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贾谊的辞赋汲楚辞、屈赋之源,开汉代赋体文学之先河,影响了整个两汉赋体文学的创作,本文主要通过对他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做深入性探究,明确它在赋体文学流变中的作用,结合《惜誓》《旱云赋》等赋篇研究,总结贾谊辞赋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从而确定它在两汉赋体文学中的地位。
关键词:贾谊;辞赋;探究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07(2011)06-003-02
马积高《赋史》云:“汉初的赋家,唯有陆贾、朱建、赵幽王及贾谊四人。陆贾赋《汉书·艺文志》称有三篇,今皆不存……朱建赋也不可见。幽王赋前已提及,殊无文采。故现存汉初的赋作,就只有贾谊一家为代表了。”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汉初辞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汉初之际的赋家有四人,但在赋体文学流变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仅两家,陆贾和贾谊。然就其作品的流传和保存以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而言,也仅仅只有贾谊一家而已。因而,我们要想了解汉初赋体文学的演变及成就,就必须对贾谊的辞赋作品做深入的探究。
据《汉书·艺文志》载,贾谊曾作赋七篇。今存者五篇,即见于《史记》《汉书》的《吊屈原赋》《鵩鸟赋》,见于《楚辞》的《惜誓》和见于《古文苑》的《旱云赋》《虞赋》。且《虞赋》已残,《惜誓》《早云赋》一直存有争议,至今难以确定为贾谊之作。基于这些事实,本文将把《吊屈原赋》《鹏鸟赋》作为研究贾谊辞赋最为重要的文本依据。而其余存在争议的赋篇仅为贾谊辞赋研究的参考文本。
一
《吊屈原赋》是贾谊赋作中最早的一篇,为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临屈原放逐之地,因致伤悼而作。这篇作品表面上揭露屈原所生活的社会的黑暗,为屈原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报以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忧愤抑郁之情。因而和屈原的《离骚》一样,作品中充满了对混浊社会的是非不分、小人得志、英俊下僚的控诉。如: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踽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锸。
赋中作者用象征的手法,选择自然界中一些相互对立的物象,赋予它们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尊卑、高低、贵贱。然后把它们颠倒对立起来,反复的咏叹,以此象征现实生活中贤者和小人在社会地位上的颠倒,从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幸。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对屈原“香草美人”象征手法的继承和发展。除此之外,通过对贾谊《吊屈原赋》和屈原《离骚》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在体制上和具有楚语特色的语气词“兮”字的使用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且行文都是以情为主,通篇用韵,注重感情的抒发。从而,我们可以论定贾谊的辞赋是源于屈赋的。清代程延祚在《骚赋论》中也称贾赋“声多类骚,有屈氏之遗风”。
贾谊《吊屈原赋》在骚体赋中首开吊屈题材之先河,刘勰《文心雕龙·哀吊》云:“自贾谊浮湘,发愤吊屈,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后世仿作不断,这些作品都遵循通过悼怀屈原抒发自我感慨的基本模式,而且往往自我抒发在篇中占了更大的比例。不过,大部分赋作因为缺乏真情实感为后人所诟病。朱熹《楚辞辩证》云:“《七谏》《九怀》《九叹》《九思》,虽为骚体,然其词不平缓,意不深切,如无疾痛而为呻吟者。”《七谏》诸篇在感情上无病呻吟,自然不能和贾谊《吊屈原赋》同日而语。然而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看出,贾谊的《吊屈原赋》对两汉骚体赋作品创作的影响。
二
《鵩鸟赋》作于贾谊谪居长沙时。谊居贬所,一日有鵩鸟入宅,以为不祥,遂作此赋,借以阐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自我慰藉。全文整个基调是宣扬道家顺天委命、齐万物、同生死、等荣辱的黄老哲学。如:
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
同《吊屈原赋》一样,《鹏鸟赋》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体制形式方面,对屈赋同样有着明显的继承。四六七言句式,“兮”字调的使用,全篇用韵,依然沿用楚辞常用的体制和艺术表现手法。不过《鹏鸟赋》同《吊屈原赋》相比,抒情减少,偏于说理,散文化的趋势明显。所以游国恩先生称其“把散文的形式融合在骚体里面。”沿着这条路径,再经枚乘、司马相如诸人发展,逐渐成就了完全散体化的汉代大赋。而且,汉人的骚体作品散文气息越来越浓,逐渐形成了骚散结合的新文体——骚赋,如王褒的《洞箫赋》、扬雄的《甘泉赋》等。从内容上看,以说理为主的《鵩鸟赋》打破了“骚体”专事抒情的屈宋传统,造成《太玄赋》《幽通赋》等一批类似作品的兴起。同时抒情传统一经打破,汉代的骚体作品在题材上便呈现出纷繁多元的格局。因而,郭建勋说:纵观两汉的骚体作品,抒情色彩日淡,现实色彩日浓,诗歌色彩日淡,散文色彩日浓。其基本风格由瑰丽奇诡向典雅朴实转变。究其肇端,实亦起于贾谊。故我们可以认定,贾谊的这篇《鹏鸟赋》标志着骚体赋的正式确立,也为汉大赋的形成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三
