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从变法到变脸

来源 :悦读悦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情提要: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以后,全力推进改革变法运动。在他的提议下,朝廷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统筹谋划改革变法的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一批拥护改革变法、朝气蓬勃的官员进入了这个机构。然而,就在条例司成立后不久,以反对改革变法著称的翰林学士司马光,借着编写《资治通鉴》的机会,便率先挑起了一次轰动朝野的朝堂辩论,将改革派和反对派的矛盾引向了公开化。那么,司马光究竟是如何发难的呢?
  
  变脸,就是川剧中的绝活,短时间内表现喜怒哀乐。我们想说的是变脸与变法也有关。本来是变法的,变着变着变法的人与反变法的人,就变脸了。而且变得快。变法的人变得越来越僵硬,甚至不近人情,专制。反变法的人越来越激动。本是就事论事的,争的是政见,后来成了意气之争,凡是你赞成的我都反对。一次有趣的辩论,是在王安石的门生吕惠卿与司马光间展开的。吕惠卿是王安石的学生,王安石跟宋神宗说,他是人才,最大特点是把理论落实到实际中。要让他进入制置三司条例司,成了领导改革的参谋,重要事必与他商议,关系够铁了。王安石说什么,就是吕惠卿的主张。他与司马光辩论就是王安石与司马光辩论。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这是给皇帝提供历史的参考,写一段念一段给皇帝。一次写好萧何与曹参的关系,说,难道不是萧规曹随吗?曹参接手后,完全按萧何的来。吕后时国泰民安呀。不要变,变没用。神宗不傻啊,不会吧?萧何的法不变吗?萧规曹随是真理吗?司马光说,上古三代皇帝,主张如果一直延续,都管用。当年周武王灭商,宣布完全延续。汉武帝是听了张汤的话,完了吧?国家一天不如一天了。后来汉宣帝一改,恢复了。历史经验证明法不能乱变,得老实地萧规曹随。人治比法治更重要。可见,国家兴旺发达关键不在于变法,而在于培养人才。
   司马光说这话时,吕惠卿就在边上。吕惠卿说,先王法令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一年一变,有的几代一变,不变的是从来没有的。变的是制度,不变的是尊尊亲亲贵贵长长,维护道德,原则、基本理念不变。变的是具体的制度。而且萧何自己都变,先是约法三章后是《九章律》。到了后来,惠帝宣帝时,又废除了一部分《九章律》的内容。汉武帝是骄奢淫逸,与变不变法无关。汉元帝是因为用了宦官,杀了忠臣。这几个皇帝与变法无关,与执政政策有关。司马光是史臣,不按历史真实面貌来说,总说变不变,就讲不清楚了。司马光说,有道理,汉的兴衰有自己的原因,我的意思是天不变,道亦不变,总原则不能变。总的政策不能变。像房子,旧了桌椅,不能拆了房子呀。吕惠卿说,什么时候要拆房子了?看来你跟我们的看法差不多,你说拆房子,是什么意思呀?吕惠卿唇枪舌剑,占着理,说说吧,拆谁?我们在修房子,其实我们没什么不同呀?司马光一听急了,我是读书人,我读的是圣人的书,我是就事论事,我没想到讽刺改革变法,没针对谁。三司条例司来管财务,不伦不类,不是太麻烦了吗?我对这些有意见。说来说去,还是有意见。吕惠卿说,司马光是翰林学士,是皇上的顾问之官,有什么快说出来。不说出来不称职,如果看不到关键,说得不对,也不称职呀。(本是说变法的,就快变脸了)司马光激动了,我上过奏章,专门讨论这事,皇上您看了吗?至于我说得对不对,您看着办吧。这是摊牌了。神宗一笑,不就聊聊嘛。各说各的不要激动。至于吗?吕惠卿不要得理不饶人;司马光也不要太计较,不要伤了和气。司马光不干呀,犟。王圭着急了,使眼色给司马光。司马光本来还想说,皇上说,还有别的事呢,接着讲。这事才算过去了。
