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总结和分析我院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与评价。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急诊脑出血的患者,以50例实行现场急救的为观察组,以50例没有实施现场急救的为参照组。结果 通过两组对比,经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入院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快速而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院前急救;脑出血;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25-02
近20年来随着百姓餐桌上的品种不断丰富、高胆固醇的摄入量不断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壁变薄、脆性增加,从而诱发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显上升趋势。脑出血是指小動脉、小静脉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出血[1]。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专业的医务人员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迅速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对100例急诊脑出血的患者不同的院前急救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早期的院前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由“120”救护车接回100例脑出血急患者,院前急救人员现场初步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浅昏迷、深昏迷、嗜睡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临床表现。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37-80岁,平均58.5岁,入院后行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医学学术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50例患者发病后未经院前急救,直接送我院急诊科救治。检查结果提示出血量20-60ml,GCS为5-12分。病人从发病到开始救护时间为15min-50min(26.00min±5.23min)。
1.2.2 对照组 50例患者发病后均经现场急救护理,病情稳定后送我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CT检查结果提示出血量15-60ml,格拉斯哥评分(GCS)为5-11分,35 min-160 min(80.00 min±9.54 min)。
1.2.3 观察指标和方法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程、就诊时间、合并症、出血部位及程度等基本生命体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2.1 现场急救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评估病情并采取急救护理措施,急救措施应以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主,而必要的护理措施在急救过程中极为重要。①首先询问家属,患者病史和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史,检查患者血压、脉搏、瞳孔等变化。②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h达高峰[1],脑水肿持续发展,可加剧颅内压,最终导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早控制脑水肿是救治病人的重要措施,按医嘱使用脱水机、利尿剂,常用20%甘露醇250ml,已有脑疝形成迹象者应加大剂量。③院前救治的重要措施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去除义齿,发生呕吐者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分泌物,防止患者误吸。如救护人员发现患者有舌后坠迹象,应将拉舌钳将舌体外1/3拉出口外,必要时可以使用气管插管,防止引起呼吸道堵塞。为牙关紧闭者放置开口器,防止舌咬伤。④改善脑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抬高患者头部15°-30°,给予头部降温,如冰帽、冰垫等,防止发生脑疝。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妥善固定,避免搬运头颈部。⑤合理应用降压药,避免血压过低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发生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转运[2]。⑥留置尿管。因病人昏迷不能排便,尿潴留进一步加重颅内压,所以在救护车上应给病人留置尿管。
2.2 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伴昏迷患者,应注意上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颜色、尿量及大便颜色等情况,观察病人的眼睑是否苍白、脉搏血压的变化,同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不间断给患者翻身拍背,使痰块易于脱落。另外,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72h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病程愈短,发生血肿扩大机会愈大,血肿形态不规则,合并有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
2.3 心理护理 搬运前与家属介绍病情发展的程度,并告知成功救治的案例,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焦虑和恐惧。
2.4 安全转送 进行现场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应迅速转运患者。搬运时动作应轻柔,需要移动头部要轻、慢、稳。遇到颠簸路段时车速要减慢以防因车内颠簸给患者颅内造成二次伤害。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提前加强固定,防止坠落利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实施呼吸、血压、心跳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支持与监护,密切观察病情。
2.5 做好院内外的衔接工作 病人在路途中医护人员应立即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并预报病情,认真记录患者抢救经过、用药及病情发展经过等向接班者交代清楚,为下一步救治节省宝贵的时间。
2.6 疗效判断 干预两组患者救护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分为好转、恶化、死亡。好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或明显恢复;恶化: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和并发症等情况;死亡:心跳呼吸停止。
2.7 统计学处理 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从表1中可以证实,观察组通过采取上述护理措施,病情稳定率达到90%,无1例发生窒息。表1显示经过现场救治,采取了正确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死亡率明显降低为10.0%(P<0.05),有显著效果。
4 讨 论
脑出血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症,只有争分夺秒抢救才能为病人赢得更多的生命时间,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果断的采取有效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同时院前急救护士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4],加强医患沟通和医护间的配合,做好患者及家属沟通和心理疏导,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在抢救中做好患者的保护,避免人为的病情加重,并实施护理陪同措施,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病情。院前急救(120)需急诊医护人员除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淑琴.神经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9.
[2] 程丹莉,田维娜,胡萍,等.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74-175.
[3] 蒋开夫,刘毅,何芸.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14(1):47-48.