《虞赋》是残篇,内容无法详实,故不对其研究。《惜誓》首见《楚辞》,但王逸指说:“或日贾谊,疑不能明也。”故致后世对此多有臆测,至洪兴祖、朱熹始定为贾谊所作,今人马积高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他根据《惜誓》中“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认为,贾谊不会把汉文帝的时代看成是乱世,且文中不应有游仙思想,故断定“此赋决不可能是贾谊的作品,而当是西汉末期一位被贬谪的失意者所为”(《赋史》)虽然马积高的推断的依据颇为合理,但仍然不能排除贾谊作《惜誓》的可能性,毕竟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是不同的,故龚克昌说:“在还没有确凿的反证以前,我们是应该把《惜誓》的著作权划归贾谊所有”。(《汉赋研究》)与《吊屈原赋》一样,《惜誓》的作者也是以自喻的目的,在赋中借屈原的口发泄自己的忧愤,抨击是非不分的混乱社会。这篇赋前段主要模拟《远游》,后段主要模拟《吊屈原赋》,在体制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基本也没有超出《吊屈原赋》的范畴,故创造力不足,影响力受限。但是这篇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尽管是一篇仿作,但其文词瑰玮、感情充沛真挚,绝非一般的拟作所能比。故王夫之《楚辞通释》云:“《惜誓》文词瑰玮激昂,得屈宋之遗风,较东方朔等人的‘无情’之作为高”。
关于《旱云赋》作者的考订,龚克昌认为是贾谊,这篇赋作于文帝前元九年春旱,那时贾谊已经经历了四年的谪迁生活,在官场遭到排挤,但其志未泯,仍谏言治国。此外,唐李善注《文选》、谢朓《敬亭山》诗及潘岳《在怀县》诗也引“贾谊《旱云赋》”断句,故贾谊作《旱云赋》还是比较可信的。《旱云赋》是贾谊赋篇中风格比较迥异的一篇,首先语言比起他的其他赋作要简单平实的多,其次大量的景物描写,抒情减少,采用铺陈排比的行文手法,这一点是对屈宋楚辞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随后产生的汉大赋也深受其影响。
四 结语
本文通过对贾谊辞赋的探究,认为贾谊的辞赋创作上秉楚辞、下开两汉赋体文学,在汉初赋体文学中的流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辞赋的价值也影响深远,正如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对屈原的评价“其衣披词人,非一代而已”,同样,这句赞语也适用于贾谊。
关键词:贾谊;辞赋;探究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07(2011)06-003-02
马积高《赋史》云:“汉初的赋家,唯有陆贾、朱建、赵幽王及贾谊四人。陆贾赋《汉书·艺文志》称有三篇,今皆不存……朱建赋也不可见。幽王赋前已提及,殊无文采。故现存汉初的赋作,就只有贾谊一家为代表了。”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汉初辞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汉初之际的赋家有四人,但在赋体文学流变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仅两家,陆贾和贾谊。然就其作品的流传和保存以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而言,也仅仅只有贾谊一家而已。因而,我们要想了解汉初赋体文学的演变及成就,就必须对贾谊的辞赋作品做深入的探究。
据《汉书·艺文志》载,贾谊曾作赋七篇。今存者五篇,即见于《史记》《汉书》的《吊屈原赋》《鵩鸟赋》,见于《楚辞》的《惜誓》和见于《古文苑》的《旱云赋》《虞赋》。且《虞赋》已残,《惜誓》《早云赋》一直存有争议,至今难以确定为贾谊之作。基于这些事实,本文将把《吊屈原赋》《鹏鸟赋》作为研究贾谊辞赋最为重要的文本依据。而其余存在争议的赋篇仅为贾谊辞赋研究的参考文本。
一
《吊屈原赋》是贾谊赋作中最早的一篇,为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临屈原放逐之地,因致伤悼而作。这篇作品表面上揭露屈原所生活的社会的黑暗,为屈原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报以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忧愤抑郁之情。因而和屈原的《离骚》一样,作品中充满了对混浊社会的是非不分、小人得志、英俊下僚的控诉。如: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踽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锸。
