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教育中,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我们在数学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应该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育中去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往往使学生视如畏途。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在课堂上,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的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学生思维活动赖以存在的活动空间,激活思维,竭力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敢于冲破“陈规旧矩”的束缚去寻求变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四、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例如:《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中,设计如下: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球等几何体,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的某些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抽象、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欣赏大量图片,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片段如下:
师: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各种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先让我们来共同欣赏我们美丽的家园。
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苹果、酒杯、金字塔、家居装饰、北京天坛、东方明珠等,运用多媒体显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他们到来直观感受,让他们观赏、思考、判断,体会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数学的兴趣。
师:(1)在画面中,你能发现数学的影子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
(2)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吗?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简单的图形可以组合成复杂而美丽的图形。
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现实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通过欣赏大量建筑物的画面,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情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做一做”、“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等,不断激起兴奋点,不断激起小高潮,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的艰辛,也领略到成功的愉悦。这节课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的比较多,容易造成忙而乱的场面,教师必须准备到位、操作有序、收放自如。教学中出现学生用语言描述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语言不够准确简练,描述不够完整细致。面对这种情况,不必操之过急。我想,随着以后的逐步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总之,这节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五、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克鲁切茨基认为学习的能力是创造性数学能力的一种表现。“对数学彻底的,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数学活动能力的先决条件——是对那些包含新的和社会意义内容的问题,独立地列出公式并加以解答的先决条件。”在这里,克鲁切茨基通过数学活动中解决具有社会意义的实际问题,把学习数学的能力与“创造性”的数学能力(指在数学科学活动中的能力,它能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或新成就)联系起来,展示了两种能力的可转化关系。它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形成创新技能,就必须注重数学活动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例如: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也就掌握了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景范学校)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往往使学生视如畏途。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在课堂上,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的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学生思维活动赖以存在的活动空间,激活思维,竭力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敢于冲破“陈规旧矩”的束缚去寻求变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四、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例如:《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中,设计如下: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球等几何体,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的某些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抽象、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欣赏大量图片,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片段如下:
师: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各种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先让我们来共同欣赏我们美丽的家园。
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苹果、酒杯、金字塔、家居装饰、北京天坛、东方明珠等,运用多媒体显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他们到来直观感受,让他们观赏、思考、判断,体会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数学的兴趣。
师:(1)在画面中,你能发现数学的影子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
(2)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吗?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简单的图形可以组合成复杂而美丽的图形。
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现实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通过欣赏大量建筑物的画面,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情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做一做”、“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等,不断激起兴奋点,不断激起小高潮,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的艰辛,也领略到成功的愉悦。这节课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的比较多,容易造成忙而乱的场面,教师必须准备到位、操作有序、收放自如。教学中出现学生用语言描述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语言不够准确简练,描述不够完整细致。面对这种情况,不必操之过急。我想,随着以后的逐步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总之,这节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五、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克鲁切茨基认为学习的能力是创造性数学能力的一种表现。“对数学彻底的,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数学活动能力的先决条件——是对那些包含新的和社会意义内容的问题,独立地列出公式并加以解答的先决条件。”在这里,克鲁切茨基通过数学活动中解决具有社会意义的实际问题,把学习数学的能力与“创造性”的数学能力(指在数学科学活动中的能力,它能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或新成就)联系起来,展示了两种能力的可转化关系。它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形成创新技能,就必须注重数学活动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例如: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也就掌握了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景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