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北京

来源 :网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os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到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北京是全国唯一一个在每一届全运会都有奖牌入账的队伍,长达半个世纪的辉煌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1
  和大多数省市网球队一样,1958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第一届全运会,北京网球集训队在先农坛网球场成立了,女队员有陈彩荣、肖美丽(后改名肖毅)、潘凤金,男队员有张克洲、张建昌、锡少文、王庆海。女队中的陈彩荣、肖美丽、潘凤金都是在1943年出生,大家管她们为“三姐妹”。三姐妹中,肖美丽打得最好,潘凤金动作最漂亮,堪称教科书,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肖美丽获得女单铜牌,但即便如此,北京队并没有在全运会之后立刻成立。
  现任北京网球队领队的黄红军在队史里写到:“第一届全运会结束后,北京网球集训队就解散了,有一些省市陆续正式组建了网球运动队。”
  王福章是北京队元老级的人物,他说:“那段时期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已经组建了的网球队训练也几近停滞,迫于现实情况,北京队的正式建队也是一拖再拖,最后,终于在1960年批了下来,但只给了五个名额。”
  1960年8月23日,北京网球队正式在先农坛体育场成立,队员两男(张建昌、锡少文)三女(陈彩蓉、肖美丽、潘凤金),余平担任领队。因为没有专职教练员,两名男队员就担负起教练的任务,锡少文负责专项技术的训练,张建昌负责身体。
  当时物资匮乏,条件艰苦,所有的场地都得自己修。北京队没有碾子,不得不去国际俱乐部借,没有车拉回来,只得自己用手推,在大风天里,走了足足有十五公里的路。自己修的场地,队员们倍加爱惜,每天开练之前,还会洒点水,保持弹性。一到了冬天,北京冷得不行,但队员们在寒风中冻裂了手指,还要练。肖美丽说:“都是为了胸前的北京两个字,首都的网球,首长们都看着呢,多光荣啊。”
  1962,陈毅出访日内瓦之后在北京开展全国十单位网球对抗赛(2013年2月刊《天津,从杂牌军到梦之队》中有详细报道),全国优秀的网球人才都汇聚北京一展身手。在那届比赛上,有很多印尼华侨,他们在前两年的印尼排华风波中回国。印尼的网球在亚洲实力较强,群众普及度也很高,这批归国的华侨里多是网球高手,后来不少去了各省市网球队。高宏谋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和许淑莲代表北京队在这次十单位对抗赛中获得混双冠军,一鸣惊人。
  高宏谋是北京队引进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手,是印尼的网球全国冠军,后来他回国之后,在北京网球馆业余体校郭德观教练的引荐下,加盟了北京队。高宏谋的加盟使得北京队整体实力得到加强,同时也为队里的其他队员带去了一些先进的战术思维。
  张建昌和锡少文身兼队员和教练,没过多久就累得够呛。第二年,体育局眼见北京队教练员捉襟见肘,便从乒乓球队调来钟汝凯。钟汝凯不仅乒乓球水平出色,网球也很在行,毕业于有色金属学院的他英文还很好,爱琢磨,在担任网球队教练以后,总是去图书馆翻译一些英文网球资料,向老外取经。那个年代,老教练们都让队员们稳打稳扎,保证成功率,不失误,挑高球,但受到国外网球理念熏陶的钟汝凯却教队员要打进攻,打上网,这一转变很快就取得了效果。
  王福章是在1961年进的北京队,那年他才14岁,师从郭德观,因为长着两个虎牙,也被大家成为“王老虎”,而王福章确实也配得上这个称号,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虎劲从进队第一天就让钟汝凯打心底里喜欢。王福章进步很快,进队不到两年,就和老队员肖美丽、张建昌、黄锡绍、高宏谋等人入选了国家集训队,第二年就在全国锦标赛中崭露头角。
