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诊断与改进的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课程诊改在诊改设计、内生动力、诊改运行、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提高认识、完善设计、配套制度、加强培训、8字螺旋动静结合、开发平台等对策,促进高职院校课程诊改的开展,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诊改  8字螺旋  诊改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151-02
  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生成的基础环节,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经历了精品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形成了大量的教学成果,但也还存在着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缺乏逻辑、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深度不够、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和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提出课程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课程诊改)项目因素指标,即通过构建课程建设规划、目标、标准,对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诊改,从而推进专业诊改。因此,开展课程诊改工作,成为推动学校诊改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院校课程诊改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课程诊改设计有待完善。课程诊改从2015年公布并开始试点以来研究已有4年的时间,主要的框架体系参照的是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发布的文件和制度,大多都是全局性的指导意见,与评估不同,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标准可参照。课程诊改要求的是一校一案,这就需要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自行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可落地执行的课程诊改工作机制、制度保障和标准体系,因此顶层设计易受主观理解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各高职院校的职能部门在课程诊改指标、诊改运行、诊改总结、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各课程负责人作为课程诊改的第一责任人,往往未能从专业建设的全局角度进行考虑,只局限于自己的课程,缺少专业、院系及学校层面的逻辑贯通,影响课程诊改工作的进度和规范性。
  (二)教师课程诊改动力不足。课程诊改是直接面向一线老师,只能是由一线教师去做的一件事,因此这要求一线教师除了要承担常规的课程教学工作外,更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学习课程诊改。课程诊改工作包括课程建设目标建立、课程建设方案开发、课程标准设定、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程资源建设等,因此除了要掌握课程涵盖的知识、能力、素质外,还需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组织,这些都属于费神又费力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因此,部分教师抱着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害怕诊改,不愿意诊改,对课程诊改工作先天动力不足。
  (三)“8字螺旋”轻重不当。全国诊改专委会专家杨应崧教授提出了“55821”的診改架构,其中的“8”就是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以下简称“8字螺旋”),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单元,是诊改的理论和方法,是实现质量提升的过程方法。课程诊改“8字螺旋”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组成,静螺旋指的是一个完整的课程诊改工作流程,由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标准一直运行到课程改进;动螺旋指的是在质量生成过程中,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及时预警和改进的过程。建立动螺旋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设校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分析平台,需要将全校统一成一个整体,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大多数学校会习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结果而不是过程上,“重静螺旋轻动螺旋”的情况比较普遍。
  (四)课程诊改平台有待完善。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诊改平台主要是根据手工录入的数据构建,手工录入的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水分,数据的真实性还不能完全保证。有的平台缺乏课程业务系统支持,缺少课堂教学运行、课程管理过程等方面的数据,进入平台的课程不全。有的平台对课程过程性问题缺乏监测预警功能,数据中心还不完善,规划、计划、目标等“两链”打造不成链,没有完成课程标准等。还有的高职院校甚至直接使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作为课程诊改平台,平台的数据是结果性数据非过程性数据,采集数据的时间节点为上一学年的数据,数据的时效性比较差,数据滞后问题比较严重。
  二、高职院校课程诊改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完善设计。“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常态化要求,学校要以诊改工作为契机,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诊改工作的认识。一是学习领会教育部、教育厅的文件及课程诊改要求,树立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强化课程诊改工作的主体意识,明确课程诊改的工作任务。二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宣讲课程诊改工作的重要性,围绕什么是课程诊改、为什么要改、改一些什么内容、怎么进行课程诊改等方面加强专题培训学习,有计划组织全体中层干部、系部负责人、课程主任、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根据课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架构,从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个纵向系统,建立学校、系两级诊改体系,梳理课程资源、课程支持、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层面需要建立的规划、标准、制度等内容,形成以学生为本的课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诊断与改进机制。另外,要设计好课程目标链的通路,一是要贯通课程发展的目标链,让学院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目标前后逻辑贯通;二是要贯通人才培养目标链,让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前后逻辑贯通。
