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傲慢与偏见》作为18世纪末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完整、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乡村中产阶级的生存状态、社会价值观以及婚恋观念。本文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所描绘的爱情故事和社会生活,以了解十八世纪人们的生存状态、社会变化和英国文坛的盛行风格等。
18世纪的英国在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和通讯业的快速发展下,催生了一场文学界的盛世,涌现出非常多的著名小说家、诗人和优秀的作品。18世纪的英国是现实主义文学成长的世纪,诸多文学作品都是对现实社会的具体、客观的真实再现;在思想表达方面也更偏重于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当时英国的商品经济带来了新一批利益群体的崛起,传统贵族和这批“生意人”就门第观念和财产等级等社会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争论。在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里,两个利益集团(贝内特太太家代表了新兴商人)在上流社会的碰撞中逐渐产生了相互间特殊的交往方式和文化氛围,虽然传统贵族势力依然庞大,但新生的商人也以其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二、小说《傲慢与偏见》对社会生活的再现 《傲慢与偏见》主要介绍了乡村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心理,以及在这个家庭长大的五个少女自己的婚恋观和金钱观。小说以长女和次女的爱情为主线,描述了两段纯洁真诚的爱情故事;以另外两对不适合的婚姻作对比,揭示出轻率盲目成婚的可悲境遇。全书以婚恋观念的不同为切入点,颂扬了一种勇于冲破门第束缚与金钱枷锁的新思想。
在《傲慢与偏见》的描写中,完整真实地再现了十八世纪末英国乡绅等中产阶级的生存状态。他们居住在乡村,对外联系非常少,整体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例如威廉爵士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自己曾受到过国王的接见,贝内特家的姑娘们仅有的娱乐就是舞会和购物,贝内特太太则认为邻里的交际非常广泛,因为常和他们吃饭的就有二十四家。这些人们的视线普遍狭窄,生活态度也是安于现状的,他们守着自己的家产,守着传统观念和风土习俗过日子,看重身份、地位和权势,贬低商人,痛斥伤风败俗的“私奔”。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达西对人的傲慢并不单纯是个人性格因素,而主要是受自幼的家庭教育观念影响,这种阶级观念依旧深入人心,即使是对弱者的同情,往往也隐含着高傲的施舍。《傲慢与偏见》犹如一面银镜,十八世纪的英国社会和思想观念在这里分毫毕现。而当时不少的文学家们也秉承了这一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观念,处处以现实生活为例,剖析社会上的不公与压迫,揭露旧制度的阴暗与丑陋。
简和伊丽莎白作为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小姐,接受着普通教育,却先后嫁入豪门,这种际遇在当时的英国乡村堪比灰姑娘嫁入皇宫。英国民间的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但是简和伊丽莎白却是从个人感情出发去寻找自己的婚姻对象,尤其是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先拒绝、后接受,更是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观念: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金钱或肉欲所维系的婚姻是经不起考验的。相比之下,卢卡斯小姐的婚姻更像是在完成一种使命,找到一个长期饭票和保险箱,至于这个保险箱的学识、性格和处事则完全不在考虑之列。莉迪亚小姐的婚姻完全是建立在相貌和肉欲的基础之上,以至于在婚后不久便情淡爱弛,孤苦贫穷地忍受丈夫的背弃。从两则完美的爱情和两则可悲的婚姻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婚姻观念依旧存在,但是新的思想也在不断孕育,人们的婚恋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文化艺术马迪:黎明时分的舞会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用轻松诙谐的语言讲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俗与婚姻观,细致入微的分析、轻松滑稽的情节、通俗流畅的语言使《傲慢与偏见》在当时的英国文坛一下子名声鹊起。《傲慢与偏见》非常善于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话,不同的说话方式和措辞都可以巧妙地勾勒出鲜活的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善于观察和捕捉事件发展的细节,突出每个人的价值观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表现;作者对人物的表情动作描写也是惟妙惟肖,非常契合人物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傲慢与偏见》作为轻松幽默的爱情小说,受到了众多导演的追捧和改编,先后于1938年、1952年、1967年和1995年被搬上电视和银幕,1940年,导演罗伯特·Z·伦纳德将《傲慢与偏见》拍摄成为电影,而1995年由科林·费尔斯主演的《傲慢与偏见》则被誉为最佳版本。这部经典之作之所以被反复推至公众眼前,不仅是因为其幽默通俗的语言和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这部作品特别指出,金钱和利益联结起来的婚姻是枯燥而脆弱的,盲目轻率的结合容易造成终生的遗憾,只有真正为了爱情而结合的婚姻才有其美满和稳定的未来。
现实主义文学在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大批的小说和诗歌活跃在英国文坛。社会风气和文学艺术风格都面临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改变。《傲慢与偏见》中的中上层社会盛行舞会,青年男女的交际也多发生在舞会上,舞会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情百态。而整个社会生活画卷铺展开来,由人与人的交往延伸至社会价值取向,凸显出当时英国文学发展的真实状态。工业革命和商品经济对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阶级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以《傲慢与偏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站在资本主义人道观念的立场上,针对这种社会状态和价值观更替发出了积极地响应。
结语
文艺复兴作为中世纪欧洲最黑暗时期的一束亮光,加速了阴暗的旧制度的没落,为新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则是另一轮有力的论证,作为整个英国社会的黎明时分,为新阶级的发展提供了光芒耀目的舞台。而在这个舞台上,风姿绰约的不仅是整个社会风气和新观念,还有大量充满活力的新风格文学作品。
