价的标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针对学生学后考核与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参照信息技术系统的框架要求,从横向和纵向、客观和主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考核与评价,比如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外活动表现、教师印象、学生互评等与相关的硬性考试成绩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科学的考核与生态评价圈,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考核,并且把这样的考核与评价结果与学生的个人荣誉、集体荣誉等挂钩,激励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去。
结语
总之,全面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成效至关重要。当前,随着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全面发展、系统发展、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认可。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进一步通过信息技术系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问题反思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苏州地区化学教师对实施探究实验忧虑的调查分析[J].沈理明,刘丽丽,韩杰,杨东移,盛永娟.化学教育.2010(11)
[2]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18条建议[J].任长松.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0)
[3]关于改进“新课改”运行模式的若干思考[J].王晨光,谢利民.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4]如何提高职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交流活动的启发[J].冯铭雅.大众文艺.2011(03)
(作者单位:铜陵市枞阳县会宫中学)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一、引言
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最本质要求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席卷全球的信息文化业已形成,并推动着全社会的“文化重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21世纪科技革命的基础,针对高中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与学过程中,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发展要求。传统的信息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片面的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副课程”,不应该花精力和时间。此外,教师的教学过程常常是照本宣科的教条主义,缺乏对课程教学的有效拓展和模式转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课程的教学与评价相对单一,往往通过简单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忽视了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考察。
三、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思考
1.转变学生认识,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展一项课程教学的基础,更是课程教与学成效的保障。很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来说,往往相对“被动”,面对高考这个现实的“压力”,很多学生往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兴趣不足、自信缺乏,而致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效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认识,切实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前,可以与学生组织一场“课程学习推荐会”,帮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學习对于自身未来更高层次学习的重要性。此外,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就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做好教学介绍,让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做好心理准备。
2.实行“生本原则”,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标实行以来,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过去的课程教学模式,过多的依赖教师的主体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常常表现为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学生在讲台下“呐喊助威”,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双主原则”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3.以微课、新媒体等,打造趣味课堂
微课和新媒体等新一代教学工具,是信息技术时代下的“产物”,对于教师的教学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新媒体、微课等新型的教学模式,进一步转变了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发展的模式,通过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内容等,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理论等转化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图片内容,其在教学的过程中生动形象,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知识和内容,对于课程教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讲解到因特网的发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把整个因特网的发展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在视频导学中通过详细的向学生介绍因特网的起源等,让学生对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认识,并且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又比如,教师在文字编辑和文件夹的管理这一节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微课的模式进行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认知,并且让学生进行自我对照和反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4.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科学的考核与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过去,我们在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其考核标准和体系相对单一和粗犷,以相关考试成绩作为其唯一评价的标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针对学生学后考核与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参照信息技术系统的框架要求,从横向和纵向、客观和主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考核与评价,比如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外活动表现、教师印象、学生互评等与相关的硬性考试成绩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科学的考核与生态评价圈,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考核,并且把这样的考核与评价结果与学生的个人荣誉、集体荣誉等挂钩,激励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去。
结语
总之,全面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成效至关重要。当前,随着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全面发展、系统发展、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认可。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进一步通过信息技术系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问题反思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苏州地区化学教师对实施探究实验忧虑的调查分析[J].沈理明,刘丽丽,韩杰,杨东移,盛永娟.化学教育.2010(11)
[2]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18条建议[J].任长松.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0)
[3]关于改进“新课改”运行模式的若干思考[J].王晨光,谢利民.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4]如何提高职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交流活动的启发[J].冯铭雅.大众文艺.2011(03)
(作者单位:铜陵市枞阳县会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