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哪!太可怕了!日本核电站泄漏了!
听说这一消息,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了很多恐怖电影中的场景:《它们》中大如火车的蚂蚁,《深海怪兽》和《哥斯拉》中超巨型的爬行动物……让无数人惊慌失措,损失无数,据说这些都是辐射惹的祸!(而且辐射还可能引发很多疾病,甚至癌症。)
这一点,早期的实验也已经证明:高强度的辐射会在昆虫中引发可怕的变异!
可是,辐射真有这么恐怖吗?这是一个漫长的话题,需要我们从头说起——
辐射无处不在
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辐射一直都在!而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辐射之中!只不过辐射被发现,仅仅发生在约100年前。当时,科学家发现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辐射,即辐射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天然辐射源,比如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宇宙中的超新星们向地球发出了一轮又一轮的辐射,即使地球的贴身护卫——大气层也没能完全阻拦住,只是进行了缓冲)、山川草木、土壤,乃至人的身体等等,还有某些人造辐射源——家用电器、装修材料等不同类型的辐射,包括胸透的X射线都会释放出某种类型的辐射。
这些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要想证实它们的存在、多少,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相关仪器!至于我们,则时时刻刻暴露在这些辐射之下!幸运的是,由于辐射的剂量极小,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废话,要是危害很大,生物不早就死光光啦)。
辐射会消失吗?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辐射会消失吗?什么时候消失呢?
嗯,放心吧!任何包含放射性的东西最终都会失去放射性,只是时间长短不同。例如碘131的辐射,只持续几个星期。令人色变的钚,能持续24000年,而钾40——在血液和肉类中发现的一种重要放射性原子会持续10亿年!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含放射性的家伙们。
同胞兄弟:碘和碘131
还有什么比碘131更可怕的吗?它是这次日本核泄漏的主要放射性物质之一,如果人近距离接触到大量的碘131,很可能会导致甲状腺癌。
碘131之所以那么危险,部分原因是它衰变太快,半衰期仅有8天(但它的辐射会持续几个星期),在很短时间内向受害者发出很大的剂量。也就是说,经过半衰期8天后,碘131的辐射会消失一半。但这并不等于经过两个半衰期,所有辐射都将消失。因为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辐射的危险降低1/2,但它还能延续很多个半衰期。只要还有最后一个原子没爆炸,放射性就不可能完全消失,但经过30个半衰期后,大多数辐射都不可探测,通常也就没有危害了。
说起碘131的可怕,你是不是也对它的同胞兄弟碘心生恐惧?要知道,我们不但吃碘盐,不少食物中也有碘,病了还可能用到碘片。哈,别怕,这两兄弟虽然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一样,碘性质稳定,只有碘131的放射性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链接——
如果你害怕近距离暴露在碘的辐射下,可以通过补充专门的碘片来解决(但不能擅自服用)。因为只有你的甲状腺碘饱和了,有了足够的无害碘供给,才不会再吸收更多的碘。而且大部分放射性的碘都将在那段时间里衰变、消失。
不过,远在中国的你就没必要啦,因为即使日本出事的核电站全部损坏,影响到中国的辐射总量也是有限的。还有,吃碘过多也有害于身体健康哦!
看得见的辐射
想亲眼看见辐射吗?一个夜光手表可以满足你。氚,即氢的兄弟,人们就是用它来造手表的夜光管的。氚的半衰期为12年,因此,12年后你的手表就只有现在的一半亮;24年后,你肯定要换新的了。
不用担心手表的辐射,因为氚发出的电子没有足够的能量脱离表壳。不过,要小心镭表,它们的伽马射线很容易跑出表壳。
人体内的辐射源
在我们体内(动物也是),有一个最大的辐射源:碳14,有时也称为放射性碳。它主要是我们从食物中摄取来的。碳14的半衰期是5730年,每次衰变发出的射线会损害周围的细胞。但我们与它们共存,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虽然和人为辐射一样有害,好在数量很少。
当动物死了,不再吃食物,碳14衰变了就不会再有更新。考古学家就利用这一点知道了古生物的年龄。如果考古学家发现一块化石,可以测量一下它的放射性,如果是自然水平的一半,就知道那个生物是在一个半衰期前死亡的——也就是5730年前。如果只有自然水平的四分之一,那么化石就有2个半衰期那么老。
手机辐射
很多人还担心手机的辐射。呃,这个你真不必太在意,因为手机属于微波辐射。微波与X射线不同,X射线是高能的光子,而微波是能量极低的光子。它们不会粉碎体内的DNA分子,因而不会像X光和其他高能辐射(甚至阳光)那样引发癌变风险。
辐射的计量表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简称希。1毫希等于千分之一希。
根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在砖、石或混凝土建筑物中居住一年的辐射剂量是0.75毫希:宇宙射线每年0.45毫希:水、粮食、蔬菜、空气每年0.25毫希;土壤每年0.15毫希;胸部透视一次0.02毫希。吃一根香蕉是0.0001毫希。
注意!
