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松 “雄风”自在谈笑间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85858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春天的一个下午,记者与一位患者的妻子坐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男科专家诊室外聊天。得知记者在等待对男科主任李海松的采访,这位开朗的女性说她是和老公一起,专程来感谢李海松主任的,“我老公发现自己不能生育后就没怎么开心过,现在我怀孕了,他和李主任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每次来医院复诊,他还总有些‘私房话’要单独和李主任说。”说话间,屋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爽朗而热烈的笑声,屋外女士的眼角、嘴角也不时流露出发自心底的笑容,宽阔的酒红色走廊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温暖。
  “医患关系要都这样该多好!”未见其面,记者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这种“好朋友”般医患关系的成因了。
  雄风自在谈笑间
  病人络绎不绝,下班时间已过,直到整个走廊都安静下来,李海松和他带的几个学生还在对一个远道而来的患者做心理安抚——这位转诊过十几家医院的病人,虽然拿到了药方,但仍然不放心。
  终于等到了和李海松说“私房话”的时间,记者提起刚才在走廊里听到的大笑声,这位身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也不禁一笑。无数次分享过病人初为人父的极大快乐,李海松还是很看重这种与患者同喜的快慰:“这是物极必反,本来男性抗挫折的能力比女性要差,在重振雄风、做父亲这种‘大事’上,男性的心理更加脆弱,有了孩子也更加惊喜。刚才这个病人以前也很压抑自己,到了我这儿才开始放下包袱、有个笑脸儿。我们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病人在谈笑间得到释放,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最终解决一部分病人的实际问题——医学不是万能的,这位病人雄激素水平低还算是幸运的,像先天无睾丸那样的病靠吃药是没有用的,让那样的病人也能笑着走出医院才是本事。”
  看到这位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新浪网健康节目中侃侃而谈的全国知名专家,用如此认真的表情、严谨的分析来回答一个有关笑声的问题,记者突然感受到这位主任身上担子的分量,对男科诊室中笑声的可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很多病人是带着怨气,甚至是怒气来的。东直门医院国际部是去年成立的,这里男科病人的特点是首诊病人很少,多数病人到这儿来之前,已经在别的地方想尽了方法、跑断了腿。他们的心理一次又一次地受打击,最终找到一个挂着一堆头衔的‘国际部专家’,差不多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求‘速效’、‘安全’、‘方便’,要求立竿见影都是很自然的事儿,他不会像其他慢性病人那样可以等你循序渐进。这些病人中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轻度的焦虑、抑郁表现,因为在这个方面,‘失败是失败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如何进入一个治疗的良性循环?李海松常常是从恢复病人的心理优势开始的。面对病人“我怎么这么倒霉,雄性激素水平这么低?”等问题,李海松总是追根溯源地宽慰病人:“你能坐在这里问我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了——说明你的父母在生育方面是健康的,没有什么停孕、不育的基因;另外,人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激素水平不可能都像汽车排量那么统一,更何况汽车排量也有1.0、2.0甚至4.0的区别,不可能人人都是4.0,像穆铁柱、姚明那么高,像泰森那么壮。必然有夏利也有法拉利,有宝马也有宝来,有奥拓也有奥迪。只要你不天天越野、跑高速,排量低还能保证在市里到处跑还不超速,挺好的!”听着李海松仿佛豫剧唱腔式的解说,记者忍不住笑出来,李海松说:“你都笑了,事实情况就是如此,病人听进去了,能不放松吗?心情好了疗效才会提高,有了疗效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所有这些缓解病人紧张、焦虑心情的努力,只是李海松工作的前奏。
  在国外“不推荐药物治疗”的领域开方
  为病人宽心之后,关键还是疗效。2013年成立的东直门医院国际部在医疗水准和服务理念上都代表了中国中医发展的最高水准,李海松觉得,作为国际部的特需门诊专家,“创新性地处理好临床工作”是男科最大的亮点。
