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书馆与出版社在信息和知识服务领域中,存在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合作关系。图书馆既是出版社产品的重要用户,也是出版社的选题来源;而出版社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出版社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实践为例,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多领域、多介质的精品出版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综合化需求;二是以特色出版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特色化需求;三是以馆、社合作,助力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理、出版、传播,共同服务社会;四是以专业的服务,满足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化需求。
【关 键 词】图书馆;出版社;资源建设;特色出版
【作者单位】汤文辉,广西师范大学;卢建东,广西师范大学;鲁朝阳,广西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0.007
在信息和知识服务领域中,出版社与图书馆既有分工,又有密切的合作。图书馆是出版社产品的重要用户和服务对象,图书馆馆藏特色资源也是出版社的选题来源,双方共同合作,在知识信息领域服务读者及社会。正因为出版业与圖书馆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关系,出版社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出版者以多领域、多介质的精品出版,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综合化需求
图书馆服务的读者对象类型多样,其需求的学科范围也较为广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读者对信息资源的类型、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产生需求。为此,图书馆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出发,所收录的文献资源往往也是多种类型、多种载体、多种形态的综合。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需要,既包括纸质书刊、电子书刊、数据库,也包括善本书、手稿、档案、声像资料、历史照片、口述史等。并且随着图书馆自身以及学术、学科等的扩展,不断增加其需要的资源类型,这在客观上对出版社提供的内容产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出版社不断加大对多领域、多介质精品出版的重视程度。
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版板块中,目前与图书馆方面联系较为紧密的产品类型,从产品形态来看,主要是人文学术、珍稀文献、数据库产品等门类品种;从内容来看,可分为学术著作与研究资料两大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人文学术类图书可归入学术著作类,珍稀文献与数据库产品可视作研究资料类。而上述两种类型的产品,都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精品出版板块业务的产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人文学术类图书经过长期的积累、经营与运作,现已成为在读者、作者及图书馆界有较高辨识度与认可度的品牌板块。2018年8月2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课题发布,该课题基于大数据评析我国学术出版能力现状,并构建五大能力评价体系,发布101家学术出版机构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出版能力排名。在这个排名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位列第十。
在文献资料类图书方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将出版重点放在学者研究亟需而通常又不易获得的珍稀资料的影印整理出版方向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这一类型图书的出版有三方面的选题评价原则,一是注重版本方面的珍贵性;二是注重内容方面的学术价值性;三是注重资料本身的物理稀缺性。这三方面的价值定位与选题遴选,我们常表述为“抢救性整理出版”,即以抢救式出版避免其湮灭失传,以适度整理来提升和扩大其研究价值。经过20余年的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该方向已经整理出版400余种5000册以上各类型珍稀文献资料图书,深受学者们的重视与欢迎,为图书馆服务相关学术研究助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坚持纸质出版的同时,是较早关注数字化、数据库产品研发的出版单位之一,并积极与学者、科研机构、图书馆展开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光盘版后,相关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数字技术向各行业下沉渗透的新时代背景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积极探索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途径。凭借自身多年经营所积累的内容资源和品牌优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尝试以知识服务产品形态打造内容传播平台,这有利于文化的意义构建及其在市场中有效的传播表达。目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珍稀文献类内容的数据库建设方面初见成效,并在学者与图书馆界收获良好反响。例如,《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共录入3万余条档案、连续出版物、著作、信札等文献信息,是目前最为丰富的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该数据库后期会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继续扩容,并最终由目前的书目数据逐步扩容,收入相关文献图版。该数据库建成后,预计可成为近代以来汉语基督教文献的总库,成为学者研究该领域相关课题的必备资源。此外,还有《汉画总录数据库》《敦煌遗书数据库》以及地方戏曲、地方文化等多种在建数据库。
综上所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多介质的精品出版方面获得初步成绩,并且在充分研判图书馆文献资源需要的同时,适时地调整融合创新模式。今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还会朝着这一方向持续开拓,注力多介质的精品出版,为图书馆、学者们提供更多优质的出版产品。
二、以特色出版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特色化需求
