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二级学院如何推进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有机融合,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系统工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全面加强思政工作必须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从学院、教师、学生三个维度,通过创新实践,构建协同推进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长效机制。
关键词:协同推进;专业育人;思想育人;实践探索
落实学院主体责任,构建良性运行机制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立足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将思政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明确学院、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和任务,创造性地开展系列实践探索,取得明显成效。高校二级学院处于人才培养前沿,在协同推进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工作过程中,理应承担主体责任。学院既要持续提升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增强做好思政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也要加强教育教学的组织协同和资源保障,将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协同改革探索引向深入,着力打通思政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
1.力推配套运行机制建设。出台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协同推进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在全体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共识。运用党政联席会、党委二级理论中心组等载体,有针对性开展专项培训和专题研讨,通过班子带头示范,营造协同育人良好氛围。在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等工作中,对教师师德师风、立德树人等职责落实情况提出明确要求,增强全体教师投身协同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健全和完善配套措施,打通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之间壁垒,为协同育人工作有效推进创造条件。
2.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党支部质量建设年等方式,发挥党支部组织优势,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在协同育人工作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协同育人实践,构建“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良好运行机制,实现教师投身协同育人工作全覆盖。建立系(教研室)务会制度,实施教师党支部与学科、教研室联动,从制度设计上明确教师党支部在协同推进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工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3.大力推行本科生“全程、全员”导师制。坚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要求导师必须履行对每一名学生开展思想教导、学习指导、科研训导、成才向导、心理辅导“五导”职责,突出强调思想教导是第一位。坚持“全过程育人”,新生入学后,学院统一为学生指派导师,重点是导学,确保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锻造好思想基础。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导师。坚持“全员覆盖”,树立“人人成长、个个成才”教育理念,所有本科生都被纳入导师制实施范畴。坚持“全方位育人”,强调导师对学生思想、学习、心理及成才等多方面指导,做到对学生全方位发展负责。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教书育人职责
1.着力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推进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实践,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素养是必备要素,要教育引导教师把提高思想素养和理论水平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创新学习形式,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党的建设新思想和新观点、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行业最新政策和发展动态、学校有关教育教学与育人要求等方面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师有效开展思想育人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着力涵养优良师德师风。开展“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和学习师德榜样,引导教师坚持做到“四个相统一”,营造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良好育人环境。明确师德标准,划出“师德红线”,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多途径、多形式考察教师的学术和师德品行,探索建立新进教师品行考察制度,坚持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工作考核和职称评聘的重要内容,把理想信念和师德师风作为导师、班主任、辅导员遴选评聘的首要标准。
3.着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明确专业课教师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责任,唤醒教师主动承担“课程思政”职责,使专业课承载起思政教育功能。学院启动“树木学”“湿地生态学”等“课程思政”建设试点,优化课程的思想育人内容体系。搭建交流平台,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技巧和能力,在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融入过程中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显性教育与隐性引导相结合的目的,增强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自我教育功能
结合专业培养要求和学生实际,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把握学生思政教育主体的角色,找准思想教育引导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从学生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调动一切育人元素,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1.實施“全覆盖、渐进式”新生引航工程。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和人才培养全局出发,将新生入学以及大学一年级学习期间整体纳入新生引航工程范畴。系统谋划入学教育、参观考察和实践服务、素质拓展生涯规划、深度辅导四个“渐进式”教育环节,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引航工程把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行业使命感和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实施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学院贯彻落实思政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指导思想,加强“党建带团建”,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团支部为主导力量、以班委会为主要执行机构的“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职责分工,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理念,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三个学生组织协同合作,做到互有补充、互为促进、合而不混,形成“1 1 1
关键词:协同推进;专业育人;思想育人;实践探索
落实学院主体责任,构建良性运行机制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立足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将思政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明确学院、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和任务,创造性地开展系列实践探索,取得明显成效。高校二级学院处于人才培养前沿,在协同推进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工作过程中,理应承担主体责任。学院既要持续提升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增强做好思政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也要加强教育教学的组织协同和资源保障,将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协同改革探索引向深入,着力打通思政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
1.力推配套运行机制建设。出台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协同推进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在全体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共识。运用党政联席会、党委二级理论中心组等载体,有针对性开展专项培训和专题研讨,通过班子带头示范,营造协同育人良好氛围。在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等工作中,对教师师德师风、立德树人等职责落实情况提出明确要求,增强全体教师投身协同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健全和完善配套措施,打通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之间壁垒,为协同育人工作有效推进创造条件。
2.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党支部质量建设年等方式,发挥党支部组织优势,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在协同育人工作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协同育人实践,构建“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良好运行机制,实现教师投身协同育人工作全覆盖。建立系(教研室)务会制度,实施教师党支部与学科、教研室联动,从制度设计上明确教师党支部在协同推进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工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3.大力推行本科生“全程、全员”导师制。坚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要求导师必须履行对每一名学生开展思想教导、学习指导、科研训导、成才向导、心理辅导“五导”职责,突出强调思想教导是第一位。坚持“全过程育人”,新生入学后,学院统一为学生指派导师,重点是导学,确保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锻造好思想基础。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导师。坚持“全员覆盖”,树立“人人成长、个个成才”教育理念,所有本科生都被纳入导师制实施范畴。坚持“全方位育人”,强调导师对学生思想、学习、心理及成才等多方面指导,做到对学生全方位发展负责。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教书育人职责
1.着力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推进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实践,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素养是必备要素,要教育引导教师把提高思想素养和理论水平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创新学习形式,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党的建设新思想和新观点、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行业最新政策和发展动态、学校有关教育教学与育人要求等方面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师有效开展思想育人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着力涵养优良师德师风。开展“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和学习师德榜样,引导教师坚持做到“四个相统一”,营造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良好育人环境。明确师德标准,划出“师德红线”,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多途径、多形式考察教师的学术和师德品行,探索建立新进教师品行考察制度,坚持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工作考核和职称评聘的重要内容,把理想信念和师德师风作为导师、班主任、辅导员遴选评聘的首要标准。
3.着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明确专业课教师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责任,唤醒教师主动承担“课程思政”职责,使专业课承载起思政教育功能。学院启动“树木学”“湿地生态学”等“课程思政”建设试点,优化课程的思想育人内容体系。搭建交流平台,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技巧和能力,在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融入过程中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显性教育与隐性引导相结合的目的,增强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自我教育功能
结合专业培养要求和学生实际,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把握学生思政教育主体的角色,找准思想教育引导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从学生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调动一切育人元素,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1.實施“全覆盖、渐进式”新生引航工程。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和人才培养全局出发,将新生入学以及大学一年级学习期间整体纳入新生引航工程范畴。系统谋划入学教育、参观考察和实践服务、素质拓展生涯规划、深度辅导四个“渐进式”教育环节,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引航工程把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行业使命感和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实施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学院贯彻落实思政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指导思想,加强“党建带团建”,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团支部为主导力量、以班委会为主要执行机构的“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职责分工,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理念,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三个学生组织协同合作,做到互有补充、互为促进、合而不混,形成“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