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的温暖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tao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十一月了,南方才略晕染出点秋天的韵致。
  和朋友在公园散步,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吹得路两旁的树叶如骤雨般纷纷坠落。我们惊呼壮观的同时,纷纷举起手机,意欲抓拍这难得一见的瞬间。
  上世纪80年代的东北农村,都是睡的火炕。取暖烧饭的燃料大都是玉米的秸秆和脱粒后的玉米瓤。当年收割的农作物还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冰天雪地里存放着,取用的时候冰冷不说,也不易燃,而且每年收割的柴火数量也极其有限。有些人家若是自己的烧完了,便唯有放下尊严去跟别人借点。母亲天性要强,感觉跟别人借丢人现眼,那是万万不能的。
  秋天,老家满坑满谷的白杨树叶不仅是免费的,而且随地可取,堪比天之所赐。那些树叶易燃、耐烧,火力也很旺。于是,每个放学后的下午,我们兄妹几个轮番跟母亲到房前屋后、村庄内外的树林里去扫落叶。
  记忆中的落叶,被强劲的西北风没有商量余地地无情吹落,在迫不得已接受现实后,只能找个背风的角落安顿自己。于是,路两旁的排水溝成了它们的又一个家,一个栖息聚集的场所。厚厚的树叶叠落在一起,像一条松软的毯子铺展开来,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我们跳一下,人都陷进去,被包裹起来。
  说扫,其实并不恰当,我们叫搂树叶。用一个五齿的耙子把它们耙到一起,装进一个个麻袋。对于母亲来说,有免费的树叶可以收取,简直是大自然的恩赐和馈赠,只要能给冰冷的屋子,给自己的儿女带来温暖,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小孩子对游戏有天然的热爱,而对劳动却是天生的排斥,故仅一会儿工夫就失去了耐心,开始厌倦,甚至寻找借口逃避。
  母亲见到树叶的惊喜,无异于遇见了宝藏。树叶小巧、轻盈,且会随风飘荡, 难于收集,张开双臂能抱起的又非常有限,看上去满满的一抱,压下去只是薄薄的一层,所以,这也是母亲每次要带帮手的原因。撑口袋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这是我小时候极其讨厌的一项劳动,感觉这麻袋好像故意和我过不去,总是装不满。我已经提不动了,母亲还是不肯停手,始终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弯下腰,满怀喜悦地努力将树叶抱起来装袋,舍不得离开,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别人都在家里休息、打牌、聊家常的时候,到处晃动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当别的小朋友可以舒展身心纵情嬉戏时,我们常要给母亲当帮手。有时我们已厌恶至极了,母亲依然兴致勃勃,丝毫不顾及我们的感受。附近的树叶收取完了,就要到远处去弄。那时,父亲经常在外面打工,我们就和母亲借辆板车拉回去,可以多装一点。有时候没有板车,村庄里有人路过,母亲会请求帮忙用自行车驮一点。无论多辛苦、多繁重的劳动,我从来没听到母亲埋怨过、消沉过、退缩过。
  像蚂蚁搬家,如燕子衔泥,我们把黄豆和玉米的根也从土里拔出来,敲掉黏附的土渣,连同收集的树叶一点一点将家里的柴火垒成囤状,堆至屋檐,直到母亲认为足够抵御一个冬天的严寒。
  当冰雪覆盖大地,动物休眠沉睡的时候;当别人家还要缩手缩脚从雪地里挑拣一些能点燃的柴火时;当我们不必忍受刺骨的寒冷,可以开开心心地坐在热炕头取暖时,才彻底理解了母亲的远见和为整个家所付出的艰辛。年少时不懂事,不知道替母亲分担家务,让母亲一个人承受了家庭所有的重担,使她到老了落下一身疾病。所幸在我悔悟时,母亲还健在,让我有机会报答和偿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是父母的反光镜,在孩子身上会折射出父母人品与德性,潜移默化里一点一滴渗透到生活中。
  责任编辑:秀丽
其他文献
那天清晨,黎明像一把利剑,劈开了夜幕,迎来了阳光。  伴随着这初升的太阳,母亲缓缓拉开店门准备开始一天的经营。门刚打开就见一个人影从墙角蹿出,扯着那熟悉的大嗓门咧嘴笑道:“嫂子,早啊!”随即又冲我挥手喊道:“大侄女,过来啦!知道你来,我特地起了个早去买菜,中午一起吃饭。”我和母亲皆是一愣,盯着这一大早闯出的“程咬金”猛瞧,只见来人上穿一件黑白相间的条纹上衣,下穿一条淡蓝色牛仔裤,脚踩一双棕色休闲皮
期刊
我12岁了。那天早上,娘带上我去了镇上,目的很明确:买球鞋。  一路上,娘不停地给我洗脑:新鞋只能过年穿,鞋买回来后,你不要急着上脚,不然到了过年就没新鞋穿了。我吸溜了一下被冷风吹出的鼻涕问,那干吗现在就买,过年还早呢!娘说,年跟前东西都贵,现在买便宜些。到了镇上,找到一家鞋店,一溜一溜的解放鞋整齐地排列着,闪着奇异的光。娘帮我挑了一双,我试了下,有点大。娘说,就它了,大点好,要穿两三年呢!店主开
