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许多的影视作品都深受古典文化的影响,或是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或者采用古典文学的表现手法,其中有些大获成功,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本文通过将优秀的影视作品《青蛇》与古诗《淮中晚泊犊头》进行对比,发现此类优秀作品都与优秀的古典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希望影视作品与古典文学能够得到更好的磨合,不管是故事性,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能够得到加强,从而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精彩的艺术享受。
关键词:《淮中晚泊犊头》;《青蛇》;影视作品与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4.015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4-030-02 收稿日期:2012-03-20
在北宋中叶诗坛上与梅尧臣齐名的苏舜钦有一首 《淮中晚泊犊头》诗,这首写景小诗在宋人绝句中一向为人赞赏,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也是苏舜钦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小诗以清新之笔,描写了泛舟淮河,晚泊犊头古祠下所见之景,以景寓情,抒发了心中愤懑,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苏舜钦的写景诗不是以再现自然为主,他主要是以景寓情、以情见志,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如“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过苏州》)“老松偃蹇若傲视,飞泉喷薄如避人”(《越州云门寺》)等,都是经过诗人加工的景物,形象的本身就具备了诗人的性格。诗人写景还有一种写法,虽然郁积深厚,却不直接说明,而是创造一种境界让人去体味。《淮中晚泊犊头》正是这种写法的体现。“春阴垂野”,“春阴”有三种解释,一是指春季天阴时空中的阴云,二是指春日的时光,三指春日花木的荫蔽,这里联系上下文,我们很容易知道是取的第一种解释。用一垂字,说明不是一般的阴天,而是上天下地,阴云密布,雾霭蒙蒙,转眼就要有暴风雨的来临。这四个字,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不相上下,同时也为后文埋下伏线。韩愈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是初春嫩草勃发,“遥看”面积辽阔,固可见草色。苏舜钦这里的景色也是如此。因在船上远望,所以绿草连成一片,白天远望岸上,固有“青青”之感。“幽”显示出花的情态,紧接着又用一“明”字,幽花时明,有着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是压抑环境中时不时的惊喜,用“时有”二字点明作者处于行进过程,船在行进中,所以岸上的景物时有时无。画面因此变得灵动,而非呆板木讷。这两句看似纯是写景,却在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情绪,大环境的压抑毋庸多言,可是作者内心依然澎湃着不认输的血液,同时也在期待生命中不时的惊喜。诗的第三句“晚泊孤舟古祠下”,不仅点题,而且交代了停船的时间、地点,用“晚”“古”“孤”三字营造了一种寂寥悠远的意境,烘托出了当时的环境气氛。然后作者立即把视线又转回到河面上,只用 “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七个字传神地刻画出了一幅喧腾动荡的夜雨图,让读者既看到了风势、雨势、水势,也仿佛听到了风声、雨声、水声。但是这种孤独落寞仿佛只是一刹那,当那满川的风雨声轰然而来的时候,诗人的兴奋与豪情顿时被点燃。“满川风雨看潮生”,他卓然屹立于疾风暴雨当中,独自欣赏着河水的升涨。这满川风雨,与作者所经历过的朝堂风云,此时或许已经合二为一。看似冷眼旁观,可是真的可以不被风雨所累吗?可以掉头不管吗?眼冷心热,心头所激荡的,或许比这风雨更为猛烈。这“看潮生”的高大形象,正是梅尧臣笔下的苏舜钦,“其人虽憔悴,其志独昂昂”(梅尧臣《读蟠桃诗寄子美永叔》)。
从艺术要求读,一首诗歌,特别是写景诗,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的魅力,就在于以写气图貌、属采附声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诗情荡漾、韵味深长的图画,既表现了自然美,还塑造了艺术美。诗的前半首写白天里作者行舟淮河上眺望到的两岸野色。此时灰蒙蒙的天空重重砸下来,笼翠在草色青青、一望无际的淮河平原上。从船上看出去,景色可以想见是这么压抑。这是只有在大自然中,只有在那样的天气和视野下才会呈现的震撼对比的美景,而作者用 “春阴垂野草青青”这样一个起句竟使它再现纸上,一下子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美的境界。下面再加一句“时有幽花一树明”,就为画面增添了光泽,显得画面更加秀丽、更加醒目,而春意也更加浓郁。如果把这句诗当一幅画来欣赏,它在颜色配合上,天空是低沉压抑的,地面却是明艳娇美的,强烈的视觉对比给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加震撼。