  2
  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北京网球队在家门口取得了全面突破。当时上海队是中国网坛的绝对霸主,其次就是北京,男团、男单、男双、混双上都是亚军,除了高宏谋、张建昌的头号男双之外,王福章和黄锡绍的第二男双也取得了铜牌。建队五年的时间,就交出了这份答卷,着实不易。
  四银一铜,当北京网球队正朝着一个光明之路不断前进的时候,但文化大革命让网球队陷入了停顿。
  为了能让自己在球场上打得更坚毅更果断,肖美丽曾义无返顾地将名字改成了肖毅,没想到,没有几年的光景,她再也不能在先农坛自己修建的场地上打球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席卷了中国,后来又开始大串联,百万红卫兵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的检阅。肖毅说:“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你哪里还能玩资产阶级的东西。”之后,各地串联来的红卫兵住到了先农坛网球馆,在球场上生火做饭,挖出一个个大洞,训练场没了,训练自然谈不上了。
  因为肖毅的父亲解放前曾给日本人当职员,于是她被定为了资本家,最后成了反革命,被宣传队抓走的时候,肖毅着实觉得冤枉:“论水平,我是最好的,成绩也是最好,表现也不差,凭什么要我走。”而对方冷冰冰地回道:“组织上让你走,你就得走,组织上让你留,你就留。”之后,肖毅被发配到北京标准件厂劳动改造,从国手变成车工,上班是三班倒,昏天黑地地过着一段不堪回首的生活。
  相对于肖毅,其他队员就幸福多了。跟全国其他省市队不一样,北京队虽然停训了,但没有解散,恢复得也很早。1970年,几年没摸拍子的王福章接到通知,说是有领导要来打球,让他们修修场地热热身。当时,王福章激动地连饭都没吃完,随便扒拉几口就拉着黄锡绍去耙起了场地,王福章回忆道:“甭提多高兴了,虽然几年没干这事儿了,但很熟练,都在心里演练过无数次了。”王福章要陪的领导其实是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那一年,束博寨政变,西哈努克亲王流落在北京,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接待。西哈努克喜欢打网球,周总理就将他带到了先农坛,让王福章和黄锡绍陪打。从那时起,北京队也逐渐恢复了日常训练。
  北京队是文革之后最先恢复训练的队伍之一,这也使得他们相对其他省市,在水平上高出了不少。虽然钟汝凯、高宏谋等人的离队一定程度削弱了北京的整体实力,但此时绝对强队上海队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这给了北京队崛起的契机。   3
  1971年以后,全国的专业运动训练开始恢复,各地的体工大队开始补充后备力量,北京网球队也陆续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这个时期,男队的孙春来、马伟林、傅众、谢昭和女队的王凤金、孙京环、王萍、韩秋红、贾郁芯等人陆续进入了北京网球队,他们中的大部分队员都成为了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初北京网球队的主力队员。这个时期的年轻队员和王福章、陈彩荣等北京队的老队员共同创造了北京网球队的一个辉煌时期,在第三届和第四届全运会上取得了北京网球队历史上最优异的成绩。
  14岁进队的孙春来几年之后已经成为全国冠军,他还记得第三届全运会的时候,上海队扬言要拿一百年的冠军,没想到,却被北京给掀翻了。谢昭回忆说:“三运会的时候,我没上场,但王福章、孙春来、马维林、李金栋组成的男队力压霸主上海队夺得冠军确实让我们这些小队员振奋不已,后来王萍和孙京环的女双又为北京队再添一枚金牌。”
