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世评论小辑 推荐语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王立世的诗,必谈他的《夹缝》。
  这首短诗,2013年11月28日由诗人伊沙在网易《新世纪诗典》推出后,像一石激起千层浪,民间与官方、诗人与评论家都给予好评,很多读者说写得就是他们的生活感受。北京诗人王爱红说:“《夹缝》作为一种生存状态,具有世界性。”文学博士、评论家高亚斌教授认为“:由于诗人发现和书写了人生的‘夹缝’状态,洞察了人与世界、人与整个时代之间的‘夹缝’的关系,而成为当下诗歌场域中一个独异的存在,也为一个精神贫乏的时代写下了非常可贵的一页。”诗人、评论家唐诗认为:“这首詩每一句都直逼生活的本质,直到把这个世界逼得不能有任何的伪饰和遮掩,一步一步地逼迫生活道出了本质。”诗人马晋乾认为:“它是人性的表达,又是对一种理想生存环境的呼唤,同时也是激励人必须直面现实、勇于攀登和突破的钟声。”无疑,《夹缝》是王立世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的风格。
  从《夹缝》可以看出,王立世是为灵魂写作的诗人,他笔下的世界万象都在揭示人类生存的真相,展现悲天悯人的襟怀,表达独立自由的精神。诚如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给他的颁奖词:“王立世清澈浅显的口语化诗歌,具有大巧若拙、举重若轻的品质,他的文字鼓点般直击人心,他毫不避讳人生的困境、存在的荒谬,但仍然可以看出,他有一颗壮怀激烈的内心,使他的诗歌获得了西绪弗斯状式的悲壮。”在艺术表达上,他追求自然为美,正如网络诗人王蕾对他的评价:“好的诗人都是这样,他本身并没有觉得自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而是他天生对语言对诗歌有一种敏感,他冥冥中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驱使着,对语言进行淘洗和锻打,使自己成为语言的巫师,使诗歌成为语言的炼金术。”
  这次辑录的王珂、马启代、呼岩鸾的文章,对王立世的诗歌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的探究。王珂认为:“王立世的很多诗都可以称为‘官员生态诗’,都有相同的主题,探讨身为官员的自己‘是否有容身之地’及‘如何容身,这是一种‘身份感’的确定,这种写作源自人的‘身份感’的需要。”马启代认为:“在我的阅读印象中,王立世身上有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天然血统,但现代‘人’的觉醒意识在他的心理自觉层面同时共存,这表现在他的诗中既有传统‘士’的风骨魂魄和家国情怀,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忏悔意识和自省精神。”呼岩鸾认为“:王立世的语言把读者召唤到诗歌的身边,他在语言上维护了读者的尊严。在受众上,他的诗以其平民化和可感可触的人性打破了被冷落和边缘的被动格局。”
  王立世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始终保持适度的距离,既敢于直面现实,又不拘泥于现实。他尊重艺术的规律,又忠于时代给他的灵感。他较好地继承了传统文化,又在不断汲取现代诗歌的营养。诗歌的内容与形式、情感与思想自然融合,浑然一体,并且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意趣,拥有较大的弹性和张力,形成质朴而又复杂、清澈而又深邃的艺术风格。当然,艺无止境,王立世的创作仍在路上,我对他的未来充满更多的期待。
  ——朱先树(诗歌评论家,原《诗刊》编辑室主任)
其他文献
高中课程的新一轮改革对广大一线教师在课程理念、教材教法、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新思路,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打开了一扇窗,语文教学自觉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实现多学科融通,这既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也能促进学科教学不再囿于固有的习惯思维,而打破学科本位的束缚。同样地,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和方法,也会启发我们在教学教材选文,尤其是那些经典名著中节选的篇目,努力创新、有所突
期刊
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关于它的写作背景,历来研究者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该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当时诸军阀逐鹿中原,辽西一带的乌桓亦强盛起来,往往伺机南下。建安十年(205),袁绍兵败,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曹操为避免受到南(控制荊襄的刘表、刘备)北夹击,乃有征乌桓之事。分歧在于,是写于出征的途中,还是凯旋的路上。不过,这个问题并不影响对本诗的理解,因为无论是出征时对建功立
期刊
宫立不久前出版了《中国现代作家佚文佚简考释》,现在又要出新书了,这着实令人高兴。前一本书出版后,宫立请我写一点文字加以評论,我答应了,也写了,发表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这一次,《风骨: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素描》即将出版,宫立请我写个序,这可着实有点犯难。宫立请我写个序,有他的道理,因为我们确实相熟,我对于他的研究课题、思考的问题、写作状态都比较了解,过去交流也很多,更何况自他北上工作后,我已经收到几次
期刊
《梦想天空》(陶耘著)以少年的视角,讲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陶县丰依村顾家三代人艰苦奋斗、自立自强、追逐梦想的故事,入选“首届年度儿童文学新书榜”和福建省青少年分级阅读推荐书目,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作为一部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农村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在营造梦想天空时,处处闪耀着理想的光芒,可谓是“理想照耀中国”。  翠玉蜒或飞翔的梦想  “翠玉蜓”是蜻蜓的一种,“
期刊
学术履历  2013年8月一至今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年2月起,中国台湾逢甲大学文学部半年期客座教授)  2002年12月-2013年4月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7月起,美国马里兰大学高等教育管理研修班短期研修;2006年2月起,中国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半年期客座教授)  2000年3月-2002年12月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2000年3月至6月
期刊
《红楼梦》的“青春”与“诗心”  《红楼梦》是一本讲不完、读不尽的巨著。美学家叶朗先生在《<红楼梦>的意蕴》一文中说:“一些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如《红楼梦》,意蕴极其丰美,‘横看成岭侧成峰’,一种阐释往往只能照亮它的某一个侧面,而不可能穷尽它的全部意蕴。因此,对这类作品的阐释,就可以无限地继续下去。”近代以来,“红学”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蔚为大观,但关于《红楼梦》的阐释、研究和批评一直在持续,也会
期刊
胡铨以忠义著称于天下,上书宋高宗乞斩秦桧,流落岭海二十余年,志气不少衰,至死犹有“死为鬼以厉贼”之语。政事之外,著述亦颇丰厚。据杨万里为胡铨所作行状,“公有《澹菴 文集》一百卷,《周易拾遗))十卷,《书解》四卷,《春秋集善》三十卷,《周官解》十二卷,《礼记解》三十卷,《经筵二礼讲义》一卷,《奏议》三卷,《学礼编》三卷,《诗话》二卷,《活国本草》三卷”。文天祥认为这位庐陵先贤的忠孝之气其实源自平日读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界出版了不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却鲜少将我国的“电影文学”纳入体例之内进行专章论述,电影文学独立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中不受重视,应当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在丰富性。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电影文学”概念的厘清和高等教育的需要,开始陆续有中国电影文学史专著出版,但也是屈指可数。1985年,周晓明的上下两册《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是
期刊
“你接住自己抛出的东西,这算不上本领,只有当你一伸手接住了永恒之神向你抛来的,这才算得上一种本领,而且这不是你的本领,乃是整个世界的力量。”这是很多年前我从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中读到的里尔克的一首诗(大意)。当我编译完毕曼德尔施塔姆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沃罗涅日诗钞》,我又想到了它。我走下楼,寒冬过后的望京居民区,一条人工河的粼粼黑水,岸边杂树的第一抹新绿,我似乎走在一种光辉的诗歌所带来的辽阔幅
期刊
管仲到底是不是贰臣  《论语·宪问》第十六章: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  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紧接着,《论语·宪问》第十七章: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  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  于沟渎而莫之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