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从现代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建立、教师开始成立为一种专门职业算起,教师专业化已走过了300多年的历史。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成为一种强劲的思潮,并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的建立。现在,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
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从追求教师职业专业地位和权利到重心转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我国教师职业专业化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一、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指从事教育这个行业的教师具有自己特殊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它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教师职业专业化是由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事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任,教育事业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推动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是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把教师专业化工作放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要尽快制定和完善选拔、任用和培养教师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实质
1.专业化的两层涵义
一是指一个普通职业个体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二是指一个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
2.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
一是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
二是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三是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四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二)教师职业应具备的专业智慧
1.课程智慧
一个教师具备课程智慧,就是在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教师拿到教材之后,该如何处理教材呢?这里有三条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吃透教材”;第二条建议是“补充教材”;第三条建议是“更新教材”。
2.教学智慧
一个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或者也可以说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这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
3.管理智慧
如果一个人有课程智慧,有教学智慧,基本上就可以说,这个老师能够上好一堂课。但是,仅仅能够上好一堂课,还是不行。一个教师除了拥有课程智慧和教学智慧外,还应有第三种智慧,即“管理智慧”。
(三)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发展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1.主动精神
“主动精神”首先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教师不仅要执行,而且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要有生涯设计。教师的生涯设计实际上是让自己活在希望中。一个可以解释教师的主动精神的词是“自强不息”。教师必定会遇到困难、障碍,遇到障碍之后,要能够越过。要明白任何人要生存,他都必須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地生长。没有人能够帮助他,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2.乐观心态
乐观心态与主动精神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品格。主动的人往往比较乐观。如果不乐观,就很难主动。
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宽容精神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温”的修养,这样的人不会喋喋不休地抱怨。赏识意识是对他人表达真诚的认可和尊重。激情并非简单的生活现象,它主要显示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3]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现状
(一)专业基础薄弱
1.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偏低
虽然近几年我国为教师的学历提高作了各种努力,但相对而言,还是较低,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的学历更低。
2.知识基础欠缺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般包括通识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类知识三大类,这三大类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体现出教师的从教能力。但由于我国在教师教育期间的课程设置体系一直围绕学科专业展开,忽略了通识知识和教育类知识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而且在已开课程中又重理论轻实践,致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比例失调,缺乏必要的通识知识和教育类知识,缺乏必要的实践和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教师知识基础欠缺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非所学”现象严重
教师所学专业与任教科目不符,兼课现象严重。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不得不面临一个老师教几门课的尴尬局面,跨学科、甚至跨行业的教师普遍存在。
(二)地区间教师差异明显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地区间差异较大,经济落后地区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普遍偏低,限制了教师整体专业能力的提高。
三、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第一,提升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意识,促进专业队伍的自身发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各种教师专业组织;二是促使教师形成专业意识。
第二,改革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第三,实行“开放型”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建立弹性的教师教育模式,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需求。
第五,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制度,确保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是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确认教师的专业化地位。
二是加强准教师的职前教育制度建设。
三是健全教师的准入制度。
四是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职后培训制度。
四、结论
我国教师职业专业化现今存在着教师专业基础薄弱,教师社会地位与经济偏低,地区间教师差异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快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应提升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意识,促进专业队伍的自身发展;改革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行“开放型”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弹性的教师教育模式,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需求;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制度,确保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从追求教师职业专业地位和权利到重心转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我国教师职业专业化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一、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指从事教育这个行业的教师具有自己特殊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它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教师职业专业化是由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事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任,教育事业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推动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是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把教师专业化工作放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要尽快制定和完善选拔、任用和培养教师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实质
1.专业化的两层涵义
一是指一个普通职业个体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二是指一个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
2.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
一是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
二是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三是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四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二)教师职业应具备的专业智慧
1.课程智慧
一个教师具备课程智慧,就是在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教师拿到教材之后,该如何处理教材呢?这里有三条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吃透教材”;第二条建议是“补充教材”;第三条建议是“更新教材”。
2.教学智慧
一个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或者也可以说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这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
3.管理智慧
如果一个人有课程智慧,有教学智慧,基本上就可以说,这个老师能够上好一堂课。但是,仅仅能够上好一堂课,还是不行。一个教师除了拥有课程智慧和教学智慧外,还应有第三种智慧,即“管理智慧”。
(三)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发展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1.主动精神
“主动精神”首先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教师不仅要执行,而且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要有生涯设计。教师的生涯设计实际上是让自己活在希望中。一个可以解释教师的主动精神的词是“自强不息”。教师必定会遇到困难、障碍,遇到障碍之后,要能够越过。要明白任何人要生存,他都必須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地生长。没有人能够帮助他,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2.乐观心态
乐观心态与主动精神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品格。主动的人往往比较乐观。如果不乐观,就很难主动。
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宽容精神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温”的修养,这样的人不会喋喋不休地抱怨。赏识意识是对他人表达真诚的认可和尊重。激情并非简单的生活现象,它主要显示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3]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现状
(一)专业基础薄弱
1.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偏低
虽然近几年我国为教师的学历提高作了各种努力,但相对而言,还是较低,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的学历更低。
2.知识基础欠缺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般包括通识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类知识三大类,这三大类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体现出教师的从教能力。但由于我国在教师教育期间的课程设置体系一直围绕学科专业展开,忽略了通识知识和教育类知识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而且在已开课程中又重理论轻实践,致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比例失调,缺乏必要的通识知识和教育类知识,缺乏必要的实践和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教师知识基础欠缺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非所学”现象严重
教师所学专业与任教科目不符,兼课现象严重。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不得不面临一个老师教几门课的尴尬局面,跨学科、甚至跨行业的教师普遍存在。
(二)地区间教师差异明显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地区间差异较大,经济落后地区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普遍偏低,限制了教师整体专业能力的提高。
三、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第一,提升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意识,促进专业队伍的自身发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各种教师专业组织;二是促使教师形成专业意识。
第二,改革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第三,实行“开放型”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建立弹性的教师教育模式,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需求。
第五,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制度,确保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是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确认教师的专业化地位。
二是加强准教师的职前教育制度建设。
三是健全教师的准入制度。
四是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职后培训制度。
四、结论
我国教师职业专业化现今存在着教师专业基础薄弱,教师社会地位与经济偏低,地区间教师差异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快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应提升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意识,促进专业队伍的自身发展;改革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行“开放型”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弹性的教师教育模式,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需求;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制度,确保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