  孙京环与王萍,一个从先农坛体校、一个从北京网球馆出道,她俩是那段时间中国网坛最强大的女双组合。孙京环说:“当时的教练是潘凤金,潘指导对我们要求严格,成绩提高也很快。每年在北京练球练到12月初,大家就一起去云南、四川、广东冬训,开春回北京接着练,而夏天时候这些队伍也会到北京练,算是交流。”
  1976年开始,王福章、孙春来、傅众、王萍、孙京环分别代表国家队遇到了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顶尖高手,名宿肯·罗斯维尔就是其中的一个。可惜的是,在孙春来的印象中双方并没有过多的交流,也没有擦出火花,他说:“打完比赛,握握手,走人,也不吃饭,和谁吃,去哪儿吃,都是由外交部安排好的,我们只管打球。”
  第一次和国际高手过招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但三年后孙春来在广州遇到了比约·博格,让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了顶尖高手的实力。1979年,我国第一次举办商业性网球比赛,由IMG集团组织,欧洲银行冠名。当时的比约·博格如日中天,已分别在法网、温网拿下4个大满贯,并在当年保持年终第一的头衔。孙春来和上海队的许梅林被分别指定成为了比约·博格和约翰·亚历山大的搭档,打了一场5万美金的表演赛。后来,孙春来还去过美国,在法拉盛球场看过大满贯。
  改革开放的潮流之下,孙春来等人幸运地成为了第一批接触职业网坛的中国球员。1979年的第四届全运会,北京女队在王萍、孙京环的带领下达到了巅峰,包揽了女团、女单、女双的金牌,而王福章和孙春来也继前一年在亚运会获得男双铜牌之后,在全运会上击败了刘树华和倪长宏,为北京代表队添得第四块金牌。在这一届全运会上,北京网球队在金牌和奖牌总数上均击败了曾经的霸主上海队。
  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了,但回忆起这一段往事,王福章依然心潮澎湃:“这是北京队的巅峰时期,能击败上海队,对于当时的北京队而言,意义太大了。”
  4
  随后的三四年,北京队无可避免地也遇到了新老交接的问题,但即便如此,老队员孙京环和王萍依然在1983年的五运会为北京赢得一枚女双银牌,此外王萍还得到一枚女单铜牌。自1982年开始担任领队的牟达维,后来成为北京市体育局的领导,他回忆说:“五运会后,北京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五运会之后,孙京环退役,之后带了体校的孩子们三年,随后进入北京队执教,她说:“1992年生了小孩便退出一线,之后陆陆续续在什刹海体校教过一些少年选手。”而王萍则坚持担任新老交接的任务,打了1987年的全运会,此后也退役了。很多年之后,这对当时女子网坛的无敌双姝在谈到那段辉煌时候说:“这个团队拥有辉煌的成绩,因此队员们都有强烈的责任感,一打比赛,心里都有必胜信念,因此拼得很凶。”
  不仅是孙京环、孙春来,五运会之后一批老队员都退役了,同时还招了一批新队员。现先农坛体育运动学校的校长孟强华就是在那一批进队的。1978年,12岁的孟强华开始打网球,最早选择网球纯属意外。1976年,10岁的孟强华其实在工体业余体校是打排球的。因为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影响,没练多久排球班就停训了,这一停就是两年。1978年,听说排球班又恢复训练了,孟强华和当时几个要好的朋友又找到了排球教练,教练一看他们,乐了:“都两年了,你们怎么一点个儿都不长啊。”因为嫌孟强华他们个子太矮,各方面条件不够好,就将他们婉拒了,在回去的路上,网球队教练将他收到了队里。就这样,12岁的孟强华和网球结了缘,但因为兴趣不是很大,孟强华说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没练几天,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接到通知,关系被北京工农宣传队的人要走了。
