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很有益处。因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多年潜心研究,希望形成一套阅读教学的完整模式和教学方法,然而又都不尽如人意,我们也和大家一样苦心研究,现将我校阅读教学的一般模式,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阅读教学的一般模式
1、堂堂练
由一小组出题,讲解思路(教师评价得分,适时点拨)。出题范围是中考题中的一个题型,字音字形、成语造句、修改病句、诗歌鉴赏、片断描写或仿写训练,等等。
2、激趣导入
可以通过相关知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有关诗句、课文内容等多种形式找准进入新课的切入点,初步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导入原则:简单、自然、生动,引出课题。
3、认读课文,扫清障碍
此环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音字义,积累名言警句、成语格言、精彩片段和语文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及生活知识等等。
4、读课文
此环节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语文基本,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勾画圈点、批注的好习惯。
(1)朗读:就是出声的读书,这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读书方法,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①作用:既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还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首先情操。②要求:准确、流利、清楚、响亮、表情达意(毋增、毋减、毋复、毋高、毋低、毋疾、毋迟)。③方式:教师范读、学生听录音、齐读、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轮读、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等等。
(2)默读:由于阅读的目的不同,默读时往往采用不同的方法,主要有精读、略读、速读、跳读四种。①精读。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凡是从语言到内容都必须全面把握、深入理解的文章,都要精读,如教科书和一部分堪称语言运用典范的文章。②略读。略读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总体的把握,可采用“以绕为进”、“以避为进”的方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住主干;遇到难词,要善于根据词的排列组合和上下文的联系,推断它的含义;碰到生字,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以免影响进度,当然如果几次碰到它,说明它常用,就应该查阅工具书,省去以后的麻烦。③速读。速读即快速读书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快,要求读的快,理解得快,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阅读质量。速读允许略,不容许错。④跳读。跳读就是不通读读物,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
上述各种读书方法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用处。以精读为基础,同时学会运用其他读书方法,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读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
(3)整体感知,即文章内容的初浅学习,在整体感知环节学生主要考虑如下问题:①文章写了什么?②文章为什么而写?③读后有什么收获、感受和联想?(内化)语文课不是逐段推进,要善于抓住“领”,即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练一个可以统领全文的话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4)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在此环节中,学生主要对文章形式及主旨进行探讨,让学生把读出的问题大胆地讲出来,“疑是知之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读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不是说明没读懂课文,恰恰是说明这个学生读进去了,越是动脑筋,越是发现的问题多。有的问题当场解决,有的问题故意存疑,目的在于把学生的阅读引向课外。
此环节意在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多元感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升学生的自信,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必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要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民主教学,循循善诱,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定能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出有思想、有见地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探究:①文章是如何写的?②文章的主旨(鼓励多元角度考虑);③文章语言运用及其表达效果;④文章技法运用及其表达作用;⑤文章修辞运用及其表达效果;⑥文章构思及其艺术价值。
(5)美点赏析。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读者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在此环节中,教师以有价值的问题引领,进行重点、局部探究,适当点拨,指导诵读,使学生体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生理念、审美价值进行评价,并运用获取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仅靠课堂是十分有限的,要想借助课外延伸这条渠道达到真正开辟语文天地的目的,必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体会到延伸的妙处,懂得怎样去延伸,向哪个方向延伸,继之以自觉地、津津有味地向课外不断扩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觅。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向课外延伸的兴趣,一方面进行合理指导,如摘抄精彩片段、评析佳作、主持辩论会,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读有关的书籍,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等各种有益的活动。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学生就会变不能为能,变少能为多能。
(7)背诵积累。背诵课文精彩片断和与课文相关的名言警句,巩固阅读成果,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所学知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探究学会的。
2、培养学生迅速有捕获用信息的阅读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幽默感,环节要恰当。适当的小游戏是很好的选择。
4、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堂最主要的就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是导演,是共同学习中的首席。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边读边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每堂课都给学生一个方法,积累之后,学生就会学会学习。
5、关注学生发展
学生掌握知识由不会到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由弱到强。