徐克是当今电影圈的一位大师,在香港影坛,徐克往往显示出剑走偏锋、急激险怪的风格,然而他却又能巧妙地汇人商业电影的主流。《青蛇》则是他剑走偏锋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片子大获成功,我们这里暂且不论其故事性,仅从视觉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青白二蛇的衣料主要是雪纺和薄纱,所以飘逸感大为增色,片头的设计又加入了水流和柔腻的女声吟唱,充满了大胆的想象与浪漫的表现手法。白蛇第一次遇见许仙,镜头前的一朵硕大的芙蓉,美得让人心醉。明知其假,却依然叫人心折。水漫金山是整个电影的亮点,佛像与妖孽一起出现在镜头内展示给众生,画面非常震撼,摄影的构思让人拍案叫绝。白蛇仰首望天,蹙眉苦思,佛像俯首下视,悲悯无声。生为妖孽的白蛇此时只想搭救自己孩子的父亲,一个普通平凡的男人;本是神灵的那一个,此刻却要用众多无辜生灵的性命成就自己斩妖除魔的威名。孰能判定谁是谁非?整个影片那种蚀骨销魂的精致与考究阴柔而秀美,令人无端端就沉溺进去。整部电影反映的是人性的弱点,承载的其实是一个悲凉的故事,在这样一个基调上,电影中的天空永远是灰蒙蒙的,所有的明艳皆蒙上了一层烟雾,再青翠的绿色,也不免变得凝重。再温暖的嫣红,也隐藏了一丝哀伤。即便如此,我们在悲伤之余,却仍旧能够感受到画面的精美。这与《淮中晚泊犊头》的画面是极相似的。压抑的大环境中,依然可以自得其乐;再猛烈的结局,依然可以从容面对。灰黑沉重的背景下,有的是明艳的花朵。
李碧华在《青蛇》原著中用洗练清醒的口吻描述了人妖佛之间纠缠的爱恨情仇,从中直刺人性的弱点。而电影只是用一个个精致柔媚的画面将故事缓缓道来,温柔的透射人性。未有只言片语,却让人在视觉盛宴之余,一腔热血慢慢变凉,陷入冷静的思考。这种表达方法与传统的诗家表达方式是一致的。意在言之外,留白方是高明的表达方式。《淮中晚泊犊头》正是意在言之外的完美表现,纯用白描手法,但我们却不难从作者描写的动静中推测作者的心情。这与《青蛇》的表达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一个关切时政、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苏舜钦的诗常常触及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所谓“大物”,即是指诗可以反映“风教之感,气俗之变”,若统治者有“采诗”制度,就可以据以“弛张其务”,达到“长治久安”。而徐克作为一名颇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他一贯提出的要求即是“言之有物” 。英雄临风鹤立,煮酒相逢;美人婀娜软语,生死相从;朋友把酒同歌,两肋插刀等等,中国古典文化的侠义精神被其用天马行空的视听元素剖析得淋漓尽致 ,这说明他的影片并非纯粹追求视听冲击 ,而是以他特有的方式表述着他的理念。由此可见两者的创作理念有相似的地方。
欧阳修《六一诗话》所评:“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而素有“老怪”之称的徐克执导风格向来硬朗干练,画面处理干脆利落。两位的风格同为硬朗超绝,所创作出的作品有其相似之处也不足为奇了。
笔者并不能肯定电影《青蛇》的画面艺术灵感是来自于苏舜钦的诗歌画面,徐克先生也并不一定读过《淮中晚泊犊头》,可是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有着惊人相似的艺术美感。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青蛇》中有着浓厚的古典气息,从古典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我想这是它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告诉我们,当今电影能够从古典文化和古代文学汲取的并不仅仅只是经典故事而已,两者可以融合的元素还有太多可以挖掘,笔者在这里希望影视作品与古典文学能够得到更好的磨合,不管是故事性、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能够得到加强,从而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精彩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刘淑荣.《春野孤舟寂,无语看潮生——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
[2]申君.《读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诗》.
[3]米春秀.《以景寓情,以情见志——《淮中晚泊犊头》写作艺术评析》.