  现在回忆起进队的原因,孟强华也觉得有些突然,后来听教练说,当时队里人才匮乏,就是想补一些他那个年龄段的。刚进队的时候,孟强华的成绩并不突出,但没多久,他的命运就被改变了。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网球正处于转型期,一改自我封闭,缺少对外交流的状况,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网球理论思想,在这点上,北京队也走在了前列。1982年牟达维开始任北京网球队领队,张建昌、潘凤金分别任男女队主教练。牟达维说:“80年代,网球运动员的训练条件还是非常艰苦的,除了国家队有出访比赛任务外,省队的运动员出国训练、比赛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牟达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部分年轻男选手到美国去拉练。这一决定得到了原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的积极支持。
  5
  1986年初,孟强华、张立武、董绍武、李静和教练李金栋,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绿谷乡村网球俱乐部,在美国教练菲尔·切洛指导下,展开了为期五个月的强化训练,开创了地方组队出国训练的先河。
  “美国毕竟是网球大国,到了美国之后,无论是思想、战术、打法都有很大的改变。”回忆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孟强华依然记忆犹新,“以前国内教练教得都是稳字当头,不失误,不强调角度和落点,有时候我们打进攻,教练还批评我们乱打。但在美国,教练却让我们积极进攻,打上网,不要怕失误,发球要发出质量。就战术而言,这是根本性的转变。”   战术上的融汇贯通需要实战作为平台,相比较国内每年只有一个全国单项赛和团体赛,美国几乎每一周都有比赛。“以前比赛打得少,一打比赛就紧张,不会打,训练水平和实战水平根本没办法比”,在美国的五个月,孟强华的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在一些比赛中打出了不错的名次。回国之后,孟强华立刻在全国单项比赛中取得了突破。之前还一直混迹乙组的孟强华,当年因为老队员退役,以乙组11名的成绩替补进了甲组,最终却过关斩将取得了全国前六,还击败了两名国手,在四强战中惜败给马克勤。同年,在另一项大赛上,孟强华与谢昭一起夺得双打冠军。
  得益于国外集训的成果,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前,北京队又将孟强华、谢昭、李静送到美国训练了2个半月。回国后在全运会决赛上,孟强华与谢昭一起拿到了男双与男团的冠军,单打还获得第三名,北京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孟强华后来拿过亚运金牌,还在1992年从资格赛晋级了巴塞罗那奥运会,但回忆这么多年运动员的经历,六运会一直是孟强华最骄傲的一战,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运动会,我和谢昭一起参加男团、男单、男双、还有分别参加了混双,当时不比现在,当时团体和单项要一起打,这也意味着十天的时间要把团体和单项都打完,六运会男团和男双拿的是冠军,男单和混双都进了半决赛,体力上透支了,虽然已经拿了两块金牌,但是现在想想,还有点遗憾,男单和混双也有机会去冲金的。”
  对于这届全运会的情景,当时的男队主教练王福章也历历在目:“刘树华、马克勤、尤伟,还有谢昭,当时是国内的最高水平,但孟强华在六运会冲上来了。在六运会之后,我们让孟强华这批小队员练网前,底线也要相持住。当时国内一批人攻击力都不是很强,刘树华、尤伟、张帆都是上网,我们主要加强了队员的破网能力。六运会之前,我们成绩一般,打算力争前三名,没想到拿到两块金牌。”