6、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养成根据材料选择精读和略读方式的习惯;养成利用参考书籍阅读的习惯;养成使用工具书辅助阅读的习惯;养成在阅读中思考、质疑的习惯;养成做读书勾画圈点,写读书心得的习惯。
一、阅读教学的一般模式
1、堂堂练
由一小组出题,讲解思路(教师评价得分,适时点拨)。出题范围是中考题中的一个题型,字音字形、成语造句、修改病句、诗歌鉴赏、片断描写或仿写训练,等等。
2、激趣导入
可以通过相关知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有关诗句、课文内容等多种形式找准进入新课的切入点,初步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导入原则:简单、自然、生动,引出课题。
3、认读课文,扫清障碍
此环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音字义,积累名言警句、成语格言、精彩片段和语文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及生活知识等等。
4、读课文
此环节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语文基本,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勾画圈点、批注的好习惯。
(1)朗读:就是出声的读书,这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读书方法,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①作用:既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还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首先情操。②要求:准确、流利、清楚、响亮、表情达意(毋增、毋减、毋复、毋高、毋低、毋疾、毋迟)。③方式:教师范读、学生听录音、齐读、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轮读、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等等。
(2)默读:由于阅读的目的不同,默读时往往采用不同的方法,主要有精读、略读、速读、跳读四种。①精读。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凡是从语言到内容都必须全面把握、深入理解的文章,都要精读,如教科书和一部分堪称语言运用典范的文章。②略读。略读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总体的把握,可采用“以绕为进”、“以避为进”的方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住主干;遇到难词,要善于根据词的排列组合和上下文的联系,推断它的含义;碰到生字,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以免影响进度,当然如果几次碰到它,说明它常用,就应该查阅工具书,省去以后的麻烦。③速读。速读即快速读书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快,要求读的快,理解得快,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阅读质量。速读允许略,不容许错。④跳读。跳读就是不通读读物,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
上述各种读书方法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用处。以精读为基础,同时学会运用其他读书方法,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读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
(3)整体感知,即文章内容的初浅学习,在整体感知环节学生主要考虑如下问题:①文章写了什么?②文章为什么而写?③读后有什么收获、感受和联想?(内化)语文课不是逐段推进,要善于抓住“领”,即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练一个可以统领全文的话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4)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在此环节中,学生主要对文章形式及主旨进行探讨,让学生把读出的问题大胆地讲出来,“疑是知之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读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不是说明没读懂课文,恰恰是说明这个学生读进去了,越是动脑筋,越是发现的问题多。有的问题当场解决,有的问题故意存疑,目的在于把学生的阅读引向课外。
此环节意在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多元感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升学生的自信,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必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要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民主教学,循循善诱,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定能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出有思想、有见地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探究:①文章是如何写的?②文章的主旨(鼓励多元角度考虑);③文章语言运用及其表达效果;④文章技法运用及其表达作用;⑤文章修辞运用及其表达效果;⑥文章构思及其艺术价值。
(5)美点赏析。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读者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在此环节中,教师以有价值的问题引领,进行重点、局部探究,适当点拨,指导诵读,使学生体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生理念、审美价值进行评价,并运用获取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仅靠课堂是十分有限的,要想借助课外延伸这条渠道达到真正开辟语文天地的目的,必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体会到延伸的妙处,懂得怎样去延伸,向哪个方向延伸,继之以自觉地、津津有味地向课外不断扩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觅。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向课外延伸的兴趣,一方面进行合理指导,如摘抄精彩片段、评析佳作、主持辩论会,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读有关的书籍,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等各种有益的活动。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学生就会变不能为能,变少能为多能。
(7)背诵积累。背诵课文精彩片断和与课文相关的名言警句,巩固阅读成果,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所学知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探究学会的。
2、培养学生迅速有捕获用信息的阅读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幽默感,环节要恰当。适当的小游戏是很好的选择。
4、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堂最主要的就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是导演,是共同学习中的首席。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边读边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每堂课都给学生一个方法,积累之后,学生就会学会学习。
5、关注学生发展
学生掌握知识由不会到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由弱到强。
6、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养成根据材料选择精读和略读方式的习惯;养成利用参考书籍阅读的习惯;养成使用工具书辅助阅读的习惯;养成在阅读中思考、质疑的习惯;养成做读书勾画圈点,写读书心得的习惯。