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一、关于《指物论》的诸家见解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公孙龙子》特别难读难解。宋濂《诸子辩》这样地讲到《公孙龙子》:“予尝取而读之,白马非马之喻,坚白同异之言,终不可解。复屡阅之,见其如捕龙蛇,奋迅腾骞,益不可措手,甚哉其辩也!……苟欲名实之正,亟火之。”由于读不懂,甚至想赶快烧掉这书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关于《指物论》的诸家见解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公孙龙子》特别难读难解。宋濂《诸子辩》这样地讲到《公孙龙子》:“予尝取而读之,白马非马之喻,坚白同异之言,终不可解。复屡阅之,见其如捕龙蛇,奋迅腾骞,益不可措手,甚哉其辩也!……苟欲名实之正,亟火之。”由于读不懂,甚至想赶快烧掉这书哩!
其他文献
<正> 由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校和科研单位发起的“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思潮”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8月7日至11日在黑龙江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合肥、南
<正> 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决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一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力提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伦理学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这就是由我国著名伦理学家
<正> 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特点,就是重视对“人”学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儒家更是具有比较浓厚的人文思想。学术界有些人对此作出很高评价,认为是提供了天下为公、道德理性的思想基础;但也有持相反意见,认为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从其主流看,导向的是王权主义和使人不成其为人。对儒家人文思想应如何评价其历史地位,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正> 佛教从西汉之际经西域传入内地,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环境,逐渐与中国传统封建宗法文化融合,从而得到发展。南北朝以后的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释迦氏也被中土群众接受并奉为圣人,与中土孔子、老子并称“三圣”,佛教与儒、道两教并称“三教”。因而佛教史也就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的组成部分。
<正> 自1926年以来,物理学的发展并没有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削弱海森堡—薛定谔理论的正确性。这个理论即量子力学不仅引起了物理学的革命,而且还引起了哲学的变革,这尤其表现在以量子力学引申而出的“性质观”和“实在观”上。
<正> 云之兄:读1989年第4期《哲学研究》您的一篇文章,感到很有帮助。尊作阐述的问题,对促进学术研究,十分有益。其中有的内容,我过去曾持同样看法,但后感于理未安。既提出想讨论一下,目的在于相互切磋。比如,尊作把《墨辩》解释“说知”时举的一个例子(“在外者所知也。或曰‘在室者之色若是其
<正> 由中国逻辑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次藏汉因明学术交流会,于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西藏等8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位藏汉因明学者回顾了建国40年来因明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交流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并就藏传因明和汉传因明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上,有学哲就藏传因明发展的特点等问题作
<正>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解释在人类思维、学习和解题中所产生的认知过程。这种解释常常以模拟具体思维的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出现,为了证明其经验上的有效性,人们用思维的口语记录或眼动的记录所揭示的被试的思想过程与计算机程序所体现的思维行程来进行比较。
<正>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问题有关,整个人类文明史,可以归结为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或者问题的演变史。然而,尽管人们天天与问题打交道,知道需要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但却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更加遗憾的是,那些专门研究认识论的哲学家们似乎也没有把“问题”当问题,更不曾有人试图建立一门专门研究“问题”的理论——问题论。
<正> 乔纳森·科恩(L.Jonathen Cohen)提出了新的概率观点,他称之为归纳概率。归纳概率不同于以往的各种概率。以往的各种概率观点都不过是对数学概率的不同解释而已,而归纳概率根本不同于数学概率,它是可证性的一种分级,不具有数量性质,并且一般地来说是不可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