[4]钱钟书.《宋诗选注》.
[5]赵卫防.《徐克的电影世界》.
[6]马戌戌.《徐克——最后一个剑侠》.
关键词:《淮中晚泊犊头》;《青蛇》;影视作品与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4.015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4-030-02 收稿日期:2012-03-20
在北宋中叶诗坛上与梅尧臣齐名的苏舜钦有一首 《淮中晚泊犊头》诗,这首写景小诗在宋人绝句中一向为人赞赏,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也是苏舜钦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小诗以清新之笔,描写了泛舟淮河,晚泊犊头古祠下所见之景,以景寓情,抒发了心中愤懑,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苏舜钦的写景诗不是以再现自然为主,他主要是以景寓情、以情见志,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如“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过苏州》)“老松偃蹇若傲视,飞泉喷薄如避人”(《越州云门寺》)等,都是经过诗人加工的景物,形象的本身就具备了诗人的性格。诗人写景还有一种写法,虽然郁积深厚,却不直接说明,而是创造一种境界让人去体味。《淮中晚泊犊头》正是这种写法的体现。“春阴垂野”,“春阴”有三种解释,一是指春季天阴时空中的阴云,二是指春日的时光,三指春日花木的荫蔽,这里联系上下文,我们很容易知道是取的第一种解释。用一垂字,说明不是一般的阴天,而是上天下地,阴云密布,雾霭蒙蒙,转眼就要有暴风雨的来临。这四个字,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不相上下,同时也为后文埋下伏线。韩愈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是初春嫩草勃发,“遥看”面积辽阔,固可见草色。苏舜钦这里的景色也是如此。因在船上远望,所以绿草连成一片,白天远望岸上,固有“青青”之感。“幽”显示出花的情态,紧接着又用一“明”字,幽花时明,有着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是压抑环境中时不时的惊喜,用“时有”二字点明作者处于行进过程,船在行进中,所以岸上的景物时有时无。画面因此变得灵动,而非呆板木讷。这两句看似纯是写景,却在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情绪,大环境的压抑毋庸多言,可是作者内心依然澎湃着不认输的血液,同时也在期待生命中不时的惊喜。诗的第三句“晚泊孤舟古祠下”,不仅点题,而且交代了停船的时间、地点,用“晚”“古”“孤”三字营造了一种寂寥悠远的意境,烘托出了当时的环境气氛。然后作者立即把视线又转回到河面上,只用 “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七个字传神地刻画出了一幅喧腾动荡的夜雨图,让读者既看到了风势、雨势、水势,也仿佛听到了风声、雨声、水声。但是这种孤独落寞仿佛只是一刹那,当那满川的风雨声轰然而来的时候,诗人的兴奋与豪情顿时被点燃。“满川风雨看潮生”,他卓然屹立于疾风暴雨当中,独自欣赏着河水的升涨。这满川风雨,与作者所经历过的朝堂风云,此时或许已经合二为一。看似冷眼旁观,可是真的可以不被风雨所累吗?可以掉头不管吗?眼冷心热,心头所激荡的,或许比这风雨更为猛烈。这“看潮生”的高大形象,正是梅尧臣笔下的苏舜钦,“其人虽憔悴,其志独昂昂”(梅尧臣《读蟠桃诗寄子美永叔》)。
从艺术要求读,一首诗歌,特别是写景诗,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的魅力,就在于以写气图貌、属采附声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诗情荡漾、韵味深长的图画,既表现了自然美,还塑造了艺术美。诗的前半首写白天里作者行舟淮河上眺望到的两岸野色。此时灰蒙蒙的天空重重砸下来,笼翠在草色青青、一望无际的淮河平原上。从船上看出去,景色可以想见是这么压抑。这是只有在大自然中,只有在那样的天气和视野下才会呈现的震撼对比的美景,而作者用 “春阴垂野草青青”这样一个起句竟使它再现纸上,一下子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美的境界。下面再加一句“时有幽花一树明”,就为画面增添了光泽,显得画面更加秀丽、更加醒目,而春意也更加浓郁。如果把这句诗当一幅画来欣赏,它在颜色配合上,天空是低沉压抑的,地面却是明艳娇美的,强烈的视觉对比给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加震撼。
