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战略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营企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式。民营企业作为富有独特魅力的社会群体,正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1、认识水平参差不齐,机构设置不规范。随着民营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投资的日益多元化,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次不断增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成了改变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有的民营企业由于对内部审计相当重视,其内部审计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也做得相当不错,但应看到,绝大部分尚处于资本积累初级阶段的民营企业,由于其规模小,管理理念差,基本上是家族式粗放型管理,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甚至一无所知,根本没有认识到建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阻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规范设置的关键原因。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既有独立设置的,也有与财务或监察合并的;既有受董事会、监事会牵制的,也有受总经理领导的,缺乏规范。
  2、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差。审计的根本特征和生命力在于其独立性。独立性的大小决定了审计职能作用发挥的范围和效果。民营企业的特殊性质和经营环境决定了其内部审计,无论是机构的设置还是人员的安排都受制于投资人。投资人的经营理念、经营作风、文化水平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内部审计方向的把握和重点的确定,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表达。有时,投资人对成本效益的判断也可能会终止对一项极为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审核,更有时,投资人某种错误的暗示或授意,也可能会使内部审计结论黑白颠倒,面目全非。可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自由度及实施审计的空间都受到极大的限制,独立性、客观性很容易被打折扣。
  3、国家利益容易被忽视。表现为当民营企业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只要有空子好钻,民营企业的当家人就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从而左右内部审计思想,干预内部审计行为。此时,内部审计人员也往往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对企业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还会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进行粉饰或掩盖,甚至帮助企业钻空子,侵犯国家利益。
  4、审计工作开展不规范。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迟,国家相关部门对它重视不够,相关制度和准则出台较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实务操作标准,加之国家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指导和交流,导致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杂乱无序。既无年初计划,又无年终总结,审计过程不能严格按照既定程序,审计方式方法五花八门,审计时间滞后,审计工作缺少前瞻性,无法及时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审计,不利于企业对发展前景的预测和经营风险的控制,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破坏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
  5、审计领域狭隘,内容单一。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开展仍以财务审计为主,侧重于审核和监督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循和执行情况,以查错揭弊为主要目的,很少涉及其它领域,如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质量审计等,内容还比较单一,亟待进一步拓展。
  6、审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国际化使民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困难和高风险。他们迫切需要有精通企业业务、具有经济、法律、会计、审计等多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诸如此类的服务,如通过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对经济合同的把关、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利因素的控制等,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中虽然不乏高素质的专业人士,但就整体而言,现有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审计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内审岗位,更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策略
  
  1、组织模式恰当定位。恰当的组织模式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由于民营企业有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等多种类型,其经营理念、经营规模、经营作风、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系等都各不相同,对审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也不应强求统一,而必须同企业自身模式和特点相结合。借鉴国际内部审计的通常做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以下模式:对业主制和合伙制民营企业,其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为内部审计外部化,即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而对于公司制民营企业,其内部审计组织设置的理想模式为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这样的定位有利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较好地履行其审计职能,发挥审计作用。
  2、审计理念及时转变。随着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的加强,经营者的压力在增大,他们不仅要对投资者负责,还必须承担经营风险和责任。因而,强化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内部约束机制成为一种主动的需求。与此相适应,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内部审计理念也必然会发生根本变化,由“要我審计”转化为“我要审计”,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是经常性的,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还必须改变方式方法,特别应摆正审计的位置,在与企业员工或财务人员、管理高层沟通时,要善于抓准时机,把握沟通技巧。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以理服人;既要查漏补缺,更要重视制度建设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审计职能适应需要。现代内部审计除了要求及时、准确向企业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揭弊、信息真实等内容外,更为重要的是要针对管理和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和措施,帮助企业更合理地使用各项资源,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为迎接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变化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已将内部审计目标由原来的“检查与评价”重新定位为“增值与改善”。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为了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势必更加关注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效果、经营效益,及时将内部审计职能从原来的审核监督为主调整为监督与服务并重、并以咨询服务为主的新型审计模式。这样既可与国际惯例相衔接,又极大地满足了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有利于内部审计更好地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并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的咨询、评价等服务职能。
  4、审计领域纵横拓展。随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调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领域也必须由原来单纯地以财务审计为主向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主的全方位审计拓展。具体来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领域应包括如下内容:(1)、以管理审计为重点。管理审计是一项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单位在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管理上的表现,促使生产力要素的更好配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审计。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从检查和评价的角度来熟悉和掌握一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一旦确定有问题,就应该从管理的高度而不是从具体业务处理的低层次来提出改进管理过程的建议和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因管理缺陷而导致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从而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2)、突出风险评估。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所处的经营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面临着许多风险,如技术风险、人才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及资金风险等,一旦出现决策失误,就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不利影响甚至灾难性后果,所以迫切需要重视风险评估和防范。