赋中作者用象征的手法,选择自然界中一些相互对立的物象,赋予它们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尊卑、高低、贵贱。然后把它们颠倒对立起来,反复的咏叹,以此象征现实生活中贤者和小人在社会地位上的颠倒,从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幸。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对屈原“香草美人”象征手法的继承和发展。除此之外,通过对贾谊《吊屈原赋》和屈原《离骚》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在体制上和具有楚语特色的语气词“兮”字的使用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且行文都是以情为主,通篇用韵,注重感情的抒发。从而,我们可以论定贾谊的辞赋是源于屈赋的。清代程延祚在《骚赋论》中也称贾赋“声多类骚,有屈氏之遗风”。
贾谊《吊屈原赋》在骚体赋中首开吊屈题材之先河,刘勰《文心雕龙·哀吊》云:“自贾谊浮湘,发愤吊屈,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后世仿作不断,这些作品都遵循通过悼怀屈原抒发自我感慨的基本模式,而且往往自我抒发在篇中占了更大的比例。不过,大部分赋作因为缺乏真情实感为后人所诟病。朱熹《楚辞辩证》云:“《七谏》《九怀》《九叹》《九思》,虽为骚体,然其词不平缓,意不深切,如无疾痛而为呻吟者。”《七谏》诸篇在感情上无病呻吟,自然不能和贾谊《吊屈原赋》同日而语。然而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看出,贾谊的《吊屈原赋》对两汉骚体赋作品创作的影响。
二
《鵩鸟赋》作于贾谊谪居长沙时。谊居贬所,一日有鵩鸟入宅,以为不祥,遂作此赋,借以阐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自我慰藉。全文整个基调是宣扬道家顺天委命、齐万物、同生死、等荣辱的黄老哲学。如:
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
同《吊屈原赋》一样,《鹏鸟赋》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体制形式方面,对屈赋同样有着明显的继承。四六七言句式,“兮”字调的使用,全篇用韵,依然沿用楚辞常用的体制和艺术表现手法。不过《鹏鸟赋》同《吊屈原赋》相比,抒情减少,偏于说理,散文化的趋势明显。所以游国恩先生称其“把散文的形式融合在骚体里面。”沿着这条路径,再经枚乘、司马相如诸人发展,逐渐成就了完全散体化的汉代大赋。而且,汉人的骚体作品散文气息越来越浓,逐渐形成了骚散结合的新文体——骚赋,如王褒的《洞箫赋》、扬雄的《甘泉赋》等。从内容上看,以说理为主的《鵩鸟赋》打破了“骚体”专事抒情的屈宋传统,造成《太玄赋》《幽通赋》等一批类似作品的兴起。同时抒情传统一经打破,汉代的骚体作品在题材上便呈现出纷繁多元的格局。因而,郭建勋说:纵观两汉的骚体作品,抒情色彩日淡,现实色彩日浓,诗歌色彩日淡,散文色彩日浓。其基本风格由瑰丽奇诡向典雅朴实转变。究其肇端,实亦起于贾谊。故我们可以认定,贾谊的这篇《鹏鸟赋》标志着骚体赋的正式确立,也为汉大赋的形成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三
《虞赋》是残篇,内容无法详实,故不对其研究。《惜誓》首见《楚辞》,但王逸指说:“或日贾谊,疑不能明也。”故致后世对此多有臆测,至洪兴祖、朱熹始定为贾谊所作,今人马积高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他根据《惜誓》中“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认为,贾谊不会把汉文帝的时代看成是乱世,且文中不应有游仙思想,故断定“此赋决不可能是贾谊的作品,而当是西汉末期一位被贬谪的失意者所为”(《赋史》)虽然马积高的推断的依据颇为合理,但仍然不能排除贾谊作《惜誓》的可能性,毕竟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是不同的,故龚克昌说:“在还没有确凿的反证以前,我们是应该把《惜誓》的著作权划归贾谊所有”。(《汉赋研究》)与《吊屈原赋》一样,《惜誓》的作者也是以自喻的目的,在赋中借屈原的口发泄自己的忧愤,抨击是非不分的混乱社会。这篇赋前段主要模拟《远游》,后段主要模拟《吊屈原赋》,在体制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基本也没有超出《吊屈原赋》的范畴,故创造力不足,影响力受限。但是这篇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尽管是一篇仿作,但其文词瑰玮、感情充沛真挚,绝非一般的拟作所能比。故王夫之《楚辞通释》云:“《惜誓》文词瑰玮激昂,得屈宋之遗风,较东方朔等人的‘无情’之作为高”。
关于《旱云赋》作者的考订,龚克昌认为是贾谊,这篇赋作于文帝前元九年春旱,那时贾谊已经经历了四年的谪迁生活,在官场遭到排挤,但其志未泯,仍谏言治国。此外,唐李善注《文选》、谢朓《敬亭山》诗及潘岳《在怀县》诗也引“贾谊《旱云赋》”断句,故贾谊作《旱云赋》还是比较可信的。《旱云赋》是贾谊赋篇中风格比较迥异的一篇,首先语言比起他的其他赋作要简单平实的多,其次大量的景物描写,抒情减少,采用铺陈排比的行文手法,这一点是对屈宋楚辞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随后产生的汉大赋也深受其影响。
四 结语
本文通过对贾谊辞赋的探究,认为贾谊的辞赋创作上秉楚辞、下开两汉赋体文学,在汉初赋体文学中的流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辞赋的价值也影响深远,正如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对屈原的评价“其衣披词人,非一代而已”,同样,这句赞语也适用于贾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