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目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旋律与艰涩深奥的技巧所交织出来的效果,让每一个小提琴爱好者都神往不已。
关键词:小提琴演奏;古典作品;萨拉萨蒂
萨拉萨蒂,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这首《流浪者之歌》,是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首以匈牙利风格的旋律为主题写成的,传说是他在其家乡西班牙旅行时,吸取了当地的吉普赛人的某些民歌为素材写成的。
吉普赛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神秘、陌生的民族,他们起源于印度北部,整个民族的散布流浪于世界各地。各国对他们的称呼不同,有人称他们为吉普赛人,有人称他们为弗拉明戈人,但他们自己称自己为罗姆人,不喜欢别的民族对他们的称呼。吉普赛人不事农桑,永远地流浪,依靠流浪地的城镇和农村的居民谋生。男人以贩卖家畜、驯兽、铁匠和充当乐师为业。妇女从事算命、卖药、行乞和表演等行业。他们不与外族通婚,没有国家、法律的概念,他们的道德观念也与我们相去甚远。这样一个神秘的民族,内心有着很强的民族性格,他们拒绝其他文化与变化,保守着内心关于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质。他们用流浪抒写着一代一代的历史,出生时是起点,死亡时是终点。他们中很多人在唾骂声中生活,过着只有自己民族才能理解的日子。这种特殊的民族气质造就了天性异禀的音乐,在《流浪者之歌》中,他们的洒脱与野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乐曲的开始,中板,C小调,4/4拍子。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滿忧伤的旋律。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如同一篇文章精彩而简短的开头,将人们带入了吉普赛民族的情感世界。独奏小提琴在G弦上强劲地奏出了用典型的含有两个增二度、四个小二度的吉普赛音乐调式写成的饱满而又带又装饰性、宣叙调般的主题旋律,在第三小节出现了一弓22音的快速上行音阶,紧接着旋律突然进行到G弦的c1,给人以沉重、悲怆、惆怅、凄楚的感觉,带有悲剧性色彩,勾画出了流浪的吉普赛人忧郁又刚强的民族性格。
第二部分,缓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种美丽的忧郁,以变奏和反复做技巧性极强的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显示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此处使用全弓演奏30音,是演奏难度较大的部分,增强了乐曲的紧张感。在整个第二部分,乐曲缓缓向前推动,娓娓道来流浪生活的艰苦和凄凉,管弦乐并不太明显,始终是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
第三部分,慢板,此处演奏加弱音器之后,成为了全曲最为柔美的段落,包含四个节奏型重复的乐句加一个连接乐句,四组后附点的节奏型不同于常规的旋律重音,将重音放在后面的写作方式,好似叹息声,将悲伤的情绪推向顶点,奏出充满伤感情调的旋律,使倾诉性更强。
第四部分,快板,与前曲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使用了大量的连续十六分音符,通过快速的顿弓和跳弓,勾勒了一幅吉普赛民族热情舞蹈的盛大场面,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此部分的左手拨弦是小提琴演奏中较难的技巧之一,要求音色干净又清脆响亮,由十六分音符的断奏所构成的像游丝般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不拖泥带水,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
整首乐曲情绪先抑后扬,前面三部分的悲剧感在为最后一部分的狂野激昂做准备。萨拉萨蒂将倾诉性的音乐语言和高超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融合在一起,结合了民间的音乐素材,将吉普赛民族悲苦的流浪生活和乐观豁达的民族精神生动形象的表达在一个短短的乐曲之中。著名匈牙利小提琴家奥尔说:“这首乐曲以匈牙利风格的旋律为主题,是迄今为止所有乐曲中最光彩夺目的,是最值得推荐的优秀作品之一。”我想,萨拉萨蒂创作这首乐曲的真正目的是要告诉我们,要微笑地面对人生中的坎坷,充满希望地拥抱明天。
参考文献:
[1]韩里.世界著名小提琴曲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2]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西洋百首名曲详解[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王柏淇,丁永钢.浅析近代小提琴乐曲的民族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2.
[4]崔楠楠.浅析萨拉萨蒂小提琴独奏《流浪者之歌》的音乐形象及演奏技巧[J].音乐时空,2014(18):116-116.
[5]百度百科.巴勃罗·德·萨拉萨蒂.