  (二)配套制度,加强培训。高职院校教师除具有一定的高校教学经验外,更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但高职院校教师不是万能的,如何将教师从日常性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教学经验,全心投身到课程诊改工作,让他想改、要改、会改,是此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各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与有经验的质量管理第三方公司合作,全面梳理教师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办事流程,进一步明确职、权、责。基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充分利用“管办评”分离下人事制度改革,出台相配套的绩效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诊改工作,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学生技能掌握、课后分析等维度考核教学工作。对诊改突出的教师予以足够的鼓励,让其脱颖而出,树立模范带头作用。制订出台教师考核办法,客观评价教师的课程诊改工作实效。   信息化时代,没有信息化就没有课程诊改。因为课程诊改是基于大数据理念开展的,必须有信息化的支持才能推动,比如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实时数据采集、教学数据分析、教学数据监测及预警等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更加要懂得使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课程诊改。培训是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以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制定信息化培训制度和分年度培训计划,分批分专业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培训。特别是要注重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包括网络资源的使用、课件制作、微课制作、慕课开发等),帮助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通过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能力,从而推动课程诊改工作。
  (三)8字螺旋,动静结合。“8字螺旋”的静态螺旋环工作过程为: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学习—创新—存储—改进,动态螺旋环工作过程为:设计—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动、静螺旋相交于“设计—组织—实施”环节,诊改过程亦静亦动,相辅相成,“8字螺旋”是推动高职院校课程诊改实操的关键基础。
  课程诊改静态螺旋中,要以专业团队为单位,组织课程负责人及教师,以问题为导向,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和标准,制订分年度建设任务及建设措施,根据课程诊改指标进行诊改。专业团队通过定期召开课程研讨会,交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强课程设计。课程负责人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点,做好计划、执行和改进。
  课程诊改动螺旋中,一是课程团队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导入课程教学平台。二是任课教师围绕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组织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测试、作业等数据通过平台实时采集;课程教学平台通过算法数据分析后与诊改指标进行对比,实时监控和预警,定期推送至教师、学生和质量管理部门,实现了课程教学过程数据从基层一线直接呈现到决策指挥系统。三是质量管理部門根据预警信息督促教师和学生针对反馈数据分析原因,及时改进,并将学习数据反馈给专业主任,修订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和建设任务。
  (四)梳理指标,开发平台。课程诊改平台是根据指标体系来进行监测、预警、推送和统计,因此要围绕教育部制定的文件梳理课程诊断项目,根据诊断项目提炼影响课程诊改的指标诊断点,从而构建课程诊改的指标体系。根据诊断指标,进一步理清反映该指标的数据项,实现指标的数据化。然后根据数据的属性,确定数据来源的业务系统。因此,数据的管理对于课程诊改非常的重要,这需要各高职院校建设校级数据中心,实现全校数据的有效流通、共享和利用,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再对数据进行整合、清洗,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构建课程诊改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课程诊改需要开发两个关键平台,一是课程教学平台,二是课程诊改平台。课程教学平台是课程运行过程数据主要来源,平台要有数据统计、数据分析、课程资源共享、信息推送、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互动等功能,由于数据来源的重要性,因此全体教师要用好课程教学平台,实现课程运行数据自动生成,并力求通过平台提供的功能实现部分诊改。课程诊改平台一般是由学校和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平台可由前台展示和后台管理两部分组成,前台展示呈现以仪表盘、雷达图、画像形式展现的课程总体达成度情况和各个诊断指标的完成度情况;后台管理主要包括诊改任务管理、诊改指标设置、流程管理、数据管理、文件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可监测、预警、推送诊改信息。
  总之,课程诊改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各高职院校要重视课程诊改,扎实工作,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志辉,杜伟.高职院校课程诊断与改进问题分析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2]蒋买勇,唐珊.基于内部质量保证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
  【基金项目】2019年度北海职业学院委托课题(2019YW02)
  【作者简介】韦大欢(1979— ),男,工程硕士,副教授,北海职业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教育、网络管理;赖春妹(1981— ),女,幼儿园高级教师,北海职业学院教学科研处助理,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编 王 一)
其他文献
2008年M_W7.9汶川地震导致龙门山断裂发生强烈地壳变形,同时引发的巨量同震滑坡加速了该地区的地表剥蚀和河流侵蚀.然而,目前尚缺少系统的数据定量研究滑坡物质的运移以及河
筝乐作为一种在各国家、各民族器乐界活跃的乐种之一,在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受不同的地理、人文、社会、政治的影响下传承和发展。中国古筝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
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有着"实用性"的重要作用:没有鼓的敲击伴奏,鼓舞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离开扇子、手绢的技术性运用,也就无法进行舞台表演。道具真实有效地参与到舞蹈
在近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不少感受和体会,本文试就我体会最深的四个方面谈谈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在轨道交通运营的过程中,不同的运营主体在实施运营的过程中,根据各运营主体在线路中的贡献收取相应的效益,因此就要依照清算中心来进行,以轨道交通线网为基础,工作流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