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合作学习;组成;讨论;时间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A)—0019—01
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分组、时间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处理不当,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
一、教师要相信学生,督导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独霸”课堂,教师讲,学生听,形成了学生依赖教师,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虽然课改不断推进,但是很多教师还是放不开手脚,总担心学生知识没有掌握。这种不信任,促使教师把许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掌握的知识也放在课堂上讨论,浪费了时间;或者在学生还没有充分讨论的情况下,就要答案,有时直接告诉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还依赖教师,导致合作学习形同虚设。
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只有相信学生,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刚开始学生可能不适应,探讨问题的时间会长一些,正确率也不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有所改变,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的习惯。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时要适时给予引导,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与他们一起寻找答案,并给予相关技巧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主动摘取成功的果实。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成要合理
合作学习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活动。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兴趣,让每个学习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根据这一理念,在分组的时候,就不能随意分,要从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个性特点等方面全面考虑。
教师要特别注意小组的组成。笔者认为小组的分配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还要注意将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一般的学生合理搭配。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因为表达得好,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化为内驱力,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去钻研。学习一般的学生能在学习好的学生的带动下,学习表达,学会思考,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达到缩小个体差异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每个教学班都是按学生个子的高低来排座位的,分组讨论也就自然是前后桌为一组。这样不利于合作学习,教师在分组讨论时,应该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适当地调整座位。
三、讨论的时间要恰当
在课堂内进行的合作学习,必定有时间限制。为了做到适度把握,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首先要看问题的多少和难易。其次看学生讨论的情况。既然让学生讨论,就要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决不能在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时就草草收场,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一般性的问题,学生依靠教科书、资料就能获得答案,教师只需把几个问题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交流,统一认识就可以了,这样安排的时间就能短一些。
2. 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就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留给学生的时间就必须充足。但也要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终止讨论,对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做适当的补充和引导,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 开放性的问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谈一谈,不能因为时间的关系,使一些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这样的发言,有利于寫作,经常练习,作文时就会困难少一些。虽然此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在作文时这些时间还是会被节省出来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而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A)—0019—01
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分组、时间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处理不当,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
一、教师要相信学生,督导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独霸”课堂,教师讲,学生听,形成了学生依赖教师,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虽然课改不断推进,但是很多教师还是放不开手脚,总担心学生知识没有掌握。这种不信任,促使教师把许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掌握的知识也放在课堂上讨论,浪费了时间;或者在学生还没有充分讨论的情况下,就要答案,有时直接告诉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还依赖教师,导致合作学习形同虚设。
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只有相信学生,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刚开始学生可能不适应,探讨问题的时间会长一些,正确率也不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有所改变,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的习惯。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时要适时给予引导,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与他们一起寻找答案,并给予相关技巧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主动摘取成功的果实。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成要合理
合作学习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活动。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兴趣,让每个学习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根据这一理念,在分组的时候,就不能随意分,要从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个性特点等方面全面考虑。
教师要特别注意小组的组成。笔者认为小组的分配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还要注意将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一般的学生合理搭配。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因为表达得好,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化为内驱力,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去钻研。学习一般的学生能在学习好的学生的带动下,学习表达,学会思考,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达到缩小个体差异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每个教学班都是按学生个子的高低来排座位的,分组讨论也就自然是前后桌为一组。这样不利于合作学习,教师在分组讨论时,应该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适当地调整座位。
三、讨论的时间要恰当
在课堂内进行的合作学习,必定有时间限制。为了做到适度把握,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首先要看问题的多少和难易。其次看学生讨论的情况。既然让学生讨论,就要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决不能在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时就草草收场,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一般性的问题,学生依靠教科书、资料就能获得答案,教师只需把几个问题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交流,统一认识就可以了,这样安排的时间就能短一些。
2. 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就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留给学生的时间就必须充足。但也要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终止讨论,对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做适当的补充和引导,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 开放性的问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谈一谈,不能因为时间的关系,使一些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这样的发言,有利于寫作,经常练习,作文时就会困难少一些。虽然此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在作文时这些时间还是会被节省出来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而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