一方面,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有其共性需求,如高校图书馆中对论文文献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对文学类作品的需求等;另一方面,在满足共性需求的基础上,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建立自己特有的文献资源结构。在建设文献资源特色的过程中,图书馆会把不同水平层次的文献资源构成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特色来考虑。一家图书馆在高水平文献资源方面的建设,往往代表着其服务对象的文献需求水平,是图书馆建设总体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图书馆通过自身建设不断引领和提高读者文化基准的重要手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特色出版方面,以珍稀文献出版为中心,为研究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提供品种丰富、质量较好的出版服务,满足图书馆在馆藏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从珍稀文献资料影印项目入手,启动文献出版板块,目前较为稳定地形成了三种类型的出版品种。其主体是珍稀文献,具体可细分为历史档案、海内外珍善本古籍、民间历史文献(民间档案文书、地方碑拓资料、稀见家谱文献)。其外围是以珍稀文献为中心的产品线的扩展,开发了“普通古籍” “文史工具书”两类辅助性图书品种。这里的“普通古籍”是相对区别于“珍稀文献”的概念。比如常见的传世古籍中,符合“研究的最佳底本”“阅读的最佳定本”等的经典古籍,根据所需分别采用影印与点校等不同形式加以整理出版的,如“师顾堂丛书”“蛾术丛书”等。另外的“文史工具书”系列,主要是文史版本目录学工具书及相关学术著作,这是基于珍稀文献整理出版过程中的附加成果,是为珍稀文献的使用提供帮助的成果性图书品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珍稀文献板块图书屡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如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更为重要的是,该板块产品对学术研究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该社“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办社宗旨。以徽州文书的出版为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借助于徽州大量的文书资料和诸多学者的研究,徽学研究最终独立成学。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徽州文书的整理出版都以文字释录和目录公布为主,直到《徽州千年契约文书》首次大规模采用影印形式对资料进行出版,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料的公布进程,这直接触发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徽学研究,其研究热度持续至今。但该书图版过小、清晰度不高,导致学者使用不便。200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安徽大学刘伯山教授主持的《徽州文书》第1辑10卷,8开灰度影印精装,其后基本保持同样形制,每两年1辑10卷,共约6000件的出版进度,为学者们使用徽州文书资料提供了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一批持续性公布资料。《徽州文书》对徽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可以借由数据呈现,2017年1月,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2016版)在北京正式发布,由刘伯山研究员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徽州文书》,名列“中国高被引图书各学科TOP 3名单(1949—2009年高被引图书)”中“档案学”的前三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高水准的特色出版,服务于图书馆在建館藏特色文献资源方面的需要,通过出版产品充实馆藏特色资源,带动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充分证明了出版社通过自身努力,在各图书馆建设特色资源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三、以馆、社合作,助力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理、出版和传播,在更大范围服务社会
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既包括收藏、保护,也包括整理、传播和使用,让更多有需要的读者、学人更方便地使用馆藏资源。服务社会、服务读者,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应有之义,在这方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积极以纸质、数据库等方式协助图书馆整理出版优质的馆藏资源,在馆藏资源的保护、整理、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馆、社合作,助力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和传播,是扩大图书馆服务社会范围的典型案例。例如,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系列文献的影印出版,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较为成熟、合理、易操作的协作模式。长期以来,图书馆拥有大量文献资源,但苦于学术型专业整理人员难以配备到位。学者群体具备整理文献的能力,在学术研究上也有对更新、更全面的文献资源的需求。当文献资源所有者的图书馆向学者开放其馆藏后,经过学者们精心整理的文献的顺利出版,不能缺少出版者的专业服务。专业的出版服务是完成文献资源从开放到整理的整个过程,是更多学者能够普遍使用资源的又一重要环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合作成果始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2003年正式出版),经过这一项目的磨合以及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访问学者计划,最终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运行顺利的“哈佛燕京图书馆文献丛刊”出版模式。简言之,即哈佛燕京图书馆开放馆藏资源,邀请世界范围内的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到馆,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行某一专题或某一类型馆藏文献的学术整理,最终的整理成果通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该方式完成出版的“哈佛燕京图书馆文献丛刊”有20余种,上千册。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就是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出版社”,高度的肯定使我们越发珍视作为出版者的文化责任,自励自勉,以求做出更好的出版成绩,服务更多图书馆资源的开发、整理、出版、传播,满足更多读者和学者的需要。
因与哈佛燕京图书馆以及广大学者的合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珍稀文献图书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工作,一大批流传海外的珍稀文献得以回流,让国内学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取宝贵的学术资源,真正实践“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文化理念,逐步实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珍稀文献整理出版“嘉惠天下学林”的追求,这也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珍稀文献类图书封底都有一枚“学林天下”图章的意义所在。
四、以专业的服务满足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化需求
现代学术体系的根本特征之一,是高度的专业化和标准化,这种特征也经由图书馆资源的需要传导到出版领域,使得出版者必须给予重视,要以更专业的服务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化需求。笔者认为,出版社首先应该在标准化、大数据方法方面有所作为。