徐克是当今电影圈的一位大师,在香港影坛,徐克往往显示出剑走偏锋、急激险怪的风格,然而他却又能巧妙地汇人商业电影的主流。《青蛇》则是他剑走偏锋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片子大获成功,我们这里暂且不论其故事性,仅从视觉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青白二蛇的衣料主要是雪纺和薄纱,所以飘逸感大为增色,片头的设计又加入了水流和柔腻的女声吟唱,充满了大胆的想象与浪漫的表现手法。白蛇第一次遇见许仙,镜头前的一朵硕大的芙蓉,美得让人心醉。明知其假,却依然叫人心折。水漫金山是整个电影的亮点,佛像与妖孽一起出现在镜头内展示给众生,画面非常震撼,摄影的构思让人拍案叫绝。白蛇仰首望天,蹙眉苦思,佛像俯首下视,悲悯无声。生为妖孽的白蛇此时只想搭救自己孩子的父亲,一个普通平凡的男人;本是神灵的那一个,此刻却要用众多无辜生灵的性命成就自己斩妖除魔的威名。孰能判定谁是谁非?整个影片那种蚀骨销魂的精致与考究阴柔而秀美,令人无端端就沉溺进去。整部电影反映的是人性的弱点,承载的其实是一个悲凉的故事,在这样一个基调上,电影中的天空永远是灰蒙蒙的,所有的明艳皆蒙上了一层烟雾,再青翠的绿色,也不免变得凝重。再温暖的嫣红,也隐藏了一丝哀伤。即便如此,我们在悲伤之余,却仍旧能够感受到画面的精美。这与《淮中晚泊犊头》的画面是极相似的。压抑的大环境中,依然可以自得其乐;再猛烈的结局,依然可以从容面对。灰黑沉重的背景下,有的是明艳的花朵。
李碧华在《青蛇》原著中用洗练清醒的口吻描述了人妖佛之间纠缠的爱恨情仇,从中直刺人性的弱点。而电影只是用一个个精致柔媚的画面将故事缓缓道来,温柔的透射人性。未有只言片语,却让人在视觉盛宴之余,一腔热血慢慢变凉,陷入冷静的思考。这种表达方法与传统的诗家表达方式是一致的。意在言之外,留白方是高明的表达方式。《淮中晚泊犊头》正是意在言之外的完美表现,纯用白描手法,但我们却不难从作者描写的动静中推测作者的心情。这与《青蛇》的表达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一个关切时政、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苏舜钦的诗常常触及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所谓“大物”,即是指诗可以反映“风教之感,气俗之变”,若统治者有“采诗”制度,就可以据以“弛张其务”,达到“长治久安”。而徐克作为一名颇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他一贯提出的要求即是“言之有物” 。英雄临风鹤立,煮酒相逢;美人婀娜软语,生死相从;朋友把酒同歌,两肋插刀等等,中国古典文化的侠义精神被其用天马行空的视听元素剖析得淋漓尽致 ,这说明他的影片并非纯粹追求视听冲击 ,而是以他特有的方式表述着他的理念。由此可见两者的创作理念有相似的地方。
欧阳修《六一诗话》所评:“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而素有“老怪”之称的徐克执导风格向来硬朗干练,画面处理干脆利落。两位的风格同为硬朗超绝,所创作出的作品有其相似之处也不足为奇了。
笔者并不能肯定电影《青蛇》的画面艺术灵感是来自于苏舜钦的诗歌画面,徐克先生也并不一定读过《淮中晚泊犊头》,可是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有着惊人相似的艺术美感。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青蛇》中有着浓厚的古典气息,从古典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我想这是它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告诉我们,当今电影能够从古典文化和古代文学汲取的并不仅仅只是经典故事而已,两者可以融合的元素还有太多可以挖掘,笔者在这里希望影视作品与古典文学能够得到更好的磨合,不管是故事性、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能够得到加强,从而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精彩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刘淑荣.《春野孤舟寂,无语看潮生——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
[2]申君.《读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诗》.
[3]米春秀.《以景寓情,以情见志——《淮中晚泊犊头》写作艺术评析》.
[4]钱钟书.《宋诗选注》.
[5]赵卫防.《徐克的电影世界》.
[6]马戌戌.《徐克——最后一个剑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