  团体赛的时候,天津队实力当时公认最强,北京队抽签让谢昭打刘树华,孟强华打倪长宏,倪长宏虽然网前快,但是失误也多,北京先把天津拿下之后,另外一场半决赛,湖南和上海打得特别晚,中途还发生了争执,等到第二天和北京队一打,体力跟不上了,其中还有一名队员抽筋了。在男双上,实力最强的刘树华和倪长宏因为丢掉了团体,心理压力大,而男双那天还下雨,后来改到室内地板打,大家都没打过地板,谢昭和孟强华也没有,但我们豁得出去,又添了第二枚金牌。
  6
  六运会之后,谢昭退了,孟强华入选了国家队,王福章和天津的张大陆一起到国家队当教练。为了要迎战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王福章带领红队和张大陆带领的黄队展开了长达的一年队内竞争。王福章说:“当时我的思路和上面有出入,我主要想带带小队员,让年轻的往上冲冲,是夏嘉平、潘兵、孟强华、张九华这批,但这些年轻的其实在实力上还是和老一批的有差距。”
  对于那段时期,孟强华的记忆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苦”:“冬训的时候住在广州中山体育大学的英东网球场,四个人一个房间,吃不好都不是问题,最要命的是,冬天练完一身汗,需要很好的恢复,不但没有队医,洗澡都是大问题。一整个冬天,我们都需要去热水房打热水,在卫生间里兑冷水冲,洗完了冻得直哆嗦。生活条件不好,训练还特别苦,一日三练,一周练六天,甚至是六天半,早晨出早操,上午练完下午练。”
  现在看来,那个时候的红黄队也就是现在的国家一队和二队,但那个时候机会平等,界限没有那么严格,王福章带的虽然是二队,但个个都憋足了劲儿,总向往上冲,他们等的就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在一次戴维斯杯队内选拔赛,王福章率领的红队就战胜了黄队。1990年的亚运会,中国以一老(刘树华)三小(夏嘉平、潘兵、孟强华)的阵容出战,包揽三金,创造了中国男队在亚运会上的最高峰。
  1992年,孟强华还和潘兵、夏嘉平、张九华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而这是中国男队第一次通过资格赛打进正赛。1993年,孟强华参加七运会之后就退役了。
  七运会是在北京队主场,在先农坛网球场举行。当时的李芳、陈莉、唐敏堪比当今的李娜、彭帅和郑洁,无人能敌,但北京队的毕英和李丽超水平发挥,爆冷击败了李芳、唐敏,为北京队添得了一枚分量极重的金牌。
  7
  先农坛体育馆的正门前有一个雕塑,这个雕塑建于十年多前,上面雕的都是先农坛体育运动学校各个项目的功勋人物,在雕像的侧面有一个打网球的人,孟强华说:“原型是李思。”
  李思是北京队八运会和九运会的最大功臣,八运会获得男团冠军,九运会先获得男单冠军,接着和云南的杨净竹一起获得了男双冠军。
  李思八岁摸起了网球拍,小时候爱运动,喜欢踢足球,但妈妈觉得足球太危险,恰巧启蒙教练宋连富就住在楼下,所以就打上网球了。很小的时候,李思的父母去美国定居了,他说:“我妈不希望我太早出国而忘记了母语,所以就将我托付给了朋友照顾,到了1988年我师从谢昭教练,他教给我很多,这才算真正开始了网球之路。”
  李思的网球之路从国内开始,在美国成熟,在美国期间,十六岁的他就一个人开着一辆小破汽车来往于学校和赛场之间,这一点和国内的运动员们有很大区别,因此他的独立性很强,也间接形成了他在赛场上很强的应变力、适应力和承受力。
  在美国,李思在全美知名青少年教练克里斯的执教下,拿过美国大学生网球联赛的冠军,在全美大学生网球联赛中的排名曾高达17名,被多家知名俱乐部看中。
  1996年,一站ITF国际网球巡回赛在北京举行,李思也从美国回国参赛。就是在这次比赛中,他与北京网球队再次结缘。那天,已经成为男队主教练的谢昭来到赛场。李思从远处打着招呼,谢昭看着李思感到有些眼熟,可又觉得不太认识。等李思走近了,谢昭这才认出来,笑道:“你怎么变成这样了?留着长头发,身体强壮,已经是个大人了嘛。”
  能代表北京取得全运会冠,对于李思而言无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当时为了回国参加八运会,我甚至错过了毕业典礼,不过一金三银的成绩还是对得起这次‘翘课’的。”   四年之后的九运会,冲着金牌而来的李思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心理波折,先是在志在必得的男团争夺上,他和杨净竹的“不败组合”第一次品尝到了失利的滋味,北京队也遗憾地错失冠军。直到单打最终收获金牌,李思的情绪才发泄了出来,放声大哭,激动地撕碎了自己球衣疯狂咆哮,而这个镜头也定格成了全运会历史上的经典画面。
