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转移相关论文
省域碳排放责任标准界定是“双碳”目标下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已有的省域碳排放责任共担方案对最终产品消费者......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省际碳转移问题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利用最新编制的中国地区投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经济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致使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节能减排,成为全人类面临的......
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
学位
准确提炼碳转移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供应链异质性产品定价影响机理,不但有助于优化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行为,而且也有助于协调供......
随着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参与到全球化生产之中,需要重新评估全球贸易隐含碳排放格局。本文基于更新至2014年的GTAP10数据库中2004、2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工业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由于工业产业升级和转移所引起的碳排放空间重塑也成为低碳发展研究......
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
学位
随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减缓区域碳排放快速增长、降低区域间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将是未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重要的承诺。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国际贸易活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
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2008-2009年通过分析测定土壤碳酸盐(SIC)含量及其δ13C值、土壤CO2的δ13C值和母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干旱区的土壤碳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干旱区土壤无机碳比重较大,且通过“SOC-CO2-SIC”的微碳循环系统存在着土壤有机碳(S......
明晰省域碳排放责任并进行科学的配额初始分配是我国碳减排的重要工作。文章基于省域间投入产出数据,核算省域间贸易碳转移和各省......
碳转移规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共同提升,因而碳转移规制设计必须有利于能源结构转型和区域协同治理。区......
通过IOA分析碳排放在产业间的转移特征,分别从生产者原则及消费者原则研究各部门的碳排放,并通过ZSG-DEA对各部门的碳排放权进行分......
文章针对产业集聚对碳排放转移的影响,运用区位商和动态集聚指数方法测算天津市1997~2012年25个产业和碳排放集聚情况,进而分析产......
在环境扩展的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EE—MRIO)模型框架下,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使用EEBT和MRIO两种方法核算了全球7个区域的生产碳排放、......
在CO2-H2O-岩石系统中由于碳酸盐岩的可溶性,使其回收土壤/大气CO2的通量比硅酸盐岩更大。通过大陆河流湖泊HCO3-来源和海洋碳来源......
本文基于WIOD的最新环境账户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利用MRIO-SNA模型构建全球碳转移网络,从“关系”视角可视化分析了全球碳转移网络特......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更好的支撑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30省份的生产者责任以及消费者责任CO2排放量;各个省份的净碳转移量以及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测算省间的碳转出量,......
针对不同国家碳排放责任的争论,从发展的角度研究不同国家由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驱动本国产业变化从而影响碳排放非常有必要。本文......
在碳交易政策下,文章针对二级供应链构建减排博弈模型,研究碳政策和碳排放转移对供应链企业减排的影响。研究表明:过强的碳政策强......
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问题正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分工角色对于碳转移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多区域投入产......
我国省际间频繁的贸易往来,使得部分地区可能通过区域贸易将碳排放转移至其他地区,不利于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江苏省作为......
后危机时代,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增速放缓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经济的崛起让中国成为一个二氧化碳排放大国,无......
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和贸易转移系数矩阵,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省域间的贸易转移碳排放量,分析了省域间碳转移的密切关系,核算......
采用投入产出法的思想,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在中美两国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测算了中美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量。研究发......
减少及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而目前国际碳减排的形势却不容乐观。我国是世界碳排放大国之一,碳排放主要来......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威胁,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改革开放以......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共识,而日益增大的碳减排压力使得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同时面临着环境恶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如何公正合理地分配碳减排责任是减排任务能否实现的关键。当前碳分配......
理论上讲,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效应既包括直接能耗效应,又涵盖通过产业总量、结构、技术产生的间接调节效应。通过构建贸易与碳排放......
文章将贸易与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到一个全球碳转移网络治理分析模型中,利用欧盟WIOD数据,测算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间的碳转移流量,构......
中美两国均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双边贸易额巨大。由于两国在基础设施、技术、能源综合效率和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使得中美商品贸......
制造业作为我国主要的碳排放行业,其减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总体碳减排目标的实现进程。随着制造业行业间的关联效应不断强化,......
中美两国均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双边贸易额巨大。由于两国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能源综合效率和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使得......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产业部门对能源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出口贸易中的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于是本文对我国出口......
中国电力资源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导致各省电力产消失衡,由此形成省际电力流动以及伴随之的电力生产碳排放转移。基于省际......
贸易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发达国家倾向于发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更多地依赖进口......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
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结合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对2002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隐含碳转移进行了研究.发现,2002年中国为农产品隐含......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已初见成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逐步推进,解决产业......
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地区单位消费支出碳排放大于东部地区的现象为研究出发点,测算了我国1995-2010年中、西部地区19个省份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