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体现,也是教育新形势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倡导。文章就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开展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4-377
小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入手,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含爱国主义主题或内涵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树立民资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其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兴国之志转化为激励自身不断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动力,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一)掌握关于国家国情的基本理论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学习、理解并掌握有关国家、国情、国籍以及革命历史的理论和知识,了解其含义,知道与國家相关的节日如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等纪念日的意义。
(二)培养热爱国家的情感和责任
透过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小就知道关于祖国的人文国情和自然风貌,对祖国有全面的认识,意识到祖国所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和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激发对祖国的热爱,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爱国主义内容,发挥其教学价值
小学思政教师需要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明确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目标,立足于教学实际,全面解读研究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并将其整合运用,以合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学价值,使学生通过教师教学初步了解国家、国情概念,树立正确印象,为之后更加深入的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二年级课文《鲜艳的红领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红领巾的含义,为什么要带红领巾,学生在了解红领巾的来历和少先队组织后,就会为自己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在知道革命英雄的故事后,深深体会到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并深刻感受到今天和谐、美满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产生敬佩、感恩的心情。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拓展爱国知识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充足,其认知水平有限,对有关爱国主义这一抽象而范围广阔的概念可能理解上存在难度,所以思政教师有必要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将复杂抽象的爱国主义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爱国主义教育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要提起重视。
比如“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单元中《我是谁》一文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并整理一些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照片或者视频,如在商店里、在学校里、在家里、在公共汽车上等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思考情景,使学生观察情景中不同的角色具有的社会表现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再对学生图文“我是谁?”让学生代入自身感受,体会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增强其责任意识。
(三)设计爱国实践探究活动,深化学习体验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应用所学知识理论,从而深化自身学习体验的直接方法,小学思政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时,就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组织或者设计有趣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不断锻炼自身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促进个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比如在《我们给自己定规则》一文中,旨在让学生感受规则的含义以及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规则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就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秩序和管理初步尝试自己制定相关规则,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思考和讨论,给予不同意见参考,体会规则是由大家一起制定的。教师再根据学习小组的想法通过民主投票来选出最为全班学生信服的代表性意见投入实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规则与生活的关系,明白大家制定的规则,需要集体共同遵守,从而意识到社会规则和法律秩序的含义,立志做一个懂得责任、履行义务的好公民。
此外,爱国主义实践还可以体现在教师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遗迹、观看改革开放历史纪录片等等,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四)从日常小事做起,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过程中,要情理结合,教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爱国主义思想。比如利用升旗仪式让学生回顾国旗概念和由来,树立尊重国旗、爱护国旗的意识。还可以让学生牢记学校的校训和校风,传承红色文化,热爱祖国,好好学习,牢记革命历史,使爱国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教师还需要发挥自身榜样作用,以自身爱国意志感染学生,使其受到良好的影响,在积极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中升华自身爱国主义情怀。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教师加强教学深度,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王鑫霖.爱国主义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96.
[2]吕英辉.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96.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4-377
小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入手,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含爱国主义主题或内涵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树立民资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其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兴国之志转化为激励自身不断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动力,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一)掌握关于国家国情的基本理论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学习、理解并掌握有关国家、国情、国籍以及革命历史的理论和知识,了解其含义,知道与國家相关的节日如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等纪念日的意义。
(二)培养热爱国家的情感和责任
透过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小就知道关于祖国的人文国情和自然风貌,对祖国有全面的认识,意识到祖国所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和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激发对祖国的热爱,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爱国主义内容,发挥其教学价值
小学思政教师需要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明确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目标,立足于教学实际,全面解读研究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并将其整合运用,以合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学价值,使学生通过教师教学初步了解国家、国情概念,树立正确印象,为之后更加深入的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二年级课文《鲜艳的红领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红领巾的含义,为什么要带红领巾,学生在了解红领巾的来历和少先队组织后,就会为自己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在知道革命英雄的故事后,深深体会到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并深刻感受到今天和谐、美满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产生敬佩、感恩的心情。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拓展爱国知识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充足,其认知水平有限,对有关爱国主义这一抽象而范围广阔的概念可能理解上存在难度,所以思政教师有必要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将复杂抽象的爱国主义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爱国主义教育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要提起重视。
比如“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单元中《我是谁》一文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并整理一些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照片或者视频,如在商店里、在学校里、在家里、在公共汽车上等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思考情景,使学生观察情景中不同的角色具有的社会表现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再对学生图文“我是谁?”让学生代入自身感受,体会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增强其责任意识。
(三)设计爱国实践探究活动,深化学习体验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应用所学知识理论,从而深化自身学习体验的直接方法,小学思政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时,就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组织或者设计有趣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不断锻炼自身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促进个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比如在《我们给自己定规则》一文中,旨在让学生感受规则的含义以及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规则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就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秩序和管理初步尝试自己制定相关规则,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思考和讨论,给予不同意见参考,体会规则是由大家一起制定的。教师再根据学习小组的想法通过民主投票来选出最为全班学生信服的代表性意见投入实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规则与生活的关系,明白大家制定的规则,需要集体共同遵守,从而意识到社会规则和法律秩序的含义,立志做一个懂得责任、履行义务的好公民。
此外,爱国主义实践还可以体现在教师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遗迹、观看改革开放历史纪录片等等,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四)从日常小事做起,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过程中,要情理结合,教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爱国主义思想。比如利用升旗仪式让学生回顾国旗概念和由来,树立尊重国旗、爱护国旗的意识。还可以让学生牢记学校的校训和校风,传承红色文化,热爱祖国,好好学习,牢记革命历史,使爱国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教师还需要发挥自身榜样作用,以自身爱国意志感染学生,使其受到良好的影响,在积极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中升华自身爱国主义情怀。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教师加强教学深度,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王鑫霖.爱国主义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96.
[2]吕英辉.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