  8
  2004年之后,中国网球朝着职业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天津、江苏率先成立网球中心,成绩也较为显著,而北京、上海这些曾经的老牌强队在人才选拔和队伍的衔接上普遍都出现了问题。
  谢昭说:“现在培养模式越来越多了,俱乐部模式、家庭模式、体工队模式,孩子和家长看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这虽然是件好事,但是对于我们选拔人才而言,难度也越来越大了,我们选他们,他们也在选我们。”
  虽然这几年,北京队在成绩算不上顶级强队,在两届全运会没有取得金牌,但依然取得了两银四铜的成绩,这些成绩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孩子来到北京队。“但我们名额有限,编制固定,我们做不到像天津队那样,全面撒网。”谢昭解释道:“我们没有百里挑一的条件,而网球成长是需要一定耐心和时间,至少三到四年,甚至更久。另外,有的队员资质显现得晚,比如队员现在胖,以后不一定胖,现在矮,以后说不定蹿老高。在人才选拔上,天津和江苏的自主权要大很多。”
  体工队的限制不仅体现在球员培养的名额限制上,同样也体现在教练员的配置上。男女队各有3、4个教练,人手匮乏。前段时间,退休的王福章又回到北京队,帮忙带十二、三岁的二级队孩子,而十一运会之后因伤退下的于欣源现在虽然带着郑伟强、刘思宇两名希望之星,但于欣源占用的是运动员名额,也不是正式教练。谢昭说:“现在只能这样,毕竟一直以来,我们走的都是体工队的模式,网球在发展,但模式并没有改变。”
  谢昭觉得,现在最大的困难还是在经费上,大家都在走职业化,效果是明显的,但投入也是巨大的:“出国比赛花钱,请外教花钱,网球和其他运动项目不一样,是一个高度职业化,商业化的项目,投入是巨大的,投入跟不上,产出自然得不到保证。”
  2013年的全运会虽然还没有报名,但男队的高鹏、高万、王楚涵、甚至郑伟强,刘思宇;女队的刘婉婷、文欣、赵依静和杨钊煊都担负着夺牌的任务。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女队方面,赵依静今年才24岁,但算上今年的十二运会赵依静已经是“三朝元老”。20岁的时候,刘婉婷就已经在十一运会上拿到了女双铜牌和混双银牌,看到年轻的队员,刘婉婷总笑自己:“哎,都是老人了。”但是刘婉婷性格沉稳,敢打敢拼,24岁的年纪也正值当打之年。1992年的“假小子”文欣则是北京队近年成长起来的一个优秀球员。文欣现在已经长到了1米79,9岁开始打网球,14岁的时候被孟强华相中,进了北京队。去年文欣在ITF青海互助站拿到了首个ITF单打冠军,实力不容小觑。杨钊煊最小,95年出生,17岁的她曾是第七届城运会的女单冠军。
  男队里,高鹏、高万两兄弟是87年的,参加过两届全运会他们自然是队里的老大哥,92年王楚涵是中国男网新势力的代表人物。16岁的郑伟强和17岁的刘思宇则男子青少年的佼佼者。特别是郑伟强,曾摘得了全国耐克排名赛(NJT)U14的冠军,并成为闯入世界青少年排名TOPS0中唯一的中国男子选手。
  谈到2013年的全运会,高鹏说:“压力自然有,年年都有,但北京队,顶得住。”刘婉婷也觉得:“北京队是一个坚强的集体,面对强敌,我们依靠整体的力量,争取在全运会创造佳绩。”谈到2013年在辽宁举办的第十二届全运会,谢昭说:“领导知道我们的现实情况,但是不会给很大压力。北京队正处于一个蓄力期,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一定会重现昔日的辉煌。”说完,谢昭指了指网球馆墙上“面对全运会的挑战,我们敢于亮剑”的标语,接着说:“这就是北京队的精神。”
  专家邮箱
  一发半