《傲慢与偏见》作为18世纪末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完整、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乡村中产阶级的生存状态、社会价值观以及婚恋观念。本文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所描绘的爱情故事和社会生活,以了解十八世纪人们的生存状态、社会变化和英国文坛的盛行风格等。
18世纪的英国在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和通讯业的快速发展下,催生了一场文学界的盛世,涌现出非常多的著名小说家、诗人和优秀的作品。18世纪的英国是现实主义文学成长的世纪,诸多文学作品都是对现实社会的具体、客观的真实再现;在思想表达方面也更偏重于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当时英国的商品经济带来了新一批利益群体的崛起,传统贵族和这批“生意人”就门第观念和财产等级等社会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争论。在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里,两个利益集团(贝内特太太家代表了新兴商人)在上流社会的碰撞中逐渐产生了相互间特殊的交往方式和文化氛围,虽然传统贵族势力依然庞大,但新生的商人也以其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二、小说《傲慢与偏见》对社会生活的再现 《傲慢与偏见》主要介绍了乡村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心理,以及在这个家庭长大的五个少女自己的婚恋观和金钱观。小说以长女和次女的爱情为主线,描述了两段纯洁真诚的爱情故事;以另外两对不适合的婚姻作对比,揭示出轻率盲目成婚的可悲境遇。全书以婚恋观念的不同为切入点,颂扬了一种勇于冲破门第束缚与金钱枷锁的新思想。
在《傲慢与偏见》的描写中,完整真实地再现了十八世纪末英国乡绅等中产阶级的生存状态。他们居住在乡村,对外联系非常少,整体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例如威廉爵士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自己曾受到过国王的接见,贝内特家的姑娘们仅有的娱乐就是舞会和购物,贝内特太太则认为邻里的交际非常广泛,因为常和他们吃饭的就有二十四家。这些人们的视线普遍狭窄,生活态度也是安于现状的,他们守着自己的家产,守着传统观念和风土习俗过日子,看重身份、地位和权势,贬低商人,痛斥伤风败俗的“私奔”。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达西对人的傲慢并不单纯是个人性格因素,而主要是受自幼的家庭教育观念影响,这种阶级观念依旧深入人心,即使是对弱者的同情,往往也隐含着高傲的施舍。《傲慢与偏见》犹如一面银镜,十八世纪的英国社会和思想观念在这里分毫毕现。而当时不少的文学家们也秉承了这一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观念,处处以现实生活为例,剖析社会上的不公与压迫,揭露旧制度的阴暗与丑陋。
简和伊丽莎白作为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小姐,接受着普通教育,却先后嫁入豪门,这种际遇在当时的英国乡村堪比灰姑娘嫁入皇宫。英国民间的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但是简和伊丽莎白却是从个人感情出发去寻找自己的婚姻对象,尤其是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先拒绝、后接受,更是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观念: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金钱或肉欲所维系的婚姻是经不起考验的。相比之下,卢卡斯小姐的婚姻更像是在完成一种使命,找到一个长期饭票和保险箱,至于这个保险箱的学识、性格和处事则完全不在考虑之列。莉迪亚小姐的婚姻完全是建立在相貌和肉欲的基础之上,以至于在婚后不久便情淡爱弛,孤苦贫穷地忍受丈夫的背弃。从两则完美的爱情和两则可悲的婚姻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婚姻观念依旧存在,但是新的思想也在不断孕育,人们的婚恋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文化艺术马迪:黎明时分的舞会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用轻松诙谐的语言讲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俗与婚姻观,细致入微的分析、轻松滑稽的情节、通俗流畅的语言使《傲慢与偏见》在当时的英国文坛一下子名声鹊起。《傲慢与偏见》非常善于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话,不同的说话方式和措辞都可以巧妙地勾勒出鲜活的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善于观察和捕捉事件发展的细节,突出每个人的价值观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表现;作者对人物的表情动作描写也是惟妙惟肖,非常契合人物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傲慢与偏见》作为轻松幽默的爱情小说,受到了众多导演的追捧和改编,先后于1938年、1952年、1967年和1995年被搬上电视和银幕,1940年,导演罗伯特·Z·伦纳德将《傲慢与偏见》拍摄成为电影,而1995年由科林·费尔斯主演的《傲慢与偏见》则被誉为最佳版本。这部经典之作之所以被反复推至公众眼前,不仅是因为其幽默通俗的语言和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这部作品特别指出,金钱和利益联结起来的婚姻是枯燥而脆弱的,盲目轻率的结合容易造成终生的遗憾,只有真正为了爱情而结合的婚姻才有其美满和稳定的未来。
现实主义文学在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大批的小说和诗歌活跃在英国文坛。社会风气和文学艺术风格都面临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改变。《傲慢与偏见》中的中上层社会盛行舞会,青年男女的交际也多发生在舞会上,舞会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情百态。而整个社会生活画卷铺展开来,由人与人的交往延伸至社会价值取向,凸显出当时英国文学发展的真实状态。工业革命和商品经济对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阶级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以《傲慢与偏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站在资本主义人道观念的立场上,针对这种社会状态和价值观更替发出了积极地响应。
结语
文艺复兴作为中世纪欧洲最黑暗时期的一束亮光,加速了阴暗的旧制度的没落,为新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则是另一轮有力的论证,作为整个英国社会的黎明时分,为新阶级的发展提供了光芒耀目的舞台。而在这个舞台上,风姿绰约的不仅是整个社会风气和新观念,还有大量充满活力的新风格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