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t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前往综合实践学校进行学习,已成为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对浙江省六所国家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以打破时空限制、融合学科课程以实现课程内容的延展、加强专业师资培训等建议,以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更好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实施;调研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043-0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1]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2001年作为必修课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在重建新时代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解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现状,笔者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对浙江省六所国家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展开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设计和开展以及教师的需求与建议等,试图归纳和总结其优秀经验与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设计
  浙江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较早,已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目前,浙江省拥有独立建设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34个,其中国家中小学示范性基地8个,为全省的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服务,对其分析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为了更好地实施调研,反映当前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现状,笔者对调研实施过程进行一定的设计。整个调研实施过程包括调研设计、调研实施和资料分析三个步骤,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资料收集确定调研学校,拟定访谈提纲,然后前往综合实践学校观摩课程开展情况、对教师进行访谈、收集课程教学设计资料,最后将所有资料汇总并进行分析。
  (二)调研内容及对象
  本研究的调研方式主要包括访谈法、观察法,调查内容包括了解学校课程的开设与开展情况,对教师进行访谈,观摩上课情况,分析教学设计进行课程案例研究。本次实地调研学校选择八大示范性综合实践学校中的6所,分别为衢州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舟山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平阳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苍南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温岭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长兴县教育实践中心,访谈对象主要是这些综合实践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情况
  从调研的6所学校开设的课程看,各校课程资源丰富,统计每所学校开设的课程,最少的一所达到40门。根据课程涉及内容,大致分为历史人文、模型创客、素质拓展、生态创意和平安成长五大类别。其中,历史人文类多为学校当地的文化传承以及名人事迹相关课程,让学生感受当地文化,了解名人名事。模型创客类主要是3D打印、机器人、工程搭建及STEAM实验室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素质拓展由多种户外集体活动组成,主要是为了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生态创意类包括木艺、石艺、贝艺以及实地体验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对自我和自然间的内在联系。平安成长则包括消防安全、禁毒教育、应急救护这一类课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技巧,学会珍爱生命。虽然各个学校在每类课程中均有涉及,但因地方文化和资源的不同,在具体课程开发上略有侧重,更注重对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舟山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以其背靠大海的独特条件,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沙雕和船模课程,这类特色课程相对其他课程往往在内容上更为丰富。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情况
  课程开展方面,学校的每门课程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室或活动场馆,设备设施齐全。但大多学校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只有衢州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经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课程教学模式。他们将课程分为破冰之旅、实践探究、分享感悟、拓展延伸四个阶段实施。破冰之旅阶段,教师和学生快速熟悉彼此,做好准备;进入实践探究阶段,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材料、讲述方法,学生自主创作或小组实践;分享感悟阶段,讲述自己的收获,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点评;拓展延伸阶段则是让学生离校后将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并进行运用,这个阶段学生是否实施往往是无法确认的。长兴县教育实践中心因为实践期长,还设立了家长活动日,大大增加了家长的参与和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综合实践学校教师的需求与建议
  了解课程建设以及实施现状后,笔者询问了教师对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看法以及相关建议,梳理总结如下:(1)课时过短,无法深入展开课程內容。按照教师完整的教学设计,课程开展不但包括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知识,还有动手实践、交流评价和一定的课外拓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在短短的两小时是难以完全做到的。因此,希望学生在来到综合实践学校学习前能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课程的后续开展。(2)缺少专业的教师培训。目前,教育管理部门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培训,希望各地区的综合实践教师能够加强联系,以便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心得分享出来,实现资源共享。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现状小结
  通过6所示范学校的调研,现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1.注重本土资源的开发,发展特色综合实践学校。各综合实践学校非常注重对本地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并形成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课程。这不但合理利用资源,还有利于综合实践学校的特色发展。
  2.课程资源丰富,设备设施齐全。综合实践学校的课程资源丰富,除去一些学校共通的课程外,都积极发掘本地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并且,一些需要专业设备支撑的课程也不是简简单单地实施,学校布置了设备丰富的小场馆,让学生使用专业器材进行实践探究。   3.教学空间局限化,课程内容孤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局限在综合实践学校,这也导致课时较短,学生在综合实践学校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课程内容与学科联系不强,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利用。
  4.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相对于传统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较新的课程,涉及内容众多,开展的培训多为单一学科的教师培训,无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也难以得到解答,不利于自身發展。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建议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本次调研分析,本文针对目前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及实施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空间,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基于该教学环境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普通学校或家中就可通过学习平台了解课程相关知识并进行拓展,还能与同伴互动交流,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教学效率。
  2.融合学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的延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加强与学科课程的联系,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与学科课程。这不但能够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度,还有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现知识的互联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构建学习共同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将家长角色纳入进来并设计相关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
  4.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管理与指导,有效培训教师。在专业培训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多组织线下讲座或开展线上教研,为教师的互动交流创造机会,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能力。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常态化实施的同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注焦点已经开始转向“如何有效实施教学”和“如何学以致用”,并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与质量的需求与日俱增。开发当地资源,着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程资源问题。但如何有效利用并设计出符合当代教育需求的优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J].2017.
  [2]赵书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09):19-24.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影响,组织中凋亡和胀亡的存在情况。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持续缺血4 h,再灌注6
本文是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写的一篇介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情况,讨论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了解手部皮肤损伤受伤因素以及影响因素,2008年5月1日-2009年1月31日我们对就诊的5233例手外伤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主要统计其中的一些相对特殊的皮肤损伤,包括皮肤撕脱伤和
油菜机械收获是实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关键性的“瓶颈”环节。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油菜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提出了加强油菜收获机械技术的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