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人认为,奥运只是股市的一个热点题材,奥运后,热点炒作完毕,股市必然会进入低谷。不少中小投资者也把08年奥运会当作退出股市的时间点。
但似乎有更多的人士坚定地看好奥运后的股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表示,“奥运会结束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的滑坡,而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高盛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祖六也表示,奥运会之后,越来越市场化和开放的中国经济,将是股市持续向好的坚实后盾。
临近年底,股市的大幅回调,更让不少人开始疑惑,这股市到底会怎么走?
“中国制造”是质量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事件背景 2007年,对于中国的出口商来说,是最难过的一年。某些中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热炒的焦点,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
争议焦点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对“中国制造”的质疑声一直不断,尽管事实表明,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但指责还是给中国产品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
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和政治人物对中国生产的玩具、牙膏、海产品、宠物食品等说了许多不分青红皂白的话,媒体也做了大量负面报道,美国国内的一些贸易保护主义者更趁机排挤“中国制造”的商品。
但是,面对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以偏概全地指责“中国制造”,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回敬道:“我非常不满意欧盟的讲话,我非常不满意曼德尔森的发言。”
客观地说,确实有某些中国产品在质量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国外某些人以偏概全,把问题扩大化,甚至上升到“政治问题”,这是对“中国制造”的“妖魔化”。
随着事实的一步步澄清,“中国制造”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包括美国的支持者,美国人已经没法过上一天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
娃哈哈达能谁是谁非
事件背景2007年中国企业界最热闹的事件之一就是“娃哈哈与达能争夺战”。2007年4月,宗庆后对外称法国达能公司欲强行并购娃哈哈。争论自此产生。随后,娃哈哈与达能之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针对品牌使用、股权收购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激辩。
争议焦点2007年4月初,宗庆后披露达能强购事件内幕,认为达能收购非合资企业是恶意并购。4月9日,达能集团致信媒体,他们认为达能的大股东利益遭到损害。4月10日,娃哈哈集团向媒体公布娃哈哈全体职工和全国经销商代表的声明,表示对达能的愤慨。4月11日,达能集团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将诉诸法律解决。5月9日,达能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出仲裁申请。6月6日,宗庆后辞去合资公司董事长职务。达能集团任命合资企业现任副董事长范易谋临时接替董事长之职。6月26日,娃哈哈集团律师团发出律师函,指范易谋等三位外方董事同时担任其他与合资公司相竞争的公司董事,违反了中国公司法……
最新消息,12月21日,达能与娃哈哈发布联合声明:双方同意结束对抗,回归和谈。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达娃之争”确实给国内民族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民族品牌在国际化进程中一定要学会遵循法律、利用法律。
华为“辞职门”是否违法
事件背景 2007年9月30日,华为出台“关于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规定”的文件,要求所有工作满8年的员工(共计7000多名)在2008年元旦之前逐步完成“先辞职再竞岗”工作。根据协议,全部主动辞职的员工可以拿到高额赔偿,华为为此支付高达10亿元的赔偿费用。
10月下旬,各大媒体披露此事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争议焦点“华为7000人辞职事件”被普遍认为是对2008年1月起施行的新《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有人指责华为钻法律的空子,逃避社会责任;华为解释,此次辞职完全属于员工自愿,绝大部分职工会通过竞争返回原来的岗位。
“华为7000人辞职事件”引发了一场社会大讨论。有网友认为,华为以企业强势的权力,让“员工主动辞职”实际上就是对老员工工龄的一次性买断,是变相清洗和裁员。
但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认为华为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的血液更新将会受到限制,这也是不得已之举。
另有多家企业也采取此办法,如媒体报道称,家乐福全国4万多名员工,除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之外,不论工龄长短、合同是否到期,都要在12月28日之前与公司重新签订为期两年的新合同。家乐福此举也被指规避新法。
有网友说:“不妨留着吧。故宫既然能上演‘三大歌王’的演唱会,也不会对美国平民的咖啡嗤之以鼻。这才是中国文化的博大胸襟。”
目前,星巴克已搬出了古老的故宫。
小产权房是“转正”还是“下岗”
事件背景城市居民购买小产权房的情况存在很久了,但是今年小产权房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所谓的小产权房,是指建在农村集体用地上的房屋,因只能办理房产证、不能办理土地使用证,且不允许上市交易,故被俗称为小产权房。这种房产土地成本低,价格几乎只有普通商品房的一半。
近年来,包括北京在内的一线城市房价不断走高,使得城市人到城乡接合部乃至远郊区县买“小产权房”的现象越来越火。
争议焦点它的火热也遭到了各路专家一轮又一轮火热的争论。小产权房是“转正”还是“下岗”?有专家认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不仅是生产资料,同时还具有农民社会保障功能,违规违法用地规避了农地转用和土地审批,农民很可能得不到相应的补偿,长远生活不能保障。很多在农村买了小产权房的业主,他们的权益也是没有保障的。
但也有人认为,买小产权房或有小产权房需求的大多属于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低收入者,如果一刀切的禁止必将损害许多老百姓的利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探讨如何妥善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争取早日让小产权房脱掉“黑户”帽子。
但由于“小产权房”从一出生就“名不正,言不顺”,必然导致了其不合法性。12月1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强调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
医改方案最终会是什么样
事件背景2005年7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撰写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失败,并导致了普遍意义上的看病难、看病贵和明显的社会不公等问题,并建议以强化政府责任的思路来进行医改。随后,医疗问题应该由“市场主导”转为“政府主导”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2007年初,医改协调小组决定委托独立、平行的6家海内外研究机构参与制定医改方案。但究竟是“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引发了争论。
争议焦点政府主导派提议,政府应投入更多的钱给公立医院,维护其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政府应免费或部分免费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而市场主导派认为“看病贵、看病难”并不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他们并不主张医疗领域全盘市场化,而是注重制度的设计,使医院在公平环境下有序竞争,最终达到公益性目的。
医改方案争论已久, 其实不管“市场主导”也好,“政府主导”也好,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让患者得到真正的实惠,不要再让老百姓抱怨“看病难、看病贵”。
据媒体12月26日报道称,国务院提交的有关“医改报告”,将首次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进行分组审议。消息人士透露,“医改报告”中“补需方”(即补贴患者)的原则已经较为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