   当时王安石用人情况可以总结为四种人:一是反对者,待不长,像苏辙,本来与吕惠卿一样,但苏辙脑子是儒家伦理的事,不能言利,像这样天天想挣钱的事,他看不惯,他在这里天天抨击变法,宋神宗用意是好的,想各方面人都有,弄得融洽一点,想要和谐的,结果不能调和,王安石就怒了,这是卧底呀,没多久,苏辙就开了。二是忠实的参与者,像吕惠卿与李定,李定来自南方,“青苗法”颁布时,他刚来,这是从南京来的王安石的学生,刚来时,天下人对“青苗法”大加议论,认为祸国殃民,有人劝他来京不要乱说话,李定见了王安石,就说实话,南方没明确的反对意见。王安石赶紧引荐他,宋神宗提拔了他,一提就引起轩然大波,三个官员联名上书,应按规定来,把皇上的圣旨返回了,不是下了圣旨就行,中书省认为不行就可以打回。李定是王安石的人呀,因此,罢免了三人。具体事时就得翻脸,否则办不成呀。罢免了三人,舆论出来了,纷纷称赞三人,说成了是熙宁三舍人,敢于抗强权,王安石民意上好像输了。监察御史陈荐上书说李定有重大问题,做官时没给母亲守孝,这在宋代是大事,人人得而诛之的。李定的人品就有问题了,神宗派人去查,没查出,当时是回家照顾父亲,仇氏不是父亲的元配,是不是她生的,他不太清楚。只能说成是为父亲照顾,不能说是为仇氏守孝,没有证据证明是她生的。但是这事对李定影响太大了。后来朱寿昌是小妾生的,几十年没与母亲见面,他发誓寻找母亲,终于找到,朝廷激动呀,大家纷纷称赞这孝子,苏轼都为他写序。李定心里清楚,有人造谣言,原因简单,是因为他说“青苗法”好。这不是变脸了,是变形了。这是第二种人。三是用得比较投机的人,像邓绾,给皇上写信,说变法好,人民欢迎。取得了好效果,所见欣欣向荣,神宗与王安石高兴,派他进京,派宦官迎接,宋神宗第二天就接见了。与王安石一见如故。给了官做,老家人骂他,说他恬不知耻。他说,“笑骂从汝”,反正我当官了。这种人混进去,能不挨骂吗?主持变革的内部万分复杂。第四种是中途退出者,像陈升之,在南方做官时,与王安石关系不错,后来被拉来了,这人不实在,不太赞同王安石,心里不赞同,面子上维持着关系,在大家面前表现出与王安石不是一拨人,后来陈升之离开了改革的中枢,他早想退了,这看得出历史面前人与人态度不同。王安石图什么?这四种人都让人难受了。改革要顺利推进,太难了。
   面对这种格局,王安石必须痛下重手,此期间,他罢免一批反对者,像王拱辰等三人,吕诲提意见,会不会太过了?宋神宗征求意见,王安石说,我早置之度外。还有苏辙反对变法,神宗把苏辙的文章拿给王安石看,王安石说,他与他哥一样,写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打动对方,煽动情绪,说服你,文章却没有具体内容。他们只能动员别人反对改革,这样的人,只能罢免。还有李常也被罢免。一次王安石跟赵汴说,你们这些人怎么不读书呢?赵汴说,远古时候有书读吗?朝中都出现这样的白热化。像张戬,跑到中书省去吵去,他也被罢免了。矛盾尖锐到了这个地步。达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成果了。有人上书,罗列了王安石的十大罪状。
其他文献
向坊真理子+陈力恺  亲爱的宝贝:  今年春节,阿姨回老家过年,我们又恢复了三口之家的生活,阿姨不在,妈妈真担心你不习惯。  果然,过程比我想象得艰辛多了。一开始我就暗自抱怨:“虽然你很可爱,但照顾起来怎么那么辛苦?什么都要我安排,能不能快点长大?”  有天凌晨,你已睡熟,呼吸声变得又粗又急,打开台灯,看到你满脸通红,呼吸困难,那样子吓到我了,赶紧帮你量体温,居然到了39.9度!爸爸飞快起床,开车
期刊
小脸嫩嫩哒娜扎,像所有的90后一样,喜欢紧跟潮流,尝试最新美妆品、工具和造型。她说,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用简单、高效、轻松的方式去保养,就算素颜,也一样能美上天。  米兰时装周上,娜扎的出现,就像一抹清风,吹进了时尚圈。镜头前的她,肌肤透亮闪耀,妆容无痕,身材颀长,轻松驾驭各类潮流单品。当大家惊叹于这张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粉嫩脸庞时,却少有人知道这个顶着“最美考生”名号,一路走来的新疆姑娘,早以完美轮廓
期刊
人物点击:    张尚武(1983—),男,河北籍运动员,身高1.54米。他身材瘦削、矮小,但臂力超群,是典型的力量型选手,一度是国家队重点栽培的对象。2001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以黑马的姿态,时年18岁的张尚武夺得了男子团体和吊环两块金牌。后曾因偷窃被刑拘,2011年4月刑满被释放后,先是回老家石家庄卖艺赚钱,由于不被家乡人认可,之后他来到北京,并在王府井继续自己的卖艺生涯。    事件回放
期刊
为什么是这个人在这个事件中做出这样的选择?当中因果,我们了解多少?“你太懦弱”,一个记者登载在报纸上的直接判断,像刺一样扎在人心里。    杨武妻子被强暴的案子,最近被频繁报导。第一篇报导中,有句话我看了很刺心。   在对话中,记者对这个在妻子被强奸时没有出来施救的男人说:“你太懦弱。”   这话实不该说。   前不久跟一位同事聊天,说到有期节目,他采访一个抱着孩子躲避志愿者救助的男人,志愿