[4] 曾玉莲.护理脑出血病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6):910-911.
【关键词】 院前急救;脑出血;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25-02
近20年来随着百姓餐桌上的品种不断丰富、高胆固醇的摄入量不断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壁变薄、脆性增加,从而诱发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显上升趋势。脑出血是指小動脉、小静脉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出血[1]。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专业的医务人员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迅速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对100例急诊脑出血的患者不同的院前急救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早期的院前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由“120”救护车接回100例脑出血急患者,院前急救人员现场初步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浅昏迷、深昏迷、嗜睡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临床表现。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37-80岁,平均58.5岁,入院后行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医学学术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50例患者发病后未经院前急救,直接送我院急诊科救治。检查结果提示出血量20-60ml,GCS为5-12分。病人从发病到开始救护时间为15min-50min(26.00min±5.23min)。
1.2.2 对照组 50例患者发病后均经现场急救护理,病情稳定后送我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CT检查结果提示出血量15-60ml,格拉斯哥评分(GCS)为5-11分,35 min-160 min(80.00 min±9.54 min)。
1.2.3 观察指标和方法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程、就诊时间、合并症、出血部位及程度等基本生命体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2.1 现场急救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评估病情并采取急救护理措施,急救措施应以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主,而必要的护理措施在急救过程中极为重要。①首先询问家属,患者病史和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史,检查患者血压、脉搏、瞳孔等变化。②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h达高峰[1],脑水肿持续发展,可加剧颅内压,最终导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早控制脑水肿是救治病人的重要措施,按医嘱使用脱水机、利尿剂,常用20%甘露醇250ml,已有脑疝形成迹象者应加大剂量。③院前救治的重要措施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去除义齿,发生呕吐者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分泌物,防止患者误吸。如救护人员发现患者有舌后坠迹象,应将拉舌钳将舌体外1/3拉出口外,必要时可以使用气管插管,防止引起呼吸道堵塞。为牙关紧闭者放置开口器,防止舌咬伤。④改善脑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抬高患者头部15°-30°,给予头部降温,如冰帽、冰垫等,防止发生脑疝。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妥善固定,避免搬运头颈部。⑤合理应用降压药,避免血压过低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发生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转运[2]。⑥留置尿管。因病人昏迷不能排便,尿潴留进一步加重颅内压,所以在救护车上应给病人留置尿管。
2.2 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伴昏迷患者,应注意上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颜色、尿量及大便颜色等情况,观察病人的眼睑是否苍白、脉搏血压的变化,同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不间断给患者翻身拍背,使痰块易于脱落。另外,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72h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病程愈短,发生血肿扩大机会愈大,血肿形态不规则,合并有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
2.3 心理护理 搬运前与家属介绍病情发展的程度,并告知成功救治的案例,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焦虑和恐惧。
2.4 安全转送 进行现场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应迅速转运患者。搬运时动作应轻柔,需要移动头部要轻、慢、稳。遇到颠簸路段时车速要减慢以防因车内颠簸给患者颅内造成二次伤害。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提前加强固定,防止坠落利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实施呼吸、血压、心跳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支持与监护,密切观察病情。
2.5 做好院内外的衔接工作 病人在路途中医护人员应立即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并预报病情,认真记录患者抢救经过、用药及病情发展经过等向接班者交代清楚,为下一步救治节省宝贵的时间。
2.6 疗效判断 干预两组患者救护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分为好转、恶化、死亡。好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或明显恢复;恶化: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和并发症等情况;死亡:心跳呼吸停止。
2.7 统计学处理 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从表1中可以证实,观察组通过采取上述护理措施,病情稳定率达到90%,无1例发生窒息。表1显示经过现场救治,采取了正确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死亡率明显降低为10.0%(P<0.05),有显著效果。
4 讨 论
脑出血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症,只有争分夺秒抢救才能为病人赢得更多的生命时间,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果断的采取有效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同时院前急救护士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4],加强医患沟通和医护间的配合,做好患者及家属沟通和心理疏导,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在抢救中做好患者的保护,避免人为的病情加重,并实施护理陪同措施,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病情。院前急救(120)需急诊医护人员除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淑琴.神经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9.
[2] 程丹莉,田维娜,胡萍,等.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74-175.
[3] 蒋开夫,刘毅,何芸.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14(1):47-48.
[4] 曾玉莲.护理脑出血病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6):9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