摘要: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目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旋律与艰涩深奥的技巧所交织出来的效果,让每一个小提琴爱好者都神往不已。
关键词:小提琴演奏;古典作品;萨拉萨蒂
萨拉萨蒂,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这首《流浪者之歌》,是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首以匈牙利风格的旋律为主题写成的,传说是他在其家乡西班牙旅行时,吸取了当地的吉普赛人的某些民歌为素材写成的。
吉普赛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神秘、陌生的民族,他们起源于印度北部,整个民族的散布流浪于世界各地。各国对他们的称呼不同,有人称他们为吉普赛人,有人称他们为弗拉明戈人,但他们自己称自己为罗姆人,不喜欢别的民族对他们的称呼。吉普赛人不事农桑,永远地流浪,依靠流浪地的城镇和农村的居民谋生。男人以贩卖家畜、驯兽、铁匠和充当乐师为业。妇女从事算命、卖药、行乞和表演等行业。他们不与外族通婚,没有国家、法律的概念,他们的道德观念也与我们相去甚远。这样一个神秘的民族,内心有着很强的民族性格,他们拒绝其他文化与变化,保守着内心关于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质。他们用流浪抒写着一代一代的历史,出生时是起点,死亡时是终点。他们中很多人在唾骂声中生活,过着只有自己民族才能理解的日子。这种特殊的民族气质造就了天性异禀的音乐,在《流浪者之歌》中,他们的洒脱与野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乐曲的开始,中板,C小调,4/4拍子。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滿忧伤的旋律。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如同一篇文章精彩而简短的开头,将人们带入了吉普赛民族的情感世界。独奏小提琴在G弦上强劲地奏出了用典型的含有两个增二度、四个小二度的吉普赛音乐调式写成的饱满而又带又装饰性、宣叙调般的主题旋律,在第三小节出现了一弓22音的快速上行音阶,紧接着旋律突然进行到G弦的c1,给人以沉重、悲怆、惆怅、凄楚的感觉,带有悲剧性色彩,勾画出了流浪的吉普赛人忧郁又刚强的民族性格。
第二部分,缓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种美丽的忧郁,以变奏和反复做技巧性极强的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显示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此处使用全弓演奏30音,是演奏难度较大的部分,增强了乐曲的紧张感。在整个第二部分,乐曲缓缓向前推动,娓娓道来流浪生活的艰苦和凄凉,管弦乐并不太明显,始终是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
第三部分,慢板,此处演奏加弱音器之后,成为了全曲最为柔美的段落,包含四个节奏型重复的乐句加一个连接乐句,四组后附点的节奏型不同于常规的旋律重音,将重音放在后面的写作方式,好似叹息声,将悲伤的情绪推向顶点,奏出充满伤感情调的旋律,使倾诉性更强。
第四部分,快板,与前曲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使用了大量的连续十六分音符,通过快速的顿弓和跳弓,勾勒了一幅吉普赛民族热情舞蹈的盛大场面,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此部分的左手拨弦是小提琴演奏中较难的技巧之一,要求音色干净又清脆响亮,由十六分音符的断奏所构成的像游丝般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不拖泥带水,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
整首乐曲情绪先抑后扬,前面三部分的悲剧感在为最后一部分的狂野激昂做准备。萨拉萨蒂将倾诉性的音乐语言和高超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融合在一起,结合了民间的音乐素材,将吉普赛民族悲苦的流浪生活和乐观豁达的民族精神生动形象的表达在一个短短的乐曲之中。著名匈牙利小提琴家奥尔说:“这首乐曲以匈牙利风格的旋律为主题,是迄今为止所有乐曲中最光彩夺目的,是最值得推荐的优秀作品之一。”我想,萨拉萨蒂创作这首乐曲的真正目的是要告诉我们,要微笑地面对人生中的坎坷,充满希望地拥抱明天。
参考文献:
[1]韩里.世界著名小提琴曲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2]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西洋百首名曲详解[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王柏淇,丁永钢.浅析近代小提琴乐曲的民族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2.
[4]崔楠楠.浅析萨拉萨蒂小提琴独奏《流浪者之歌》的音乐形象及演奏技巧[J].音乐时空,2014(18):116-116.
[5]百度百科.巴勃罗·德·萨拉萨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