期刊
“90后”可能炫耀,可能张扬,但都只是尽情地展现生命里最美的时光,以一种骄傲却不做作的姿态。   “90后”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这个社会。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签去定义他们,“脑残”和“非主流”不是他们的全部,“个性”和“创造力”也并非每个“90后”都能拥有。   我们看到,他们正在用行动,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去改变很多人的片面印象。   微博上,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共有85个地区/国家,将近30万
期刊
难怪荀子宣称:“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这才是真正儒家的大义!    孔子的学生曾参,在瓜地里除草,一不小心把瓜苗的根锄断了。他的父亲曾皙大怒,操起一根大棒,狠狠击打曾参的背。曾参默默承受着,不躲不闪,曾皙却越打越气,下手越来越狠,直到曾参倒在地上,昏死过去。曾参很久才苏醒过来,醒来后,他马上高高兴兴地站起来,上前对父亲说:“刚才我得罪了父
期刊
后来我也一直收藏着许攀写的那首诗:“假如有一天,我醒来时,上帝封锁了我的知觉,我也要在心里写下生命的美好;假如有一天,我醒来时,上帝没收了我的嗅觉,我也要在心中联想,那些有关生命的美好……”    高一军训的时候,有个同学指着邻班的一个男生对我说:“快看!那就是许攀!”他的口气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令枯燥的军训场地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凡是知道他的人都立马聚在一起,嬉笑地讨论着有关许攀的囧事。   我也
期刊
冯仑有着“资本家”的工作岗位,“平民阶级”的社会理想,“流氓无产者”的生活习气,追求着“士大夫”的精神享受;他喜欢坐小车、看小报、听小曲;他崇尚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     冯仑,一个幽默风趣的儒商,一个叱咤风云的商界哲学家,“万通六君子”之首。冯仑是一个“身份复杂”的人: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领袖——他白手起家,创建万通集团;他是一名学者,拥有中央党校法学硕士学位和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学位;他还
期刊
你不必具备专业的收藏技巧,也不一定要有多年的收藏经验,甚至不必懂得明代青花和康熙青花的区别,不必了解黄花梨和紫檀家具的特征。只要你愿意坐下来,静静地读上五分钟,就一定会被其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情怀所打动。    “商鼎周彝,和璧随珠,战国错金玉带钩;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宋瓷缂丝漆器秀;竹木牙角,花梨紫檀,天工开物件件优。”这是由马未都作词,纪敏佳演唱的歌曲《醉文明》中的一段歌词,极为典型地反映了马未
期刊
两颗双子星,一颗在这头,一颗在那头。无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傩送在岸上遥遥地观望。他一半的热情随着哥哥的死而消逝了,内心的自责又将另一半隐去。在某个寂寞的早晨,二老悄然离开,带着满心的伤痛去寻找自己的命途。    站在21世纪回眸20世纪的中国文学,沈从文应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不可多得的高产作家,沈从文的出现无疑给30年代景象万千的中国文坛增加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他的小说和散文所营造的湘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