  我在参加比赛时,有一个很明显的漏洞,相信很多业余选手也和我一样,一发很快,只要发进区就不会被对手进攻,偶尔会发球直接得分或获得软球机会,但成功率很低;二发很慢,经常被对手接发球占据主动,还总双误。别告诉我如何加强二发的进攻性,我可没有那种不减力使劲加旋转的能力,即使平时能发出来挺快的二发,一到比赛也就不敢发了。
  能够理解你所说的问题,的确,很多业余选手虽然很喜欢网球运动,也喜欢打比赛,但可能自身的运动条件并不高,如果把一些技术强加到他们身上,有些强人所难。既然能力上达不到,就要更多从比赛理念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网球比赛的数据中,一发进球率和二发得分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往往一发进球率高,得分率就高,二发得分率高,保住发球局的机会也就大很多。你的一发成功率低,只能靠弱势的二发怀着随时双误的惴惴不安的心态去跟对手较量,这等同于你没有自己的发球局,几乎从每分的开始,都是被动挨打。这样的比赛即使能够赢球,也赢的很累。
  给你推荐一个看似折中但其实效果很好的发球策略——发两次一发半。意思是假设一发加二发等于三发,你将它平均分成两个一点五发。不拼劲全力发一发,略微减力,加一点旋转,将落点由外角和内角转换成对手的正手或反手,目标是将一发成功率提高一些。同时,二发也这样去发。这样,你不但提高了一发的成功率,也减少了二发的次数,相对之前的发球策略,效果会好很多。最后,还是要强调平日练习时,要多练习发球。
  引拍之后的变化
  我年轻的时候几乎只打单打比赛,就没怎么遇到过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单打有些力不从心,近来参加了一些双打比赛,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我总是无法避开网前选手的封堵,感觉打斜线对手就会抢,打直线对手就不动,这给我的搭档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到后来我有点跟自己较劲,为了不让网前的对手碰到球,经常铤而走险将角度打得更开,结果出现了很多失误。我不想被对手看透,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经验的网前选手,会根据搭档回球的质量、对手击球时所处的位置、对手击球的习惯动作、以及特定的比分环境等因素来判断对手击球的线路。因此,你首先需要提高的是经验,多打双打比赛慢慢就会有所感悟。其次,从技术角度上讲,你应该早引拍、早到位、晚出手。因为如果你的击球动作从到位、引拍和出手都是一个节奏下来,对手很容易判断出你的击球方向,但是如果你能够提早到位,引开球拍的同时用余光来观察网前对手的动作,同时给自己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随机应变,对手就难以看出破绽。此外,不要被网前的对手干扰到,你打你的球,只要击球有一定质量,即便对手能够抢到球,也还有下一拍的机会。同时,也建议你的搭档在你击球时的站位不要紧贴球网,站在发球线附近随机应变效果会更好。
其他文献
在一场职业网球比赛中,获胜的总是球技更好的那个,因为这两个人都拥有极佳的体能。但如果是一场业余网球比赛,那么最终赢得比赛的很可能是身体更增强壮的那个,体能的差距决定着两个人的胜负。  运动营养学家佩吉·勒福是少有的既和职业网球球员又和业余爱好者合作紧密的专业人员,“我和美国网协、ATP还有WTA达成了共识,我的工作就是帮助职业球员在饮食上保持健康,当然我也能帮助普通人这样做。”勒福是一个在运动营养
期刊
玛利亚·基里连科  国籍:俄罗斯  出生地:莫斯科  生日:1987年1月25日  身高:173厘米  体重:56公斤  持拍:右手持拍、双手反拍  单打冠军:2013年芭提雅;2008年埃斯托利尔,巴塞罗那,首尔;2007年加尔各答;2005年北京。  双打冠军:2011年马德里/斯坦福(阿扎伦卡)/2010年圣地亚哥(郑洁)、辛辛那提(佩特洛娃)/2009年莫斯科(佩特洛娃)/2008年埃斯托
期刊