就标准化方面而言,文献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可以保证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服务体系的形成。因此,标准化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要求。尽管文献数据库目前仍无统一标准,但文献的描述性元数据是有标准的。自1996年2月,国家文化部颁布《中国机读目录格式》并将其定为行业标准以后,各图书馆采编系统均采用这一标准来著录资源。出版社作为文献资源提供商,应从源头上向图书馆提供标准的书目数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此方面积极培养专门的编目人员,自2018年起设置专门岗位,给本社所有走进市场的新书编制MARC数据。为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出版社在新书入库前就根据总编系统中的图书信息预编数据,作为采访数据来发布与推送。新书入库后,出版社第一时间根据实体样书对预编数据进行修改精编,形成标准书目数据。同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集团网站设置MARC数据下载专栏,供图书馆及馆配商下载使用。相应的发行人员及时将数据推送给图书馆及经销商,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图书数据与图书馆数据实现标准一致、无缝传导。
在大数据方面,图书馆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数据作为图书采购决策的支撑,如本馆的资源数据、服务对方需求数据、市场资源数据、资源使用数据等。很多图书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数据管理与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这些数据内容对出版社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综合各图书馆的读者借阅报告,对出版社了解读者需求、调整选题方向、确定营销重点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出版社只有将自有数据与图书馆大数据进行对接,才能为图书馆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整理全国1000多家图书馆收藏其图书的书目,形成了各图书馆缺藏出版社图书的MARC数据,并在分析各图书馆藏书定位的基础上,匹配出出版社可供图书情况,统计出各图书馆重点缺藏书目。另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特别对各图书馆收藏的套系图书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技术手段找出收藏不全的情况,形成相应配套书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在有计划地向相关图书馆提供数据,在服务图书馆、促进图书馆完善馆藏的同时,增加图书在馆的有效藏量。
这两方面的工作,使得图书馆与出版社直接互动,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图书馆资源建设需要与出版产品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共同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做得更为扎实,满足学术发展、学科建设、读者使用等多方面的需要。
五、结语
多年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直与图书馆机构保持密切合作,提供各方位的出版服务,并得到图书馆机构的多方面支持。在2019年8月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2019年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发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排名第17名,在高校出版社中位列第二。这是自该榜单首次发布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连续6年进入前20名。优异的成绩得益于图书馆界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产品的高度认可与大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必将注力服务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需要,与图书馆携手并进,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社会。
【关 键 词】图书馆;出版社;资源建设;特色出版
【作者单位】汤文辉,广西师范大学;卢建东,广西师范大学;鲁朝阳,广西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0.007
在信息和知识服务领域中,出版社与图书馆既有分工,又有密切的合作。图书馆是出版社产品的重要用户和服务对象,图书馆馆藏特色资源也是出版社的选题来源,双方共同合作,在知识信息领域服务读者及社会。正因为出版业与圖书馆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关系,出版社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出版者以多领域、多介质的精品出版,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综合化需求
图书馆服务的读者对象类型多样,其需求的学科范围也较为广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读者对信息资源的类型、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产生需求。为此,图书馆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出发,所收录的文献资源往往也是多种类型、多种载体、多种形态的综合。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需要,既包括纸质书刊、电子书刊、数据库,也包括善本书、手稿、档案、声像资料、历史照片、口述史等。并且随着图书馆自身以及学术、学科等的扩展,不断增加其需要的资源类型,这在客观上对出版社提供的内容产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出版社不断加大对多领域、多介质精品出版的重视程度。
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版板块中,目前与图书馆方面联系较为紧密的产品类型,从产品形态来看,主要是人文学术、珍稀文献、数据库产品等门类品种;从内容来看,可分为学术著作与研究资料两大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人文学术类图书可归入学术著作类,珍稀文献与数据库产品可视作研究资料类。而上述两种类型的产品,都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精品出版板块业务的产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人文学术类图书经过长期的积累、经营与运作,现已成为在读者、作者及图书馆界有较高辨识度与认可度的品牌板块。2018年8月2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课题发布,该课题基于大数据评析我国学术出版能力现状,并构建五大能力评价体系,发布101家学术出版机构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出版能力排名。在这个排名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位列第十。