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性质、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形象、运营机制等战略问题进行审计和评估,识别高风险领域,合理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化解各种风险,力求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3)开展经济合同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是指对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的合法合规性、效益性以及风险性进行审核评价的一种审计,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合同条款的合规和合同的有效执行,以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这是内部审计拓展事前审计的重要内容。(4)绩效审计。绩效审计的重点往往集中在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方面,需要借助于一套标准化的制度和规范进行衡量和比较,并审查偏差和错弊。(5)、资产重组审计。这是为了适应我国民营企业资产重组活动而应运而生的一种审计活动,其政策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涉及资产重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目的是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6)重视舞弊审计。舞弊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不公正或不正当的利益而采取的欺骗、隐瞒或违背信用的行为。舞弊审计是指针对舞弊犯罪活动进行的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舞弊审计的目的在于杜绝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的舞弊行为。
  5、审计方法转向事前审计为主。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在审计方式方法上作出重大调整。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宏观思维能力,使审计方法由传统的检查报表、账册、凭证的详细审计,向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主的新的更科学的抽样审计技术方法发展,包括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数学模型等手段以及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最新成果。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工。跨行业、跨地区的民营企业还应建立信息远程传输系统,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要将传统的被动式的事后审计转向参与式的事前控制为主。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有重点地开展经营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提供管理咨询和其它相关服务,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6、主动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根据《审计法》规定,内部审计应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也不应例外。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及时将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反馈给上一级国家审计机关,而国家审计机关也应多关心、扶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认真总结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和教训。对成功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积极给予激励和推广,对不足之处及时给予引导指正。认真宣传和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制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努力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
  7、加强审计立法,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审计企业内部审计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努力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而人的行为必须受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和指导。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还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际内部审计的经验,加快审计机关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师协会建设,以行业管理代替行政管理,同时,尽快颁布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实务操作标准,使内部审计有一个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指南。一方面,内审协会应加强对现有在岗人员《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及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与考核,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开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从业人员资格证制度,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从业人员报考CIA,全面熟悉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技能。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其他文献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是指企业人力资源不确定性因素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从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人和环境的基本假设及委托代理理论中,可以找到交易过程中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了人力资源风险存在的内在机理。    一、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人和环境的基本假设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实质就是人力资源交易过程(即企业购买人力资源的过程),从外部的交易向内部的交易转变的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的建设正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必修项目。然而,尽管不同的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同,不管是对此重视的企业还是对此不重视的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企业可用于培训的资源是有限的,或者说,企业所固有的局限性会对培训的数量和水平加以限制。那么,就有必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应用相当广泛。可以说,它涉及财务会计运行的每一环节。但是由于制度所赋予的不是对交易或事项的绝对的规范,这就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可供操作的空间,因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具体会计核算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资产
当今的供应链是一个商业网络,包括定单管理,物料获取、物料运输,供应链财务管理和计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等.供应链管理在商业运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完成服务与产品质量目标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较量,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尽管企业文化已经在我国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中扎下了根。但是,在国际经济全体化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对企业文化做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诠释与再认识。  前些年,我
海南省航空公司于1993年5月2日起正式投入运营。在短短十年时间内,海航从一家规模很小的股份制航空运输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以航空运输为主业,兼以开展机场管理、酒店旅游、房地产开发建设、金融证券、信息、进出口贸易等业务,拥有资产总额262亿元、具有法人资格的成员企业40余家、员工1.25万人的大型企业集团。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中外民航发展史上堪称奇迹。因此,回顾与总结海航的成长历程和成功经验,并从中得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华外资企业的出口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我国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外资企业成了拉动我国出口快速增长
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而且为我国进一步搞活市场、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提供了理论上、政策上的有力依据,尤其对于搞好国有经济,加快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大精神,我结合自己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快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建立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呢?    一、变革落后思想,建立发展性的企业理念    要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革除原有的错误思想,培养新型的发展的有特色的企业理念。①变革思想。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伟大的思想或响亮的口号,而是持之以恒的实践精神。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指导的是企业在优势条件下取
古典小说<水浒>中出现的一位占山为王的领导人王伦,书中虽然着墨不多,但施耐庵对此君的心理活动和所作所为描写深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领导失败的悲剧值得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