  如何创新,让中医与国际接轨,李海松从理论到实践有一套完整的构思。
  首先,他发现传统的中医男科有很多空白的领域。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对男科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传统的中医从理论到实践对男科都是捎带而过,如“阳痿”就一味地“补肾壮阳”,在实践中疗效并不稳定。更为重要的是,传统中医理论针对的是农耕社会男性相对寡淡的饮食和生活水准,治疗男科病的主体思路是补肾壮阳;而现代男科病多发于营养过剩、气血淤积的人群,且水污染和食品工业带来的添加剂污染致使“雌激素环境”无处不在,男性生育方面疾病的成因与传统社会有了质的区别。
  古人的理论基于古人体质,根据今天人们的体质,肝郁、血淤的病人多了,男科所有主要病症的理论与临床实践都有待创新。
  比如阳痿,在以往的临床中他发现很多脑血管、动脉硬化、糖尿病病人在用了活血化淤、通络的药以后,阳痿反而改善了、性功能提高了。由此李海松提出阳痿的实质是“阴茎中风”,因为血淤贯穿阳痿的始终,所以以活血通络为当今阳痿的主要治疗方法,这在理论上把中医治疗阳痿的认知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前列腺炎方面,以前中医最核心的概念叫“浊”,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但李海松以多年的行医经验发现这个概念并不完全,当今的前列腺炎患者多数是因为久坐、饮食肥腻辛辣引起的,还是应当从淤论治,并进一步提出该病属于久痛入络的“络病”。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李海松把前列腺炎的络病治疗分解为五个课题,目前的临床、实验、流行病学调查、疗效反馈等,已经全面验证了李海松理论的正确性。
  在男性不育方面,李海松的思路以人为调节体内环境为主,养阴不过寒、温阳不过热,微调阴阳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并且这个“微调阴阳”的理论创新最终发展成为国家“973”课题“基于‘肾藏精’的脏象理论基础研究”。
  理论进度与临床创新互为表里,最显著的结果莫过于门诊量的上升,不论是普通门诊、特需门诊还是独具特色的国际部,在外科中,李海松领衔的男科门诊量都是第一位。科研上从大学到地市到国家级拿了十几个课题,教学上从本科到博士后体系健全。东直门医院的中医男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李海松本人是全国中医男科的副主任委员,是北京的候任主任兼秘书长,在全国男科医生中知名度名列前茅,“有看不完的病人。”   同时,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突破,李海松“不唯古、不盲从”的学术气质也渐渐为社会所知,成为各种媒体男性健康节目的座上宾。尤其是东直门医院国际部成立后,李海松的名字在国际上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不只是很多病人抱着最后也是最大的希望来到他位于国际部的特需门诊,大量国外的病人也慕名而来。李海松和他的团队在男性不育、前列腺炎等国外“不推荐药物治疗”的领域推出了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药方!
  李海松对病人来国际部治疗的原因非常清楚:“国际部对专家的要求高,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很符合现代人的就医习惯。很多外国人此前没接触过中医,对他们来说,理解中医需要一个过程。但最终不管国内、国外,中医、西医,有疗效的才是最科学的。”
  攀登片刻未曾闲
  病人觉得李主任风趣而神奇,同行觉得李教授勇猛而多奇思。李海松自己把现在取得的所有成果都归结为行医的四步:走到哪一步,自然就会做哪一步的事儿。
  第一步是“像”,要比葫芦画瓢,踏踏实实、有板有眼地了解每一个诊疗步骤,了解规则;第二步是“细”,在规范之内,把工作做到位,做到极致;第三步是 “变”,尽知其然之后知其所以然,开始触类旁通、求新求变;第四步是“悟”,对病情的种种变化了然于心,真正做到随心所欲,各种诊疗手段灵活运用。
  在24年的科主任生涯中,李海松尤其看重后两步,他认为这两步充分体现了中医对个体差异的精细把握,然后辨证论治和个体化施治的原则。每个人的基因不同,体质不同,对外在刺激的反应不同,对药物干预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在原则规范之上还要有变,真正符合临床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在如何对待病人的问题上,李海松也有过一个四步走的过程。如同他在河南老家30岁就成为科主任。此前10年,他也推崇一击而中、速效解决病情,但很多时候,他自觉已经尽心尽力,病人还是不领情。此后10年,他终于悟出,一个优秀的男科医生不仅要有科学家的严谨,还要有艺术家的幽默,有政治家的敏感。“我的病人百分之七八十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过度压抑之后的爆发力是很强的,医患关系里其实埋着很多地雷。”