期刊
中午上自习的时候,我坐在教室里,正手忙脚乱地抄写同学芳的数学作业,二元二次方程组。二舅神不知鬼不觉,悄无声息地来到我面前,他一手抓起我的作业本,一手揪了一下我的耳朵,我被突如其来发生的状况吓蒙了。  一抬头,看见二舅锐利的目光,像一把明晃晃的刀子,就怯了,傻了,虚了,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霜打的茄子。我惶恐地躲闪着他那凶巴巴的目光。  “海波,你给我坐过来!”不待我细想,二舅闷雷似的吼声开始炸响,惊得全
期刊
1975年,我从辽宁省昭乌达盟(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一中毕业时,正赶上高中、初中学生都要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的家是农村的,自然回到家乡的农村劳动。  1977年的初冬,下着小雪,我赶着牛车往生产队的田里送粪。晚上收工,在四里外北村读初中的妹妹回来对我说要高考了,她们学校的民办老师参加高考的都请假在家复习了,说离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建议我不要再等,马上在家复习。我什
期刊
一只小蚊子一动不动地上了6楼,好像乖宝宝似的,趴在我后脖领子和乱乱的头发之间,六个爪子死死抓住我那根粗壮的头发丝儿,孙悟空抱紧了金箍棒,一屁颠地一屁颠地唱着歌,逛超市,买菜打酱油,骑单车,等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进小区,钻楼道,坐电梯,“嗖”一下,火箭似的升了空。  是601。  这个家伙,从我家的小小菜地里蹿出来,爬到一片藿香叶的阴面,风一来,阴面朝上了,身子被风刮歪了,爪子却钉进了叶子的肉里,牛!
期刊
很久前看过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女主人公松子出生在日本福冈县大野岛的一个小康家庭,父亲的工作类似于现今的公务员,是一个非常偏心的人,把所有的疼爱都给了久病在床的、和妻子有相似眼睛的小女儿久美及调皮捣蛋的儿子纪夫,却对大女儿松子视若无睹。  松子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渴望着被爱,她小心翼翼伸出敏感的触角,希望与家人产生联结。她大多时候都一个人对着筑后川唱歌。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等着父亲下班,
期刊
正月初一上坟,是家乡的传统。一大早,我和儿子就驱车去了城东的公墓祭拜父亲。  父亲离开我已有十七个年头了,想当年,我作为长子将父亲的墓地选在城里的公墓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父亲不想在山里。父亲十八岁招工去金华建筑公司工作,三年后,爷爷病重,三封信催父亲回家,父亲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的岗位,回家担当起长子如父的重任。二是因为父亲在老家的山村受尽了冤屈和苦难,这冤屈和苦难还是当村书记的堂伯给我们造成的,让
期刊
“爷爷在哪儿?”每天清晨听得桐桐这一声唤,60 岁的我,心灵就打开了一条缝,感觉到心智的幼芽在那一束生命之光的照射下,摇曳着灵动的光芒。  “爷爷,什么是灯火阑珊处?”两岁的桐桐再也不满足跟着大人牙牙学语了,总爱问个为什么。一知半解的我,自以为是地回答:“是辉煌的灯火五颜六色地闪烁着。”说完心虚,翻书一查,十万八千里,赶紧红着脸给他重新解释了一遍。爸爸妈妈不让他看电视,但我又禁不住《诗词大会》的诱
期刊
万物皆有情趣,对于丰子恺先生,需要多费些笔墨。  丰先生是浙江桐乡人,自幼喜欢画画,边读《千家诗》,边临摹《芥子园画谱》,10岁时就有私塾先生请他画孔子像,挂在塾中供人礼拜。1924年,他的成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在杂志上发表,画中近处仅有桌子、茶器,远方一轮弯月宁静悠远,如钩的新月预示着将来重逢的圆满,画面中仿佛有余音袅袅。他的画造型洗练,含蓄深挚,万物在他笔下,不但富有情趣,而且具有灵
期刊
我一直有两只隐形的翅膀,助我前行。  读小学时,母亲扯了一尺哔叽布在煤油灯下给我缝了一个书包,书包里除了装有课本外,一直有两样与课文无关的东西,一样是竹笛,一样是一本课外读物。在放学的路上爬坡爬累了歇气时,就取出竹笛,对着大山,对着森林,对着夕阳,对着小溪,在石头上,在大树下,苦练《北风吹》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曲子,后来还在县文工团表演过竹笛独奏,这是我自己认为苦练的最高奖赏。还有一样是课外读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