在文献资料类图书方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将出版重点放在学者研究亟需而通常又不易获得的珍稀资料的影印整理出版方向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这一类型图书的出版有三方面的选题评价原则,一是注重版本方面的珍贵性;二是注重内容方面的学术价值性;三是注重资料本身的物理稀缺性。这三方面的价值定位与选题遴选,我们常表述为“抢救性整理出版”,即以抢救式出版避免其湮灭失传,以适度整理来提升和扩大其研究价值。经过20余年的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该方向已经整理出版400余种5000册以上各类型珍稀文献资料图书,深受学者们的重视与欢迎,为图书馆服务相关学术研究助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坚持纸质出版的同时,是较早关注数字化、数据库产品研发的出版单位之一,并积极与学者、科研机构、图书馆展开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光盘版后,相关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数字技术向各行业下沉渗透的新时代背景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积极探索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途径。凭借自身多年经营所积累的内容资源和品牌优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尝试以知识服务产品形态打造内容传播平台,这有利于文化的意义构建及其在市场中有效的传播表达。目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珍稀文献类内容的数据库建设方面初见成效,并在学者与图书馆界收获良好反响。例如,《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共录入3万余条档案、连续出版物、著作、信札等文献信息,是目前最为丰富的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该数据库后期会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继续扩容,并最终由目前的书目数据逐步扩容,收入相关文献图版。该数据库建成后,预计可成为近代以来汉语基督教文献的总库,成为学者研究该领域相关课题的必备资源。此外,还有《汉画总录数据库》《敦煌遗书数据库》以及地方戏曲、地方文化等多种在建数据库。
综上所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多介质的精品出版方面获得初步成绩,并且在充分研判图书馆文献资源需要的同时,适时地调整融合创新模式。今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还会朝着这一方向持续开拓,注力多介质的精品出版,为图书馆、学者们提供更多优质的出版产品。
二、以特色出版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特色化需求
一方面,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有其共性需求,如高校图书馆中对论文文献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对文学类作品的需求等;另一方面,在满足共性需求的基础上,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建立自己特有的文献资源结构。在建设文献资源特色的过程中,图书馆会把不同水平层次的文献资源构成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特色来考虑。一家图书馆在高水平文献资源方面的建设,往往代表着其服务对象的文献需求水平,是图书馆建设总体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图书馆通过自身建设不断引领和提高读者文化基准的重要手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特色出版方面,以珍稀文献出版为中心,为研究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提供品种丰富、质量较好的出版服务,满足图书馆在馆藏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从珍稀文献资料影印项目入手,启动文献出版板块,目前较为稳定地形成了三种类型的出版品种。其主体是珍稀文献,具体可细分为历史档案、海内外珍善本古籍、民间历史文献(民间档案文书、地方碑拓资料、稀见家谱文献)。其外围是以珍稀文献为中心的产品线的扩展,开发了“普通古籍” “文史工具书”两类辅助性图书品种。这里的“普通古籍”是相对区别于“珍稀文献”的概念。比如常见的传世古籍中,符合“研究的最佳底本”“阅读的最佳定本”等的经典古籍,根据所需分别采用影印与点校等不同形式加以整理出版的,如“师顾堂丛书”“蛾术丛书”等。另外的“文史工具书”系列,主要是文史版本目录学工具书及相关学术著作,这是基于珍稀文献整理出版过程中的附加成果,是为珍稀文献的使用提供帮助的成果性图书品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珍稀文献板块图书屡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如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更为重要的是,该板块产品对学术研究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该社“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办社宗旨。以徽州文书的出版为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借助于徽州大量的文书资料和诸多学者的研究,徽学研究最终独立成学。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徽州文书的整理出版都以文字释录和目录公布为主,直到《徽州千年契约文书》首次大规模采用影印形式对资料进行出版,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料的公布进程,这直接触发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徽学研究,其研究热度持续至今。但该书图版过小、清晰度不高,导致学者使用不便。200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安徽大学刘伯山教授主持的《徽州文书》第1辑10卷,8开灰度影印精装,其后基本保持同样形制,每两年1辑10卷,共约6000件的出版进度,为学者们使用徽州文书资料提供了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一批持续性公布资料。《徽州文书》对徽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可以借由数据呈现,2017年1月,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2016版)在北京正式发布,由刘伯山研究员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徽州文书》,名列“中国高被引图书各学科TOP 3名单(1949—2009年高被引图书)”中“档案学”的前三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高水准的特色出版,服务于图书馆在建館藏特色文献资源方面的需要,通过出版产品充实馆藏特色资源,带动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充分证明了出版社通过自身努力,在各图书馆建设特色资源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三、以馆、社合作,助力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理、出版和传播,在更大范围服务社会