所以李海松在想方设法治愈病人的同时,更欣赏并实践着美国结核病医生特鲁多的那句世界医界名言:“部分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业余生活中的李海松抽烟没有瘾,喝酒不过半两,总是沉迷于读书。除了医学方面的理论与科研著作,他喜欢读历史,尤爱军事史,对儒家的传统观念“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颇为认同:“不是说做不了官就做医生,而是说从政与行医都是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对复杂资源的管理、调配。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健康与疾病都不是固定的,通过全局高度的治理而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中医诊疗思维的精髓。”“医生的成长也会有从追求‘速效’到真正‘平衡’的过程,一个好大夫不只要懂病人的生理、心理问题,还要懂得病人所处社会环境、所面对的社会问题。”
  李海松之所以能在抑郁症高发的“雷区”举重若轻,在谈笑风生中赢得病人的信任,重拾病人的雄风,正是基于他对医生这个职业是“社会所有矛盾集中的窗口”这个特殊属性的清醒认识。“医生不把自己当成工程师、匠人,自己才可能不抑郁,也才有可能治好患有抑郁症的病人。”这是李海松带学生和参加学术会议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这些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李海松带过的20名硕士、博士生,他们毕业后大多数分配到地方各大医院“独当一面”,他们带到全国各地去的,不仅是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更多的是一种新理念,是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的勇气——教材上没有的、开拓思路和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内容,充斥在他们和李海松教授相处的每一堂课和对每一个病人的诊治过程中。“正确的思路和一定的压力相结合才会出人才,我有个学生研究生期间就发表了18篇论文,他们再把这种创新精神辐射出去,对社会的意义和贡献肯定超过简单的‘师傅带徒弟’。”在教学上,李海松同样不依不饶地求新求变,是个彻底的“改革派”。
  说到改革,就不得不提及李海松的另一个悟道:西药中用。怎样把两种不同理论体系、不同生产剂量方式、不同使用标准的东西共同使用呢?李海松的经验是,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使用西药。比如一种扩张血管的西药,按中医的理论就是活血的,在充分考量了它的成分、剂量和副作用后,就可以纳入一张中医配方中。比如病人同时有肾虚、肝气郁结、有血淤,中药里舒肝、补肾的药效果很好,但活血药力度不够,加上适量的西药,力度刚好合适,问题完美解决了!这样跨越式的思维并不是李海松偶然突发奇想,而是他对中西医理论和用药原理的通盘考虑,经过病理、药理的综合分析后形成的一种变通与创新。他常常反问自己:“从西医的角度讲,中医用的这味药有什么疗效?”结果他发现大多中医“补肾”的药在西医体系里是调整内分泌、提高雄激素水平的,中医“舒肝、解淤”的药在西医看来是“抗抑郁药”,而通过对中药取材和搭配的综合考虑,可以实现最佳疗效和最低毒性的“绿色配方”。
  其实中外古今,医者莫不相通,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在医疗服务中,理性的、变通的思维能力,灵活的沟通能力及开阔的社会视野,永远是排在药物和技术前面的,医学是一门人学,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抽去了医学的灵魂。
  责任编辑 董颖
其他文献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熏陶”“感染”等托词或挡箭牌下一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更谈不上积极追求教学效益或效率。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成了学校的自觉追求。  教学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很丰富的,其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和效率必定是核心内容之一。教学效益是指学生的收获,教学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在语文教学领域,两者综合追求,
近两年我国大豆的进口呈现快速增长之势,自1999年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以后,2001年又达到了创纪录的1320万吨。大量的进口使得竞争加剧,进口企业在获利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