杰夫·萨岑斯特恩:前斯坦福大学全美明星网球运动员,杰夫在2007年结束了他11年的网球生涯,他是首个在30岁之后进入ATP排名的美国人。他被认为是营养食疗法的践行者,如今他还会在自己的网站上给出关于网球运动员饮食的建议。  在我23岁的时候,我接受了脚踝和膝盖的手术。在恢复期间,我开始研究如何能够增强体质,并且延长自己的运动生涯,打出更加有进攻性的网球。我对于游泳名将达拉·托雷斯很感兴趣,她30岁
期刊
3~4岁  这个阶段,孩子们只会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比如说:“我喜欢黄色的网球。”等等。实验表明,三四岁的孩子很难对一个单独的任务保持较长的专注力,在网球课堂上,教练应该尽量避免让孩子静坐下来听课,而是通过鲜艳的颜色、动听的声音等各种元素,来让孩子保持更长久的专注力。  游戏是培养孩子对网球产生和保持兴趣的最好方法,也是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最佳途径。教练可以通过设置各种游戏,在游戏中寓教于乐,来锻炼
期刊
在201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不少品牌新款网球拍都纷纷亮相了。Wilson推出了Blade新款,和采用开放式线床的全新球拍;Babolat也为纳达尔打造了新一代斗牛士之剑;Yonex同样不甘落后,推出VCore Xi系列……随着科技的发展,专业球拍也不再仅仅只是极少数职业运动员的专属装备,目前部分新款球拍已经抢先上市,业余爱好者们可以在网球场上一试身手。
期刊
2013年2月3日,是个周日,又恰逢农历小年,天空中飘落着的雪花将空气中的PM2.5压在冻土上。一大早,北京北五环边上一个网球馆里,绿豆网球社正在举行年终交流赛。记者头天就收到邀请短信:“一起来打打球,包饺子吃,过个小年。”发短信的人是绿豆网球社的社长曹峰,同时,他也是这个球馆的经营和管理者。  曹峰是个内蒙小伙,2004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金融系,在大学里是篮球特长生,毕业之后回到内蒙进入一家搞
期刊
大城市只热衷于表演赛,而小城市才稀罕巡回赛,这个现象似乎已经在美国网坛蔚然成风。  阳春三月,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两站双周大赛是网坛的固定节目,但这个“美国网球月”的亮点并不仅限于此。今年,当“第五大满贯”迈阿密站被手握“老将豁免权”的费德勒抛弃时,纽约表演赛赞助商据说开出了150万美元出场费,邀请刚刚伤愈复出的纳达尔驾临。而在西海岸,由新老两代球王德约科维奇和桑普拉斯领衔的“洛杉矶挑战赛”(表演
期刊
前日之李娜就好比韩信,天生有才却还缺乏历练,拥有顶尖的技术但还缺乏内心的强大;今日之李娜更加沉稳内敛,眼神更加透露出内心的自信与坚定,球风也因此更加凌厉,力道更狠,落点更准,已然彰显出霸王之气。  最近大陆开始热播电视剧《楚汉传奇》,这天去“歪七扭八的菜”饭馆吃饭,顺便看澳网女单决赛,期待李娜再创奇迹夺得冠军,正好老板娘也在看这部戏。电视里正在演韩信偷看了项羽的渡江作战计划,完全不可思议,喃喃道:
期刊
李娜再一次让国人沸腾起来,毫无疑问她是中国网球的骄傲。可面对国人对网球瞬间的热情,真正的网球人在喜悦后往往会感到落寞,毕竟这种热情是短暂的,在经过澳网近半个月的狂欢之后,中国网球还将在孤独中继续前行。  澳网期间,每每我打车到球场,司机都喜欢聊上几句李娜;春节回到老家,邻居的大爷大婶们,每每得知我做网球相关的工作,也都发表一些针对李娜的见解。这种热情我不反感,因为只有更多的人愿意关注,网球在中国才
期刊
当西蒙遇到孟菲尔斯会发生什么?这也许不难预测——比赛时间通常会很长。  为了不让其他球员等的太久,这场男单第三轮的“法兰西德比”被安排成海信球场当日正式比赛的最后一场。但后面有一场传奇组男双的表演赛,由伊万尼塞维奇/皮奥林对勒孔特/福尔热。结果几位元老还是没熬住,这场表演赛被迫取消了。因为等两位法国后生打完,已经过了午夜时分。  两人打满五盘本在意料之中,4小时43分的比赛时长搁在澳网历史上也不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