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时代的逻辑和语言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yda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当今认知科学的时代里,逻辑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既是哲学上十分复杂的问题,又是有争议的问题。问题之所以复杂和有争议,在我看来,其理由之一就是因为我们处于一场智能革命之中。这场革命将要改变我们对逻辑结构和语言的看法,同时在某种程度
其他文献
<正>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解释在人类思维、学习和解题中所产生的认知过程。这种解释常常以模拟具体思维的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出现,为了证明其经验上的有效性,人们用思维的口语记录或眼动的记录所揭示的被试的思想过程与计算机程序所体现的思维行程来进行比较。
<正>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问题有关,整个人类文明史,可以归结为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或者问题的演变史。然而,尽管人们天天与问题打交道,知道需要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但却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更加遗憾的是,那些专门研究认识论的哲学家们似乎也没有把“问题”当问题,更不曾有人试图建立一门专门研究“问题”的理论——问题论。
<正> 乔纳森·科恩(L.Jonathen Cohen)提出了新的概率观点,他称之为归纳概率。归纳概率不同于以往的各种概率。以往的各种概率观点都不过是对数学概率的不同解释而已,而归纳概率根本不同于数学概率,它是可证性的一种分级,不具有数量性质,并且一般地来说是不可比较的。
<正> 一、关于《指物论》的诸家见解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公孙龙子》特别难读难解。宋濂《诸子辩》这样地讲到《公孙龙子》:“予尝取而读之,白马非马之喻,坚白同异之言,终不可解。复屡阅之,见其如捕龙蛇,奋迅腾骞,益不可措手,甚哉其辩也!……苟欲名实之正,亟火之。”由于读不懂,甚至想赶快烧掉这书哩!
<正> 为纪念我国维吾尔族思想家兼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长诗《福乐智慧》(1069—1070)传世920周年,全国第二届《福乐智慧》研讨会于1989年10月16日在新疆西部古城喀什举行。来自维、汉、回、蒙、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120余位学者应邀出席。研讨会分维语与汉语两个会场同时进行。在汉语会场里,较多地探讨了《福乐智慧》一书
<正>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迄今已是大半个世纪了。通常都说,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实现了人类时空观念的重大变革;但是我们发现,我国学术界对于伴随相对论的建立而产生的相对论时空观的阐述和评价仍显得含混不清。《哲学研究》1986年第10期发表的乐传新同志《相对论时空理论评价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认为:“狭义相对论突
<正> 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于1989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怀柔召开了建会10周年学术讨论会。到会110人。除会员外,还包括应邀参加的日本记号学会会长、青山学院大学教授坂本百大先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何秀煌先生,以及国内的一些知名学者。会员们回顾了10年的建会历史,高兴
<正> 大多数哲学家都曾试图用一种特征来表明科学与假科学的性质。有些哲学家把得到大家的公认当作科学的标志;另外一些哲学家则把经验内容、成功、可反驳性或使用科学方法等作为科学的标志。所有这些过分简单化的做法都失败了。科学是一种复杂的东西,不可能只用一种特征来表明;假科学也是一样。我们判断一块金属是不是真金,除了看颜色和光泽之外,还要考察许多属性。同样,判断一个知识领域是不是科学也要考察它的许多特征。
<正> 中国是世界上逻辑学三个发源地之一。可是汉以后中国古代逻辑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17世纪中叶西方逻辑第一次传入中国,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逻辑第二次传入中国,及至1930~1940年代,“形式逻辑”被看成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词而受到批判。1950年代初,形式逻辑的科学性虽重新被认识,但现代形式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