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共振效应研究

来源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pingk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选取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代表性金融市场,通过价格共振和波动共振两个维度对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研究.用2008-2020年万得全A和南华商品指数代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价格构成研究样本,通过计算两指数的年度相关系数,对引发金融市场价格共振的因素进行剖析总结;使用DCC-GARCH模型计算两指数的波动相关系数,研判2008-2020年间以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风险变化情况;用实际数据研究了重大事件发生后金融市场间波动共振程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2014-2017年,在强监管和构建成熟资本市场的不断推进下,两市场间波动共振关系弱化;2018年后,重大事件影响下系统性风险水平上升,相关系数重回高位,波动共振再次加强.并提出对化解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演化进程和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不同环节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报告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现状,通过采用熵值法,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一级指标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关联度大部分属于中度关联水平,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科研投入、科研产出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缺乏紧密的互动关系;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的贡献程度较大;近年来资源消耗中科技创新对资源消耗的关联度呈下降趋势.据此文章提出优化
文章构建损益偏离指数探讨经济内循环视角下国内贸易中的环境不公平问题.结果表明:经济内循环中经济收益较大的地区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山东、湖南、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受损地区集中在山西、内蒙古、河南、黑龙江、吉林及西部等资源密集地区;省际贸易引致隐含碳转移规模差异显著,隐含贸易增加值与隐含碳转移在空间上分离,有逆向转移的特征,印证了“损益偏离”现象;通过进一步的损益偏离分析发现中国省际贸易中普遍存在损益偏离现象,偏离程度以中度和轻微偏离为主;高度偏离关系发生在东部与中部省区之间、东部省区内部及东部与西部省
2020年8月我国首单政策性草地保险试点启动,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草地保险制度,在梳理我国政策性草地保险实施方案特征的基础上,发现我国草地保险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整个区域费率统一、保障水平单一、保障功能不足、保险责任与保障目标不符、理赔机制不完善.基于以上问题,以全球草地保险机制较为完善的美国草地指数保险为例,分析其运行机制,总结其保险合约设计的核心内容.研究表明:第一,指数保险是美国草地保险的主导产品类型;第二,美国草地指数保险顶层设计是以“联邦政府支持下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运营,由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
农户风险性信贷配给是当前较为重要的农村金融问题,构建理论模型对风险性信贷配给的形成机制进行理论探析,研究表明农户自身的风险偏好特性致使风险性信贷配给自发形成.同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风险性信贷配给对农户家庭纯收入、家庭消费支出、家庭农业生产性投资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性信贷配给导致农户家庭福利受损,尤其对家庭农业生产性投资支出与家庭纯收入引致的损失效应比较明显.且分位数分析发现风险性信贷配给对较低与较高福利水平农户家庭产生的福利损失效应较强,特别是给福利水平较高农户家庭带来的福利损失效应最大.
在依托“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对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传统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解析中部六省所辖82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的时空演进分布特征,嵌入“经济金融共生”理论,构建共生指数,从省域层面刻画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状态.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呈现出非均衡性跨越发展态势,区域之间、年际之间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马尔可夫链分析显示,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保持稳定的概率至少为56.86
为明确中国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以系统环境、创新群落、创新资源为一级指标建立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将2011-2019年中国27个国家自创区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组合赋权TOPSIS模型及二次加权算法,对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地区差异.结果表明: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整体趋好,东部地区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放缓,中西部地区普遍抬升;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区间非均衡现象,但中西部地区国家自创区生态系统提升速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文章构建了高精尖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机制分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了基准情景、改善营商环境、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和人才政策等对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施金融政策短期内能够引起高精尖产业迅速发展;相较于其他政策,税收政策对构建创新驱动体系的促进作用较弱;实施人才政策能够有效提高技术水平,增强高精尖产业创新驱动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章基于中国风险投资数据,研究了风险投资网络社群信息传播影响社群投资绩效.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风险投资网络社群投资绩效形成动因和路径展开调查,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验证,得出如下三个结论:首先,项目信息传播和经验信息传播都对社群投资绩效呈倒“U”型影响;其次,获取式学习对项目信息传播与投资绩效呈正向影响,对经验信息传播与投资绩效影响不显著,获取式学习比实验式学习在项目信息传播与投资绩效上作用更强;最后,实验式学习对经验信息传播与投资绩效呈正向影响,对项目信息传播与投资绩效影响不显著,实验式学习比
尽管创新链在整合创新资源范围和效率方面比单个创新主体更具有竞争力,但创新链的运行和协同日益复杂,往往又会造成创新效率的损失.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创新链的作用,需要强大的技术工具来提高运作效率.由于区块链具有信息不可篡改、可溯源、安全可信、共享平权等技术特点,把区块链应用到创新链场景中,实现对创新链的全流程信息安全共享,能够提高创新链协同效率.文章在梳理区块链与创新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创新资源配置和整合组织模式——集成创新链,并构建了一个“区块链+创新链”融合逻辑、组织模式和治理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
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并运用耦合关联协调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自2009年以来,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17-2020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及多项分指标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达到了优质耦合协调状态,两者的相互促进效应日益明显;农业绿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通过资源环境、生产效率、环境保护、生态系统、质量高效等方面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