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为此,我们需要多方努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
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各地方政府要建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发展机遇,尽快推出适宜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振兴计划。应该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度重视和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就是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是要尽快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解决融资瓶颈问题。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强力支持,要完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出口、土地、市场准入、工商管理、知识产权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财政投入少和企业融资难问题。千方百计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调控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和融资渠道。其次是要探索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鼓励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和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解决文化企业可供抵押的实物较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建立贷款贴息工作机制,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或项目,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银行贷款贴息支持。再次是建立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或发布相关信息和动态数据等,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供必要条件。
二是要大力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加强研发和原始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其一要着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中型骨干文化企业,使其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其二要努力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通过政策支持,鼓励拉长文化产业链条,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推动有文化内涵的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衍生产品。其三要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扶持引导中小文化企业走“专、尖、特、新”的道路,办出特色,打出品牌,推动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与中小文化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其四要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采取优惠措施,吸引相关文化企业落户园区,充分利用产业集群、项目集中的优势,形成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扩大中小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是要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其一是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改制,转制单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其二是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创新,要突破长期以来文化管理中条块分割的局面,根据产业性质、相关产业联动等特性,借鉴国际管理经验构建大文化管理模式,从“办文化”转到“管文化”上来。其三是加大文化市场的开放性和文化产业的竞争性,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进来,以有效的市场竞争推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中小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路径
一是要善于小题大做,扬长避短,形成“公司+文化专业户”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将分散的民间工艺加工联合起来,对传统民间工艺实行精品化、系列化开发包装推介,初步实现由个体形式的自生自灭到靠公司的力量发展壮大传承的局面,使文化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变为产业优势。
二是要善于就地取材,点石成金,善于无中生有,珠联璧合,在发展文化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方面作出新的尝试。中小城市文化资源的特点是零星、分散,聚合性差,因此,资源的整合能力尤为重要。以三门峡为例,三门峡市仰韶文化艺术传媒公司不断拓宽产业链,开发了仰韶彩陶艺术品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黄河观赏石10大类6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北欧等。2008年,该公司与北京雷子乐笑工厂联合策划创作的话剧“彩陶女嫁仰韶郎”,在总政八一剧场上演,不仅为传播仰韶文化、提高彩陶产品知名度发挥了助推作用,而且拓宽了市场,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是要巧用人才,科学地利用外脑,弥补人才资源的不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智力逆向流动,力求使大城市的高端人才、专家学者参与到中小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来。文化产业人才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文化产业人才应该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有独到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但文化产业人才并不神秘,他们与其他产业人才在许多方面有着共性,文化企业的营销策划、经营管理、资产运作与其他产业也有着共同的规律。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一时找不到专业人才,可以通过人才嫁接,即“借用”其他领域的企业家、经理人,经过一定的培训,把他们充实到文化产业中去。
一、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
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各地方政府要建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发展机遇,尽快推出适宜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振兴计划。应该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度重视和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就是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是要尽快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解决融资瓶颈问题。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强力支持,要完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出口、土地、市场准入、工商管理、知识产权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财政投入少和企业融资难问题。千方百计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调控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和融资渠道。其次是要探索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鼓励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和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解决文化企业可供抵押的实物较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建立贷款贴息工作机制,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或项目,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银行贷款贴息支持。再次是建立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或发布相关信息和动态数据等,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供必要条件。
二是要大力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加强研发和原始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其一要着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中型骨干文化企业,使其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其二要努力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通过政策支持,鼓励拉长文化产业链条,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推动有文化内涵的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衍生产品。其三要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扶持引导中小文化企业走“专、尖、特、新”的道路,办出特色,打出品牌,推动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与中小文化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其四要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采取优惠措施,吸引相关文化企业落户园区,充分利用产业集群、项目集中的优势,形成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扩大中小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是要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其一是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改制,转制单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其二是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创新,要突破长期以来文化管理中条块分割的局面,根据产业性质、相关产业联动等特性,借鉴国际管理经验构建大文化管理模式,从“办文化”转到“管文化”上来。其三是加大文化市场的开放性和文化产业的竞争性,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进来,以有效的市场竞争推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中小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路径
一是要善于小题大做,扬长避短,形成“公司+文化专业户”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将分散的民间工艺加工联合起来,对传统民间工艺实行精品化、系列化开发包装推介,初步实现由个体形式的自生自灭到靠公司的力量发展壮大传承的局面,使文化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变为产业优势。
二是要善于就地取材,点石成金,善于无中生有,珠联璧合,在发展文化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方面作出新的尝试。中小城市文化资源的特点是零星、分散,聚合性差,因此,资源的整合能力尤为重要。以三门峡为例,三门峡市仰韶文化艺术传媒公司不断拓宽产业链,开发了仰韶彩陶艺术品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黄河观赏石10大类6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北欧等。2008年,该公司与北京雷子乐笑工厂联合策划创作的话剧“彩陶女嫁仰韶郎”,在总政八一剧场上演,不仅为传播仰韶文化、提高彩陶产品知名度发挥了助推作用,而且拓宽了市场,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是要巧用人才,科学地利用外脑,弥补人才资源的不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智力逆向流动,力求使大城市的高端人才、专家学者参与到中小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来。文化产业人才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文化产业人才应该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有独到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但文化产业人才并不神秘,他们与其他产业人才在许多方面有着共性,文化企业的营销策划、经营管理、资产运作与其他产业也有着共同的规律。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一时找不到专业人才,可以通过人才嫁接,即“借用”其他领域的企业家、经理人,经过一定的培训,把他们充实到文化产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