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的意义 阅读能力的培养 激发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10-01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窗,塑造我们的灵魂,引导我们积极向上,涵养我们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使我们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阅读可以改变人的心境,增加人的生活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
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始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绝不能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其次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正确处理“双主”关系和影响教学活动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效益。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自身的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目的明确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也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前提条件。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让学生主动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自读”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具体能力:认读能力—— 辨识生字、学习新词的能力;理解能力—— 审题、辨析以及探究的能力;质疑能力——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鉴赏能力—— 分析、评价的能力。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在课堂上设置悬念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剂良药,设置悬念的位置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审题设置悬念,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产生一睹为快的心理;课中设置悬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要想解开“迷团”,必须首尾相顾,统览全篇;结尾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现在看到的只是涓涓小溪,大海波澜壮阔吸引着学生,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预习是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步骤,是有组织地学习知识的一个自我认识活动,是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在讲授新课之前,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自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动脑去想,口头表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转化为内部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培养素质,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 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速度,握阅读的规律,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材料的文字都负载着一定的信息,但并不是每个文字负载的信息都相等。一个句子常由许多词语构成,其中有的词语是关键性的,没有它,意思就表达不清,有的则不然。文段通常也是这种情况:有些词语是关键的,有经验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对每一个文字、语段平均用力,而只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只有这样,阅读才会有张有弛并达到一定速度;否则,在阅读过程中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词语、句子上,不仅抓不住重要信息,还会造成视觉和脑力的疲劳,进而影响阅读速度。
培养学生掌阅读是由感知、理解、鉴赏到表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时只有按这一顺序进行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第一步,阅读认知,提高语言自学认读能力。首先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等基本知识,具有准确地将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主体语言信息的能力。
第二步,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实现有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第三步,阅读鉴析,提高鉴别和评析的能力。指导阅读方法,强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最终提高应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四步,阅读表达,提高语言吸收能力。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在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对于自己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笔记本上,以备日后查用。
4 培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阅读广泛性和持久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求教师有唤起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观念和强烈意识,还必须将其转化为一定的方法技巧,使每一个学生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教师不应主观武断,摆出师长的架子,应学会欣赏学生,热情鼓励每个学生,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特别是那些不善于语言表达的学生,更应热心鼓励,教给方法,使他们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了读书,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能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纲,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只能说明学生看书了,他们对知识有了初步地了解,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素质,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提出质疑,激发学生互相研究,敢于探索,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根据具体情况步步设疑,穷追不舍,激发学生的斗志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结,学生们经过反复思考,亲自解决问题,特别是他们的“独特”见解得到充分肯定之后,成功后的喜悦,溢于言表,进而推动他们进一步去思索,创造。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步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意识获得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俊华.浅谈高效课堂上阅读方法的指导[J].快乐阅读,2011(2):101-102.
[2] 李江存.浅谈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N].甘肃日报,2010.
[3] 赵艳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阅读的意义 阅读能力的培养 激发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10-01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窗,塑造我们的灵魂,引导我们积极向上,涵养我们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使我们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阅读可以改变人的心境,增加人的生活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
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始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绝不能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其次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正确处理“双主”关系和影响教学活动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效益。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自身的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目的明确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也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前提条件。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让学生主动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自读”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具体能力:认读能力—— 辨识生字、学习新词的能力;理解能力—— 审题、辨析以及探究的能力;质疑能力——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鉴赏能力—— 分析、评价的能力。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在课堂上设置悬念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剂良药,设置悬念的位置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审题设置悬念,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产生一睹为快的心理;课中设置悬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要想解开“迷团”,必须首尾相顾,统览全篇;结尾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现在看到的只是涓涓小溪,大海波澜壮阔吸引着学生,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预习是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步骤,是有组织地学习知识的一个自我认识活动,是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在讲授新课之前,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自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动脑去想,口头表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转化为内部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培养素质,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 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速度,握阅读的规律,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材料的文字都负载着一定的信息,但并不是每个文字负载的信息都相等。一个句子常由许多词语构成,其中有的词语是关键性的,没有它,意思就表达不清,有的则不然。文段通常也是这种情况:有些词语是关键的,有经验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对每一个文字、语段平均用力,而只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只有这样,阅读才会有张有弛并达到一定速度;否则,在阅读过程中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词语、句子上,不仅抓不住重要信息,还会造成视觉和脑力的疲劳,进而影响阅读速度。
培养学生掌阅读是由感知、理解、鉴赏到表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时只有按这一顺序进行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第一步,阅读认知,提高语言自学认读能力。首先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等基本知识,具有准确地将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主体语言信息的能力。
第二步,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实现有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第三步,阅读鉴析,提高鉴别和评析的能力。指导阅读方法,强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最终提高应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四步,阅读表达,提高语言吸收能力。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在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对于自己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笔记本上,以备日后查用。
4 培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阅读广泛性和持久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求教师有唤起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观念和强烈意识,还必须将其转化为一定的方法技巧,使每一个学生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教师不应主观武断,摆出师长的架子,应学会欣赏学生,热情鼓励每个学生,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特别是那些不善于语言表达的学生,更应热心鼓励,教给方法,使他们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了读书,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能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纲,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只能说明学生看书了,他们对知识有了初步地了解,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素质,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提出质疑,激发学生互相研究,敢于探索,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根据具体情况步步设疑,穷追不舍,激发学生的斗志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结,学生们经过反复思考,亲自解决问题,特别是他们的“独特”见解得到充分肯定之后,成功后的喜悦,溢于言表,进而推动他们进一步去思索,创造。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步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意识获得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俊华.浅谈高效课堂上阅读方法的指导[J].快乐阅读,2011(2):101-102.
[2] 李江存.浅谈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N].甘肃日报,2010.
[3] 赵艳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