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指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地超越现实生活,因此一线教师更应该将教学生活化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立足于现实生活,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在多年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们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教材增加了很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笔者结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高中生物教材的特点,和各位同仁探讨一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化问题,让高中生物课堂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
一、要改变传统观念,拓展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生活化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使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不能把思维仍停留在教室以内,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拓展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真正感受生物学的魅力。虽然这种整合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方式在操作上受到时间、工具等的限制,但笔者认为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对研究内容的选择可以突破这些限制,真正实现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例如在必修1的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让学生说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且教师可以补充为什么喝奶粉的小孩会出现大头娃娃等现象,原因是什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问题探讨中给出的是DNA指纹检测在案件中的作用,并让学生自己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的方面的应用。为什么DNA有这些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出课题。通过这一系列是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遵循教学内容应联系实际的原则,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新课标的要求,要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与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讲授《细胞癌变》一节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常要在衣服外穿上皮制的围裙?它的目的是什么?医生怎样断定患者患上癌症的?是不是有变形细胞就可以?还要看什么?医生是怎样筛选和培养癌细胞的?等,从而有效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从而使知识向能力迁移。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以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生物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解决生物问题的途径。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具体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要求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再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联系了生活实际。
三、理论生活化,提高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教学大都侧重于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应用于生活实践,那么教学明显是失败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距离,让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日常生活、生产中存在着许多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现象,而许多现象又是可以用我们所学的高中生物知识就可以解答的。例如,通过学习“新陈代谢与酶”,学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发烧时候不要马上降温”。又如,学习完“细胞呼吸”后,让学生思考夏季高温时段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灌溉,农作物或花卉萎蔫的原因,学生运用之前所学过的内容完全可以做出解答:夏季高温时段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浇灌植物,会使植物根部温度下降,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渐弱,ATP合成减少,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减少,细胞液浓度变小,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而外界气温较高,叶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导致农作物或花卉缺水萎蔫。
四、作业布置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新教材内容的编排进一步体现出,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强调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的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不难发现,在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一旦我们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就会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大责任及价值,就会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主动地、深入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在多年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们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教材增加了很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笔者结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高中生物教材的特点,和各位同仁探讨一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化问题,让高中生物课堂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
一、要改变传统观念,拓展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生活化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使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不能把思维仍停留在教室以内,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拓展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真正感受生物学的魅力。虽然这种整合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方式在操作上受到时间、工具等的限制,但笔者认为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对研究内容的选择可以突破这些限制,真正实现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例如在必修1的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让学生说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且教师可以补充为什么喝奶粉的小孩会出现大头娃娃等现象,原因是什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问题探讨中给出的是DNA指纹检测在案件中的作用,并让学生自己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的方面的应用。为什么DNA有这些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出课题。通过这一系列是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遵循教学内容应联系实际的原则,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新课标的要求,要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与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讲授《细胞癌变》一节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常要在衣服外穿上皮制的围裙?它的目的是什么?医生怎样断定患者患上癌症的?是不是有变形细胞就可以?还要看什么?医生是怎样筛选和培养癌细胞的?等,从而有效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从而使知识向能力迁移。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以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生物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解决生物问题的途径。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具体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要求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再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联系了生活实际。
三、理论生活化,提高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教学大都侧重于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应用于生活实践,那么教学明显是失败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距离,让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日常生活、生产中存在着许多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现象,而许多现象又是可以用我们所学的高中生物知识就可以解答的。例如,通过学习“新陈代谢与酶”,学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发烧时候不要马上降温”。又如,学习完“细胞呼吸”后,让学生思考夏季高温时段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灌溉,农作物或花卉萎蔫的原因,学生运用之前所学过的内容完全可以做出解答:夏季高温时段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浇灌植物,会使植物根部温度下降,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渐弱,ATP合成减少,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减少,细胞液浓度变小,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而外界气温较高,叶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导致农作物或花卉缺水萎蔫。
四、作业布置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新教材内容的编排进一步体现出,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强调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的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不难发现,在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一旦我们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就会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大责任及价值,就会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主动地、深入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