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既包括收藏、保护,也包括整理、传播和使用,让更多有需要的读者、学人更方便地使用馆藏资源。服务社会、服务读者,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应有之义,在这方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积极以纸质、数据库等方式协助图书馆整理出版优质的馆藏资源,在馆藏资源的保护、整理、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馆、社合作,助力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和传播,是扩大图书馆服务社会范围的典型案例。例如,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系列文献的影印出版,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较为成熟、合理、易操作的协作模式。长期以来,图书馆拥有大量文献资源,但苦于学术型专业整理人员难以配备到位。学者群体具备整理文献的能力,在学术研究上也有对更新、更全面的文献资源的需求。当文献资源所有者的图书馆向学者开放其馆藏后,经过学者们精心整理的文献的顺利出版,不能缺少出版者的专业服务。专业的出版服务是完成文献资源从开放到整理的整个过程,是更多学者能够普遍使用资源的又一重要环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合作成果始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2003年正式出版),经过这一项目的磨合以及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访问学者计划,最终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运行顺利的“哈佛燕京图书馆文献丛刊”出版模式。简言之,即哈佛燕京图书馆开放馆藏资源,邀请世界范围内的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到馆,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行某一专题或某一类型馆藏文献的学术整理,最终的整理成果通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该方式完成出版的“哈佛燕京图书馆文献丛刊”有20余种,上千册。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就是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出版社”,高度的肯定使我们越发珍视作为出版者的文化责任,自励自勉,以求做出更好的出版成绩,服务更多图书馆资源的开发、整理、出版、传播,满足更多读者和学者的需要。
因与哈佛燕京图书馆以及广大学者的合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珍稀文献图书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工作,一大批流传海外的珍稀文献得以回流,让国内学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取宝贵的学术资源,真正实践“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文化理念,逐步实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珍稀文献整理出版“嘉惠天下学林”的追求,这也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珍稀文献类图书封底都有一枚“学林天下”图章的意义所在。
四、以专业的服务满足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化需求
现代学术体系的根本特征之一,是高度的专业化和标准化,这种特征也经由图书馆资源的需要传导到出版领域,使得出版者必须给予重视,要以更专业的服务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化需求。笔者认为,出版社首先应该在标准化、大数据方法方面有所作为。
就标准化方面而言,文献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可以保证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服务体系的形成。因此,标准化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要求。尽管文献数据库目前仍无统一标准,但文献的描述性元数据是有标准的。自1996年2月,国家文化部颁布《中国机读目录格式》并将其定为行业标准以后,各图书馆采编系统均采用这一标准来著录资源。出版社作为文献资源提供商,应从源头上向图书馆提供标准的书目数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此方面积极培养专门的编目人员,自2018年起设置专门岗位,给本社所有走进市场的新书编制MARC数据。为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出版社在新书入库前就根据总编系统中的图书信息预编数据,作为采访数据来发布与推送。新书入库后,出版社第一时间根据实体样书对预编数据进行修改精编,形成标准书目数据。同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集团网站设置MARC数据下载专栏,供图书馆及馆配商下载使用。相应的发行人员及时将数据推送给图书馆及经销商,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图书数据与图书馆数据实现标准一致、无缝传导。
在大数据方面,图书馆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数据作为图书采购决策的支撑,如本馆的资源数据、服务对方需求数据、市场资源数据、资源使用数据等。很多图书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数据管理与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这些数据内容对出版社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综合各图书馆的读者借阅报告,对出版社了解读者需求、调整选题方向、确定营销重点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出版社只有将自有数据与图书馆大数据进行对接,才能为图书馆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整理全国1000多家图书馆收藏其图书的书目,形成了各图书馆缺藏出版社图书的MARC数据,并在分析各图书馆藏书定位的基础上,匹配出出版社可供图书情况,统计出各图书馆重点缺藏书目。另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特别对各图书馆收藏的套系图书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技术手段找出收藏不全的情况,形成相应配套书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在有计划地向相关图书馆提供数据,在服务图书馆、促进图书馆完善馆藏的同时,增加图书在馆的有效藏量。
这两方面的工作,使得图书馆与出版社直接互动,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图书馆资源建设需要与出版产品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共同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做得更为扎实,满足学术发展、学科建设、读者使用等多方面的需要。
五、结语
多年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直与图书馆机构保持密切合作,提供各方位的出版服务,并得到图书馆机构的多方面支持。在2019年8月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2019年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发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排名第17名,在高校出版社中位列第二。这是自该榜单首次发布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连续6年进入前20名。优异的成绩得益于图书馆界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产品的高度认可与大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必将注力服务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需要,与图书馆携手并进,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