我们每天都会从环境中吸收微量的自然辐射,这是安全的。但在短时间内吸收1希的辐射就足以致命。对于诸如癌症发病率,主要还是看长期累积的辐射量。
听说这一消息,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了很多恐怖电影中的场景:《它们》中大如火车的蚂蚁,《深海怪兽》和《哥斯拉》中超巨型的爬行动物……让无数人惊慌失措,损失无数,据说这些都是辐射惹的祸!(而且辐射还可能引发很多疾病,甚至癌症。)
这一点,早期的实验也已经证明:高强度的辐射会在昆虫中引发可怕的变异!
可是,辐射真有这么恐怖吗?这是一个漫长的话题,需要我们从头说起——
辐射无处不在
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辐射一直都在!而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辐射之中!只不过辐射被发现,仅仅发生在约100年前。当时,科学家发现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辐射,即辐射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天然辐射源,比如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宇宙中的超新星们向地球发出了一轮又一轮的辐射,即使地球的贴身护卫——大气层也没能完全阻拦住,只是进行了缓冲)、山川草木、土壤,乃至人的身体等等,还有某些人造辐射源——家用电器、装修材料等不同类型的辐射,包括胸透的X射线都会释放出某种类型的辐射。
这些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要想证实它们的存在、多少,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相关仪器!至于我们,则时时刻刻暴露在这些辐射之下!幸运的是,由于辐射的剂量极小,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废话,要是危害很大,生物不早就死光光啦)。
辐射会消失吗?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辐射会消失吗?什么时候消失呢?
嗯,放心吧!任何包含放射性的东西最终都会失去放射性,只是时间长短不同。例如碘131的辐射,只持续几个星期。令人色变的钚,能持续24000年,而钾40——在血液和肉类中发现的一种重要放射性原子会持续10亿年!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含放射性的家伙们。
同胞兄弟:碘和碘131
还有什么比碘131更可怕的吗?它是这次日本核泄漏的主要放射性物质之一,如果人近距离接触到大量的碘131,很可能会导致甲状腺癌。
碘131之所以那么危险,部分原因是它衰变太快,半衰期仅有8天(但它的辐射会持续几个星期),在很短时间内向受害者发出很大的剂量。也就是说,经过半衰期8天后,碘131的辐射会消失一半。但这并不等于经过两个半衰期,所有辐射都将消失。因为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辐射的危险降低1/2,但它还能延续很多个半衰期。只要还有最后一个原子没爆炸,放射性就不可能完全消失,但经过30个半衰期后,大多数辐射都不可探测,通常也就没有危害了。
说起碘131的可怕,你是不是也对它的同胞兄弟碘心生恐惧?要知道,我们不但吃碘盐,不少食物中也有碘,病了还可能用到碘片。哈,别怕,这两兄弟虽然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一样,碘性质稳定,只有碘131的放射性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链接——
如果你害怕近距离暴露在碘的辐射下,可以通过补充专门的碘片来解决(但不能擅自服用)。因为只有你的甲状腺碘饱和了,有了足够的无害碘供给,才不会再吸收更多的碘。而且大部分放射性的碘都将在那段时间里衰变、消失。
不过,远在中国的你就没必要啦,因为即使日本出事的核电站全部损坏,影响到中国的辐射总量也是有限的。还有,吃碘过多也有害于身体健康哦!
看得见的辐射
想亲眼看见辐射吗?一个夜光手表可以满足你。氚,即氢的兄弟,人们就是用它来造手表的夜光管的。氚的半衰期为12年,因此,12年后你的手表就只有现在的一半亮;24年后,你肯定要换新的了。
不用担心手表的辐射,因为氚发出的电子没有足够的能量脱离表壳。不过,要小心镭表,它们的伽马射线很容易跑出表壳。
人体内的辐射源
在我们体内(动物也是),有一个最大的辐射源:碳14,有时也称为放射性碳。它主要是我们从食物中摄取来的。碳14的半衰期是5730年,每次衰变发出的射线会损害周围的细胞。但我们与它们共存,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虽然和人为辐射一样有害,好在数量很少。
当动物死了,不再吃食物,碳14衰变了就不会再有更新。考古学家就利用这一点知道了古生物的年龄。如果考古学家发现一块化石,可以测量一下它的放射性,如果是自然水平的一半,就知道那个生物是在一个半衰期前死亡的——也就是5730年前。如果只有自然水平的四分之一,那么化石就有2个半衰期那么老。
手机辐射
很多人还担心手机的辐射。呃,这个你真不必太在意,因为手机属于微波辐射。微波与X射线不同,X射线是高能的光子,而微波是能量极低的光子。它们不会粉碎体内的DNA分子,因而不会像X光和其他高能辐射(甚至阳光)那样引发癌变风险。
辐射的计量表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简称希。1毫希等于千分之一希。
根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在砖、石或混凝土建筑物中居住一年的辐射剂量是0.75毫希:宇宙射线每年0.45毫希:水、粮食、蔬菜、空气每年0.25毫希;土壤每年0.15毫希;胸部透视一次0.02毫希。吃一根香蕉是0.0001毫希。
注意!
我们每天都会从环境中吸收微量的自然辐射,这是安全的。但在短时间内吸收1希的辐射就足以致命。对于诸如癌症发病率,主要还是看长期累积的辐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